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用诗考论

出版社:中国社科
出版日期:2007-5
ISBN:9787500461548
作者:王秀臣
页数:374页

作者简介

该书通过对《三礼》用诗现象的系统研究,探索了《三礼》文本的丰富内涵,以及礼乐文化缺席的特质等重要问题,选题涉及经学、史学、文学等诸多领域。对于礼、诗、乐关系演变,宗周雅乐所代表的礼乐文明制度,以及礼乐制度与《诗》的传播等,都做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三礼用诗考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把此书与陈致先生的书——《从礼仪到世俗化》对读,根本不涉及一点所谓的抄袭之说。不知是陈先生的自傲过了头,还是你北美汉学在肆意炒作。写的不能算精彩,以我个人来看,的确写的不如陈致书那样精彩,但写的也很平实很公允。梳理的材料也很全面。两书所用的材料和方法都不同,主要结论与主要的观点其实都是很概括的。根本就不能说是抄袭呀!陈致先生在自序的话,让人感觉太自傲了。陈的书虽然好,对人有启发不假,但也远远不是一书定江山的水平,也只不过是一篇质量非常高的博士论文。着重是那种用考古材料的方法,有些新意。但王秀臣的书,主要是梳理三礼中的材料,当然也用到了考古但不多。两书的相似点:就是 雅乐的嬗变 问题(只是第三章的一部分,并非全书所论),但这个问题早就有学者提出过,包括 王念孙、孙作云提出过其中的基础性问题,而这是一种发展变化的概括性的问题,并不是世界是只有你一个人知道变化,因为文学发展、文化进步都存在着变化。再从具体而言,两书所用的材料也不是很一样,小结论也不尽相同。因此,你怎么能说就抄袭了你的书呢? 王书的第三大部分就是谈诗的传播和诗学理论问题,这一大部分从第四章一直到第六章,可以说这才是全书的主干,而且和陈书没有关系了。从总的框架看,两书的主要视角和体系都不同,关系并不大,各有优长之处。补一点:上面说的全书框架:陈书全书都是在以乐的角度来分析从殷商到西周 雅乐的嬗变和诗经大至的形成过程。——这是核心。而王书是在礼的背景下来讨论诗、礼之间的关系及其功能和传播。所以两书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人不能太自傲!
  •     本书的表格还是有点用的。但是涉嫌抄袭陈致先生《从礼仪化到世俗化——诗经的形成》一书。陈先生在中文版序里说:“书中的有些思想在我其他的论文中亦有所阐述,……但整体的思想和论述则见于本书。有趣的是,我提出的这些看法,在国内学术界,有些学者极表赞同,以至于从几年前开始,即撰写多篇文章持续不断连篇累牍地阐述我的观点,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秀臣在其《周代礼制的嬗变与雅乐内涵的变化》《周代雅乐的时空意义考察》《夏商文化与“雅乐”制度的滥觞》,及其专著《三礼用诗考论》的一些章节,不断地变换文字和角度陈述我的《说夏与雅:宗周礼乐形成与变迁的民族音乐学考察》的观点。这使我想起台湾诗人罗青的一首诗,叫吃西瓜的六种方法,香港的宴席上叫作一鱼三吃。我已枯鱼入肆,而彼则食髓知味,欲罢不能。无可奈何之下,只能觉得倍感荣幸。”话说的很委婉,可谓深于诗教,不过恐怕改变不了涉嫌抄袭的事实,因此特地表出,引以为戒。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过度阐释的不少,不过考的部分还可。
  •     看完一遍有点不知所云的感觉。抄书倒是很能抄,整大段整大段地引用,真能凑字数。另外,本书涉嫌抄袭陈致先生的《诗经的形成》。
  •     目验。两星半。虽然很花力气,但翻完全书还搞不灵清什么叫“用诗”,“引诗”我是知道啥意思的,但是作者能不能给解释一下啥叫“用诗”?既无导论,亦无结论,不知道作者想解决什么问题,又给出了一些什么结论。另外严格地说这是一本文艺学方面的论文,对于文献学的同学而言除了资料排比翻查之外没有什么大的意义。校馆把它放在文学室,真是明察!可以作为学位论文的反面教材。
  •     把此书与陈致先生的书对读,根本不涉及一点所谓的抄袭之说。不知是陈先生的自傲过了头,还是你北美汉学在肆意炒作。写的不能算精彩,但很平实很公允。梳理的材料也很全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