他影响了中国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1
ISBN:9787220087752
作者:叶永烈
页数:375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一章陈云之初 在人生的转折关头,基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为重要的。就在这时,一个偶然的机遇,决定了陈云的一生。 穿着长衫的陈云,跨进位于上海河南中路的商务印书馆的大门,这是他一生极为重要的一步。 故乡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陈云是上海市郊青浦县练塘镇人。笔者从上海出发,走访了他的故乡、旧居…… 上海这地方,江南水乡风光,河流交错,湖泊却不多见。唯一的大湖,名叫淀山湖,像一面硕大的明镜,静静地躺在上海城西南郊。用淀山湖水酿制的淀山湖酒,是上海的名产之一。夏日,那儿是游泳的好去处。 淀山湖属上海青浦县。浦,也就是河、江。上海的黄浦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站在上海外滩,见到的黄浦江水一片黄浊,确实是“黄”浦。青浦的河水则一片“青”波。 青浦县有三个大镇,即青浦镇(县城)、朱家角镇和练塘镇。 练塘镇便是陈云的故乡。那儿地处上海市最西南隅,距市区约60公里,距青浦县城18公里。 练塘这名字,据说是这么来的:在唐朝天祐年间,高州剌史章仔钧娶妻杨氏,曾住这里。杨氏世居练溪,人称“练夫人”。于是,便以“章练”命名此间一塘,曰“章练塘”。后来又称“练塘”。 练塘一带,属长江三角洲冲积而成的湖沼平原。据《练塘镇志》记载,练塘一带大约成陆于7000多年前。 练塘在春秋时属吴国。秦朝时属会稽郡。明朝时属苏州府。清朝宣统二年,即公历1910年,划归青浦县。 一条名叫市河(当地人称“市河港”)的小河,流经那里。小河两岸建起一幢幢房子,沿河便形成了长带形的练塘镇。河上架起八座桥梁。这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水乡古镇,米行、酱店、南北货店、竹木行、烟纸糖果铺,簇拥在市河两岸。淡水鱼、茭白、席草是练塘的三大出产。 清末光绪三十一年(乙已年)5月11日,亦即公历1905年6月13日,陈云出生在这座江南古镇。那时,这座小镇大约6000来人,尚叫“章练塘镇”。 章练塘镇有两条街,一条叫上塘街,一条叫下塘街。在下塘街潭业里闵宅旁边,有一座低矮的小屋,那是陈云父亲早年居住的地方。后来,他父亲迁往陈徐祠堂东面一座平房里,陈云在那儿出生。陈姓是章练塘的“大姓”,沈、张、陈、王四姓在小镇上最多,陈徐祠堂,是陈、徐两姓宗祠。 陈云出生后不久,1907年,父亲陈梅堂积劳成疾病逝。陈云父亲没有留下任何照片,所以陈云从不知道他的父亲是什么模样的。 陈云的母亲廖顺妹艰难地带着两个孩子──陈云和他的姐姐——过日子。 陈云的姐姐叫陈星。 疾病和贫穷紧相随。陈云尚不足4岁,母亲又被病魔夺去! 从此,陈云和姐姐陈星成了孤儿,只得靠外祖母抚养。 不久,就连外祖母也离开人世。这样,舅父母收养了他……

前言

序1995年4月10日,陈云病逝于北京。诚如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的讣告所指出: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他的一生,是为中国各族人民彻底解放、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而顽强奋斗的光辉的一生。对于陈云,我很早就注意他。因为他是上海人,作为上海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我理所当然应该把他的人生道路写成书,告诉广大读者。我注意到,在中国当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中,陈云的地位和影响力,仅次于邓小平。如果说邓小平决策的改革开放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命运的话,那么,陈云几十年来非凡的贡献便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但是关于陈云生平的书,却少之又少。就连关于陈云的报道,也鲜见于报刊。他的身世,当时除了《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上登载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为之撰写的一千多字的小传外,鲜为人知。起初,我不明白内中的原因。我在采访了陈云的老秘书之后,方知内委。他们告诉我两件事:一是在大型摄影画册《邓小平》出版之后,有关部门编了一本摄影画册《陈云》。理所当然,这样的书,在出版之前,应该送陈云过目。陈云收到书稿之后,不置可否,压在那里,既不点头,也不退还书稿。这样,这本《陈云》摄影画册就在陈云那里压了多年;二是一家电视台拍了一部电视连续剧《陈云出川》,写的是陈云在长征途中,奉中共中央之命,从四川前往上海,然后从上海前往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情况……电视台知道陈云的“脾气”,拍好后不送陈云过目。这部电视剧播出了几集之后,被陈云知道了。陈云马上要求电视台:“停播!”这样,那部电视剧也就没有播下去。陈云的老秘书告诉我:“首长很注意报纸、电视、出版物,不愿意宣传他个人。所以,谁要是写了关于他的书,写好了,必定要送他过目,而他一定会压在那里……”秘书所说的“首长”,便是指陈云。他们习惯于这样称呼陈云。后来,笔者在1995年6月27日来到中南海采访陈云夫人于若木,她证实了陈云老秘书所说的事完全属实。于若木说,陈云确实是这样的脾气。她也举电视连续剧《陈云出川》为例。那是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一名干部写的剧本,由四川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这位干部在工作中了解,陈云在红军长征途中,奉中共中央之命,从四川秘密前往上海,然后前往苏联。陈云出川的过程,富有戏剧性。有一位曾经担任四川雅安小学校长的席懋昭,在当时受组织之托,护送陈云出川。于是,那位干部根据这位校长的回忆材料,写成电视剧本《陈云出川》。此剧本经秘书和陈云家属商量,同意拍摄,未曾报陈云同意。《陈云出川》拍好后,经有关部门审查通过,由中央电视台播出。陈云晚年由于患白内障及青光眼,视力很差,不看电视,只听新闻广播──他每天一早一晚准时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半小时的“新闻联播”节目。如果有事,总叫人把广播录下来,有空时补听。陈云不看电视,本来不会知道《陈云出川》的播出。陈云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向陈云透露。不料,一位新来的护士却不知道要对陈云“保密”。她跟陈云说起,昨日在电视里看到《陈云出川》,很精采!陈云一听,连忙问:“什么《陈云出川》?”当他知道拍了这么一部电视连续剧之后,当即叫秘书来,了解情况。他要秘书把剧本拿来给他看。看罢,他以为不能放这样一部片子。他写信给江泽民总书记,要求停播这部电视片……陈云不愿意宣传自己。他很谦逊。早在1945年5月,陈云便在中共“七大”上这么说:“假如你在党的领导下做一点工作,做得还不错,对这个功劳怎样看法?我说这里有三个因素: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陈云还写过这样的条幅:“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1982年,在出版《陈云文稿选编(1949──1956年)》时,陈云特别嘱咐编者,在后记中要加上这么一段话:他在财政经济委员会主持工作期间,几乎所有的决策,特别是重大决策,除了他作了必要的调查研究以外,都是经过集体讨论作出的。在具体工作中,薄一波同志起了重要的作用。当然,许多重大决策都是根据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出的,或者是经过党中央批准的。他强调指出,同志们在阅读这卷文稿的时候,如果觉得那一段工作还有成功之处,决不要把功劳记在他一个人的帐上。正因为陈云非常谦逊,所以关于陈云的报道、回忆文章,在他生前几乎极少见诸报刊。于若木说,一位老同志关于东北解放战争的一篇回忆文章,送到陈云那里审看。陈云看后,虽然同意发表这篇文章,却把文章中关于他的内容全部删去了。于若木又谈起,一家出版社的总编辑,对陈云的书法作品很有兴趣,收集了陈云每年写的条幅,想出版陈云墨迹选。可是,未得陈云同意,一直不敢贸然出版。陈云很明确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你们不要在外边吹我,我的经济的领导能力在小平之下,组织人事以前我搞过,可是,大政方针还是小平拍板,不许出我的书,宣传我的东西一旦发现马上制止。”关于《陈云画册》,于若木告诉我,被陈云压了七、八年,直至去年陈云病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负责同志再三劝陈云“点头”,以便在陈云诞辰九十周年时出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真的画册都已经出版了。陈云还是一个劲儿地“拖”。后来,他勉强“点头”。可是,等画册出版时,他已经离世了。就连《陈云文选》,陈云也不同意出版。陈云向邓小平建议,不要出版《陈云文选》。邓小平说:“中央都通过了,出一下也好,很多不懂经济的读了你的书等于补课。”陈云只得从命,亲自修订《陈云文选》,然后送邓小平处请他定稿。《陈云文选》出版之后,陈云再三强调:“我的‘文选’都是过去的事情的总结,你们还是多看看小平同志的东西,他的讲话有很多新颖的内容。”可以看出,陈云对邓小平非常尊重,推崇邓小平,总是把自己放在邓小平之下。有一次,邓小平对陈云开玩笑说:“大家封了我‘总设计师’的头衔,我看这里也有你的功劳,你算是副总设计师吧。”陈云说:“我们都是设计员,你才是总设计师。”于若木还说及,陈云是上海青浦练塘人。练塘镇政府要修楫他的旧居,他不同意。后来,当地政府在他的旧居旁修建了青浦县革命历史纪念馆,要收集他用过的物品作为展品,他很坚决地说:“不能给!”我深知,陈云健在的话,是无法出版关于他生平的书的。我的写作任务又很多。正因为这样,我只是作了写作准备,做了诸多相关的采访,没有动笔写书。在陈云去世后,我这才着手他的传记的写作,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几经增订,才终于写成这本《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在全书之前,为了使读者诸君对于本书的传主——陈云——在中共历史中的地位有一概括性的了解,我认为,引用邓小平的一段话,最为清楚、准确。1989年6月16日,邓小平对几位中共中央领导人所作的题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谈话中,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们中国共产党现在要建立起第三伐的领导集体。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弼时同志,弼时同志去世后,又加了陈云同志。到了党的八大,成立了由毛刘周朱陈邓六个人组成的常委会,后来又加了一个林彪。这个领导集体一直到“文化大革命”。这就是说,陈云是属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一个核心成员。这就是说,陈云是属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一个核心成员。邓小平接着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建立了一个新的领导集体,这就是第二代的领导集体。在这个集体中,实际上可以说我处于一个关键地位。邓小平所说的“关键地位”,其实也就是他所说的,“第二代实际上我是核心”。在第二代领导集体中,陈云是仅次于邓小平的老一辈革命家。在1930年的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二十五岁的陈云,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此后,在1931年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跃为中共中央委员;在1934年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跃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这时,陈云不过29岁。从1930年到1934年,不过4年时间,陈云从中共上海法南区委书记,擢升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奠定了他在中共党内的领导地位。此后,陈云的党内最高职务是在1956年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陈云再度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纵观陈云一生,主要是从事了5个方面的工作:他是在上海商务印书馆领导工人运动起家的;此后在他的家乡上海青浦领导农民运动;接着他领导中共中央特科,从事反奸工作;到了延安后则从事组织工作;此后,他转为经济领导工作,以至被人称为“中共经济专家”。另外,陈云还负责过中共的白区工作,做过军队工作和工会工作。陈云一生,虽然也有起落,但还是比较平稳,其中的原因大概是得益于他出身印刷工人。所以,在共产国际强调要在中共领导层中加强工人成分时,他得以迅速提升;也正因为他出身工人,即便在“文革”岁月,虽不得不“靠边”,但还一直是中共中央委员。陈云办事向来稳健。陈云的座右铭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十五个字,是陈云一生经验的高度概括。笔者第一次接触陈云,是在1978年。当时,笔者在采写20万字的《高士其传》。高士其是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笔者听高士其说,陈云在延安时曾称高士其为“红色科学家”。为了慎重起见,笔者希望能够得到陈云的证实。于是,笔者前往北京三里河中国科学院,拜访陈云夫人于若木。她在办公室里很热情地接待笔者。她谈了自己对高士其的印象之后,对于“红色科学家”之称表示无法肯定,要回家问一下陈云……两天后,笔者给于若木打电话。她在电话中说,已经问过陈云,他记不清楚是不是说过那样的话……这是陈云给笔者的最初直接印象。1995年我在中南海陈云家中再访于若木时,她又提起高士其。她说,陈云其实是很关心高士其的。在延安时,陈云去看望过病中的高士其,而且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到国民党统治区重庆为高士其买药。那时,陈云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很关心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知识分子……这本陈云传记很粗浅,期待着广大读者和中共党史专家们的指正。我将继续进行采访,加以补充,以求以后能够写出更为充实的陈云传记。叶永烈2013年1月于上海“沉思斋”

内容概要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著作为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诞生的红色历程;《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182万字的长卷《“四人帮”兴亡》及《陈伯达传》《王力风波始末》,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记录。《邓小平改变中国》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是关于美国“9•11事件”这一改变世界历史进程重大事件的详细记录。此外,还有《用事实说话》《出没风波里》《历史在这里沉思》《走进华国锋》《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钱学森》《美国自由行》等。
1989年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传记文学家奖”。2005年10月,荣获中国首届“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台湾《传记文学》在推出叶永烈传记文学作品时,编者按曾这样评价:“作者是历史家,也是传记家,也是最有成绩的作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陈云之初
故乡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在贫困中艰难成长
商务印书馆成了“红色的起点”
领导商务印书馆罢工
返回故乡组织农民革命军
第二章
进入中央
出身工人使陈云“沾光”
在六届四中全会面临尖锐斗争
二十六岁当选中共中央委员
危急之际受命负责中共特科
向忠发叛变供出了陈云
在“一个深晚”会见了鲁迅
第三章
进入红区
在去“苏区”的秘密交通线上遇险
在瑞金进入中共领导核心
刘英回忆长征中的陈云
假托军医之口述长征
陈云手稿弄清遵义会议之谜
第四章
四处奔波
毛泽东委以重任
“收账先生”的艰险历程
在上海重逢潘汉年
在莫斯科争得斯大林的支持
搭乘王明专机飞回延安
第五章 延安岁月
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
做干部工作要“不怕麻烦”
批评了“大明星”蓝苹
大量读书 不断写作
从哲学中总结出十五个字
当上红色“掌柜”
成为中共“第六号人物”
陈云的婚恋
于若木的身世
周小舟引导于若木加入中共
“你我都是老实人”
第六章
转战东北
陈云在飞往东北时遇险
以“中将”身份出现在沈阳
深夜风雪长白山
从“打天下”转向“治天下”
树立中共接收城市的“样板”

第七章 经济专家
告诫表弟不可摆“架子”
出任副总理主管财经
陈云肩挑一担“炸药”
要求部下“一毛不拔”
再访莫斯科
把粮食纳入“统购统销”轨道
“毛主席在生理上是不能万岁的”
当选中共中央副主席
第八章
稳健踏实
“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
毛泽东的“反反冒进”
离“右派”只“五十米”
在“大跃进”的日子里
“全民大炼钢铁”
毛泽东终于“压缩空气”
陈云“坚持真理很勇敢”
算钢铁细账
第九章 “调整大师”
生病不出
毛泽东“国乱思良将”
毛泽东期望陈云收拾乱局
“调整大师”说话了
第十章 遭到冷遇
再度出任中央财经小组组长
上上下下出现“陈云热”
“左”派们攻击陈云
支持“包产到户”
不能不当面向毛泽东谏言
再遭冷遇
第十一章 “文革”蒙尘
在冷遇中长期“养病”
“战备疏散”到江西
来了一位名叫“陈元方”的首长
“老表”马骏和陈云的友谊
“客人”初次到厂非常随和
惊人的记忆力
省革会头头“避见”
终于结束“下放”
“一天打鱼一天晒网”

第十二章 走出沉默
秘密会见叶剑英商议粉碎“四人帮”
坚决支持邓小平复出
扔出五颗重磅炸弹
“十年不鸣,一鸣惊人”
重新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
第十三章 德高望重
出任中纪委第一书记
“我要有自知之明”
“摸着石头过河”
为棘手的宝钢问题拍板
“鸟”和“笼子”
正确评价毛泽东
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
清理“三种人”
第十四章 最后岁月
退居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
为席懋昭洗去冤屈
在杭州和上海过着离休生活
夫人于若木成了营养学家
“饮食有节,起居有时”
红色的家风
《南华早报》的提问引起陈云注意
最后一次荧屏亮相
陈云病逝
“天地同悲悼国殇”

附录:陈云年谱

编辑推荐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编辑推荐:读陈云起伏人生,再现世纪神州云谲波诡 叶永烈抽丝剥茧,揭秘中共历史事件真相  他深度影响了中国经济体制和时代进程 邓小平称赞他是“改革开放的副总设计师”。

作者简介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内容简介:读陈云起伏一生,再现世纪神州云谲波诡;叶永烈抽丝剥茧,揭秘中共历史事件真相;他深度影响了中国经济体制和时代进程;邓小平称他是“改革开放的副总设计师”;他的座右铭:“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
他低调得近乎神秘,却每每在中共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发挥重要作用。他是中共的“红色掌柜”,他奠定的中国经济体制影响至今。“摸着石头过河”是他的名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他一生经验的高度概括。他就是陈云,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他都在影响着中国。
他是中国两代领导集团的核心成员,在危难之际受命负责中共特科,从事反奸、锄奸工作,其手稿弄清遵义会议一系列谜团,担任过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又转行当上中共“掌柜”。
他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结束了长达10多年的恶性通胀。毛泽东多次说他“右”,但又不得不在经济发生困难时把陈云“请”出来。作为中国计划经济第一人,他有哪些过人的经济才能?
他在“文革”前经历了三起三落,但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属于少数没有被打倒的高级领导人,遭到的批判也不多,他有哪些高明的人生智慧?
他淡泊名利,低调得近乎神秘,却在重大历史转折时刻发挥重要作用:秘密会见叶剑英商议粉碎“四人帮”,坚决支持邓小平复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扔出五颗重磅炸弹……
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通过采访陈云的夫人于若木及陈云的同事、秘书等当事人,获得了大量珍贵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用生动形象的纪实文学手法,真实再现了陈云起伏曲折的一生,揭秘了重大历史事件的台前幕后,全面而深刻地展现了陈云多个侧面不为人知的细节。


 他影响了中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低调的调整大师评《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如果不去查阅历史,我们很难厘清陈云同志一生的伟大功绩(不论是战争年代,或者是和平时期),仅仅把他定位为一位有一定成绩的国家领导人,对于这位影响了现代中国进程的国家领导人是不公平的;如果不看这本《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我们也很难了解这个低调的国家领导人有如此多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国家领导人的传记能在国内出版尚属少数,但也反映了陈云同志一生除了功勋卓著、光明磊落能经受各种考验,一定程度上也是在进一步阐释他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人生态度。从他位高权重的赫赫声名来看,他的那种谨小慎微、低调务实的作风显得如此难得,战争时期陈云同志从印刷工干起,后来到进入党的工作,直至进入中央常委,他一直都不声张、安于本分完成各项工作,建国以后一直作为主管经济的国家领导人,成为了中共的“红色资本家”,并运用他的智慧把计划经济的功效发挥到了极致。从他的个人性格来说,他应该是一个很中庸的国家领导,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并且一直把自己的功绩排在主要领导之后,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令人放心的副手。也正是因为他的性格特点,他在历次的政治风波中能昂然坚挺,并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家、社会尽职尽责,并在适当时候悄然隐退,保全了名节。《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中关于陈云同志的介绍,更多的是经过,而没有情节,我想主要是因为如果要铺陈开来,恐怕不是一本书能完成的。书中更多对于事情只是用叙述的方式进行,并没有集中去介绍陈云同志的思想,这恐怕也是本书读者最为不满足的一点。对于陈云同志一生的传奇经历,书中还配有大量的珍贵图片,算是可以弥补前述的一点缺憾了吧。作为传记,我们当然更希望知道关于主人公的经历、思想及作为,甚至是盖棺定论的东西。这本《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是作者叶永烈通过收集资料、采访有关人员后细细整理出来的关于陈老的传记,对于陈老一生经历的描述,可谓精确、到位;对于陈老对于国家的贡献,也是相当地中肯。叶老师用一种科普的语调给我们介绍了陈老这位国家级调整大师的一生经历,让这位低调的老人更走进了老百姓。2013-3-302013-4-1修改
  •      能够读到这本书的朋友,想必不会是那些纸醉金迷的低级趣味之人。只有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刻关注并牵动心头的人,才会去关注陈云同志,理解陈云同志作出的贡献。我们只有全方位的洞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核心,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为社会、为国家做一点事情。陈云同志是共产党最杰出的领导人之一,然而基于他的研究,一直不够系统,社会各界人士都只能通过凌乱的资料来认知这位共和国史上最伟大的领导人之一;然而,这本《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的及时出现,弥补了这一遗憾。此书系统的整合了陈云一生所有关键转折和可以搜集到的珍贵材料,从陈云诞生的故乡到贫困中艰难的成长,从进入中央到进入红区;陈云一生怀揣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为祖国为党四处奔波,延安岁月、转战东北,以“中将”身份出现在沈阳,出任副总理主管财经,当选中共中央副主席,经历“文革”……陈云一生的经历纷杂传奇,令人眼花缭乱。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太多的东西。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对自身的要求,都值得现今每一个年轻人深思。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唤醒了还在小学读书的少年陈云朴素的爱国情感。而我们如今的小学生呢,又在做什么?父母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学鞋子一拖就躺在床上玩起了ipad、手机,看起了动画片,等着家长把零食吃喝都送到嘴边。1925年,陈云同志在上海参加了五卅运动和工人罢工运动。在革命斗争的洗礼中,他认识到,必须要改造社会,才能解放人类。这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我们如今的小学生呢,又在做什么?父母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学鞋子一拖就躺在床上玩起了ipad、手机,看起了动画片,等着家长把零食吃喝都送到嘴边。在经济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上,特别是在困难关头,人们总是希望听到陈云同志的意见,他也总是能够不负众望,洞悉全局,抓住要害,及时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陈云同志具体部署和精心组织,全党全国共同努力,只用不到一年时间,我们党和政府就迅速实现了全国财政经济统一,稳定了金融物价,扭转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凋敝、物价飞涨、财经混乱的艰难局面。陈云同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他总是强调:“解决群众切身问题的办法,必须在群众中去讨论,到群众中去找寻。”“充分发动群众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陈云同志坚持发扬民主作风,十分注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反复权衡利弊,慎重决策,力求稳妥。这也正是群众离不开他,支持他,热爱他的真正原因。陈云同志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就担任党中央的领导工作,经历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参与了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多次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在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陈云同志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贡献给了党和人民,他的一生是伟大、光辉的一生,更是值得后世爱国之人学习的一生!党的十四大以后,陈云同志从领导岗位上完全退下来,但他依然高度关注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始终不渝地支持党中央的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陈云同志享年90岁,如今已经是他远走的第8个年头。我相信,陈云同志诞辰百年的纪念日之时,人们不仅会为他一生的卓越功绩所感动,也会感染一批有志青年学习他,效仿他,成为中华未来之脊梁。陈云同志的精神,将成为一笔财富传承下去。
  •     读罢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主要是以下几件事:1、陈云幼年父母双亡,由舅父领养。或许正是儿时的艰苦环境将他培养成如此不畏艰难的乐观平和的心境。2、领导商务印书馆大罢工。书生也得闹革命,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如果没有这件事,他可能也未必能踏上今后以革命为主的人生道路。3、因工人出身而进入中共中央。古语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有好出身的陈云在这里得到了命运的青睐,既是他的人生幸事,也是国家的幸事。4、提出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建议。比起后来经济危机时不少奸商肆意抬价,某些地方官员以抓捕率先抬价者的做法,陈云的做法十分值得借鉴和学习,既做好粮食供应不足的应急预案,一旦粮食在某处短缺,将其余有储备的地点的粮食运到短缺处并按合理价格供应,奸商自然无法得逞了。既省下纠察奸商的人力,又从根源上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虽然例子只是粮食,但可以扩展到其他方面。5、要求降低钢铁生产指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全国领导人和普通百姓都和打了鸡血一样疯狂,陈云是少数没有疯狂者之一,敏锐地从地方财报等文件与信息中发觉虚报谎报的事实,委婉提出要降低钢铁生产指标,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毕竟如果继续疯狂下去,不知又有多少人要惨死在无锅无犁无粮食的悲惨境地里。6、被转移到南昌的干部管理所。被苏共盯上后,上级以干部作风整改的理由将他转移到南昌的干部管理所,尽管不明真相者中有不少人因此而疏远陈云甚至蔑视陈云,但陈云依然保持平和心态,这十分令人钦佩。谈完这些事,再来说说陈云整体的为人,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位既有才华,又务实上进,并且虚心低调的一位国家好干部。如同刘邦身边张良那样的存在,敏感地觉察四周的环境变化,以应对将来有可能出现的危机,法轮功就是一例。至于文中摘录的陈云曾提及的干部政策与用人之道,更是值得人们深思,可以说陈云的不少见解至今仍有其用处,他的传记也因此而具有极高研究价值。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低调的巨人
  •     其实还是有很多隐笔的,大多数年轻人可能没看懂
  •     在中共历史上,陈云绝对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本书基本上概括了其不平凡的一生,可惜,内容略显简略,恰如陈云低调的人生,但其对中共建国后的经济建设之贡献无人可及,本书写作时间较早,有些资料还不丰富,愿今后修订能再增加内容。
  •     做人的榜样
  •     粗线条 歌功颂德 没什么价值
  •     了解了那一代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一生,了解了党和国家发展壮大的艰难历程,也了解了目前的生活来之不易。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
  •     写的不错。
  •     流水账,无深入,不客观,用崇拜的方式写成。
  •     书质量很好,不错,受益匪浅。
  •     与以前买到的正版书籍相比,书的纸质偏粗糙,,字都斜了。不太满意质量
  •     五星给陈云,3.5给本书。可能因为我读过的传记少吧,所以暂时没想到一本值得给五星的完美传记应该是怎样的。话说陈云简直比邓小平还能韬光养晦,也是人家能力强加根红苗正,没有任何不良历史记录,竟然这么多年又给熬出来了。厉害。一个温和的人,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年后记,读过的传记多了,觉得本书还是浅显,只是大概描述了陈的一生,属于扫盲,思想方面和行为方面的深入的研究还是少,至于五星的传记我还是没有找到,但至少傅高义或者高华这类写的明显深刻的多)
  •     虽流水,不过作为科普文也算够了
  •     叶永烈写得人物传记,内容丰满详实,值得一看
  •     信息量较少,但写得面面俱到
  •     有点流水,不过也能粗略了解陈云的一生了
  •     前半部分写的都还可以,按照真实的历史陈会计大书特书的地方应该在改革开放以后至悼念李先念放弃计划经济之前。可是在本书中作者几乎没有提及,不得不说是个遗憾。也难怪,当时当政者如今个个健在。
  •     陈云作为仅次于小平的党内第二领导人,他跟邓的最大区别就是邓在很小的时候去了法国。
  •     很好,到货及时。很好,到货及时。内容写的一般。
  •     他是中共的“红色掌柜”,他的一生同党和国家的历史息息相关,他每每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发挥重要作用。他不居功,不自恃,淡泊名利,低调得近乎神秘。“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十五个字,是他一生经验的高度概括。
  •     对陈云的一次了解,挺全面的
  •     文字平实严谨。陈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     作为传记,够了。因为我们只是了解了他的生平。但没有分析,只是记述,却又显得那么苍白。
  •     不错,有兴趣的可读读。
  •     需要了解那段政治经济史。
  •     半灌水响叮当
  •     还行
  •     文字不错,内容上有欠缺
  •     帮朋友买的,说还不错,很厚实。
  •     书写得好。但是影响中国,并没有蒋介石大,最近看了《蒋介石在台湾》,陈冠任写的,读了那些两岸较量的内幕,惊讶发现蒋介石虽在小岛上,但影响中国的力量还是那么大,很是感慨呀!蒋先生影响中国海影响了美国不少的决策!
  •     流水账,不深入
  •     低调是他一生的注脚。
  •     不错,当然角度仰视了点
  •     关键地方很多避重就轻(当然这不完全是作者的问题),一些地方带着狡黠的谄媚
  •     陈云真的是个识时务者
  •     书的质量不错,应该是正品,价格也较便宜。但是,没有想到,叶永烈的写作太一般了,感觉文字能力非常普通。哎,这就是所谓大作家的水平吗,不敢恭维!
  •     不唯书 不唯上 只唯实 ,交换 比较 反复,这几个到现在也非常适用方法。姐姐送的书 耐着性子看完,之前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看这种类型的书,其实也不枯燥,学到了很多东西。
  •     不是说陈不好,叶。。。。。流水账
  •     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讲,十句九句未见过,对那个年代的事情所知甚少,因此暂时没有评价的能力。但仍感觉部分章节行文谋篇不是很合理。
  •     如果不是内中观点比新党史都老,比如西路军失败归于张国焘等,应该打5分。
  •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素有共和国“掌柜”之赞誉,他的经济思想影响了党经济战线上的几代人,他默默无闻建立的一世功勋将造福几世人。
  •     书到手几天了,今天才有空翻看。没想到一下就被里面详实生动的记录吸引住了。对于至今仍处在改革中的中国,我先看了关于经济改革的部分。整顿中国经济,陈云从上海下大力气抓“两白一黑”,即大米、面纱和煤炭。虽然以前看过的一些关于这段被毛泽东称为经济上的“淮海战役”的记录,但在叶老的笔下,有了大量的详实的关于历史细节、思维方式、真实图片等的描述,看起来更加精彩过瘾。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陈云,却能以“经济专家”的形象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这与他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人生经验是高度契合的。他让部下查阅战前的《大公报》《益世报》,得到最准确的棉布、棉纱、粮食、棉花价格,并继续追查到5年、10年。对工农业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作统计。有了这些基础,在大跃进时期,陈云的细算钢铁细账,在矿石、焦炭、耐火材料、冶炼、运输五方面来核算,指出,大跃进的目标是不现实的。在大跃进遇到麻烦后,毛泽东不得不承认,陈云的算法是正确的。“国有难事念陈云”,面对大跃进的严重经济恶果,毛泽东点名让陈云来收拾残局。陈云总结出了困难的5个方面,又提出了主要矛盾和派生矛盾。开除了6条措施的处方。陈云出马后,中国经济渐渐摆脱了困境。感觉一下政治家是怎样思考和处理中国问题,确实是一种乐趣。读史能给人知识和智慧,也能修生养性。确实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党政类好书。
  •     领导人的传记什么时候可以不再高大全,而是真实客观的去反映一个人?这需要作者的努力,更重要的是社会的推动与风气的改变。虽然作者极力掩饰这一点,但毫无疑问,陈云是政治中最可以容身的调和者
  •     他为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我们应该记住他。
  •     写得太差了,对不起人民啊!再次老艾写传记的水平确实高!
  •     作者专业作家出身,书生气有点重。作为国内出版书籍,多少有点避长者讳。局限还是有的。
  •     仰视的角度,写伟人的语言。这是我们需要的传记作品?ugh!
  •     感觉就是叶抓不住重点没有多少个人见解,在材料的取舍上还需再下功夫
  •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反复、比较!
  •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总设计师,为改革开放的合理性、安全性保驾护航的低调中共高层。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