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史》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56
ISBN:SH11074-36
作者:楊寬
页数:280页

《戰國史》的笔记- 第六章 战国时代各国的国家机构及其重要设施 - 第六章 战国时代各国的国家机构及其重要设施

一、2016-01-18 22:07:07
随着贵族领主的势弱和瓦解,集权国家的官僚制度渐成。
书中说官僚制度能巩固建立的几点原因:俸禄制度、黄金货币制度赏赐、玺符制度(权力象征)、年终考核制度的确定。
官僚中以相将为文武之最。
而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都是战国遗传,三公为左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为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栗内史、少府(我也记不住他们都是干什么的)。
二、2016-01-18 22:13:05
县最初是各国新占领的地方,晋国后来把县推广到卿大夫的封邑(有削弱领主的作用?),县多设边境,有国防的作用,同时县有征赋的作用,也方便集中统治。
郡最先出现在晋国,也有国防的作用(所以最高职位成为郡守),出现县以后,本来是设在新得到的边地,开始的地位低于县,后来边境繁荣,就渐渐形成郡县的体系。
郡县制度的推行方便了中央集权。
三、2016-01-18 22:37:24
郡县的征兵制度和常备军的建立取代了过去封建领主的宗族部队和私属军队。
四、2016-01-18 22:39:38
战国依然延续着春秋的等级制度,只是由礼变成了法,这是对应与于领主到地主的转变。

《戰國史》的笔记-第三章 春秋战国间商品经济的发展 - 第三章 春秋战国间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2016-01-12 22:49:03
战国已经有了奢侈品的交易。
交易让商人不顾危险,四处奔走,促进了交流,有了交流,势必会促进发展。
二、2016-01-12 22:55:28
一些富商巨贾如范蠡、子贡、白圭很讲究囤积和掌握时机以及迅速的流动资金,这些也都是在商品经济比较活跃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
一些大巨商富可敌国。
三、2016-01-13 21:56:49
战国时期,以及古代的大部分时期,人口增加对于国家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基础,人可以使国家富强,又可以在对外兼并的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受制于统治阶级的压迫(书上是这么说的)以及生产力的相对不足,人口的增加有限。
四、2016-01-13 21:59:36
战国时郡县制已经普遍存在,而县中有城,城中有市。城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堡垒,但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心慢慢偏向于市。
五、2016-01-13 22:02:14
战国时期,政府对工商业征收三种不同的税,房基税、营业税和通关税。而当时的政府,除了地租以外,工商业税也是很重要的部分。所以到了战国中期,封建兼并战争除了夺取土地、农民、地租之外,也非常重视对这些大城市的争夺。不仅对富庶的商业城市有极大的兴趣,冶铁手工业发展起来的城市也经常成为争夺的对象。
夺取城市之后,通常会将它们分封给贵族,这也导致了“私家富重于王室”,而后,君主加强了对这些大城市的控制,收回统治权。
六、2016-01-13 22:08:41
商业的发展,是货币发展、流行起来,而货币的广泛运用,进一步促及了商品的流通,有利于建立市场秩序,也反过来继续促进发展。
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作为凭证的券。
七、2016-01-13 22:11:31
由于商业的发展以及货币的流通,导致商业资本(商人不等价交换、地主官僚征收高租金)和高利贷对农民经济产生了侵蚀。这里部分保留意见,但是高利贷的存在应该是事实,王安石变法中的政府借贷就是对高利贷的回应,但是没实行好。
而农民的相对被压榨,商人财富的积累以及这种示范效应对于统治阶级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农业毕竟是基础,同时又要防止商人财富资源对于权力的威胁,这也可能是后来重农抑商的一个原因。

《戰國史》的笔记-第二章 春秋战国间生产的发展 - 第二章 春秋战国间生产的发展

一、2016-01-12 22:41:18生产这样的突飞猛进,必然会引起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及其上层建筑相适应的改变。同时,这种种的发展和变革,反过来也会激发劳动生产的提高。

《戰國史》的笔记-第四章 春秋战国间社会经济制度的转变 - 第四章 春秋战国间社会经济制度的转变

一、2016-01-14 21:18:30
从劳役地租到实物地租的转变,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农民,有更多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提高了自发性和效率。
二、2016-01-14 22:22:36
贵族对农民压迫的加剧,加之各国间攻伐引起的战乱,导致农民对旧有贵族的反抗,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有扩展意愿的贵族对敌对贵族所属农民的拉拢。为了使“民不迁,农不移”,贵族统治阶级对农民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妥协。
三、2016-01-14 22:30:38
春秋战国时期,实物地租取代劳役地租,一方面解放了农民,提高了生产力,另一方面,便于小块土地所有者对农民的剥削,使地主阶级的势力得以发展。
四、2016-01-14 22:31:12
春秋中期以前,领主经济的支配下,自然经济是主体,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流通的影响,生产资料,包括土地也开始买卖了。
五、2016-01-14 22:37:34
土地新增加主要有三:
1、封建领主的扩展开垦,导致了越过原有封疆。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封疆之间的地带也被开垦,开垦中间灰色地带以及外逃的贵族,导致越来越多的自由民。
3、战国时代,国家为了达到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用土地以及相关政策奖励有功之人。
上述的土地为自由买卖提供了方便,同时,由于高利贷的存在,使作为抵押的土地容易流入地主手中。
六、2016-01-14 22:40:58
生产力的进步,城市的壮大,商品经济的发展,富商巨贾和高利贷的出现,封建领主之间的倾轧,自由民的增多,新土地的开垦,如此种种,使经济从以世袭为基础的领主经济,变为土地可以买卖的地主经济。
七、2016-01-15 22:54:30
没落的领主贵族或下层,工商业这,新晋的农民以及受军功封赏的几类人变为地主阶级。而土地的世袭,政权的世袭以及农民的被禁锢束缚,导致新兴的地主阶级发展受限,因此地主阶级和领主阶级的利益产生了矛盾。
八、2016-01-15 23:04:46
地主和领主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地主阶级企图建立一种利于自己发展的制度。而各国的地主阶级都进行了这样的政治改革的斗争。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卿大夫与地主阶级联合夺取国君的政权来完成政治改革,另一种是新兴的地主阶级与励精图治的国君一起,向封建领主发起挑战。前一种的表现是三家分晋,后一种则是秦的卫鞅变法。
九、2016-01-15 23:08:02
战国时期的分封较春秋已经缩水了很多,封地要受国家法令管制,封君的相由国君指定,封土仅相当于“食田”且要缴纳租税,同时封地躲在边地且面积小,又多不世袭。
十、2016-01-15 23:12:36
战国时期的农民有自由民,也有佃农,还有转行工商业或者进入城市做雇工伙计,整体的日子不好过,同时,还存在奴隶,来源是战俘、犯人,他们不从事生产,只是为奴隶主的家内服务,但战国已经不是奴隶社会了。
十一、2016-01-15 23:15:51
战国的矛盾多,旧领主、新地主、大工商业者、农民之间都有。
其中,大工商业者对农民的剥削严重,对农民经济起到了侵蚀,同时剥削带有奴隶主的性质,是地主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因此,逐渐掌握政治话语权的地主阶级开始重农抑商。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存在意识二元论是否对于历史的认识太过于简单化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否是绝对的决定关系?阶级斗争是历史前进的动力这种论调是否片面?人的思想放在哪里?
不要被书里的东西牵着走,也不要因为抵触或偏见而全盘否定。
以下是一个人的观点:
认为,“历史唯物论”的关键缺陷在于“存在-意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二分法以及“存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论”、“规律决定论”等的简单和牵强附会,而忽视人的思想、尤其是正确思想对人类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对人类社会复杂性的认识严重不足,对人类社会整体的认识因此有较大偏差。

《戰國史》的笔记-第七章 战国时代封建战争的扩大 - 第七章 战国时代封建战争的扩大

一、2016-01-19 22:19:48
战国初期,魏国最先发力,曾经占领了秦的河西,灭亡了中山。
二、2016-01-19 22:21:04
后来的一段时间,就是韩赵魏三晋组团欺负人的一段时间,齐楚郑或被打或被灭,尽管赵楚曾经打败过一次魏国,但没能削弱魏国。
田氏篡齐。
三、2016-01-19 22:23:43
秦国崛起,在石门第一次报了魏国的仇。后来韩赵魏三家开展,魏击败了韩赵,却被秦打败,这也迫使魏迁都大梁。
四、2016-01-19 22:26:02
魏迁都大梁后,就进入到各国互相会见、拉拢的时间。而后,战国七雄的局面形成。
五、2016-01-19 22:27:21
领主到地主经济的转变,导致军队由贵族部队变为征发的农民和常备军,人数增多。
形势由车阵在开阔地带的对战变为步兵骑兵的野战、包围和运动战。
战争的时间从几日到几年。
武器、战法发展进步。
关塞长城等防御性设施得到重视。

《戰國史》的笔记-第九章 秦的统一 - 第九章 秦的统一

一、2016-01-21 22:39:33
秦统一六国的三个原因:
1、内政处理得好,国家集权彻底,贵族领主被抑制住,同时国力强盛;
2、对于新占领土地处理方法得当,释放因犯罪等原因而变为奴隶的人,到新得到的土地,补充了当地的劳动力,也稀释了被占领国人口的成分。同时,在新占领的土地上,迁出领主贵族和工商业者,重农抑商,解放当地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也有收买底层农民人心的作用,形成更稳固的统治根基。
3、地主统治阶级和人民对统一与安定的渴望。

《戰國史》的笔记-第八章 合纵连横的封建战争的变化 - 第八章 合纵连横的封建战争的变化

一、2016-01-20 22:34:31
魏迁都大梁后,在齐、秦的夹攻之下,魏已经没有初年的国势。
在秦统一之前,秦、齐是两股重要的势力,同时赵也不可忽略。
这一时期由于没有绝对的霸主,基本策略就是合纵连横,效果十分显著,针对齐的行动中险些使齐覆灭,针对秦的联合进攻也使山东六国有了喘息的机会,只是六国没有抓住这一时机,而是互相攻伐。合纵连横的基本思想就是平衡与制约。
而秦相范雎后来提出了远交近攻(如此才能有效控制占领的土地)以及“毋独功其地而攻其人”(消灭有生力量,这也导致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军)。

《戰國史》的笔记-总结 - 总结

承接春秋封建的动摇,战国进一步瓦解了贵族领主的统治。
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对现实不满的反抗以及新土地的开垦,导致了土地分封世袭变为了可以私有买卖,相应的税负由劳役地租转变为实物地租,进一步解放了发展力,提升了积极性。
工商业发展,出现了富可敌国的巨贾,秦在统一战争中逐渐抑制了工商业,所谓强本弱末。
封建领主贵族的落寞、地主阶级的崛起以及国君对于权力的渴望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三者之间的矛盾出现了两者局面,地主领主联合的三家分晋和国君地主联合的商鞅变法。
封建体系的落寞后,必然要建立与集权相适应的体系,官僚制度、郡县制度、征兵制度应运而生。
乱世中产生了诸子百家,其思想影响中国至今,而官方的思想中则是取各家为自己的统治服务。

《戰國史》的笔记-第五章 战国时代各国集权的地主政权的形成 - 第五章 战国时代各国集权的地主政权的形成

一、2016-01-17 11:17:31
战乱以及领主贵族的压迫,导致了农民的反抗,这一方面削弱了领主贵族的统治,一方面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用可替换官吏代替封建领主来管理新兼并的领土,成文法的颁布禁锢了封建贵族的统治以及解释权,地主阶级对参政的诉求以及对农民的拉拢,国君对权力的渴望等种种促成了封建领主势力的削弱和瓦解:封闭、独立的经济被废除,转而实行土地私有制并承认土地买卖,同时度量衡在国中统一;领主贵族的世袭制度也被废除,转而实行由国家控制的官吏来控制地方的政策,这利于中央的集权,从政策、经济以及军事等方面更集中地控制全国。
二、2016-01-17 11:30:59
领主贵族的颓败和地主的兴起,伴随着一系列的政治改革。而三晋和田齐的政改,多是出于法家,强调中央控制和严刑峻法,强化等级概念,加强社会治安,鼓励生产等,乱世中,法家改革的效果显著。


 戰國史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