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风云 (精装)

出版社:第1版 (1992年2月1日)
出版日期:1992-2
ISBN:9787532713233
作者:耶金 (Yergin)
页数:996页

作者简介

《石油风云》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石油风云 (精装)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正在读这本书,非常好,绝对应该五星。
      我觉得是把石油这件事讲清楚了,书里归纳说讲了三件事,我狗尾续貂概括一下,其实我看讲了4件事:
      1、资本主义与石油工业
      2、石油燃料的技术改进和应用
      3、石油有关的地缘政治和政治博弈
      4、后石油时代,节能减排以及替代性清洁燃料的前景
      
      唯一的缺点,是成书时间太早,最近几年的变化没有反映,但读懂了精髓,读者也应该学会了自行判断。
      
      补充一个缺点,这本书是群体翻译的,这样,就存在翻译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总体感觉上,(上)比(下)翻译的更好。但总体还是可接受的。
  •     新版本叫石油大博弈。有卖的。
  •       将石油的历史娓娓道来,可惜成书时间较早了,和现在有一定距离。
      大学时候经常去图书馆借来看,现在想收藏却买不到了。谁知道哪里有卖的吗?
  •     壳牌与荷兰皇家合并后,才有的英波。
  •       好厚的一本书啊。
      
      只好先挑和目前情况有关的看。所以,首先关注的是战后中东石油资源的划分。刚把伊朗石油国有化那段故事看完。
      
      不好意思,才写了这么点。
  •       这是一部石油文献史诗大画卷。
      这是一部场景宏大、内容翔实的经典作品。
      这是第一部以石油为主线描述近代以来世界历史演变,揭示自石油工业诞生后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以及人类生活方式所发生重大变化的著作。
      
  •        对于数字不敏感的我来说,这本书真是考验。好几次被弄的晕头转向。看到这么多例子和数字。我到最后几乎是怀着敬畏的心情看完的。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之前看过威廉恩道尔的石油战争算是对石油在现代世界的影响力有个了解。
      
      这本书介绍了从石油工业刚起步一直到海湾战争活跃在石油界的大亨巨头和同时代的政客。
      
      对这方面的了解还有限,洛克菲勒传记还没看过呢,这本书可以说弥补了我知识方面的一些空白。很不错的。
      
      唯独的缺憾是自己对这方面的了解太少了,提不出批评性的思考。准备过段时间在读一遍。另外就是准备把几本相关的书籍一起看一遍,这样更有助于理清思路,看清楚历史的发展。
  •     我手里有一本,但是书皮没了
  •        石油风云阅读笔记
        
         序言:
        
         作者在序言中强调本书的本科全书的性质,近代经济史,军事史,也是商
        业史,投机史,从石油产业的发展中都能找到材料证据。
         作者在序言中屡次谈到丘吉尔的一句话:主宰本身就是冒险的奖赏。石油产业发展的早期都是和冒连在一起的,包括几次重大的
        战争,几次石油产业的大的并购,作者一再证明了这个观点。这个和管理巨匠德鲁克强调创新很相似。在这本书里,你能看到创业者投机者如何面对极大的风险进行商业决策的。
        
         第一部 创业者
        
         这一章最有意思,也最能说明作者对商业冒险的褒奖。
         冒险者往往不是通才,他需要各个专家的支持。开始的石油是作为偏门药品来使用的,但富有商业头脑的比斯尔想到了照明产业。他的想法引起了别的投资人的兴趣,1854年年底的时候,他们这个投资集团约请了耶鲁大学教授西利曼来分析石头油作为照明物和润滑剂的特性。也许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要利用西利曼的声望以便出售股票筹措这项计划的资金。西利曼的研究成就称得上是“石油商业发展史上的转折点”。西利曼消除了对石头油新用途的潜在价值的任何怀疑。他向他的客户报告说,石头油能够加热到各种程度,通过蒸馏分离成几个部分,每部分都含有碳和氢的成分。其中的一种就是高质量的用以发光照明的油。
         有了研究报告,就能募集到冒险的资金(风险投资)。石油的获取以前是通过自然采集,但形成新产业必须要有竞争性的价格让消费者消费得起,就意味着石油的开采。比斯尔知识面广,精通十几个国家的语言,了解世界的科技动态,了解世界历史。这位创业者关键的时候想到了中国的钻盐井的方法。这时候他又必须找到一位ceo来实施自己的想法。他找到了埃德温。德雷克,他生性活泼,干过很多行业。他有一个宝贵的特性:干起事来顽强不屈。 正是他这种牛脾气在宾州用钻井打出了滚滚而出的石油。打出油井这个的泰特斯维尔山村小镇的人口一夜之间成倍增加,地价也扶摇直上。比斯尔赶快赶到小镇,在那里花了几十万美元发狂似地租下和收买油溪附近的农田。从而成了大富豪,为这项冒险计划,他等待了六年时间。但是其它的合伙者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埃德温。德雷克最后穷困潦倒,虽然他是世界上打出石油的第一人。
         新产业一定是个投机风潮非常盛行的地方。让我们来看看几年间的价格波动。西宾夕法尼亚的产量急剧上升——从1860年的四十五万桶增加到1862年的三百万桶。市场的发展不能迅速适应大量增长的石油。油价从1861年1 月的十美元一桶跌到七月份的五十美分一桶,到了1861年年底继续下跌到十美分一桶。许多石油生产商都破产了。但是低廉的价格使宾夕法尼亚石油在市场上迅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把消费者很快地争取过来并且把煤馏油和其他照明油逐出市场。需求和供应很快就取得了平衡,到了1862年年底油价就上升到每桶四美元,1863年9 月升到7.25美元一桶。尽管价格剧烈浮动,迅速致富的故事继续不断地把人流吸引到“油区”来。不管怎么说,最初的投资者还是获取了丰厚的回报:不到两年,一个值得纪念的油井为每一个投入的美元创造了一万五千美元的利润。
        
         未完 待续
      
  •       原来是自己单位的人翻译的,看完以后看译者怎么觉得这么眼熟,后来一个个对,原来都是领导。。。
      适合翻翻,大的框架都有,不要太精读。写到上世纪90年代,缺了阿富汗、伊拉克战争这一段。中国面临越来越多面临曾经困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很难跳出原来的逻辑,对走出“中国特色”的解决之道也不是那么乐观。现在空气污染这么严重,原有的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结构难以持续,不得不倚重国际市场、尤其是中东地区的石油。感觉中国保护航道的努力很难顺利,现在提出那么多走向周边的倡议,我感觉主要是为了能源安全。美国不会将稀缺的石油资源顺顺当当的分给中国,况且中国发展事实上搭了美国支撑的全球安全体系的便车(真搭了么?海盗有那么严重?沿岸国家有那么对中国不友好?至少美国的安全架构是公认和稳定的,这是美国的指责理由)。中国想独创蹊径,个人非常不看好。
      这本书对理解石油在现代国际政治经济中的作用很有帮助,横向纵向都涵盖到了,推荐推荐。
  •        《石油大博弈》(The Prize),丹尼尔·耶金著,中信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虽是获普利策奖作品,但仅合翻阅。材料很多,写得也很具体。但看来总觉得晕头胀脑的,还是不清楚。看着看着,也有《货币战争》的感觉。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所有的事情都以石油为主导,战争为了石油,经济围绕石油。虽然也不能算错,总是感觉稍过。
       看过后印象最深刻竟然都与石油无关,如英国的地位、山本五十六与爱迪生的话。
  •     讲述了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石油时代的开启,一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石油纷争的年代的故事。石油业的纷争伴随着国际政治和经济局势的变化,也伴随着石油巨头公司和石油生产国、石油消费国之间的博弈。看这段历史,对于石油巨头的能量、石油业的发展,也更清晰。
  •       19世纪50、60年代,为了照明的需要,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成功地采用了钻井的方式开采石油。60、70年代,美孚石油公司凭借其标准油占领了市场,利用新兴的铁路,采用桶装的方式运输。到了80、90年代,美孚石油公司主导了美国石油联合体,并及时将运输方式变更为先进的管道。
      
      与此同时,在沙俄,诺贝尔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巴库地区成功开采出了石油,解决了油轮运航运输的技术问题,由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的英波石油公司成立。荷兰皇家公司此时在印尼地区进行石油产业运营。
      
      进入20世纪,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地区发现了大量石油,分别由联合石油公司、德克萨斯公司控制。同时,美孚公司变得愈加庞大,引起政府和民众的重视,最终于1911年被分拆。墨西哥发现石油,由太阳公司开采。此时,由于电灯的普及,煤油不再是石油产业的主要产品,凭借汽油提炼技术的进步,汽油使用和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英波石油公司后改名为壳牌石油公司,并与荷兰皇家公司组成英荷公司。一战前,英国政府获得英波公司51%的股份。在一战中,英国与法国充分利用了油燃料军舰与坦克装甲车,战胜了依赖煤炭和钢铁工业的德国。从此,世界列强开始将石油资源列入国家战略。
      
      一战后,中东地区的石油利益由“红线协议”界定,荷兰壳牌、英国英波、法国公司、美国近东分别拥有23.75%的权益。
      
      美国大萧条过后,石油的需求量不随价格增减,由此定价出现了政策上的调整,预计的原油产量成为规定的数值。
      
      随着民族运动的兴起,墨西哥没收了原油开采权。
      
      世界八大产油地:美国、俄罗斯、印尼、罗马尼亚、伊拉克、伊朗、委内瑞拉、墨西哥。
      
      二战中,德国和日本都因为缺乏燃料等战略物资的供应而无法坚持战斗。
  •     我有一本,保存很好,但多少钱也不卖,呵呵。正准备再看一遍,已经十多年没动过这书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