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准文稿》书评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1
ISBN:9787500646747
作者:顾准
页数:648页

被忘却的丰碑

鲁迅先生有一篇文章叫做为了《忘却的记念》,不要以为是为了忘却,恰恰相反,是害怕被忘却。因而此标题的意义应是“因为人们要忘却,反以我要记念”。而顾准这个人物,就是曾经被忘却过一段时间,如今他又在故纸堆里重生,思想者的光辉终于重见天日。但是怎样去恢复失忆者的记忆呢?我们不仅仅要纪念这样一个人的名字,而且要直面他,他和那一段黑暗的新中国的历史。顾准的存在也许要让雷锋这样的“梦想主义”分子羞愧欲死,而顾准,相信历史会给他以先行者的地位。“在每一个路口,你都无法不面对顾准”,但是更多的人是忘却了,或许忘却并不是一个主动的词语,而是被动的,因为大多数人“被忘却了”本不该忘却的东西。这并不是说“大多数人”被忘却了,而是大多数人“被迫忘却了本不该忘却的东西”。忘却先驱的功劳,忘记他们悲悯的眼神,这并不给一个曾经遭遇莫大的屈辱和误解的人更多的悲哀,相反悲哀的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们,因为我们遗失了先人的遗产。一个无法继承先人的遗产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固然说一个不能创新的民族也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当我看到这本《顾准文稿》,一条道路重现, 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顾准给予自己的文章以这样的名字,这不权是一本集子的名字,更是一条心灵道路的描述。他用理智解剖了自己的理想。“为理想而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它终于成为笑谈”,的确,顾准曾经为此痛苦过,他写到“我转到这样的分析的时候,曾经十分痛苦,曾经像Tolstoy所写的列文那样,为我的无信仰而无所凭依”,但是经不起追问的理想是虚伪的,他在革命的风暴之中冷静地思考,理想是什么,为什么要理想,理想的真实可验的吗,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中国的大地正在便尝理想主义的苦果,纵然他自己本是个理想主义者,但是在这样的思考之后,他毅然选择了出走,“我面对他的勇气,说得再少,也不亚于我年青的时候走上革命道路所需要的勇气”,否定自己的理想是痛苦的,但当理想成为一把枷锁的时候,难道不应下决心粉碎它吗?  是现实的黑暗给了他理性,是现实的闹剧给了他冷静分析的手术刀。他冷静地研究历史,也同样冷静地对待现实,对待那戴在自己头上的帽子,还有昏天黑地的“文化大革命”,纵然对之恨之入骨,但他试图理解,而不是妖魔化,身在其中,却洞若观火,这是哲人的沉思,是甘当傻瓜的沉思,最后他找到自己的武器,那就是经验主义。  如果说经验主义的武器并非他一开始就有的,那么有一种武器他则保有始终,那就是良心的武器,在那些人性扭曲的年轻里,顾准从未失去过良知,当那些文质彬彬的人高喊“打趴在地上,再踩上一脚”的口号时,他保持了悲悯的胸怀,正如其所言,他也许真的“得天独厚”。  良心使他在良知丧尽的年岁里不失为人的标准,但他的光辉也不权于此,“甘当傻瓜”的沉思让他成为那个年代几乎唯一的思想者,这是他高于他人原因。  他受尽凌辱,但是受尽凌辱的并不只是他一人,是整整一代人,是牺牲了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正常生活之后,我们才拥有今天,而我们的忘却是否太过于轻率与无知?我们已经走得很远了,但我们也没走多远,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何以有今天,也看不见未来的蓝图。而顾准,比我们要走得更远,因为他能看到我们的未来。  我敢说,在中国思想史上,这是一块未被竖起的丰碑,但终要竖起。这是一座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的丰碑。但是有一些人要困惑,没有理想不是十分痛苦吗?经验主义不是十分俗气吗?这是一种误解,倘若理想主义仅是自我解脱的工具,那么又有什么高尚呢,每个人都需要自我解脱的工具,但倘若为此而不惜用歪理来引导我们,岂不是可悲吗?当然,完全的经验主义也要求我们不能绝对否定理想主义,他只能在经验里否定理想主义,而不是绝对否定。再说,像顾准那样的品性,以真理为务的毅力,又是几个理想主义者可及呢?这也是他为世人的榜样的地方,这是良心的经验主义,而不是魔鬼的经验主义,这的确是一座丰碑。

【转帖】待讨论:反思顾准和陈寅恪热潮 (来自搜狐博客)

反思顾准和陈寅恪热潮 2009-06-21 20:51我国的学术界似乎一直和商界保持着很好的默契,商界的炒作“概念”之风在学 界也颇为流行,自1977年以来,中国的学术界除了个别知识分子保持着自己的独 立道路和钻研方法之外,有很多学者都加入了“学术潮流”的行列中,这种所谓 的潮流并不是一种大家研究学术最新动态、解析前沿理论的过程,而是盲目的。 一窝蜂似的参与讨论,并在讨论时不求甚解、制造混乱的过程,早的从80年代的 美学热、哲学热再到90年代的人文精神之争均是鲜明的例证,而90年代中后期, 随着本土语境的不断被消解和学术资源在经过近20年的盲目消耗之后的匮乏,很 多学者又走上了炒作外来学者理论的道路,比如赛义德、亨亭顿等人的著作又成 为很多所谓独立思考的学人案头的新宠,到98-99年、结合涌动的所谓自由主义 思潮,国内又出现了陈寅恪和顾准的研究热潮,而在这些热潮的背后,我们可以 看出中国学术界十分明显的缺陷和自1919年以来一直积淀的积弊鲜明地曝露出 来。 顾准和陈寅恪在各自的圈子内的确都有十分出色的成就,如顾准传奇般的经历和 精辟独到的学术见解和他晚年在困顿和极其不利的环境下对自己研究方向和改变 及改变后取得的成就,都证明顾准是一个罕见的通才,他关于“娜拉出走之后怎 么办”的思考和对于中国经济道路大胆而准确的遇见都显示此人不凡的学术功底 和高尚的学术良知,而为了纪念顾准的逝世,一系列文集出版,包括各界生前友 好对顾准的怀思以及顾本人的日记,大量的学者甚至与顾准无相同学术背景交合 的人也撰文表示怀念,一时间顾准成为学术界的一大热点。人们怀念的原由多集 中在顾准身处不幸而遭遇坎坷仍矢志不渝醉心经世致用之学的气魄和他最后家破 人亡英年早逝的悲惨结局。 而陈寅恪则不同,陈在历史学界是与王国维等人齐名的泰斗,但陈的名气多集中 在纯学术圈子内,以陆健东著《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为标志,一股怀念陈寅恪的 热潮就此拉开大幕,一时间陈寅恪的学术倒不是学界诸君评析的热点,相反有很 多人乐于描述陈寅恪会多少门外语,他有多么惊人的记忆力和深厚的学养,以及 在添油加醋之后把陈寅恪装扮成反对强权,挑战郭沫若等“御用文人”的坚强斗 士,一股浓烈的个人崇拜气氛弥漫在对陈寅恪的讨论中,尤其在对陈的怀念中, 陈寅恪被打扮成了一个先知先觉无师自通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他学术的 具体分析、构成和理论来源并无深入的分析。而又有相当多的学者写下了很多不 负责任的文字将对一个学者的怀念和其学术的分析演化成肆意的吹捧,陈寅恪在 逝世多年后又遭到了一次侮辱,只是这一次陈成了某些人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一面 旗帜。其实陈寅恪本质上还是属于旧知识分子,但是他的阅历和独特的学术方法 决定他又在研究方面拥有独特的优越性,比如,陈独到地将语言解析方法运用到 历史研究方面,使得中国史学在王国维“二重证据”的基础之上再进行了一次飞 升,90年代的学者们在发现了“话语体系”这个词之后一度失态地将其进行滥 用,殊不知陈寅恪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明晓特定历史时代材料中语言和文字遗存 对历史研究的巨大作用,他已自己独特的学术方法建立了一套将这些语言文字信 号“解析-还原”的系统从而还原了这些信息讲述的历史真相,这是陈在中国学 术史上真正值得称道的地方,但陈建立这一套系统的理论和学术来源还是源自于 他在西方留学时接触到的语言学理论,而不是如穆罕默德在山洞中醍醐灌顶一般 地突然悟道,而陈也不是如某些人如谢咏等标榜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因为 崇尚学术自由是每一个求知的人在跋涉路上必须坚持的原则,相反陈骨子里对贵 族王胄生活的留恋,对自己幼年大户时价辉煌场景的怀思无不验证他也渴望过着 优越的生活,在陈中年乃至晚年时期所写的很多古体诗中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作为《陈寅恪》的最后20年的作者,陆建东收集了大量的这方面的材料,但是此 书过多的情绪化的演说极大地妨碍了这些珍贵的史料讲述它们见证的故事,相 反,陆的笔端不时流露“怨妇”情愫,让人着实哭笑不得。 回过头来再审视顾准的坎坷生活,顾准是党的知识分子中罕见地保持独立思考的 “异端”,在经历了革命成功之后的喜悦和位居要职的成就感之后,作为经济专 家的他与外行领导的意见相左成为灾祸的开端,此后他又经历了57年反右扩大化 和大跃进直至文革等一系列历史事件,顾准虽然体验着下放劳作的痛苦与折磨, 但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和一个坚贞的共产党员,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中:为 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娜拉出走之后该怎么办?这种痛苦随即又使得他进入了长久 的思考中,正是这种思考改变了顾准晚年的学术研究方向,从经济理论-当政治 制度研究,特别是关于民主制度渊源和公民权利的研究,而顾准研究的重点就是 西方民主制度的摇篮-希腊城邦,他曾经拟订了详细而宏伟的研究计划,如果顾 准的计划能得到实施或者死神给予顾准时间来完成他的研究,这将是中国学术史 在最黑暗的时候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遗憾地是,长期的颠沛流离严重损耗 了他的身体,顾准带着太多的遗憾匆匆离去,而顾准晚年极其悲苦的处境也深深 博得了人们的同情,但更让人敬佩的事情就在于顾准在个人生活极度困顿的情况 下从未放弃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他不仅站在一个学者的角度,更站在一个政 治家的高度关注着身边的世界,充分体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气质。这也正 是顾准本人留给后人的最大的精神财富。 反观学术界对顾准的怀念也不无展现着一种“借死人大做文章”的笔法,顾准何 时是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顾准到死都没有放弃共产主义信仰,顾准的一生都 以党内理论者的身份工作并影响他人,可是他却在死后数年被人冠以“自由主义 知识分子”的头衔并大肆借题发挥,人们不去想悲剧是怎样发生的,也不去总结 究竟该怎样避免悲剧的发生,却一味渲染悲剧的恐怖,难道渲染恐怖就可以正本 清源就可以让悲剧不再重演吗?再回过头来想想,自1978年以来,除了少数学者 真正坚持阵地之外,又有几人不是人云亦云?应声复合?跟风已经成了一种时 尚,更可悲的是在中国学术界居然很少有人把跟风当做耻辱相反还真把之当作时 尚!当有人大声疾呼人文精神已经沦丧的时候,就有人跳出来大玩概念说“中国 原本就没有人文精神,何来沦丧?”,当有人以否定1919以来文化界成就刻意丑 化中国知识分子之时,余杰等小丑将昆德拉、哈维尔玩弄股掌上,动辄“生活在 别处”时,黎鸣等自封的“思想家”更不知耻地叫嚣彻底否定中国知识分子时, 可曾有人出来为顾准这样的人说过一句公道话?可曾有一个人为忍辱负重从不放 弃对祖国挚爱的优秀中国知识分子说过一句?我只记得当时满街往去尽是《生命 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垃圾文字。原来,优秀的思想全是外国人的!当后来书商们 将定位瞄准“自由主义”等概念时,多年不被提起的储安平之流又被镀上金粉, 摇身一变成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几时是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充其量是个 民粹主义的愤青,这样一些被历史抛弃的人物又成了文坛的谈资,仿佛不说储安 平不写《观察》,不吹陈寅恪就是落伍于学界的人,就不是圈里的人,原来,我 们的人文精神和学术潮流不是什么一脉相承的,原来是书商策划的?!于是当他 们将目光瞄准顾准和陈寅恪的时候,又一场热潮开始了。 这就是这场潮流的由来,很多所谓的学者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共谋”的角色, 而那些真心祭奠、多年来一直怀思逝者的人,他们的境界却是如此尴尬。主角和 配角就这样发生了变化。顾准和陈寅恪泉下有知、该做何感想?


 顾准文稿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