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戈王后与波旁王朝的崛起》书评

出版日期:2016-9
ISBN:9787550282749
作者:[美] 南希·戈德斯通
页数:260页

坚强背后的辛酸——《玛戈王后与波旁王朝的崛起》书评!

  法国的历史和文化在大仲马与小仲马的笔下相得益彰,尤其是广为人知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的《玛戈王后》。  如果一部历史传记类的文学作品里面提及的历史知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没有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查询的详尽和充实,那么它就注定是失败且不予置评的,可此书《玛戈王后与波旁王朝的崛起》却做到了这难能可贵的一点。  书中详细纰漏和介绍了法国于1562年3月1日的震惊全国的暴力屠杀事件:瓦西大屠杀。这场大屠杀点燃了信仰之争的火药桶,天主教派与胡格诺派的宗教战争的熊熊大火随即燃起。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大屠杀的人数将近五六百之多,其中有许多妇女和儿童。可见,为了争夺和证明天主教派在法国的唯一性,后果多么的惨无人道、灭绝人性!  宗教改革一直在法国全国各地持续发酵,直至今日也仍没有确切地消息和头绪指明宗教信仰的方向。  玛戈王后的母亲凯瑟琳·德·美地奇在亨利二世在世前的生活是非常不容乐观的,也可以说是残酷且令人不尊重的。她的子女没有受到凯瑟琳的一丝照顾和关心,相反,凯瑟琳一心扑向了政治的领域,乃至亨利二世去世后一跃成为国王的摄政,权势一度达到其预想的新高度。  也正因为如此,凯瑟琳的女儿玛戈(玛格丽特)也最终还是步入了母亲的后尘,掌管天下,波旁王朝就此崛起。  凯瑟琳渴望认可与支持,但她两面三刀的虚情假意对她日后的政治生涯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从凯瑟琳大张旗鼓的全国旅行到与各地的王公贵族们和自己的儿女们联姻就可见一斑。  作为一部描写女权主义的书籍,《玛戈王后与波旁王朝的崛起》的美国作者:南希·戈德斯通无疑是为数不多的历史传记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的她,专注和致力于中世纪、近代早期的欧洲历史与王室贵族的传奇。  作者的文笔厚重且不失耐读性,每段章节的开头部分始终引用马基雅维利的经典著作《君主论》为读者引导一二。  本书既为读者丰富了波旁王朝前后的历史知识,也为读者们描绘了明争暗斗的宫廷险恶。    不为利所动、不为权所扰!    :)  

既来之,则安之

这是一出有关阴谋,爱情与权势的历史大戏,都说戏剧来源于生活,阿佳妮演绎的玛戈皇后固然是美得让人惊心动魄,故事也是动人得一塌糊涂,但真实远比影视剧还要精彩得多,也肯定远比南希•戈德斯通笔下的故事还要刺激,我们无法穿越过往去窥探真相的分毫,但南希•戈德斯通的《玛戈王后与波旁王朝的崛起》,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法国历史变迁的窗口,透过这方多面镜,我们可了解到当时的风采一二。对于这种人物传记,最初我认为这是一本充满传奇故事的小说类读本,所以刚开始我并未对其中有多少历史真实报太多的想法和期待,但当我翻开这本《玛戈王后与波旁王朝的崛起》,从开篇罗列的多幅真实再现法国历史的风格油画,再到传记当中穿插得天衣无缝的历史事件,阅读的时候甚至一度怀疑,是否作者穿越到当时,去见证过玛戈王后的传奇经历。也就是说, 作者严密谨慎的历史背景是确实震惊到我的,后来翻阅作者履历时,方知她专注于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欧洲历史与王室传奇的研究,其作品也基本囊括了欧洲多位传奇人物和各国王室的发展。 那真实又丰满,吸引无数人注意的玛戈王后的爱情,亲情,或是成长都经历了什么?或者法国中世界王朝又经历了怎样的风云诡谲?我们跟随着故事一起去看看。无论哪一个王朝都不会很是太平,掌权更替,党派纷争,王族内斗等,这些矛盾从来不分国界地放之四海皆是如此,中外向来都如此,法国亦然。当时的法国,身处在新王朝尚未稳固,玛格丽特的母亲凯瑟琳一心想要执掌摄政大权,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成王败寇向来如此,若是无权便无法保全家族荣誉。 在这动荡不安的背景当中,各路党派纷纷想要推立己方人选上位,还有尖锐无法调和的宗教矛盾同样令人惊讶,欧洲教皇统治历史由来已久,宗教信仰与王位更是休憩相关,对于“宗教”的矛盾自然是首当其冲的,于是在本书漫长的朝代更迭中,无法平息的宗教矛盾一直在进行,从未停息。《玛戈王后与波旁王朝的崛起》写法国历史,是一部恢弘大气的历史展图。其中各种大事件均包含在其中,新教徒纳瓦拉王储亨利与天主教徒玛格丽特的婚礼、王后凯瑟琳的摄政统治、瓦西大屠杀、圣巴托罗缪之夜、胡格诺战争,经过一系列的事件之后,王位意外地落入波旁家族手中,玛格丽特的丈夫亨利成为波旁王朝建立者亨利四世。这一系列的变化都真实地记录在了这本书当中,其中贯穿全文的便是一个女子——玛格丽特•德•瓦卢瓦。玛格丽特的一生在我看来,是充斥着爱的渴望与成全的纠缠一生,这样的她,注定一生都为情所困。从小时候渴望来自家庭和亲人的爱,再到成人后渴望来自爱情的温暖,和朋友社会的关心,可以说玛格丽特就像一个缺乏爱的小孩,都说越渴望就会越害怕失去,所以对于仅有的温暖或是委屈承受便是理所当然了,这便是成全。会因为害怕而成全母亲的看似蛮横的和亲要求,会因为害怕而承担兄长和家庭的无情,会因为害怕在婚姻中折返不休,也会因为害怕而维护丈夫和家族的荣誉,所有的一切大概都源自于爱吧。历史成就了玛格丽特,同时也成就了无数人,但换句话说,有了他们,历史才有这般绚烂吧。我们无法去臆断史实的是是非非, 也无法揣测玛格丽特当时的真实内心,但我相信她是一个多情又渴望爱的女人,却总是被情所困所扰;一如历史阻拦不了滚滚向前的脚步,却总又被这无法拒绝的浪潮而忧心,如出一辙。既来之,则安之,是为永恒处世之道,是为历史教给我的真理。

《玛戈王后与波旁王朝的崛起》书评

抗争实际上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基础之上的。当历史的车轮处于一定的历史时期,那么就会发生一些事情,那将会是另外的事情的导火索。我们看到的这本书的导火索,就是建立在当时的历史时期的基础之上的。我们说,当人们的利益收到侵害的时候,那么就会激起人们的反抗的思维,这反抗的思维使得人们在看到的基础之上,开始了新的对抗。当然了,对抗的主体,就是压迫与被压迫/阶级性虽然是我们说的抗争的主要的地方,但是不仅仅局限于同等的阶级性,还有的就是我们看到的相同的阶级的矛盾。这本书,就是在相同的阶级的矛盾下,产生的另外的阶级的矛盾。我们看待的方式,自然就会产生一些偏差,我们现在的看待这本书的态度,就要从这方面出发,这就是这本书的最好的地方。我们现在的说明阶级,就是说明了抗争,在历史的条件下,抗争产生的故事,具备很多让我们思考的地方,同时,也会让我们了解到历史的产生的事情,当然了,我们不是处于当时的时代,自然不能更好的了解历史,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文字了解一切事件的产生。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不一定是真实的,因为,我们现在的历史,是通过史学的方面来看待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故事的表达,在线当时的情景,不说真实或者是臆想,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看到另外的一种世界观,需要的就是理解这本书的真正的好处,那就是当我们面临着需要变革的时候,我们需要从自我出发,寻找新的出路。这本书好的地方有很多,但是我们看到的并不一定是我们需要的。现在的社会处于一个圆满的信息交流的时代,我们看待事物的发生发展已经达到了另外的一种情况。那就是在面对着书的情况下,产生自己的不好的想法。如果说,评价一本书的好坏,是当前的文学家的事情,那么就错了。评价一本书的好坏,需要的是全面的读者。我们看这本书的时候,虽然说,给予了我们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却存在很大的弊端,让人们心生疑虑。我们看书的目的,首先的就是要充实自己,在不同的方面,但是,我们需要的是信息的完整的表达,而不是信息的故事表达的臆想的性质。我们说现在的史学的书,不只是真实存在的,还有的就是臆想的存在。一定要具备让我们读者读下去的真实的情景再现。我们说,现在的社会需求就是这样,不是空穴来风的,而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这本书最大的缺陷,就是我们看待的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人们的理解的不同。我们国内的翻译并不能完全的体现价值这是我们对于故事的不了解产生的弊病。这是对于国外的史学的故事性的一个不好的地方,造成了现在书的局限性,我们想要更多的了解一本书。需要的就是我们说的广泛的知道的前提。我想,如果现在的时代,能够有更多的思维的发散,以及现在的人们有更多的对于世界的其他民族的表现,才能说是具备了书的价值,这本书亦然。

悲情传奇玛戈王后

第一次知道玛戈王后,是读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的大仲马的小说《玛戈王后》。时隔两个世纪,美国畅销书女作家南希•戈德斯通的《玛戈王后与波旁王朝的崛起》再次成为关于爱情、背叛、宫闱争斗以及政治权谋的史诗著作。作品既体现了法国古典、浪漫等人道主义的文化特征,同时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法国的历史环境和政治局势,但是玛戈的爱情悲剧不仅是当时的历史环境造成的,也是文化的必然结果。因此可以说,作品再现了法国史上永恒的传奇女性充满阴谋、背叛、悲剧的一生。作为一部历史作品,书中对新教徒纳瓦拉的亨利与信仰天主教的玛格丽特大婚、王太后凯瑟琳事实上统治法国半世纪之久、圣巴托罗缪之夜、胡格诺战争、南特敕令与法国统一等一系列16世纪法国史上重要事件进行了真实的还原。玛戈王后是法国国王亨利二世和凯瑟琳•德•美第奇的女儿。她有三个兄弟是法国的国王:弗朗索瓦二世、查理九世和亨利三世。尽管玛格丽特爱着第三代吉斯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但最终被强迫嫁给了波旁家族的纳瓦拉王储亨利(即后来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亨利是新教胡格诺派的领袖,这个婚姻是计划用家族关系来协调和融合天主教和胡格诺派之间的关系。然而这段婚姻才过了几天,在圣巴托罗缪之夜,凯瑟琳•德•梅第奇带动法国的天主教徒对数以千计的胡格诺派教徒进行了屠杀,史称圣巴托洛缪大屠杀。在婚典和骚乱后,亨利离开了他的妻子,逃离巴黎,回到纳瓦拉。而玛格丽特则被她的哥哥亨利三世控制,成为了事实上的困在家里的囚犯。最终她还是得到允许投奔到丈夫那里,在以后的三年半,玛格丽特和她的丈夫在波城过着被非议的生活。他们都有公开的情人,并且经常吵架。1582年,玛格丽特返回法国王室,但亨利三世对她的声誉产生了反感,强迫她离开王室。随后,她被亨利三世关押在城堡中长达18年之久。在长达7年的解除婚约的谈判后,玛格丽特写了她的回忆录。《玛戈王后与波旁王朝的崛起》尽管写的是历史,而法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也确实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新教徒纳瓦拉的亨利与信仰天主教的玛格丽特大婚、王太后凯瑟琳事实上统治法国半世纪之久、圣巴托罗缪之夜、胡格诺战争、南特敕令与法国统一,这些事件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波旁王朝建立,纳瓦拉的亨利成为波旁王朝建立者亨利四世。但玛戈王后的命运确实贯穿始终的主线。在一系列历史事件中,玛戈王后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法兰西文化的特质,也成为了法国文化中张扬自由与喜好浪漫的另外一个表现方式。玛戈王后一次次为了自己承担的责任而牺牲自己的感情,所以她的一生只能是一场悲剧。

法国中世纪铁娘子

最开始知道玛戈王后是从大仲马的小说《玛戈王后》里面,在大仲马的小说里既体现了法国古典浪漫等文化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法国的历史环境和政治局势。但是想要正确评价这位法国中世纪的奇女子,必须首先了解法国当时的社会大环境,16世纪法国的胡格诺教派与天主教派开始了内战,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宗教战争,也是一场各派封建主以宗教分歧为借口,争夺政权的斗争,而处在权力斗争的旋涡中心的玛戈王后的爱情便是以这样的政治宗教环境为背景的,最后,玛戈王后为了王室的荣誉而牺牲自己的爱情。但是当追求自由爱情的玛戈,被母亲凯瑟琳王太后当做政治筹码远嫁南方小国纳瓦拉国王亨利,尽管她曾经很坦白地承认她不爱她的丈夫,但是面对着矛盾冲突极其激烈的政治斗争,玛戈仍然成为丈夫在政治上最忠诚的盟友,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捍卫丈夫的利益。玛戈王后的婚姻一开始就具有浓厚的政治和宗教意味,她与纳瓦拉国王的结合,更多的是出于政治上的联姻,是宗教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桩功利性极强的婚姻在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桩婚事人人都感到意外,有的看得清楚的人不免产生许多的想法,他们并不懂得新教派和天主派,在当时水火不容的情况下怎么能够言归于好。这桩出于政治和宗教目的而产生的婚姻并不能使纳瓦拉王后得到内心的满足,和纳瓦拉国王之间政治盟友的伙伴关系和玛戈内心所追求的充满激情的生活截然相反,当现实的冷漠与渴望的激情相冲突的时候,玛戈王后开始了与自己母亲反目,以及哥哥亨利三世对她的敌意迫使玛戈放弃优越生活,走上了反对瓦卢瓦王朝,扶助波旁王朝之路。玛戈王后作为法兰西王国的公主,她本人就必须为自己所在的显赫家族承担责任,为自己的国家履行自己的义务,甚至做出牺牲,她所生活的是一个政治动荡、宗教关系极其复杂的时代,宗教战争的爆发,权力的争夺,王权力量的极度衰落,要求她首先为国家牺牲的就是自己的婚姻,她与纳瓦拉国王的结合对于法国王室来说,可以使王国重建和平,可以吸引胡格诺教派的亲贵前往巴黎。而对这桩婚姻并不满意的玛戈还是让自己屈从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使自己的婚姻成为政治宗教斗争的工具,最终为了王室的荣誉,她还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爱情,在她身上最先体现出了一种责任感。

波旁王朝的引领人之《玛戈王后与波旁王朝的崛起》有感

提到法国的波旁王朝,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到了法国的大革命,想到了拿破仑存在的时候波旁王朝是多么的狼狈不堪。但是在收到这本《玛戈王后与波旁王朝的崛起》的时候,我对于波旁王朝本身也兴起了兴趣。我在看本书之前就比较感兴趣的是波旁王朝到底是怎么开始的?而玛戈王后与波旁王朝本身的崛起有哪些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而这本书就为我解答了这些疑惑。本书是由美国作者南希·戈德斯通编撰,南希作为一位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的畅销书女作家,其写作专注于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欧洲历史与王室传奇,所以本书里面讲述的主人公玛戈王后的事迹还是可信度蛮高的。本书正文编排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在正文部分开始之前,首先作者在引言中将玛戈王后与亨利的结婚大典的情形进行了描述,并且在引言中点出了玛格丽特此次婚姻中令巴黎市民及玛格丽特本人都不太愉快的原因。在巴黎市民来看,由于巴黎市民绝大多数均为天主教徒,而玛戈的未婚夫却是法国新教徒的首领-纳瓦拉国王,这在当时宗教深度影响政治的时代,这样的结合可以说要么用意是想要求天主教和新教借此能够讲和,但不管怎么说这对于玛戈来说这次婚姻可以说完全就只是一场政治联姻,因为玛格丽特真正中意的是朝廷中天主教势力的首领吉斯公爵亨利,可以说这场婚礼从一开始在作者的笔下就可以说得上体现出了很多复杂及为后面的政治斗争埋下了伏笔,可以说从引言开始这本书就充满了看点。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中就介绍了这次婚姻的决定者——玛戈的母亲凯瑟琳,为什么凯瑟琳在安排玛戈的婚姻对象上这么坚决,明知道玛戈喜欢的对象是吉斯公爵,为什么还要排斥吉斯公爵?到底为什么凯瑟琳对天主教派的吉斯公爵家族这么防范,是因为教派信仰问题吗?但是凯瑟琳原本也是信奉天主教的,所以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在第一部分里面作者都进行了详细的交待,在这里面我看到了其实作为凯瑟琳,她的一生也是非常坎坷,充满不幸的。而这一切又深深地影响了她的女儿玛戈,究竟到后面这种影响会让玛格丽特如何发展,这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我们就可以看到。在这本书中我能有的感慨就是,宫廷中的生活真的是没有亲情,只有利益,这样的环境下玛戈王后能够做到这一步真的是很厉害的了,推荐这本书给对中世纪历史感兴趣的人阅读。

【书评人俱乐部】追求和平的法国玛戈皇后

当看到此书的封面之时,读者的眼球顿时被优美的设计所吸引,暗自猜想这幅画作的作者该是哪位艺术大师?顺便,也想象着书的内容,应该拥有众多的绘画插图,再简单穿插着短短的图文介绍,无疑应该是部艺术类图书。待翻看图书,才发现书中涉及到的彩色画作区区才四张纸而已。内容主要呈现着法国瓦卢瓦家族的辉煌,同时讲述了玛戈皇后(Marguerite de Valois )一生不平凡的经历。此书在出版之前,凑巧欣赏过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画作《玛丽·德·美第奇的一生》(Marie de' Medici cycle),该画作共有24幅之多,暂居卢浮宫整整一个大厅,为玛丽于1621年委托鲁本斯以她的一生的经历为主题创作,而玛戈和玛丽先后都成为了亨利四世的妻子。玛丽作为年幼的路易十三的母亲,在刚刚加冕法国皇后的第二天,就遭遇到亨利四世被刺身亡。也开始了摄政的生涯,自然,拥有王家血统的玛戈皇后,曾经是亨利十四的旧妻,完全可以通过政变等等拥有一定的权力,只是和平是玛戈皇后的心声,她说过:“我没有野心,也不需要野心,我就是我”。此前,对法国宫廷并不了解,太多的“亨利”,太多的同名贵族,通过阅读此书,算是收获了不少的认识。挺叫好的是,此书中将出现的各色人物,为了区分不同的中文名称,都注明了英文姓名。只是穿插在书中,查找起来并不方便,如果此书再版时,建议能加入中英文姓名对照附录。淫乱的宫廷生涯,摄政太后、玛戈皇后的母亲凯瑟琳(Catherine de' medici)为让宫廷充满着青春活力,招来众多“小可爱”的美女,吸引着来访的客人,让客人沉迷其中,对法国宫廷的生活充满着向往。不仅仅皇帝好色,整个宫廷贵族就是如此,处在此种,连玛戈皇后也不能避免,也有许多的情人跟在身边。另外,总想象着近亲结婚的不良后果,然而看着凯瑟琳大家族的族谱,暗自为法国皇家的人脉叫好,那么多的皇帝,那么多的皇后,难道人丁不兴旺么?待细细品味,才发现有些并不完美的地方。比如整个家族陷入无子的境界,像弗朗西斯国王更是有严重的生理疾病。玛戈皇后也没能留下自己的后代,否则亨利四世又怎能另娶玛丽皇后呢?玛戈皇后具有沉重冷静、美丽漂亮的风范,只可惜被迫嫁给亨利四世后,两人之间并无任何的感情。法国的皇后,有的远观好富贵,近看好可悲。只是玛戈皇后仍是想让婚姻维持下去,关心着亨利四世。直至波旁的亨利当上国王之后,成为了亨利四世之后,拥有了国王的权利,才和玛戈皇后离婚,和玛丽组建了新的皇家家庭。作为皇后,看着瓦卢瓦家族的家谱,看着他们的生活年代,很是羡慕,高高在上的法国皇后。然而,实际的结果呢?悲惨不和的婚姻,四处逃跑的生涯,弟弟无奈的合作,哥哥有意的陷害,年龄慢慢的成长,宫廷高贵的青春,臃肿肥胖的中年,重回关注的回归,深受爱戴的王族,追求和平的理念,高高兴兴的晚年,玛戈皇后终于可以渡过快乐的余生。挺好看的传记,让我了解到沉浮不断的波旁王朝和高高在上的玛戈皇后。只可惜此书限于篇幅,玛戈皇后的后半生写得弱了些,作者完全有能力将内容再扩展些,写出上下部或者上中下三部等等。另外,我该去找找大仲马的《玛戈皇后》,亲自看看大仲马笔下的皇后到底是咋样!


 玛戈王后与波旁王朝的崛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