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航船

出版日期:2015-12
ISBN:9787229103541
作者:[美]格雷戈里·F.米切诺
页数:408页

内容概要

格雷戈里•F.米切诺,出身美国海军世家,美国著名海军史专家,美国北科罗拉多大学历史学硕士,在美国论文顶级学术刊物发表数十篇论文,其代表作《帕姆帕尼诺号潜艇:杀戮天使》享誉西方海军史学界。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1
英文版序 1
致 谢 1
1942年:安置战俘
关 岛 3
威克岛 4
新加坡 8
爪哇海的战俘 9
日本的战略 17
北上缅甸、泰国 19
往来于新加坡 23
来自俾斯麦群岛的战俘 29
占领菲律宾 33
从菲律宾运送战俘 35
10月航行 45
1942年的最终航行季 81
1942年的战争局势 90
1943年:不安的停滞
红十字会建议书 94
救济和遣返 96
1943年的第一次运输 99
海上屠杀 109
发往婆罗洲的战俘 111
发往摩鹿加群岛的战俘 114
离开新加坡 118
铁路工作 123
1943年末完成的泰缅铁路 125
原来的状况 126
长尾鳕号的磨难 136
暴 行 138
海牙、日内瓦、武士道 140
苏伊士丸事件 143
绝密介入 149
冲鹰号的沉没 151
1943年的趋势 159
1944年:迅速避开盟国
死亡之海 164
在印度洋的行动 168
修建另一条铁路 169
第一批去日本的战俘 176
与潜艇的关系 187
夏季船只 190
第二批去日本的战俘 205
第三批去日本的战俘 213
救 援 224
最后去日本的第三批战俘 235
地狱月 239
10月份的船只 259
12月份的船只 274
1945年:地狱船的末日
从台湾到日本 280
地狱船的末日 283
战俘们的命运 290
还会有多少? 294
结 论
死亡率 300
战俘待遇 302
航行的持续时间 306
地狱船上的杀人犯 308
生还者 309
友善之火 312
地狱船/奴隶船 317
战争犯罪 321
地狱船的经历 326
附录:地狱航船和战俘伤亡情况329
注释 337
参考文献 359
译后记 375

作者简介

《地狱航船》是第一部专门描写地狱船上战俘生活的书籍。主要研究日本大量通过货船、商船和军舰转运战俘和平民劳工到日本本土、朝鲜和中国东北、台湾充当奴隶劳工的战争暴行,其聚焦的焦点在于转运途中。由于运输条件非常恶劣,战俘们将这些船只称之为“地狱航船”,或者“死亡航船”。
这本《地狱航船》深度揭露了日本的战争罪行,详细描写了日军违背国际战争法的基本原则,残酷地虐俘、杀俘的种种细节,还写了生存绝境对人性的考验——既有同伴间互相帮助,也有相互间的自相残杀,正因如此,地狱航船愈发充满了罪恶。
关于地狱船另一个不为人知的事实,则与潜艇密切相关。数以千计在陆地战俘营幸存的战俘,在日本船上遭到了盟军潜艇的鱼雷攻击而命丧大海。让人不寒而栗的是,在盟军情报部门的指引下,很多“友军炮火”多次故意袭击这些船只。因为盟军破译了日军密码,盟军很可能了解船只运载的货物、目的地、每天的位置,这让截击变得更加容易。日本船并不清楚盟军对自己的行踪已了如指掌,也不知道盟军利用潜艇发动攻击。在海上死亡的约 21000名战俘里,其中 19000名死在了盟军潜艇或者飞机的“友军炮火”之下。


 地狱航船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地狱航船》:浪奔浪流,船载船覆,性善性恶?2015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出版界推出了一系列有关二战及抗战的书籍。我一直有一种潜在的感觉,这些书能不能透出新意,有没有抗战的新资料的披露。如果没有新的视角,新的资料融入在这些书中,那么,这种新翻杨柳枝并不能给抗战史带来什么新鲜的意味。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批四本书,无疑给人从另一个角度,去遥望中国的抗战的另一个侧面。这套书里的四本书《太阳旗下的地狱》(主写缅泰铁路劳工)、《樟宜战俘营》、《不义之财》(奴隶劳工)及《地狱航船》(运送战俘的死亡船)相对于我们中国的抗战史,属于侧面的观望,属于附属的边缘地带,这些书中表述的史实,在我们的抗战史书中,多放置在太平洋战争板块或者东南亚战争地段,书中描述的资料无疑是我们缺乏系统了解的。在这四本书中,当出版社在活动中希望我选一本的时候,我立刻选择了《地狱航船》,因为相对于陆地上的生死存亡,海上的搭乘,还面临着“水”,一片巨大的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水在很多情况下,都温柔得柔情万种,让人心醉沉迷,让人可以把玩嬉戏,但是一旦水给予它以容量,给予它以落差,那么,水的暴力便肆无忌惮地暴发出来。航行在这一片无限大的容量里,行驶在这片奔腾的落差里,那么生存的危险,不仅来自于人类自身,更来自于大自然的自身暴戾恣睢。这种感受是我们以前没有经识过的。所以,世界上最撼动人心的灾难,多与船联系在一起。比如“泰坦尼克号。”《地狱航船》主要聚焦的内容,就是日本人在攻陷了东南亚地区之后,俘获了那些曾经在这里的老殖民地的白人战俘,然后,日本人就像蚂蚁搬家一样,把这些战俘搬来搬去,在各个岛屿之间来回运送,正如书中提到的那样,日本人在搬运这些战俘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的计划性,哪里缺少人手了,便把这些战俘,塞进船舱,运到目的地,期间还要经过辗转运送,有的战俘还乘上不同的船只,后来,这给统计战俘究竟有多么经由这些地狱船运送带来了困难,因为很多战俘都搭乘过不同样的船只,统计数据不得不出现重复累计的情况,这些战俘送回日本当劳工有之,我们记得莫言在他的《红高粱》里写到他的爷爷曾经被日本人抓到日本去,在北海岛地区当劳工,后来逃入深山,一直到战后才在偶然的机会中下山被人发现,回到了人间,其实莫言现实中的爷爷并没有这个经历,他采用的是同是山东人的一位亲历者的真实故事,经过艺术加工后,把这个真实的经历融入到了他的家族传奇中。还有的劳工被运送到缅甸去修建死亡铁路,电影《桂河大桥》里涉及到了这些事实。一直以花瓶著称的好莱坞明星安吉丽娜•朱莉在2015年上映的新片《坚不可摧》中把她导演的作品瞄准了被日本人囚禁的美国战俘的经历,让我们见证了这位女明星性格里对塑造美国精神的潜在兴趣。《地狱航船》里的资料来源显然是我们感兴趣的。从书中的记载来看,二战结束后,远东法庭曾经对这些地狱船进行过调查,其中的一些虐待战俘的日本行凶者还被处以极刑,作者显然以这些历史资料为原本,经过后来的不断对战俘幸存者的采访,使得地狱船的来龙去脉有了更为透彻的了解。全书是按编年的形式,展开它的叙述的,它的好处是,能够逐年罗列地狱船的运载情况、相关的死亡数字,并进行了前后的比较,可以看出它主要的记述年代即从1942年——1945年之间细微及显著的变化。但这种写法正如编年史的利敝一样,好处是可以看到每一年的进展与变化,但是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就是看不到连贯的人物与事件,每一年中充斥着大量的资料,更像是流水账般地被搁置在文本中,前后之间缺乏贯通,所以我们中国史中,在编年史之外,还要加进人物的列传,让阅读历史的后来者,能够了解到每一个人物的打破年代限制的完整经历。本书作者显然对资料的掌握是较为丰盛的,他可以在一个章节中,把几起地狱船的状况交织着进行交代,给人一种头绪很混乱之感。而且在叙述的时候,作者也秉持的是一种对史料的如实交待,很少有花言巧语的文学性的叙事成份,这造成了这本书的优缺点实际上是作者选择的叙述样式本身所决定的共性特质。对地狱船,这本书至少回答了我们如下问号:1、 日本人为什么要通过地狱船运送战俘?书中告诉我们,日本人看到了战俘的劳动力性质,把他们运到需要劳力的地方,比如日本、缅甸等处,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另一个目的,就是利用战俘来震慑当地人,比如书中提到将战俘运到朝鲜去,就是显摆日本人的征服战果。2、 地狱船死亡率的原因是什么?日本人以最小的船的空间,容纳最大的装载量,一般地狱船装人的地方,都是货舱,本身就空间狭小,日本人拼命挤压出空间来,再往里面塞人,形成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密集量,上面的舱盖关上后,舱内空气稀薄,很多战俘窒息而死。书中归纳出地狱船上“拥挤,缺乏水、食物与卫生设施是盟军战俘抱怨最多的问题。”(P303)而其中最令人恶心的是粪便。由于空间狭小,排泄问题最为突出,一般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在舱内放入一个木桶,用着排泄场所,人太多,加之船在行驶时的摇晃,粪便外溢,舱里舱外臭气熏天,这成为战俘最大的噩梦。比如幸存者“最为频繁梦见的场景,却是‘日章丸上难以形容的货舱’中那无处不在的粪便”、“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船上货舱内的化粪池。”(P326)粪便的无序流溢导致疾病流行,战俘痢疾司空见惯,失控的排泄物更是四处喷向射,在这样的环境里,吞咽本来就惨不忍睹的食物,可想而知,给人带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折磨。3、 日本人为什么如此残忍?书中对此有纵深的分析,认为日本人在“20世纪最初的30年里,在战争期间,他们能够较为人道地对待敌人。”(P140),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时,日本人较西方军队随意抢劫、强奸、杀戮相比“非常克制”,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人也没有出现屠杀俄国战俘的状况。但是在抗战期间,日本人的残酷却触目惊心。书中认为西方列强对日本的轻视导致日本人改变了武士道强调的“怜悯、仁慈以及能够体谅敌人”(P143)的旧有价值观,从而使他们虐俘成性。按作者的说法,日本人的凶残,是因为受到西方列强战争态度的影响,因为日本在其“所观察到的西方战争中,根本不存在骑士精神。”(P142),于是,导致了日本人的施暴行为的四处肆虐。此说是否能说得通?把日本人的暴行嫁接到西方的源头,恐怕不能这么简单化。在历史上,我们也曾经看到过倭寇在中国沿海所犯下的暴行,可以说是也相当的残忍,这是否与民族的本性有关?书中对这方面有所涉足,但至多是蜻蜓点水,稍作剖析。4、 战俘死于盟军之手是怎么一回事?地狱船造成的一个很大的死亡概率是受到盟军潜艇的攻击,而当时盟军破译了日军的联络密码,对日军的船舶调度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因此,运载战俘船只的航行规律已经被盟军所探知,但是盟军依然向这些运载战俘的船只发动进攻,导致很多战俘死于盟军之手。作者在书中力求客观、理性地对盟军明知日军船只中载有战俘仍发起攻击的奇怪之举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这一方面是盟军如此做,是为了防止日军获悉自己的密码被破解,另一方面,这也是以最少的牺牲,而得到打击日军后勤供给的最大的利益,在战争中,这种牺牲局部获得最大利益的苦肉计具有某种合理性,但是给身处其中的战俘的命运带来的后果却是致命性的。显然,盟军这种作为也是不光彩的。书中提到,盟军破获日军的超声波信号“在1974年以前一直是秘密”。“但在1978年至1988年,美国国家安全局最终还是公开了超过50万件解密的日军信号。”(P316)美国为什么一直隐而不发当年攻击时伤害自己人的真相,正是它有所忌讳。而实际上,这一真相公开后,引发了民众的愤怒,“成千上万的幸存者亲属便怒火中烧。”(P316)与此相应的是,盟军对待战俘的态度也并不显得比日本更为仁慈。书中写到,当盟军俘获日军俘虏时,同样采取了杀戮的选择。有时候,日军已经向盟军告示船上装载的是俘虏,但盟军依然对这些船只进行了袭击,可见,在战争中,生命并不是一个加以考量的筹码。作者特意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西战场进行了类比,提到了德国的一艘潜艇救起了盟军落水的幸存者,并通告了盟军一方,但仍然遭遇到了无情的轰炸,导致玉石俱焚。可以看出,盟军一方在发动对对手攻击时,同样显现出了不择手段、草菅人命的一面。书中有一章专节叫“友善之火”,就是指自己友军一方面的火力攻击,直接指出“盟军在海上误杀的战俘,比美军在冲绳战死的陆海军及陆战队士兵的总和还要多出7000余人,这是太平洋战场上最为喋血残酷的事件。”(P313)盟军潜艇因此扮演着奇怪的具有讽刺意义的双重角色,一方面用暴力摧毁战俘船,另一方面救走落水的战俘,而那些战俘在被救后,欢欣鼓舞,并没有对盟军的攻击严加斥责,这一心理定位,告诉我们,战俘们对盟军误击是抱有宽容的认可心态的。战争中种种不相容的悖论般的心态总能古怪地错落有致地交叉在一起。5、 战俘为什么不起义?这是一名读者对战俘遭遇到生不如死却不作任何反抗必然产生的一点疑问。但是二战期间的地狱船,几乎没有一艘发生过起义式的反抗。而臭名昭著的运载黑奴的船只,起义却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每9次出航中,就会有1次奴隶起义发生”(P319)。书中作了解释,认为战俘遭遇到非人待遇,体力极差,不具备反抗的能力,且日本地狱船还有护航舰船随行,即使夺船成功,也难逃护航船只的攻击。从战俘的回答来看,幸存者对他们为何不拼死一搏似乎颇为愤愤不平。6、战俘之间有没有发生内斗?这是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书中也毫不避讳地作了透视与扫描。作者经过调查,发现只有美国战俘有记载发生过内斗,而其他国家的战俘,如荷兰、英国、澳大利亚却没有这样的记载,作者认为美国人并不会特别地为自己抹黑,完全是有这样的可能(P308)。这种战俘之间的自相残杀,包括杀死同伙,抢夺食物,或者“切开自己的静脉饮血,或是杀死别人喝他的血。”(P309)。在恶劣的情况下,人性的恶会以无所遮掩的耸人听闻的形式暴露出来。7、美国战俘日后的心态是什么?幸存者回到现实中,大多数人都在尽力回避对那段悲惨经历的回忆。而作者更提到“战俘们却从未从日本那里得到过任何补偿。”(P328)中国作为东方战场的日本侵华的受害者,对于美国战俘的战后遭际是能够感到身受的,可见,美国在二战结束后把日本拉入盟友的行列用着冷战时的抗衡的筹码,伤害的不仅是二战时的盟友中国人,也伤害了本国的国民。作者的直言不讳能够激荡起我们中国人心中的那么一股愤激,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作者的书中的最末一句所渴望的“期望永远不要遭遇他们所遇到的那些事情”的软弱无力,但毕竟这句话中的温暖与善良能够给予这本冰冷的史实书以一份苍白的希望,哪怕是同样的软弱无力。由此看出,这样的一本纯粹是介绍运载战俘的日本船只的可怕经历的纪实书,作者并没有就事论事,而是横贯了东西方战场,上下纵切了历史上的同类事件,扫描范围囊括了太平洋、印度洋这一片庞大的水域,对短短三年间发生的战俘流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抓取与读解,并延伸到道德、人性、战争属性等层面展开广泛的背景探讨,令全书充溢着厚重的理性的思辨力量与感性的触发力量,让我们的思考在战争这个可怕的恶魔的更高层次上去反思如何对待它、取舍它、摒弃它,这才是这本书在那场战争结束七十年后依旧执着于真相的还原与背景的探访的真正的价值所在吧。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内容太碎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