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心的貧民窟

出版社:青森文化
出版日期:2013-2-7
ISBN:9789888164639
作者:Gordon Mathews
页数:344页

内容概要

Gordon Mathews 麥高登是香港中文大學的人類學教授,著作包括《全球文化/個人身份:在文化超市中尋求家園》(Global Culture/Individual Identity: Searching for Home in the Cultural Super market)、《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日本人和美國人如何理解他們的世界》(What Makes Life Worth Living? How Japanese and Americans Make Sense of Their Worlds)及《中國香港:培育國家認同》(Hong Kong, China: Learning to Belong to a Nation),並合編過多本書籍。

书籍目录

目錄
導讀 — 2
前言 — 11
地點 — 19
人群 — 89
商品 — 159
法律 — 229
未來 — 295
參考書目 — 330

作者简介

重慶大廈位於香港其中一個最繁忙的商旅區市中心——尖沙咀,匯聚來自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群,南亞、非洲、印度,商人、避難者、臨時工,還有囊中羞澀的各國背包客。一個擁有多元文化的世界性聚居地,卻是一個會令香港人感到不屑或恐懼的地方。本地人敬而遠之,麥高登教授作為一名旅居於香港的外籍人士,卻身體力行深入這少數族裔的人群,了解他們的生活,以至在這個物質城市的生存方式。揭露許多外界無從得知的,重慶大廈的秘密。


 世界中心的貧民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书的题目本身就足够抓人眼球了。刚翻开时,总觉得竖行的字有特别的沉淀感和文化意味。但是作者的语言太白话,口语过了头,可能是从英文译过来的原因。不管怎么说,读香港文化的书总是期待书的语言像内容一样既文雅又市井。另外是过于啰嗦,很多话在多个地方反复说;例子也琐碎,不过也许人类学文献就是要这样吧。毕竟是田野调查研究成果,而非文学书籍。总的来说,麦高登是持开放宽容的态度。他既非港人也非少数族裔,从客观中立的角度观察,认为重庆大厦的存在是第三世界与香港发生特别交集的必然。对港人来说大厦是香港的黑暗地,对聚居其中的少数族裔来说,这是他们在异国进行商旅交易、赚钱发财的宝地。重庆大厦自成一体,与周边互不干扰,那就让它存在着吧,让人们以包容的心态接纳吧。不过我很好奇,要是由香港作家来写,在语言和立场上会有何不同呢?
  •     刚才写的一大段都没啦!气死了,搞得我现在我现在完全没兴趣再写!我希望了解生活的这个城市:香港。今年第一次去了香港一年一度地香港书展,买回来几本小书。其中两本跟香港有关。不知道是偶然,还是潜意识里我将自己定位于香港地一个旁观者,我买的两本书都是旁观者眼中看到地香港。一本是台湾作者刘克襄写的《四分之三地香港》,介绍香港的自然风光以及行山路线;另一本书便是这本《重庆大厦》。《重庆大厦》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关注的是生活在香港的一群边缘人物。这也正是我对自己在香港的定位。当然,比起书里的主人公们来说,我实在是幸运太多了。同时,《重庆大厦》又把这群人的生活状态放到了一个更大的环境中来理解,它既是香港尖沙咀的一个独特奇景,也是世界全球化下的一个出人意表的产物。正如作者所指出的那样,它代表了与高楼大厦,国际跨国公司对立的低端全球化现象。这本书的作者Gordon Mathews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人类学教授,这也是我供职的大学,自然而然多了一份亲切感。整本书的文字非常朴实,是纪实文学应该有的格调。准确的说,与其称之为纪实文学,倒不如说是学术著作,Mathews教授在行文间处处透出一个成熟学者的风范,用词非常节制,尽量不让自己的观点影响读者,但同时又很自然地表达出他对重庆大厦以及里面生活的人们的关注和理解。说起来惭愧,我多多少少有点叶公好龙的味道。虽然说关注边缘群体,但和香港绝大多数华人一样,每次路过重庆大厦,我都是匆匆而过,完全不敢与门口那些各式各样的托儿们对视。通过Mathews教授的眼睛,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重庆大厦。这里有着全世界最复杂的人群:来自中南亚、非洲的商人,性工作者,避难者,非法劳工,瘾君子,游客以及很多我根本不知道名字的国家的人。他们怀揣着各种各样的梦想来到这里,基本上怀抱着同一个目标,这重庆大厦里赚钱并为自己和家人争取一个更好的生活。书里穿插了很多采访记录,重庆大厦里的人们似乎不介意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我记得很多次,我看得忍俊不禁,笑了几下又觉得心酸地想哭。这些人,多多少少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小心翼翼,冒着极高的风险赚取利益。香港向来是一个强调法制并以此为荣的地方,但是过于教条的法律条文对于重庆大厦里面的人来说,似乎太缺乏同理心了。这也是我看这本书时很大的一个感概。象牙塔里待久了的人,总是有点理想的酸腐气,我自然也不例外。但是看着这些第三世界的人们的奋斗故事,我很难用法律来解释并规范他们的生活。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活得比较接地气;正像教授指出的那样,他们很多时候的违法行为更像是技术上的问题,而并非道德原因。因此,教授也很接地气的对于他们的行为采取了宽容和保护的态度。总而言之,这本书会告诉你,重庆大厦并非王家卫镜头下的浪漫之地;然而也并非普通香港人眼中的“黑暗中心”。它只是在香港这个世界金融中心里的贫民窟,寄托了无数来自第三世界的人的发达梦。重庆大厦,从侧面折射出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的某些阴影;然而对我而言,它也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并理解中国。至少,在看完以后,我对于重庆大厦顶楼的咖喱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     随笔由于作者是一位人类学教授,我把这本书看做介于论文和纪实文学之间的读物。去过好几次香港,重庆大厦却不曾去过,这幢臭名昭著的,摇摇欲坠的破楼,逍遥法外,聚集着大量有色人种,常年来令本地的香港华人不屑和恐惧,被认为是香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它位于香港黄金地带,边上几步路就是半岛和假日酒店,它像一个在浮华世界中心的貧民窟,恍若隔世般地伫在那里,以自己独特的气质演绎低端全球化的身份。在那里龙鱼混杂,有卖伪牌货的商人,非法劳工,避难者,性工作者,瘾君子,等等等等。还有这个白人教授作者混在里面做研究。开始翻看这本书时,简直无法把它放下,太有趣了,你会看到会说六种语言的店主,把金子做成金牙来香港贩卖的商人,住在破纸板里手里却捧着戴蒙德书的避难者,身世吊诡到像小说情节的非法劳工,等等等,一个五光十色匪夷所思的世界。那里融合着多元文化,任何民族主义都会在那里接受改造,甚至穆斯林倔强的道德观也可以在那里打折扣,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大背景下,不同种族的交织和共存展现出令人心醉的图案。我很快也便沉迷进这个种族混乱的景观里。除了在书中述说眼花缭乱引人入胜的那些真人真事外,作者到底是位学者,在书的中部,他着重介绍了大厦中无数个小商贩,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生意经。并且,找出了大厦为什么游离在法律之外的原因。。也因大厦拥有法律灰色的特性,它才能一直在那里吸引全球各地的边陲国家的商人来此展开梦想旅程。尽管很多落后国家商人在香港感受到发达社会的初暼后,对比自己的出发地,会脑子一片混乱。但这却是世界的现实,重庆大厦正好反映介于贫富之间的当今世界。值得一提,作者对大厦中各种非法行为的观点很好玩,他认为在那里,非法不是道德问题,而是法律的技术问题!这让我非常兴奋,就像当年看米歇尔.福柯写道,性不是道德问题而是权力问题一样。我认为本书最后一章"未来"写得尤其的好。这位人类学教授以学术的高视角,解读重庆大厦文化身份认同和它在全球的意义。我也从他的观点中,清晰了我这么多年来为什么不喜欢香港的理由。我现在明白,一个在讨论现代全球不平等现象的中心思想就是现代政治经济体系中的新自由主义,它代表了猖獗的全球资本主义摧毁反抗者的力量。而香港这个地方正象征着这个新自由主义的精髓。。当然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说,虽然几乎所有的人类学家都视新自由主义为邪恶之物,但作者认为,重庆大厦中的新自由主义,有着为数少见的良善表现,令大家欣慰。最后吐槽一下出版社。我手里是红出版(青森文化)的香港版本,竖排繁体,整本书的错别字,漏字,有二十多处。这本书在香港卖108港币,(香港的图书总体要比大陆出版的贵得多得多),但以这样的质量,很难让我去接受。阿康康康于柏林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翻译减星。
  •     比起反映的经济问题,更在意的是反映出的人性话题。其实每一座城市几乎都有一座重庆大厦,区别也许不是来自不同国度不同语言而仅仅是不同地区的所谓低阶层,人类生活在艰难环境下表现的韧性和融合之力,无疑是颇为温暖的。
  •     香港人眼中的贫民窟 南亚人非洲人中产阶级上流社会的交汇处 香港的世界主义 重庆大厦的低端全球化 想起加德满都的样子 嗯 加德满都是逆向的白人去第三世界 重庆大厦是第三世界到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的贫民窟 有意思
  •     有一點囉嗦。不過,文中大力推崇穆斯林⋯⋯
  •     多了一種視角看香港
  •     生活在香港的我也從沒到過重慶大廈,但在這名外國人眼中卻成為了人類學的研究寶庫,重慶大廈不單是一座商住大廈,更是南亞人和非洲人眼中的藏寶庫和避難所,在低端全球化下,大廈更扮演著香港新自由主義和多元文化交流的例證。從文字上閱讀我們另一面的香港,極力推薦,可以讓我們重新認識重慶大廈這個地方。
  •     不經意住進重慶大廈,一個雞立鶴群的異類,值得體驗與閱讀,那些被懼怕卻不被瞭解的故事⋯(感興趣的快快跟我換書看)
  •     想立即動身去光顧非法經營的非洲餐館
  •     三星半。华人业主,来自南亚和非洲的商人,避难者,性工作者。
  •     写的好,翻译的好。推荐
  •     记录了某一个时间段内重庆大厦的住民和经济。像这样的地方,或许在现在的大陆也存在,或许在其他国家的其他地方也存在。或许是一座大厦,或许是一片街区。算是蛮有趣的一本书。
  •     this is why i love HK: diversity, opportunity, openness, lassie fair
  •     最后一章不好
  •     如果按學術書籍算的話,簡直是好看得感人的民族誌啊~~最近看的一期鏗鏘集正好在講香港正考慮收緊難民政策,經常出入廣州小北一帶就不難知道『非洲』離我們多麼近。所以重慶大廈作為(低端)全球化商業中轉站的命運,其優勢正隨著中國內地的門戶開放流失。雖然這些香港人並不care,但是從中管窺香港的其他商業與金融優勢是否也是同理?而作為一個遊客,我更感興趣重慶大廈的地景羊皮紙將如何改寫?
  •     低端全球化,這本書對我最大的意義大概在於瞭解了一種人類學的研究方法,雖然坦白講我對這種研究的準確度和可信度包有一定的懷疑,畢竟有太多主觀成分參雜其中,可是又好像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但無論如何,其中的一些觀點和現象還是可以讓人有所收穫的
  •     终于看完了。比想象中的稍失望一点,以为会有更多人文描述。但还是让我认识到更全面的香港。
  •     低端全球化的视角 形形色色的人和故事
  •     翻過。是我沒耐性、時間看。
  •     現在再經過大廈門口看它的感覺都發生變化了
  •     重庆大厦感觉上是香港缩影,鱼龙混杂,相互竞争又相互包容。小人物悲欢故事成为本书骨肉,同是调查报告性质的书籍,比国内同类用冷冰冰表格说明问题来得有人情味得多。
  •     低端全球化 商品与资本的逆流动
  •     之前只是震惊于重庆大厦的表面观感以及存在地点(世界中心的贫民窟一词相当贴切),看完这本书在了解了重庆大厦内在构成的同时,更加惊讶它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了那么重要的角色。很赞的田野调查,推荐
  •     阅读这本书打破了我对重庆大厦一贯的认识。第三世界国家的中产阶级创业者们不远万里来到世界的中心,在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保护伞下,创造了经济心脏中的一座孤岛。
  •     以重庆大厦为依托,香港为中转站,大陆和非洲为市场的世界舞台,其中涉及了各种种族、国家和人群,你很难想像,重庆大厦里有你想了解的关于低端全球化的一切。
  •     很有经典人类学的浪漫主义气息
  •     當代的九龍城,世界的華強北,有點意思
  •     当代的九龙城,世界的华强北。有点意思
  •     即使许多中国商品质量低劣,但它让贫困的非洲社会能够尝试非洲以外大千世界的味道,虽然这种味道是仿冒的、残缺的或二手的,它仍然是外面世界的真实滋味。这就是商人的重要性: 他们至少将全球美好事物的摹本带到了世界上最贫穷的大陆。
  •     老师上课要求的读本,出乎意料地好看,只是排版出现了整整八页的空白,也不知道是出版社问题还是什么。
  •     如果晚一点出版的话,也许阿麦会把北师大女生在重庆大厦被qiang奸的事情也放进去吧。不过也许也不会,但至少这件事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重庆大厦的另外一个侧面,也许是个偶然,但也许是个值得在书中写出来的章节。anyway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手记,太难得能够相对客观的记录下不被了解理解的重庆大厦。有些段落,我看完了竟然心里又感慨又心酸。比如所有人对自由的追寻,再比如那些看起来穷的叮当响的非洲人对自己文化、文明的认可、自豪甚至骄傲的表述是那么真实与诚恳。再看看周边…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果然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能够传承和贫富也许确实没那么大关系。
  •     应该是时效性减弱,读起来总觉得意犹未尽
  •     其实想买这个版的!!!两年前是被梁文道安利到的,但是那时候大陆没有,现在买到不过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的《世界中心的边缘地带》
  •     我每天都在重庆大厦工作,帮难民吃咖喱被调戏
  •     当我第一次从《重庆森林》里知道重庆大厦,我绝对想不到它是闹市中的“联合国”;当我第一次从入口进入满是南亚人、非洲人的大厦我也绝对不会认为它承载了第三世界国家商人、避难者等人的希望。作为女性、华人,深处重庆大厦里,我想我是害怕的。但是作为读者,看完这本书以后我觉得自己是浅薄的。
  •     一读觉得非常有趣,准备读完第二遍再做评价 #尝试跨进人类学的大门#
  •     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世界
  •     一幢重庆大厦便能满足“多地点研究”的特点——这个弹丸之地,汇集了世界多个国家、多种族、多层次的人与文化交流。它就像是一个让人们可以观察世界和寻找各种关联的缩影。换个说法:重庆大厦作为一幢楼宇被单独研究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 (此外,重庆大厦是“低端全球化”的典型代表。)
  •     可以搭配《靜寂工人》(新自由主義)來看看,重慶大厦因此繁榮,但基隆碼頭卻蕭條。在財富面前,大家可以放下宗教及種族的紛爭,算是打破了一些既定印象吧?還有階級爬升,南亞、非洲人到重慶大廈,在香港華人眼中貧窮髒亂的地方,但他們其實已經是母國的中上階級,他們渴望往更好的地方,像耶路撒冷提到的「到世界去」。
  •     学术性的作品读起来还是稍显枯燥,但是很严谨,角度很多。
  •     挺有趣的,下次可以进去逛逛
  •     这是一个人类学的标本,作者付出的精力和耐心超乎寻常。故事很吸引人,而在故事背面折射出来的人文关怀才更具有现实意义。
  •     香港人说这非真正的重庆大厦,不过我看到的重庆大厦确实透着一股杂乱污浊的气质,于书中描述相符。若对这大厦里的世界好奇想要窥探,这书不错的。
  •     重庆大厦是个有趣的地方,Gordon是我们学校的教授,很萌
  •     译文简直语死早
  •     Bravo
  •     请问译者,错字或不清楚的表达能再多一点?检查一下以达到文通字顺有何不可?留下珍贵的史料非常可敬,但现在越来越对社会学那种非常依赖采访获取信息的方法感到不妥,有时候难免道听途说吧?也许是我误解深,但正规的文字资料似乎更准确
  •     写的一般……
  •     框架清晰内容详实,基于大量的访谈。观点虽无太大突破,然而作为一个切片细读香港,倒是一本好书。
  •     好题目,执行认真,呈现一般。在人类学的方法里面依然看到的是作者的态度,对低端全球化、世界主义的同情,但结论部分突然扣上理论的帽子,许多分析都不认同,对新自由主义、世界体系的流动的认识都好简单现成。
  •     很好,透彻,但理论貌似少了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