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15314334
作者:黄济人
页数:50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杜聿明是凌晨去世的。上午10点,曹秀清就给台湾当局负责人蒋经国发了一封加急电报,电文说:“我以悲痛之情,奉告我夫杜聿明于5月7日凌晨在北京病逝。请转知我的二女杜致义、女婿徐炳森,二儿杜致勇、儿媳王贵华,三儿杜致严,三女杜致廉、女婿邓天才等七人,于本月21日前,来北京参加追悼会,骨肉团聚,亲视含殓,以尽孝思。一俟葬仪告毕,即行归返。恳请予以便利,至深哀盼。”同一天,黄维、侯镜如等人也给台北黄埔同学会会长黄杰发去加急电报,电报云:“特此电闻并望兄等转请蒋经国先生准其儿女赶回以尽孝道,丧事结束即可返台。” 电报发出十余天,竟杳无音信。台湾当局不讲情理,不近人情,使曹秀清悲愤不已,伤心欲绝。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担任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周恩来夫人邓颖超,居然亲自来到崇文门寓所,向她和她前来奔丧的大女儿杜致礼表示慰问。曹秀清拉着邓颖超的手,泪流满面地说:“我真的想不通,蒋经国本人是个孝子,谁都知道,日本飞机炸死他母亲后,他连夜从赣州奔丧回家,一见母亲的尸体,立即昏死过去,然后跪拜号啕,数日之内,饮食不进。既然皆为人子,又为何不让别人也尽人子之道呢?”曹秀清从大女儿那里知道,她在台湾的儿女们闻讯后,立即赶到台北二女儿家。二女儿是个医生,可是她悲哀过度,成为病人。为了哀悼父亲,二女儿带着弟弟妹妹专门去拜望黄杰,请求准许儿女们为父亲举行追悼仪式。黄杰与杜聿明系黄埔同期同分队同学,在昔日的国民党官场中,称兄道弟,交谊非浅。可是他却拒杜致义一行于门外不见,整整四个小时之后,身为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议主席、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的黄杰,方才派人回话说,可以举行,但不可以发布讣告。 与台湾的做法相反,杜聿明去世的第二天,附有他生前那张最喜欢的照片的讣告,便发布在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上面。由于要等杨振宁回京,所以讣告里面说,杜聿明的追悼会将在半月后举行。在这期间,文史专员们不写史料了,他们或写纪念文章,或写悼念诗词,以表达对这位老大哥的哀思。沈醉的文章写得最长,用了将近两万字,概括了杜聿明的后半生。而他站在病榻前,亲耳听见的杜聿明临终时的那些话,就是他的点睛之笔。沈醉把他的这两万字,通过中国新闻社发往港澳与海外。于是,大陆之外,先后有十几家报纸连载了这篇文章。香港一家台湾办的报纸没有刊登这篇文章,却为沈醉的文章发表了一篇评论。评论很短,但措辞尖刻:“中共统战走卒沈醉,大概把歌功颂德的文章写完了,现在又拿杜聿明之死说事。如果他把名字改为沈不醉,那么文章的宣传作用可能更大一点儿。”这篇评论是沈醉在香港的亲友寄来的,拜读之后,他给亲友写了一封信:“本想写篇针尖对麦芒的评论,用来回敬对方的挑衅。但是,想来想去,此事暂时打住为宜。因为杜大哥已经安睡,我不忍心把他吵醒……” 树欲静而风不止。杜聿明去世的第六天,李以劻接到一个电话,是他早年的副官打来的。副官在电话里说,解放前夕,他去了香港,现在在澳门经营珠宝生意,此番回大陆探亲,很想顺道拜见老上司。李以劻接到电话,倒还多少摆出了过去的架子,说:“那,你到我办公室来吧。”副先到一步,李以劻走进文史专员办公室的时候,副官起身立正,虽没有举手行礼,也没有口称长官,但那伸颈缩脖、毕恭毕敬的神态,已经让李以劻心满意足。“请坐、请坐!”李以劻招呼道。副官欠欠身,慢慢坐回那张缀有补丁的长沙发上。不知为什么,数十年不见老上司的这个副官,叙旧之时,竟找了一个奇怪的话题。“李先生,听说你在战犯管理所的时候,学过裁缝,拿过针线。”副官指着沙发上的补丁,眯眼笑道,“这块小羊皮,是你老人家给缝上去的吧?”李以劻不解其意,随口回答说:“我的针线活没有这样好,那是杜聿明先生缝的!”“杜先生?杜先生亲手缝的!”副官惊讶得大张其口,一巴掌拍打在沙发扶手上,趁势站起身来,“想不到,实在想不到!一代名将和一块补丁能够连在一起,这张沙发太有价值啦!来、来、来,李先生,请你给我拍张照片,让我带回澳门,永世珍藏!”李以劻接过相机,已经明白了副官的用意,看见对方在沙发上搔首弄姿的样子,不觉勃然大怒:“你不是在卖珠宝吗?这张照片拿去卖给报馆,价钱恐怕比珠宝还贵吧!你现在站起来,给我滚出去,我这辈子再也不想见到你!” 副官走了,红着脸走的。李以劻坐了下来,白着脸坐下来的。他点燃香烟,大口大口地吸,然后大口大口地吐,当情绪缓和下来以后,他又顿觉寂寞与孤独。今天不是学习日,文史专员们无人上班,望着空空如也的办公室,他竟有了“人去楼空”的感觉。不过,现在好了,门外传来脚步声。根据声音,他能够判断来者是谁。嗯,此时的来者不会是中将,不会是少将,而是文史专员办公室的小将。

名人推荐

当年,《将军决战岂止战场》用文学的方式更新了人们对历史的看法,参与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大合唱。当文学具有这样的功能的时候,它就不会让人忘记。——王蒙该书打破了题材的禁区,我研究中国文学这么多年,只有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才因为陌生而产生了异样的兴奋。——唐弢他在性格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相统一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不但显示出历史生活的直率的真实性,也显示出历史发展进程本身的内在逻辑性。——杨甦

媒体关注与评论

当年,《将军决战岂止战场》用文学的方式更新了人们对历史的看法,参与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大合唱。当文学具有这样的功能的时候,它就不会让人忘记。——王蒙该书打破了题材的禁区,我研究中国文学这么多年,只有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才因为陌生而产生了异样的兴奋。——唐弢他在性格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相统一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不但显示出历史生活的直率的真实性,也显示出历史发展进程本身的内在逻辑性。——杨甦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黄济人,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特殊律贴获得者,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重庆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系原国民党将领后裔,本书主人公之一的黄剑夫的儿子、邱行湘的外甥,被杜聿明、黄维、沈醉等视为子侄,因而得天独厚地进入了这个特殊题材的写作。特别是经杜聿明等人介绍,黄济人被借调到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办公室工作,得以亲身与杜聿明、黄维、沈醉、文强等一起共事,成为了这批中将、少将当中的“小将”,从而获取了续写下部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书籍目录

上部
序章 洛阳之战
第一章 黄河北岸
第二章 黄埔村中
第三章 井陉河畔
第四章 功德林里
第五章 胡同之间
第六章 高墙内外
第七章 八角楼下
第八章 碎石路上
第九章 走廊顶端
第十章 梅花丛中
第十一章 巷道阡陌
第十二章 战场上下
第十三章 阳光洒处
第十四章 青砖壁头
第十五章 荒土角落
第十六章 长河尽头
第十七章 旋涡之中
第十八章 国土上面
第十九章 真理面前
第二十章 五云山下
第二十一章 阳关大道
第二十二章 金秋时节
第二十三章 石头城里
第二十四章 长江南岸
下部
第一章 翰墨春秋
第二章 破镜重圆
第三章 直面人生
第四章 生活逻辑
第五章 处世之道
第六章 斗争哲学
第七章 万事静观
第八章 逆水行舟
第九章 乍暖还寒
第十章 蹉跎岁月
第十一章 心有余悸
第十二章 大地回春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双管齐下
第十五章 多说并存
第十六章 自然规律
第十七章 白纸黑字
第十八章 落叶归根
第十九章 海峡两岸
第二十章 地球上面

编辑推荐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编辑推荐:一场灵魂的决战,一部特别的历史。三十年前出版上部,轰动海内外,被誉为“参与了思想解放的大合唱”;三十年后续写下部,还历史一份完整的答案,给人性一次完整的诠释。

作者简介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内容简介:独家披露杜聿明、宋希濂、黄维、王耀武、沈醉、文强等一大批原国民党高级将领被俘及至获赦后复杂跌宕的思想嬗变和人生况味。堪称一部完整的“改造”史,也是一部真实的人性史。
这是一部积淀了三十年才最终完成的作品。上部曾于上世纪80年代初出版,生动描述了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特务头子、党政要员等在功德林战犯管理处的“改造”经过。因突破了题材的禁区,写出了国民党人对民族的贡献,轰动海内外,影响深远。累计销售670多万册。并于1991年改编拍成电影《决战之后》。
新增的下部,就从他们获赦后写起。身体上的自由并没有同时带来精神上的解脱,“新生”后的他们遭遇了“文革”的冲击,又经受了改革开放的洗礼,命运沉浮令人唏嘘。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在撰写文史资料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为两岸和平统一呼喊奔走上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如果说上部从他们被俘写到获赦,体现了共产党在“战犯改造”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那么下部从他们出狱写到最后一名“战犯”离世,重点就是还原他们本性的善良和道德的高尚。然而,回头再看,他们的命运并不因其个人的品格和才能而决定或逆转,他们的悲剧印证了一个无情的历史规律: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如此,《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才耐人寻味,叫人在感慨万端之余掩卷深思。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以下节选自时玉琛的《实话时说》淮海大战(2)   黄老接着说“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不愿带兵打仗,并不是我黄某人贪生怕死,我是从党国的长远利益出发,当时老校长蒋介石把我从汉口叫到南京,要我当十二兵团司令官,”我说;“离开部队久了,带兵有困难,”蒋介石说;“打仗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不把共产党消灭,什么事情都办不了,你不能从你个人来考虑,”我只好从命1948年9月下旬我到河南确山,除85军以外,其余部队都在河南驻马店集结整训,准备增援徐州。1948年11月初,我们由驻马店开始行动,中旬到达蒙城与解放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一路我十二兵团节节胜利,由蒙城渡涡河,很快攻下涡河北岸的解放军阵地,在北淝河攻下解放军据守的坂桥集,乌集之线阵地,进到浍河,又在浍河攻下南平集,我主力全部渡过绘河,很块到达离徐州不远的宿县了,这时解放军开始对我节节阻击,我十二兵团进入解放军的袋形包围圈,这时我准备把部队转移到固镇方面去,部队没有走多远,就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被解放军紧紧粘住逃脱不了啦,从11月25日被死死围住,组织火力突围都未成功。”   十二兵团是美械装备的部队,拥有战车。榴弹炮近千辆,机动车五百多辆,我问黄老:“有人说十二兵团有一千多辆卡车,我在军事博物馆见过一巨幅照片,是一排大卡车装上土并排数里一字排开,下边写着“黄维的汽车防线,”我说这是在那儿?”黄老说:“双堆集。”   【【史大姐边织她那永远也织不完的毛衣咯咯笑着说:“他写十二兵团有一万辆汽车你信吗?他瞎写又不上税。有一次“培公”的老部下介绍一个他的亲戚来采访黄老,小时,你知道老头从不接受采访,那天来时下雨鞋都湿了,回去这笔就收不住了,出了一本小书,说我那天给他烤袜子,包馄饨吃,还说我文化不高,小时有机会你见了这个人一定要替我质问他,我能给他烤袜子吗?”我说:“我看过这本小书,当时我就想,烤袜子不可能,是瞎邹,一是夏天没地方烤,二是您是讲卫生的人不可能大夏天掰弄他那臭袜子,他也就是拿黄维夫人为烤烤袜子说事儿,找个买点。我也不认识这位作家,有机会我把这字认全了,我也出本小书,重点篇幅把您这烤袜子的事儿给正正名,现在写不了,受点委屈先烤着吧,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史大姐说:“你不让他写,具说三五年不出一本书就不让当作家会员了,”这时黄老向史大姐挥了挥手示意不要讲这些,我逗史大姐说:“您这烤袜子事件等到听完徐埠会战后期处理吧。” 】】  黄老接着说:“我们那么多的重型武器不但没帮上忙,成了突围的包袱,”十二万多人要吃要喝,必须有后方支援,每天最少控投两百吨,也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机动车要汽油另配件,当时是隆冬。”我说:“在军事博物馆看过一个照片,并排一个一个土坑,里边躺着伤员,上边支着个降落伞,下边写着‘黄维兵团的野战医院。’”黄老接着说:“双堆集空旷贫瘠,喝水就是大问题,十二万多人集中在不到五华里的几个村庄里,这时解放军的包围圈越来越紧,解放军的大喇叭天天高喊让我们起义投诚,这时军心涣散。   特别是11月27日,我准备组织11师,118师,18师,110师四个师向双堆集齐头并进向东南方向突围,解放军的包围圈是铜墙铁壁也能撕开一个口子,向固镇一线发起全面攻击,拼命要打出个缺口,就在这关建时刻,第85军110师师长廖运周率部阵前起义,把我配給他的好炮一下子对准了十二兵团,”接着85军23师黄子华部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诚,至使突围失败,军心动摇,士气一蹶不振。   这次突围失败是十二兵团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最近我翻阅了廖运周写的“第110师战场起义始未,”写道“我们的师部和黄维兵团司令部同住在双堆集附过的一个村子里。26日下午五时许,我刚从前线回来,他就派人把我找去了,他看了看我,很镇静地说:刚才空军侦察报告说,今天下午3点敌人对我兵团包围圈己经形成,他们正在构筑工事。你有什么主张。”我反问他一句:“司令官有何决策,尽管下命令,我师保证完成仼务。”我料到黄维己经有了新的打算,他果然说:“我想乘敌立足未隐,打他个措手不及,决定挑选四个主力师,齐头并进,过猛突围。”我马上意识到,黄维这一招的确历害,同时也觉得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好机会。于是对他说:“好,司令官的决策真英明,我们师请求打头阵,愿当开路先锋,我们即然能攻占敌人的堡垒式工事和河川阵地,现在突破他们的临时构筑的掩体,当然不在话下,我请求立即回去准备行动。”=============================================================http://v.book.ifeng.com/book/ts/10228/1173618.htm节选自凤凰网的电子书《实话时说》,这书居然还没出实体书。史逸清女士说的那本小书无疑是《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吧。邱行湘曾经是黄维的下属,黄济人是邱行湘外甥。如果这书是真的【我认为是真的】,那采访完全没有黄济人说的那么充分(至少是对黄维的采访),很多压根就是他自己想的吧。我是说怎么感觉那么多脑补情节呢。我知道黄济人一定有很多料。父亲国民党少将黄剑夫,在文革中去世。舅舅邱行湘,作为土木一员干将,很多重要的时间点都有重要的作用。就算只采访他舅舅他也能知道很多吧。在当时那个年代,一个年轻人有干劲写这种题材,初生牛犊不怕虎,首涉禁区,很值得敬佩。也让我们能够了解,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可是我真的不喜欢这种自我吹嘘的态度。让我质疑其他情节的真实度。我还是愿意买这个完全本的书。可是,长篇报告文学?我还是当小说看吧。
  •     上午终于看完黄济人的长篇报告文学将军决战并非在战场。想看这部作品的原因在于年初的时候无意之间看的一部同名电影,记得是广影拍的。于是这部反映解放之后共产党对于国民党战争罪犯的改造的作品立刻吸引了我。本来对于这类题材的文艺作品我都是比较感兴趣的。同时我也一直认为,有文学作品改编过来的影视作品其感染力必然逊色于原著。抱着这种想法,一直期待可以一观原著。在当当网上发现这部作品的全集之后,立刻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全书分成两部,上半部主要记录了解放初期功德林成立一直到第一批战犯的特赦的历史过程。和电影表现的不同的是,电影中是以杜聿明的改造变化过程作为一条主线。而书中则是以邱行湘为开篇的引子逐步展开的。同时也暴漏作者与书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作者黄济人实际上是邱行湘的外甥,其父也是国民党部队的一个高级将领,在文革中自杀。介于这种特殊的关系,作者和其他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结交笃厚,也是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的机遇,开始研究这段历史从而写出了这部作品。一个问题出现了,在一个新的社会制度下去评价一个被取代的社会制度。因该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做得到平视和公平吗?看完全书之后我觉得就是基于胜利者的角度,即便是一个失败者的后裔依然做不到所谓的平视。书中比较典型的两个人物即杜聿明和黄唯,按照军阶杜要高于黄,在淮海战役中杜聿明是黄唯的上级。被俘之后,不到几年杜聿明就有预感怀与共产党的再造之恩和他的敌人站在了一起,但是黄唯直至最后都没有向他所说的共匪低头,就气节而言可谓从一而终。世界是现实的历史其实也是现实的,多年之前我记得从旧中国过来的老人对于党和政府的感情是真诚的。挂在他们口边的口头语就是,我们吃的是共产党的,用的是共产党的。如果有人在她们的面前诋毁共产党,诋毁毛主席那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的。可是现在呢,面对着政府官员的贪腐,社会风气的败坏。还有几人会手拍胸脯义无反顾的宣称和共产党走到底。共产党是伟大的而且是有胸襟的,但是那仅限于中共的第一代领导人。解放战争结束之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对于国民党战犯采取了不杀不判,集中学习之后特赦,十年的教育中共打了一个打胜仗。这种智慧是现代的那些,肥头大耳的人无论如何做不到的。有时不禁在想后续者的无能损害的实现代人的成就,光荣终究被昏晕所遮盖,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吗?
  •     在官方的经典影视剧中,当政的国民党对抓获的共产党人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严刑拷打以逼其就范,而共产党人大多意志坚定,临危不惧,受尽非人折磨和威逼利诱而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慷慨赴死。但是,最终取得政权的是共产党。那么,在四年多的解放战争中,被俘虏的国民党将领数以千计,共产党人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呢?黄济人的《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团。他记录了包括邱行湘、杜聿明、宋希濂、黄维、王耀武、文强、沈醉等在内的一大批原国民党高级将领被俘、狱中以及获赦后的生活遭遇。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与国民党对共产党硬可错杀三千,不能放过一个这种杀人如麻、血流成河的做法截然相反,共产党在对国民党战犯的处理上显然要宽宏大量许多,手段也平和温柔得多,使用了其最为拿手的思想教育的武器,以德服人——非但不杀不辱,而且把这些被俘的国民党将领编成一个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在狱中学习社会主义的理论,以此来改造其思想,促其归化,而且最后还全都给予了特赦。其实,我实在是无意去比较国共两党两种做法的高下,我所真正感兴趣的是,被俘国民党将领在面对命运跌宕起伏甚至突然反转时的思想嬗变、行为选择和人生况味。这主要有两个层面:其一,是身份的巨大落差所带来的行为改变,这一段特别的历史足够我们玩味。昨天还是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军,今天已经成为任人摆布的一介囚犯,命运如同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但他们都承受下来了,并且主动适应了这种身份的变化。在管理所这个小社会中,他们不再是将军,而是被管理的犯人,为了获得管理员的表扬和提早获赦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争相表现自己——廖耀湘能把《资本论》读得既深又透,是学习标兵;邱行湘通过劳动成了大力士,会毫不犹豫跳进茅坑掏大粪;黄维始终沉迷于制造永动机的幻想中;杜聿明则成了无所不能的修理工……殊为可笑甚至可恨的是,他们此时此地也没有忘记国民党的派系纷争,陈诚系、何应钦系,中统、军统在监狱里仍然兀自斗个不停,把中国人的本性展露无遗。我从中没有看到将军,或者囚犯,所看到的更多的是人性,是另一部社会心理学。其二,也是更深一步,即他们如何看待共产党对自己的改造,这是一场灵魂的决战。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内心始终有一个疑问,他们真的信服了共产党的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徒吗?实际上,他们在狱中对国民党的失败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战场上的战略战术,到社会上的民心向背,都逐一进行了讨论。而且不管是主动为之,还是为外力所迫,他们都对共产党的理论有所学习,有所认识。黄济人在书中写下了他们学习时的体会与讨论,以及与三民主义的比较,但并没有试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也没有对其信服与否作出一个清晰的论断。而我从他书中的描述来猜度,他们似乎也并没有就真的改弦易辙皈依了马克思,而只是从中国人知恩图报的思想传统出发,采取了一种姑且为之的态度。证据在在书的353页,邱行湘(作者的舅舅)告诉黄剑夫(作者的父亲)的一段话——感恩,是我们这辈子的作业,只要是共产党的主张,我们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哪怕是忍辱负重,哪怕是逆来顺受。因为,我们毕竟不是华丽转身,我们永远是被动的……所以我们的生活态度与贪生怕死、苟且偷生无关,要知道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抑或是命运的捉弄。二十世纪的国共两党之争,是政权之争,也是主义之争——社会主义与三民主义。或许他们曾经信仰过这个主义,那个理论,但就最终的结果来看,三民主义者并没有真正的向社会主义者低头认输,社会主义者对三民主义者灵魂的改造也并未成功。从邱行湘吐露的心声来理解,从他们感恩戴德的行为来分析,他们最终所皈依的,仍然是文化的力量。如果,我们放宽历史的视界,拉长历史的视野,历史仿佛在经历一个轮回——经过几十年轰轰烈烈的社会改造、国民改造,现在的中国社会与国民性格与上世纪三十年代,究竟又有多少变化,取得了多少进步?即便是就政权的性质而言……邱行湘们如果看得到现在,脸上浮现出来的会是什么表情?苦笑、迷惘还是其他?从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有志青年,到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军,到被关押改造的战犯,到回归平常人的生活,被俘的信奉三民主义的国民党将领的人生选择和命运沉浮使人唏嘘不已,映照着百年中国,的确是一部特别的历史。当然,他们也经历了心灵的嬗变,灵魂的决战,只是谁胜谁负有待商榷——他们真的信服了吗?答案在他们自己那里,也在每位读者心中。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一次买了两本书,一本送给朋友。内容很好看。但愿下次配送的时候能包装好一点。
  •     精英的另一面
  •     慢慢看吧,书质量挺好的。值得信赖。
  •     空闲了看看,比较好,适合我看
  •     黄维说得对,他们有罪,仗没打好,丢了国家,对不起人民!
  •     这书版本还真多
  •     因为对黄济人先生三十余年前发表在《报告文学》上的同名大作印象很深,并因为本书书名后加注有“完全本”三字而购买此书,但阅完后有点失望,后半部重复前半部的文字太多,篇幅加倍而信息量增加不多。与同名原作相比,我从这个完全本中获得的新信息主要有两点:1、本书为什么以邱行湘为第一主人公?2、宋希廉为什么去了美国又回来?与“完全本”的48万字数给人的期望有点... 阅读更多
  •     很好,值得读 ,很喜欢
  •     如果能习惯这种文风的话,还算有意思。
  •     30年,值得一看,涉及禁区,作者气度值得赞赏!
  •     印刷、纸质都不错,书本身写的也好,喜欢文革及解放前那些沉重历史的可以看看
  •     第二次国共内战被俘战犯的改造录。生动的展现了一群人是怎么被“成功改造”的,哪怕最初他们是完全的对立面。行文为纪实文学风格,但读的过程我已经颇不习惯没有引用来源的说明了。比如两位将军私下谈话,不知作者从何得知?比如将军们一举一动一思一笑,且不说第一手资料来源空缺,即使有,作者又如何据此推测长篇的心理活动?或许这就是所谓“纪实文学”上不去下不来尴尬的最大硬伤吧?一开始我只相信伟大的是信仰,到最后才无力的看清,强悍的是现实啊。
  •     后半部新内容不多,有些是重复前半部的内容
  •     这本书是老爸点名买的,他已经全看完了,说写的很好、很喜欢。
  •     97年出版大环境使然看不下去。全书俨然是歌功颂德式王师南指无不平的套路,以毛理论万岁作证战争必胜,以战争胜利来作证毛理论无敌。当然十年改造使得匹夫不可夺志的将军多俯首称万岁确实是一个大胜仗,但吊诡的是,改造得好的陈长捷早释放文革自杀,顽固的文强最后才放活到了新世纪,更坏的终老离岛。所有固有黄维“革命不如不革命,小反革命不如大反革命”之说。中共为国军将领们造了一个永难再现的乌托邦,牛奶猪肉细粮中灶无饥荒无反右无文革。墙内无忧细读资本论,墙外红旗招展举世疯狂。如果说将领们被改造,也顶多是一种文化的感召而已——宽容,别的没有了,因为别的现在看来都是假的。
  •     一本书成为好书,主要来自于其内容和文笔。这是讲述国民党战败将领解放后的故事,视角独特,内容充实,尤其是关心解放战争的朋友,对决战之后的故事更为关注。笔者的文笔平静和从容,和故事中的人物一样经过沧桑,所以这是一本好书。其实杜聿明,黄维,王耀武都是一流的战将,也是抗日的英雄。虽然成王败寇,但值得尊敬。这才是书的真正内涵。
  •     传奇身世,历史宿命。黄济人注定要成就这本书,这本书也成就了黄济人。如果不是原国民党将领后裔,写不出那份理解来,有同情、有赞赏、有剖析、有批评。还是书上那句话——历史最是无情。令人唏嘘。
  •      结构太散,文笔看不出来,语言啰嗦,倾向性明显,还是看国军将领回忆录比较好
  •     一直误会了名字,原来应该是《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作者写他大舅邱行湘的
  •     具有一定的史料性,特殊的年代有特殊的环境特殊的价值特殊的认识,又岂是后人可以妄加评述的
  •     三十年前我就看里这本书,因为喜欢又买了这部看了新篇章并作为留念。因为有你,我们看到了真历史。
  •     这本书很有研究价值,非常好。
  •     这本书很早时看过电影,后来偶然发现的书,非常喜欢。
  •     上半部分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特色,下半部分就只能让人唏嘘不已了
  •     还行,后半部不如前半部。主要是矛盾起伏后半部不如前半部好。其实,这些被俘国民党将领释放后活得也不容易,矛盾起伏仍然相当尖锐,但作者的选材差了点,或者说视角不够宽阔。
  •     暂未看,不好评论。不推荐给别人,免麻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