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条橙(纪念版)

出版日期:2016-8
ISBN:9787544764753
作者:[英] 安东尼·伯吉斯
页数:210页

内容概要

安东尼·伯吉斯(1917—1993),英国当代著名文学家、作曲家和文学评论家。早年在大学攻读文学,做过钢琴师,进过情报部门。20世纪60年代被诊断患脑瘤,从此隐居,专事文学创作。后得知脑瘤纯属误诊,但其文学创作一直延续。一生发表作品几十部,以《发表橙》最为著名、最具影响,另著有《尘世种子》、《尘世权利》等。他一直希望被看作会写小说的音乐家,而非会作曲的小说家。

书籍目录

引言——再吮发条橙
出版者记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附录:那不是我的发条橙

作者简介

《发条橙》是一部经典幻想小说。一个生活在英国未来社会的问题少年,由于青春期躁动走上犯罪道路,后受到社会制裁,被剥夺自由意志。经过思考与改造,他重新融入社会,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上帝手中的一只发条橙……
本书对青春迷失的写照,对自由意志的反思,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导演库布里克改编的同名电影虽遭禁数十年,却早已在世界各地被奉为经典。
亚历克斯是个无恶不作的街头少年。由于一桩人命案,他被逮捕,当局在他身上试验一种特殊手段,将他“改造”成一个一有暴力念头就会无比痛苦的人。只能行善,无力作恶,他丧失了选择善恶的能力,丧失了自由意志。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被上了发条的鲜橙……
《发条橙》以天才的想象力书写自由与强权的碰撞,一出版便震惊了世界,震惊了远在美国的库布里克,由此催生了他最著名的电影《发条橙》。


 发条橙(纪念版)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文字自带喜感,没有电影来得刺激。最后作者自传摘选看起来有埋怨库布里克的意思在里面?哈哈?
  •     《发条橙》是一部经典幻想小说。一个生活在英国未来社会的问题少年,由于青春期躁动走上犯罪道路,后受到社会制裁,被剥夺自由意志。经过思考与改造,他重新融入社会,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上帝手中的一只发条橙……
  •     深深的窒息感
  •     大多数人把与生俱来的权利卖掉 ,去换一杯冷粥 。
  •     世界上是没有一种力量可以统领所有人的想法和感受的,你是不可能用建立条件反射的方法,也就是巴甫洛夫训练狗的方法,来统一人们的情感的。
  •     一天内读完了这本书,不禁思考到底什么样的道德观才是合理的,是可以与这个社会相融合的...
  •     不会选择的人,就不再是人了
  •     我原本觉得这本可能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让我无法阅读,可发现还是不错,人性总有善和恶,就像阴阳,缺一不可
  •     青春就是一个上了发条的玩具。而青春呢,是终将要逝去的。
  •     翻译糟糕
  •     发条橙这本书,主线一直都很明确,人类就像一个个上了发条的橙子,在固定的时间做着固定的事情。这一切都是无法避免的,在这个无法避免的过程中,“大人们”使用着某些方法来解决必定会发生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究竟是要由别人来解决,还是依靠自己的自由意志选择,作者认为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书中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上帝所做之物,不是人类可以改变的,也是不能改变的。 总体而言,这部小说写的很痛快,读起来没有什么障碍,但是总感觉心中有点苦涩,这就是小说吧,不是去讲解罪恶,而是澄清罪恶的本质。
  •     如果恶不成为一种自由选择,则善无意义。
  •     美丽易破碎的青春。
  •     丢掉的一分被译者吃了
  •     个人认为去掉第二十一章会更好,最后的结局损失了很多想象空间。
  •     作者自传中写道:“这个爱听音乐的恶棍亚历克斯在故事最后终于长大成人,将暴力当作孩子气的玩具抛弃了。这就是末章的主题,是它让这作品成为一部虽然简短但却真实的小说……亚历克斯在美国版成为一个寓言人物,而不是小说人物。美国流行小说的粗鲁传统将所谓的英式温和驱逐了。”电影和小说不同的结局代表不同的意义,而抹煞了原作者意图的删减,也难怪他那么不待见美国版本和电影版。
  •     书的结尾和电影不一样,书中是亚历克斯终于长大,把暴力抛弃了。
  •     翻译无聊
  •     “失去自由意志,你就成了发条橙,看上去有可爱的色彩,实际只是玩具,被上紧了发条。” 它的一切也让我激动不已,好了我要去看电影了
  •     violent , justice , youth
  •     经典之作
  •     结局太让人失望了 和猜火车一样的套路 作者的叙事方式太迷人了 自己猜的结局(亚历克斯就是发条橙的作者 他有着双重人格) 最后突然从个人跳到政治方面有点无法接受
  •     不敢看电影选择了小说。其实也还是没有读懂吧!有人说他讨论的是社会对自由意识的接纳与尊重,我觉得他只不过是要说即使有法律社会舆论等等再多的强制手段去抑制矫正迷失的青春,也不及自发的醒悟和成长,毕竟我们都有告别青春的那一天。另外,这个版本应该是用谷歌翻译的吧~不对,是肯定!
  •     接下来玩什么花样呢,嗯?
  •     很酷,但是不喜欢作者强调的“重要一章”。我也认为美国出版商做得很对,非常有眼光!!!
  •     买这本书的时候以为是小清新的,但是……小时看了暴力镜头有阴影……即使如此,看完发条橙之后还是捏着拳头感觉好棒却说不出的样子
  •     人还是最终归于本心,强求不得!
  •     小说是毫无疑问的经典,但自创俚语的存在导致翻译难度极大。译者没有把握好作者的笔调,或者说中文根本没有一种与纳奇查语所对应的讲述方式。书的最后几章翻译地稍微强一些,总体不影响理解基本情节和作者意图,结合附录里的伯吉斯自传节选不会出现太大的理解偏差。
  •     作者不满意的作品,读者却关注。他认为好的却没人理。他说《发条橙》就是这样,他很无奈。国内除《发条橙》、《莎士比亚》、《莫扎特与狼帮》(这本最好再版下)三部外,其他都没翻译。《发条橙》:个人善恶凭自己的意志决定,主人公的种种恶性因正处青春的年龄,还有那时的背景。
  •     印象比较深的是那个养猫的老奶奶 太可爱了 不明白亚历克斯对于恶的喜欢究竟是出自哪里 真有人天性喜欢作恶吗 父母后天的教育引导呢 是对于独子的溺爱导致
  •     看到中间路式技术改造感到深深恶心 这绝不是诱导犯罪的小说 是在唤醒人对道德选择的自由意志(3.25 科利马)
  •     当年Mr Li 应该推荐原著,而不是电影。条件反射的典型案例,据作者说库布里克是按美式版本改编的电影的影响力完全盖过原著呢~P.S.2017.03.26
  •     与其说反叛,不如说根深蒂固的实用主义。
  •     听室友提过-看简介-扫一眼精彩点评-到最后自己几乎一口气读完 我都有点怀疑我对暴力的接受程度了…… 哲理/道德观/人性 哦,晦涩。明天紧接着看看没有第21章的电影,再认真体会。晚安。
  •     看得有点窒息 可是又有谁拥有完全的自由呢?
  •     反乌托邦的情节,情节有创意,但是语言过于乏味。我都不知道自己怎样读下去的
  •     如果像美国出版商的做法只保留前二十章,就是一部很好的反乌托邦小说了,后面章节读下来又变成了成长的故事,格调反而降下来了。开头看的磕磕绊绊,想很好地按照原著的语言风格翻译出来真心不容易。
  •     无法做出选择的人就像一个上满发条的橙子
  •     最后一章的存在完全!!!颠覆了看完前面大半本的我的感想
  •     美国出版商做得对,最后一章删去会更好
  •     充斥着粗鄙之语,仿佛整本书的目的就是想让人不舒服。两分钟看完简介,知道这本书唯一有营养的东西是深刻的主题,然后中学生默默记下准备用作作文素材,这本书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     以后有原文书还是读原文书…查字典也可以
  •     比较深奥。
  •     “我的讥讽小说竟吸引了许多人,因为它就像一筐坏蛋,散发着原罪般的臭气。”
  •     久闻大名。刚翻开不免震惊,扑面而来的暴力与邪恶,竟然还是一个孩子戏谑的口吻。但到后来亚历克斯接受改造时,失去了选择暴力的权利,只能选择善。我内心竟然觉得这种治疗方式挺好的,如果以暴制暴不管用,那么就让暴力彻底毁灭。此刻忽然省视自己内心其实也存在着毁灭人性的因子,那我们的劝善不也是一种泯灭人性的恶吗?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暴力的制造者,细思极恐。
  •     阅读感觉得相当流畅,翻译得特别接地气。整个故事像一个梦,自己仿佛置身事外,但又会因共情而羞愧。不过看到后面也不怎么羞愧,重要的不是从不产生任何暴力恶念,而是我最终控制住了自己。脱胎于《圣经》的母题,和《失乐园》辩护的或许是同一样东西——自由意志。
  •     这本书的字体好细啊,看着不顺畅。还有一些翻译,白话得很蠢。为什么纪念版和上一版的翻译是一样的,换个人好吗。这个故事除了暴力我也看不出什么别的。只是想去听古典音乐了。
  •     善与恶的选择,强权与自由的碰撞,故事在第二十一章18岁亚历克斯长大成熟时画上圆满的句点,同作者一样我也更喜欢这样的结局。
  •     情节胜过电影,反正我不喜欢电影。小说结局是善良的,青少年会经历被迫从良到主动向善的蜕变,暴力成为青春期的玩具,电影则更戏剧性一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