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评传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5
ISBN:9787305044373
作者:徐兴无
页数:544页

章节摘录

  三、社稷之臣  霍光毕竟出身于武帝的私臣,他所理解的臣道仅是奴才对主子负责而不是对国家社稷尽忠,他所理解的臣僚之间的关系仅仅是利害而不是道义,因此史家也认为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这里当然包括对他用联姻的手段组织权力集团的批评。上官氏的事件正说明了私利联盟的脆弱。霍光的女儿似乎特别多,他喜欢用联姻的方式组织他的权力网络,就在他还想用女儿们再作两笔政治买卖时,却遭到了拒绝。  其一是青州刺史隽不疑,他因破获齐孝王孙刘泽勾结燕王旦谋反之事而被拔为京兆尹,由于他治《春秋》,因此,当一位民间无赖诣阙自称是流亡多年的卫太子而引起京师混乱之际,隽不疑毫不迟疑地将他捕获,并对犹豫的官吏们说,依据《春秋》大义,即便是国君之子,违命出奔,就应当治罪。霍光对他很是敬佩,便提出嫁女的要求。隽不疑固辞不从。另一位便是刘德。他的妻子亡故,霍光想与他结亲,刘德受道家“知足”智慧的启示,回避了霍光的要求。这给他带来了麻烦。元凤元年(前80)上官氏事败之后,上官父子被杀,盖长公主和燕王旦自裁。刘德由宗正丞迁为宗正,参与审理此案。盖长公主的孙子拦住刘德申诉长公主的案情,尽管刘德一再指责长公主罪有应得,但一位能揣摩霍光心思的侍御史却诬告刘德接受长公主家属的申诉,诽谤朝廷的司法,将刘德免为庶人。刘德仍按道家的进退之方,隐居山乡。其实霍光对刘德拒婚之事并无怨恨,所以当他闻知此事后,立即上奏天子,让刘德赴任青州刺史。任职一年多后,调回京师复任宗正(《百官公卿表》载此事在元凤三年)。此后的事件便证明,刘德的拒婚是明智之举。就在宣帝亲政,着手铲除霍氏家族时,刘德却由关内侯晋封为阳城侯。而金日碑的儿子金赏,只得上书去妻,以免株连(《金日碑传》)。  隽不疑与刘德拒婚之事,引起过后世史家的注意。南宋王桥《野客丛书》中列有“隽不疑刘德皆不妻霍光女”的条目。他发觉这两人恰巧都做过青州刺史。但他并没有认识到:这两个人的选择,决非仅仅出于对个人祸福安危的考虑,还说明他们都拒绝成为权贵们的私臣,都具备社稷之臣的自觉。何为社稷之臣?《礼记·檀弓下》记载流亡在外的卫献公复国之时,打算赏赐随从。太史柳庄对他说:“如皆守社稷,则孰执羁?而从?如皆从,则孰守社稷?君反其国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献公听从了他的建议。当柳庄病故时,正在祭祖的卫献公“再拜请于尸日:‘有臣柳庄也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闻之死,请往。’不释服而往。”《史记·汲黯传》记载汲黯在朝堂上面折武帝,使武帝色变而罢朝。面对群臣的责备,汲黯说:“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后来武帝也承认:“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刘德身上的社稷之臣的精神,同样被刘更生所禀承,他的一生在政治上恰恰扮演了一个怫劝不倦的谏臣角色,而他的劝谏又与社稷存亡息息相关。明末复社领袖张溥有着强烈的兴亡感慨,在他编定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刘子政集题辞》中,将刘向与屈原相比,凸显他们作为社稷之臣的意义。  太史公《屈原传》云:“原死后,楚日以削,竟为秦灭。”孟坚亦云:“子政卒后十三岁,王氏代汉。”此两人系社稷轻重为何如哉?  从刘德拒婚这件事,我们还可以推知:元凤二年(前79),刘更生应当诞生于刘德青州刺史任上,他的母亲应当是刘德的继室或是侧室。我们更可以推知:在这社稷多事之秋,时运蹇屯之际,他给儿子命名为“更生”,也可能是随俗择吉,也可能是引经据典,但更可能是一个社稷之臣的期望与寄托。P16-18

内容概要

徐兴无    1964年7月生,江苏扬州人,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93年于南京大学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曾经讲授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专题研究、先秦诸子研究、经学讨论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资助项目“文件谶纬文献与战国秦汉间以儒学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更生——汉武帝以后的局势 一、刘向诞生的时代 二、王霸之争 三、社稷之臣第二章 《楚元王传》——刘向的家世 一、楚元王与西汉帝国 二、历史的魔魇:诸侯王的消亡与封建制的再度确立 三、楚元王家庭的新生第三章 金马王——刘向在宣帝朝 一、郎官制度的变局与刘向的政治命运 二、金马门待诏时期:刘向思想的雏形第四章 石渠阁——刘向歆父子与汉代经学 一、石渠阁会议 二、石渠会议之后新立的学官 三、石渠会议以后的经学变局 国、郎官经学对东汉经学的影响第五章 疾谗——刘向在元帝朝 一、宣帝的阴影 二、出任宗正 三、上变事 四、上封事 五、废居十年 六、上疏讼陈汤第六章 刘向与醇儒——刘向思想的时代特征 一、刘向的复出与刘歆的出仕 二、刘向与醇儒的分歧第七章 郊议与庙议——刘向歆父子的礼制思想 一、郊议与庙议 二、刘向的礼制思想 三、刘歆对郊议和庙议的总结与完善第八章 校书(一)——刘向歆父子的校雠学第九章 校书(二)——刘向歆父子的学术史观第十章 五行与三统——刘向歆父子的律历学与天道观第十一章 《列女传》、《新序》、《说苑》及其他——刘向的伦教观与史学第十二章 国师——刘歆与王葬附录引用书目索引后记

作者简介

刘向是西汉著名的通儒、文献目录学家、文不家、史学家和耿直忠诚的社稷之臣。他和他的儿子刘歆等人总结了先秦以来的文献和思想学术,建构了新的文化信仰和学术谱系。他们都本着儒家的政治与道德理想,努力批判并试图改变汉朝的政治制度,也因此遭遇了失意、痛苦甚至是变态的人生。本书采用细绎历史的方法,考察了刘向父子的政治背景、学术背景,揭开了许多被人忽视和误解的事实,努力描绘出他们的历史面目,阐明其思想学术成就以及对中国古代学术的深远影响。

图书封面


 刘向评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刘歆(约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字子骏,西汉末年人,他是汉高祖刘邦异母弟楚元王刘交的五世孙、宗正刘向之子,公元前6年(建平元年)改名为刘秀。他给《山海经》作注后上书西汉哀帝刘欣的表奏中即自称臣“秀”。刘歆贵族出身,乃汉高祖刘邦四弟楚元王刘交五世孙,跟随其父刘向整理宫中秘书,在古代典籍分类整理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在当时积极推行古文经学。后谋诛王莽事败自杀。刘歆将左丘明的《左传》(即《左氏春秋》)用以解释孔子的《春秋》。清代学者刘逢禄乃怀疑《左传》遭到窜改,引起论战。康有为认为东汉以来经学,多出刘歆伪造,是新莽一朝之学,非孔子之经。而章太炎、梁启超等人都把刘氏父子看作是孔子的后继者。刘歆还是天文学家,他编制的《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此外,他在圆周率的计算上也有贡献,他是第一个不沿用“周三径一”的中国人,并定该重要常数为3.1547,只略为偏差了0.0131。刘歆在古代典籍分类整理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在当时积极推行古文经学。刘歆跟随其父刘向整理秘书,他将左丘明的《左传》(即《左氏春秋》)拿去解释孔子的《春秋》,清代学者刘逢禄乃怀疑《左传》遭到窜乱,引起论战。康有为认为东汉以来经学,多出刘歆伪造,是新莽一朝之学,非孔子之经。而章太炎、梁启超等人都把刘氏父子看作是孔子的后继者刘歆还是天文学家,他编制的《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此外,他在圆周率的计算上也有贡献,他是第一个不沿用“周三径一”的中国人,并定该重要常数为3.1547,只略为偏差了0.0131。刘歆少年时通习今文《诗》、《书》,后又治今文《易》和《谷梁春秋》等。以能通经学、善属文为汉成帝召见,待诏宦者署,为黄门郎。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受诏与其父刘向领校“中秘书”(内秘府藏书),协助校理图书。刘向死后,继承父业。哀帝时,刘歆负责总校群书,在刘向撰的《别录》基础上,修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1]编辑本段人物生平刘歆是西汉皇室宗亲,其父亲刘向是当时的知名学者,博通经史,天文学方面也造诣很深,曾在朝廷中做过官。刘歆从小生长在这样一个学术气氛很浓的书香门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书,其非凡的才华逐渐显露了出来。少年时代,他已精通《诗经》、《尚书》等当时被认为是最古老最经典的书籍。当时的西汉皇帝是成帝,他听说刘歆小小年纪就学识渊博,特意召见他,让他做黄门郎。这是刘歆走上天文学研究的第一步。[1]河平年间(公元前28--公元前25年),皇帝令刘歆与其父一同负责整理校订国家收藏的书籍,这使刘歆有机会接触到当时的皇家的各种稀见之书。刘歆坐拥这些皇室典藏,如饥似渴地钻研起来。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刘歆的父亲刘向去世,皇帝任命刘歆为中垒校尉,统领校书工作,以完成他父亲的未竟之业。[1]汉成帝死后,汉哀帝继位,西汉王朝的统治权逐渐落入外戚王莽手中。刘歆曾与王莽共过事,二人关系十分密切。王莽就推举他做了侍中太中大夫,此后又逐渐升为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成为显赫的人物。后因与时人政见不合,请求外任。汉哀帝死后,王莽便任命刘歆为右曹太中大夫,很快又提升为羲和京兆尹,并封为红休侯。(羲和,西汉时称太史令,王莽夺权后,把许多官名都改为上古时的官名。羲和是帝尧(约公元前21世纪)时的天文官,王莽就把太史令之称改为羲和。)[1]
  •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沛县(今属江苏徐州)人。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说苑》插图1、《新序》是刘向采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撰而成的一部书,原书三十卷,今存十卷,由北宋曾巩校订,记载了相传是宋玉对楚王问的话,列举了楚国流行歌曲《下里巴人》、《阳阿》、《薤露》等,说是“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2、《说苑》按类编辑了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3、《列女传》: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舜父顽母嚚。父号瞽叟,弟曰象,敖游于嫚,舜能谐柔之,承事瞽叟以孝。母憎舜而爱象,舜犹内治,靡有奸意。四岳荐之于尧,尧乃妻以二女以观厥内。二女承事舜于畎亩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骄盈怠嫚,犹谦谦恭俭,思尽妇道。瞽叟与象谋杀舜。使涂廪,舜归告二女曰:“父母使我涂廪,我其往。”二女曰:“往哉!”舜既治廪,乃捐阶,瞽叟焚廪,舜往飞出。象复与父母谋,使舜浚井。舜乃告二女,二女曰:“俞,往哉!”舜往浚井,格其出入,从掩,舜潜出。时既不能杀舜,瞽叟又速舜饮酒,醉将杀之,舜告二女,二女乃与舜药浴汪,遂往,舜终日饮酒不醉。舜之女弟系怜之,与二嫂谐。父母欲杀舜,舜犹不怨,怒之不已。舜往于田号泣,日呼旻天,呼父母。惟害若兹,思慕不已。不怨其弟,笃厚不怠。既纳于百揆,宾于四门,选于林木,入于大麓,尧试之百方,每事常谋于二女。舜既嗣位,升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封象于有庳,事瞽叟犹若初焉。天下称二妃聪明贞仁。舜陟方,死于苍梧,号曰重华。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君子曰:“二妃德纯而行笃。诗云:“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此之谓也。编辑本段博采诸说刘向、刘歆父子是在儒学作为经学而一统天下之后,又重新研究和整理诸子百家的著作与学说并强调从中吸取思想营养以改善儒学的重要人物。刘向在对《管子》、《晏子》、《韩非子》、《列子》、《邓析》、《关尹子》、《子华子》以及《战国策》等著作进行了系统整理的基础上,认为它们皆有符合儒家经义的地方。例如,刘向说: 《管子》书,务富国安民,道约言要,可以晓合经义。 ① 荀卿之书,其陈王道甚易行 , 其书比于传记,可以为法 ②。至于道家,刘向则认为 (道家)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兢,合于六经 ③。除此之外,刘向还在《说苑》、《新序》中直接采用并假借诸子之口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见解,实际上这也是对诸子学的一种肯定。刘歆继承父业,他刘向著作(6张)在《七略》中把儒家和诸子各家并列为十家,并认为各家可以互相补充: 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不仅如此,刘歆还特别强调从诸子各家中汲取思想营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兼采各家之长,方能 通万方之略.正如《易》中所说: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如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既然诸子各家皆为 六经之支与流裔 ,那么在当时 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 的情况下, 彼九家者,不犹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①这就是说,在刘歆看来,只有恢复诸子学的思想传统,才能在吸收各家思想长处的基础上,使儒学由僵化的经学、世俗的神学变为真正能够治国安民的经世致用之学。刘向、刘歆父子在当时经学独尊的情况下,大力倡导研究诸子之学,对削弱官方学术思想的统治、解放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编辑本段目录学成就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秋八月,鉴于秘府之书颇有散亡,诏使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刘向领导校勘、整理采访来的书籍。他负责校经传、诸子、诗赋;任宏校兵书;尹咸校术数;李柱国校方技。在三阁校书19年,把数十年间堆积如山的宫廷藏书重加整理。每校完一书,乃条贯篇目,撮其旨意,编成当时国家藏书总目——《别录》,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图书目录工作的先例。方法为:广罗遗本,较之异同,除去重复,条别篇章,定著目次,然后再写定正本,撰写叙录。叙录的内容有:叙撰人之生平,辨书籍之真伪,剖学术之源流。《别录》记录了上古至西汉的文化典籍,为古代文化史之精华,对后世目录学、分类学有极深远的影响。该书已佚,今从《七略》可窥一斑。[1]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挺厚,09年5月,52元
  •     两汉经学源流很重要。刘向父子也很重要。
  •     啊~看了多少年了,终于看完了。尽管刘向歆的律学、历学一章完全看不懂,这辈子也不知道能不能看懂了,但记得那章一个华丽丽的结论:《三统历》的终极追求,不是精确的历法,而是完美的宇宙。
  •     #那些因为做作业而匆匆翻过的书们# 虽然有前重后轻之嫌,但仍不失为了解刘向(包括刘歆)行迹、思想的入门书。作者还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史料的搜罗排比很饱满,不少见解也颇有创获。附录值得参考:世系表清晰扼要;刘向年谱以钱穆《刘向刘歆父子年谱》为底本,于讹误处多有订正。
  •     徐帅的过人之处在于逻辑和文献。逻辑清晰,思路顺畅,以建构刘向歆父子之历史世界来讲汉代经学之学术理路。文献充备,广征博引,可视为治两汉思想史之入门书。2014年10月读过,受益良多。
  •     以传记而得思想史之功效。事实上是梳理了汉代思想史尤其是经学、目录学史。虽详略的确失当,当仍不失为研究刘向歆父子尤其是汉代经学、目录学的一部有利著作。
  •     可作为汉代思想史参考书
  •     我不得不说由于自己知识欠缺,有的地方看不明白,需要查资料和百度,但是确实看后能够大概了解刘向一生的沉浮,还有学术,思想,贡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