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團圓

出版社:皇冠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2-26
ISBN:9789882161320
作者:張愛玲
页数:328页

内容概要

張愛玲,本名張煐,一九二○年生於上海。二十歲時便以一系列小說令文壇驚豔。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為故事場景,在荒涼的氛圍中鋪張男女的感情糾葛以及時代的繁華和傾頹。
張愛玲晚年獨居美國洛杉磯,深居簡出的生活更增添她的神秘色彩。一九九五年九月逝於洛杉磯公寓,享年七十四歲。她的友人依照她的遺願,在她生日那天將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

作者简介

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迴,
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
──張愛玲
九莉還記得她嬰兒時期的景象:人來人往的嘈雜聲中,有一支白銅湯匙塞進她嘴裡,那股鐵腥味真難吃!
這種與生俱來的敏感與驚人的記憶,顯然一直留在她的血液裡。從幼年傳統家族在新舊世代衝擊中的爭鬥、觀念對立的父母籠罩的陰影,到讀書時修道院女中千面百樣的同學、戰時人與人劍拔弩張的緊繃感……點點滴滴的細碎片段,無一不在她生命刻下印記,並開出繁盛的文字。
而就是這種特殊的文采,吸引了邵之雍天天來拜訪九莉。他眼中的光采像捧著一滿杯的水,他說就算這文章是男人寫的,也要去找他,所有能發生的關係都要發生。二十二歲還沒談過戀愛的九莉,覺得這一段時間與生命裏無論什麼別的事都不一樣,恍如沉浸在金色的永生中,讓她不顧一切,即使之雍被說是漢奸、即使他是有婦之夫……


 小團圓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6条)

  •     对于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似乎每个读者都带着放大镜在窥探,自出版以来,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几乎与文学性无关,大多集中在“销毁”“稳私”“自传”这些点上,没想到一代文学巨匠,在去世十四年后,还会遭遇这样的“稳私门”事件。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尘封33年的《小团圆》今年2月在台湾、香港出版,4月8日大陆版上市,而这部写于1976年的著作,是张爱玲指名“要销毁”的小说,因为这本书极具自传色彩,当年未能出版,也是由于太过影射现实,而受到朋友的极力阻拦。为什么现在又被出版了呢,因为张爱玲的遗产继承人找出了数条理由来证明:《小团圆》的未能出版,并非张爱玲的本意,只是因为当时政治环境复杂,胡兰成尚在人间,书中人物很难不让人联想起二人的感情纠葛,而如今,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小团圆》能够“无负影响”的问世了。自传 才是《小团圆》最大的意义《小团圆》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女主人公九莉的家史和情史,家史混乱无绪,而情史又牵扯到一名汉奸文人。正因为这个原因,此书面世以来,出版方便一直声称,这不是一本自传,请读者不要对号入座。可是这个声明,显得太没有底气了,连张爱玲自己在谈到这本书时都说:“我在《小团圆》中讲到自己的时候也很不客气,这种地方总是自己来揭发的好。”而张的遗产继承人,也是当初极力阻止她出版该书的宋淇,也在给张爱玲的信中说道:“太多的人物像是‘点名簿’”。如果不是影射了现实中的人物,如果不是写出了真实情况,用得着如此遮遮掩掩,你拦我阻,还拖上个33年再出版吗?而且书中与现实生活里,能对得上号的,还不只胡兰成一个,前前后后,大概有二十多个,这不就是一场彻底的披露么?我们来看看有哪些人物影射了现实:蕊秋对应母亲,楚娣对应姑姑,九林对应弟弟,比比对应炎樱,邵之雍对应胡兰成,燕山对应桑弧,荀桦对应柯灵,虞克潜对应沈启无,还有个向璟对应邵洵美。难道这还不是张爱玲人际关系的重现?如果对应一说有可信之处,那么张爱玲在此书中又披露了什么呢?这才是真正让人震惊的地方——父母不和最后离婚、母亲数不清的风流韵事、母亲与姑姑共事一情人、家族堂表之间常态的乱伦、张爱玲在纽约堕过胎、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恋情中夹杂着无数其它女人、张爱玲与导演桑弧拍过拖(而且有性关系);胡兰成和她的好友苏青上过床……《小团圆》创作于1976年,那时的张爱玲已是55岁,她从不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及自己的感情,但已过天命之年的她,对自己的家庭和爱情,或许有了冷静的思考和反醒,再加上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对两人关系描述得“夹缠不清”,当时胡兰成的好友朱西宁,打算根据胡兰成的话,来写一部《张爱玲传》,她不甘心自己的故事被另一个人垄断,所以动手写起了《小团圆》。我不知道出版方否认《小团圆》是自传,是否便保存了张爱玲的名声,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为自己作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无非是搭上了复杂的家庭,无非是陷入了被贬低的感情,便让出版商如临大敌般的要撇清关系。如果是真正的张迷,他们耐心探究的,其实就是一个真实的张爱玲,so,否认《小团圆》是自传没有任何意义,承认这是一部自传,才是它最大的意义。“销毁” 是否作者蓄意而为?由于此书顶着本应“销毁”的帽子,引发了一部分张迷的不满,有些人甚至以不买该书来抗议,但更多人选择了接受它,并且在阅读此书时,将所有的出版信息和内幕,一网打尽,生怕错过哪一丝挖掘张爱玲隐私的线索。而本书最先引起关注的是,便是张爱玲在写给遗产继承人宋淇的信中说道:“《小团圆》要销毁”,不过又加了后缀,“这些我没细想,过天再说了。”过天?过几天,还是过几年?张爱玲写这封信的时候是1992年,而张爱玲是在1995年去世的,这中间间隔三年,难道在这三年里,她都还没“细想”出个结果来?从她创作这本书开始,便能看出,她对这本书极为重视,几十年间几易其稿。张爱玲过世之后,张爱玲的遗物寄到了宋淇家中,遗物中,尚未完稿的《小团圆》有好几个版本。可见自从1976年着手创作这本书起,张爱玲便从未放弃过出版此书。评他人易,道自己难,如同一个人照镜子,怎么看都觉得不是最佳状态,也许张爱玲在修改《小团圆》的过程中,也遭遇了这样尴尬境地。因为这是最坦诚的一次疯狂,因为这是关乎身后名的文字,因为这是对自己彻底的一次清算,所以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到最后,她终于明白,她是无法写好《小团圆》了,如同她无法定义自己的人生,无法评判自己的对与错,所以,她放弃了自我评说,把选择与言说的权利留与后人,至于那句“销毁”的话,也懒得去改,因为那正恰如其分的表达了,她曾经的犹豫。
  •     一直愿意把《小团圆》看作是张爱玲的自传。要说自传,难免会有些润色。但是《小团圆》却真实得出奇,包括她与母亲的经历,包括那段惊世骇俗的恋情。说起这段恋情,广为人知的原因应该是以此为原型的电影《滚滚红尘》,还有张爱玲另一篇短篇《色戒》、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中也有提及。当然《小团圆》是对这段恋情最好的解读。最脱离实际的是《滚滚红尘》,那是三毛一厢情愿的想象。其实也不难理解。三毛尽管一生流浪,毕竟她还找到了她生命中的荷西。而张爱玲一直是个完全没有爱的女人,从小开始就生活在后母的虐待中,母亲远游在外,生父也受后母的影响对她不管不问。所以我能理解为什么胡兰成的出现能让她低到尘埃里面去。在情窦初开的年纪,能够受到另一个才子的赏识,甚至直白的宣称“一切可发生的关系都要发生”,多么琼瑶的剧情。可惜胡兰成并不是典型的琼瑶男主角。他确实有才,不然一本《今生今世》不会写得饶有风趣。可惜他太自恋。他自恋在从不会只爱一个女人,因为他的才华需要多个舞台的施展;他自恋在和张爱玲的信中分享对另一个女人的爱,他甚至认为张爱玲不会嫉妒;他自恋在还要把这一切堂而皇之的写成自传,只觉所有人都能了解他的风流一生。他也虚伪,不然不会甘于沦落为汉奸;他也自私,“他完全不管我的死活,就知道保存他所有的”。说到底,胡兰成只是世间最普通的男人,有着一般男人的缺点,但是他懂女人。人世间能遇见知音不容易,在最好的年纪能遇见那么眉清目秀的一个,他居然还愿意懂她!她觉得自己简直要在尘埃里开出花来。张爱玲确实不比一般女子。在知道了他的虚伪和自私以后,她还愿意爱他,甚至在他落难之时她去看他,发现他和寄居的日本女人的暧昧也一声不吭,知道那是他一点生趣因此根本不必提。她爱得卑微,“他走后一烟灰盘烟蒂,她都拣了起来,收在一只旧信封里”,但也断的干脆,不爱了以后“对他的文章不欣赏了,……,一看见‘亦是好的’就要憎笑起来。”一切真真切切,说起来亦不卑不亢。当初是爱得不顾一切没有底线,甚至想到了为他去死,但是自己也知道太蠢,这样的男人总会找到什么理由说服自己。后来也恨过,恨到想拿刀子在他金色的背脊上划上一刀,反正他是亡命之徒,但是也知道他不值得这样的牺牲。这样强烈的爱他不会明白,因为他的爱不作停留,正如他的为人,风度翩翩,但轻如鸿毛。经历了这么一场,她毕竟是枯萎了,她自己也有所预料:“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张也不是不愿意付出,是他们不作长久计,叫她忠于谁去?一颗心只能坚强起来。所以她写人情特别凉薄,“一切不过是钱的问题”,即使对着自己的母亲。到后来她写下了《小团圆》,愿意承认自己卑微的错爱,把爱的幻灭写得历历在目,这不是不需要勇气的。女人最大的心愿永远是有人爱她,并且只爱她一个,三毛得到了,张爱玲没得到,这就是她们一切区别最大的根源。所以《滚滚红尘》里章能才再不堪,他在晚年还会回忆起韶华,甚至还爱着她;而《小团圆》里的结局是邵之雍不再爱九莉,对他们的恋情并非怀念而是炫耀,张爱玲清楚这一点,因此对邵之雍也不再抱有幻想,或者说根本不在乎了。张爱玲醒的彻底,可是这种觉醒需要多大的代价,她也再不会梦了。所以这个结局不是团圆,只是小团圆。
  •     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啮咬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蚤子---张爱玲阅读《小团圆》,正是这样一种心情。这书名,本身就是一种伤感。《小团圆》的出版甚是曲折,张一直在反复地修改这一个作品,临死前却嘱咐《小团圆》小说要销毁。一个作者应该在读者面前隐藏多少自己?每个人,又应该暴露多少真正的灵魂在这个世界的尘埃之中?因为写自己的事,难免有一些絮絮,可以影影绰绰地看见其他小说里的人物原型。喜欢这个真实不完美的九莉,也喜欢她的母亲蕊秋,直觉‘蕊秋’应是英文单词的音译,关系重大,却不知道是哪个。张与三毛一样,是善于将生活艺术化的女子,却又怀着浪漫的悲剧情感,极度地热爱生活,又极度地厌薄人生。世俗,却又精致。是聪明女子,也是悲哀女子。读到邵之雍的部分,恍惚记起《今生今世》里胡兰成笔下的这一段,两相对照,后者清,浅,并无挂碍;前者刻意,于人于己都有淡而深的嘲讽。情感的真正沉淀,“最快也要许多年”,不必急忙,不必慌乱。适合挫折落寞内心沉静的时候阅读,想有好心情的却不要读。---------------------------------一些心动的文字:向来不去回想过去的事情。回忆不管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都有一种悲哀,虽然淡,她怕那滋味。但是光就那么想了想,就像站在个古建筑门口往里张了张,在月光与黑影中断瓦残垣千门万户,一瞥间已经知道都在那里。我不觉得穷是正常的。家里穷,可以连吃只水果都成了道德问题。深粉红色。海绿。蕊秋难得开口,只是给孩子们夹菜的时候偶尔讲几句营养学。在沉默中,她垂着眼睑,脸上有一种内向的专注的神气,脉脉地情深一往,像在浅水湾饭店项八小姐替毕先生整理领带的时候,她在橱窗中反映的影子。知道就是接受。她觉得过了童年就没有这么平安过。时间变得悠长,无穷无尽,是个金色的沙漠,浩浩荡荡,一无所有,只有嘹亮的音乐,过去未来重门洞开,永生大概只能是这样。这一段时间与生命里无论什么别的事都不一样,因此与任何别的事都不相干。她不过陪他多走一段路。在金色梦的河上划船,随时可以上岸。如果是男人,也要去找他,所有能发生的关系都要发生。我们永远在一起好不好?她要它有始有终,还是个美好的东西,不然在回忆里受不了。hit and run。他望着她有点神往。灯光凌乱,人来人往。有大半年的工夫,她内心里有一种混乱,上面一层白蜡封住了它,是表面上的平静安全感。邵之雍盛九莉签定终身,结为夫妇。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他太不耐寂寞,心智在崩溃。九莉早年比她三姑困苦,看事不那么容易。他喃喃地笑道:你这人简直全是缺点,除了也许还省俭。她微笑,心里大言不惭地说:我像镂空纱,全是缺点组成的。她从来不想起之雍,不过有时候无缘无故的那痛苦又来了。威尔斯有篇科学小说《摩若医生的岛》,写一个外科医生能把牛马野兽改造成人,但是隔些时又会长回来,露出原形,要再浸在硫酸里,牲畜们称之为‘痛苦之浴’,她总想起这四个字来。有时也正是在洗澡,也许是泡在热水里的联想,浴缸里又没有书看,脑子里又不在想什么,所以乘虚而入。这时也都想不起之雍的名字,只认识那感觉,五中如沸,混身火烧火辣烫烧了一样,潮水一样地淹上来,总要淹个两三次才退。她看到空气污染使威尼斯的石像患石癌,想道:现在海枯石烂也很快。九莉笑道:预备什么时候结婚?燕山笑了起来:已经结了婚了。立刻像是有条河隔在他们之间汤汤流着。他脸色也有点变了。他也听见了那河水声。

精彩短评 (总计60条)

  •       九莉小时候,或是读书时候的经历,次次心理描写都足见那细腻和敏感刻薄。世人的友善或是爱意,总是难免同时夹杂着些许自私或者龌龊的目的,张爱玲的痛苦在于,她总是能够看穿那些小心隐藏的私心不堪。以她的聪慧,就这了然于心四个字就够得不幸福了吧。
      看世事都是苍凉的。
      《半生缘》,《倾城之恋》,无一不是。
      
      这种女人大概是很难幸福的,一是聪明,又有才气,二是太敏感刻薄
      
      “绪哥哥矮,九莉自从窜高了一尺,简直不敢当着他站起来,怕他窘”
      
      “她最怕使人窘,何况是他”
      
      ”自从挨了打抱着韩妈哭,觉得她冷酷,已经知道她自己不过是韩妈的事业。过去她一直以为只有韩妈喜欢她,就光因为她活着而且往上长,不是一天到晚掂斤播两看她将来有没有出息“
      
      小团圆说是张爱玲的一生,暂且不说小说的成分多少,自传多少,就算全是自传,小团圆也不过283页,况且就内容直述也明显强调了是30岁的回忆录。
      
      邵之雍从142页出场,到240多页开始淡出不再主要描写
      
      还有多数是童年,香港读书时代,都与她母亲很大牵扯。
      里面提到一个电影,里面的打球的少年,因为父亲期待,终于在赛场上成功击出一球之后疯狂
      
      大概多少说明了张爱玲和母亲的关系。觉得母亲对她不满,所以她总是拼命的想要得到母亲的认可。
      
      大多数时光都是和楚娣生活在一起的,可是即使如此她也未尝把自己的心扉完全向楚打开过。
      
      倒是之雍出现的那一段岁月,会觉得她多少是放下铜墙铁壁的堡垒,接受着保护的。
      
      不过是她生命中的一段感情而已,出现的早,又是个解风情的浪漫才子,是有许多浪漫和情怀在里面的。
      
      可是过了也还是过了,即使过往的多少年”有时候无缘无故的那痛苦又来了“,她毕竟还是”过了“这件事情的。
      
      常说张爱玲给胡兰成寄钱的事,小团圆里看来,明明是还钱,以张爱玲连母亲的钱都要心心念念省吃俭用留出来还钱的性格,邵之雍的钱,怎么可能不还~
      文人的清高,少了那点倔强高风亮节,不还了邵之雍那笔钱,张爱玲一辈子都会难受的慌,像是那层关系还没断似的。不过是恩断义绝两不相欠的意思。
      
      小团圆,张爱玲多少有为自己正名,不想世人总觉得自己多痴情为胡兰成,所以写进了很多胡兰成为她的付出,疼爱等等。至于她 自己的付出,倒是没有太多细腻笔触,只是如此,楚娣最后也还是说”没像你对邵之雍那样。“
      
      在旁人看来,九莉对邵之雍的认真。张爱玲没有否认,只是再也没有再小说里细细强调,只说邵的好,似乎声嘶力竭在喊”爱上这样一个人也是应该的吧“
      
      也是世界最庸常美好的爱情之一而已。张爱玲最不想的,就是别人非要觉得她对胡兰成的感情是所谓痴情。
      
      小团圆里面,对于她的名气,作为那个时代极富盛名的女作家的名气,倒是提得极少极少,几乎没有。只为了叙事而不得已而有提到。
      
      燕山称九莉说:”你这人简直全是缺点,出来也许还省俭。“
      九莉大言不惭的说:”我像镂空纱,全是缺点组成的。“
      ---顿觉俏皮。
      
      
      --------------
      《流言》《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倾城之恋》《小团圆》《色戒》所以每次写关于张爱玲的书评总是大而化之随意推断作者的意图和心境
      
      书评都是乱写的,对于自己来说,不过是记录一下此时心境,作者反而,于我来说,是不紧要的
      
      原来这书,已经出版了四年,刚出版的时候我还在读高中,读者摘了上面一句话:”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
  •     最近读书无聊的紧,读到这本耳目一新
  •     绝望、从没有想过未来的女人
  •     《小团圆》结构略乱,故事简单。不过,有些细节很好,有些句子也好。张倒是坦诚,一本心灵野史。她大抵是老了,想得一清二白,也不后悔;也可能是毫无感觉了。今人学她的写法,写不出那种苍凉来,是因没她从小到大的体会。也有人说她绝情,可她有血有肉,莫曾回去,像桃红配葱绿,最最寂寞。
  •     主要是不太熟悉作者的作品和生平,读起来没有想对应真人的好奇心,所以作为独立的小说作品不太能懂得欣赏。。
  •     其实小团圆无爱,早期的那才是惊艳之作,这里的都是老套路,很多细节用过了。
  •     哎,实在是太难看了,基本读不下去
  •     自传式小说,没有真小说那么辛辣却真实可爱。
  •     磕磕绊绊这本书倒是读完了,想想作家那么敏感细腻真是种天性。偶尔几分凉薄几分真情,倒是有些不再想回到上海了。几分繁华,也是一些寂寞。
  •     且当秘史看,论才华那是远不及《传奇》的。
  •     kindle
  •       
      “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像“斯巴达克斯”里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遥望罗马大军摆阵,所有的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
      
      张爱玲的《小团圆》被很多评论认为江郎才尽,失了水准。其实抛却了附丽在作品表面的很多东西,晚年张爱玲自我解嘲的老辣文风依然很令人击节赞叹。喜欢张爱玲华丽文字和新巧比喻的读者,大概只能从“浴在晚唐的蓝色的月光中”这样的奇绝的句子里,和那些“虾红与紫桃色的杜鹃花”,“一色鸭蛋青的海与天”里,追寻到一点她年轻时的文字里浓墨重彩、如一袭爬满了蚤子的华美的袍的影子。王德威说这是张爱玲晚年主动的去魅。
      
      张爱玲有一种狡黠,一种小小的坏,一种聪明人的黑色的幽默。“自己生活贫乏的人才喜欢刺探别人的私事。” “忠厚乃无用之别名。” “现在这些年青人正相反,家里的钱是要的,家里给娶的老婆可以不要。” “衔着是快骨头,丢了是块肉。” 刻薄得让人喜欢,像楚娣说九莉:“你坏。”
      
      让人会心一笑的妙语,也总还是有很多:“心都急烂了。” “不喜欢现代史,现代史打上门来了。” “我像镂空纱,全是缺点组成的。” 写捉住的鸽子:“谁知道这只鸽子一夜忧煎,像伍子胥过韶关,虽然没有变成白鸽,一夜工夫瘦掉了一半。次日见了以为换了只鸟。老秦妈拿到后廊上杀了,文火燉汤,九莉吃着心下惨然。” 写和四表姐租了《火烧红莲寺》的连环图画全集,买了鸭肫肝香烟糖,躺在床上一面吃一面看书。“房间里非常冷,大家盖着大红花布棉被。垢腻的被窝的气味略带咸湿,与鸭肫肝的滋味混合在一起,有一种异感。” 写南京路上庆祝战争胜利的游行之盛况空前:“连扒手都歇手了。”
      
      被认为以胡兰成为原型的邵之雍几乎直到小说过半之后才姗姗来迟,简直堪比《倚天屠龙记》全书过半才出场的赵敏。在前半部分淹没在庞杂的名字和人物关系的汪洋大海里晕头转向的读者一见到“邵之雍”这个名字,便如抓住了救命稻草,开始津津有味地赏鉴起张爱玲这部她自己极力不愿写成自传,却几乎所有人都当做她的自传来读的小说。“所有能发生的关系都要发生”,“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些已经被嚼烂了的胡张二人之间的承诺不必再赘述,即使是在读到这本书的时候,依然很难让人相信张爱玲在爱情里和胡兰成面前是个极度卑微的女人,可事实是她的确 “低到尘埃里”。
      
      “九莉想到:’这个人是真爱我的。’” 好像《色·戒》王佳芝对易先生,一瞬间就恍了神儿。
      
      她说:“其实我平常不是这么瘦。” 他略怔了怔,方道:“是为了我吗?”
      
      她说:“我总是高兴得像狂喜一样,你倒像有点悲哀。”
      
      他抚摸着她的袜子端上露出的“一块”白腻的腿(“一块腿”这个词用得真好),说:“这样好的人,可以让我这样亲近。”
      
      他说:“我不喜欢恋爱,我喜欢结婚。” “我要跟你确定。”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在这里了!” 他作势一把捉住她,两人都笑了。
      
      他说:“你十分爱我,我也十分知道。”
      
      他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九莉突然觉得整个的中原隔在他们之间,远得使她心悸。”
      
      “他的过去有声有色,不是那么空虚,在等着他来。”
      
      “她知道他喜欢郊寒岛瘦一路的菜。如果她学起做菜来,还不给她三姑笑死了?”
      
      “拍照的时候比比在旁边导演道:’想你的英雄。’她当时想起他,人远,视野辽阔,有’卷帘梳洗望黄河’的感觉。”
      
      她说:“你刚才说一个人能不能同时爱两个人,我好像忽然天黑了下来。”
      
      “九莉知道是说她一毛不拔,只当听不出来。指桑骂槐,像乡下女人的诅咒。在他正面的面貌里探头探脑的泼妇终于出现了。”
      
      “之雍能说服自己相信随便什么。她死了他自有一番解释,认为‘也很好’。就又一团祥和之气起来。”
      
      “她看到空气污染使威尼斯的石像患石癌,想道:‘现在海枯石烂也很快。’”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
      
      读到这些爱情段落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出戏,小女儿态得有些令人尴尬。琼瑶奶奶在《花非花雾非雾》里写:“‘想’呢就是上面一个‘相’,下面加上一个‘心’,那是你的相貌和我的心,你都已经占据了我的心了,还敢问我想不想你?” 多么直白。而张爱玲是一个内向的人,她所有的情绪都向内转,最终停留在自己的心里,像她口中的香袋儿,“密密的针线缝缝好,放在衣箱里藏藏好”。讲得通俗一点,大约是闷骚。譬如《小团圆》里这样的情节:“他走后一烟灰盘的烟蒂,她都拣了起来,收在一只旧信封里。” “她不便说等战后,他逃亡到边远的小城的时候,她会千山万水地找了去,在昏黄的油灯影里重逢。” “她不去看他,水远山遥的微笑望到几千里外,也许还是那边城灯下。” “手牵着手走到街心。广阔的沥青马路像是倒了过来,人在蒙着星尘的青黑色天空上走。” “她有种茫茫无依的感觉,像在黄昏时分出海,路不熟,又远。” “街道,晴明的秋天早晨。她也有同感,仿佛人都走光了,但是清空可爱。”
      
      在乡下听戏,九莉 “十分惋惜没看到私订终身,考中一并迎娶,二美三美团圆。”《小团圆》这题目起得真好,哪个都爱,哪个都舍不得放弃的贪心的男人,三美团圆的旧式愿景,带着张爱玲式的刻薄和苍凉。“他们的过去像长城一样,在地平线上绵延起伏,但是长城在现代没有用了。”
      
      小说里印象最深的两句话,一是九莉让邵之雍在她和小康小姐之间选择一个,邵之雍 “显然感到很意外,略顿了顿便微笑道”:“好的牙齿为什么要拔掉?要选择就是不好……”
      
      二是九莉把蕊秋为她花过的钱全数还给她,蕊秋流下泪来:“就算我不过是个待你好过的人,你也不必对我这样。”
      
      张爱玲和沈从文在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里几乎同时被发掘,虽风格迥异,但正如汪曾祺所说,沈从文“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读《小团圆》,想到张爱玲晚年客居美国,直到去世之前都没有把《小团圆》修改完毕的遗憾,也颇觉张爱玲的后半生,也许都生活在对胡兰成的回忆里。虽然他人的感情外人亦无从揣测,然而小说结尾写到的九莉的梦依然有些动情:“俗艳得像着色的风景明信片,青山上红棕的小木屋,映着碧蓝的天,阳光下满地树影摇晃着,有好几个小孩在松林中出没,都是她的。之雍出现了,微笑着把她往木屋里拉。非常可笑,她忽然羞涩起来,两人的手臂拉成一条直线,就在这时候醒了。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她醒来快乐了很久很久。”
      
      “空房里晒着太阳,已经是古代的太阳了。”
      
  •     作为小说,四星;作为传记,绝对五星。
  •     这本的观赏性全靠对旧式社会人情世故的理解和预判,把说的、没说的,暗示的、隐藏的都对比起来才好看,可惜我方面段位太低。
  •     多年搁置 心头愧疚 终于在抵抗老花眼中看完 观看过程时时为精彩的通感语言而震惊 对于文字的老到和对于感觉的把握无不精道 人物是有些混乱 但就是个符号代码 不知人物关系一样读 所以不需纠结 不跟红楼梦一样要理顺 阅读是需要培训的 读多了自然可以水到渠成理解 看电影也一样 平铺直叙不需跳跃思维 你看的都没劲 爱情故事 爱与懂 爱与排他 爱与相守……千人有千爱
  •       一 雪寂
      
      看完《小团圆》不到一天,上一次亡国纪念就汹涌而来,所以此时此刻就是铭记的时刻。
      九莉也许就是张爱玲,或者说是张爱玲心中的自己,如同杜拉斯《情人》中的中国商人其实是越南富豪,九莉就比人们记录的张爱玲更是张爱玲,之雍也就因而是那个女人世界里的胡兰成。
      九莉对之雍,胡兰成与张爱玲。我和你。同看月光如洗,静夜哀歌。北国的雪夜,月的金白与雪的银白交相辉映,无需任何灯光便处处照彻清明,没有一丝生气。这就是我的故乡,每当这个时刻,我觉得这也是我的宿命。我常常想,这个场景应该就是佛陀所说的寂灭,望着一窗之隔的白夜,这一个小时足矣置我于死地的美,微笑中缺了欢喜。
      事情很简单,是过于简单了。
      九莉无法被看见,隔绝,她看见外国小姑娘在大铁门上爬上爬下,这就是一个女人的原始场景。如果不是如此纯然多情的之雍,对女人的美有着天然的领受,在己身泛滥似惊涛的情欲中有着冲破一切的赌徒品格,谁又能撬开九莉钢铁闭锁的心门呢?她从未为爱情准备过什么,连憧憬都没有准备过。父母只能称作二叔二婶,早早分离;三姑和绪哥哥的乱伦终究没有结果;曾几何时,在母亲和姑姑分享一个爱人的辉煌时刻,她与她们天涯相忘。身边的保姆无非是爱着自己的事业那样的爱自己。
      所以战争真好。当弟弟这个从小以来唯一的玩物也背叛了自己,当唯一赏识自己的老师奖励自己的生活费进了母亲的赌桌,唯一该有的就是毁灭一切,即使这滔天洪流在卷走母亲情人的同时也卷走了老师。战争真好,这样以来,他们就和我一样,无始无终的正在死去了。
      之雍在这个时候,借着巨浪踩着扁舟来了,和九莉不同,只有这种时候他才可以活出来。当他冲开了她隔离的世界,也就顺便把她封闭着的无限死亡活了出来。
        
      二 九莉的之雍与胡兰成的张爱玲
        
      胡兰成是一代豪杰,隶属妖怪这一类。大家都说他是个汉奸,确实是,可这又如何?当南京破城所象征的上一个亡国日再次到来,同胞们并不清楚该铭记的到底是什么。三十万死难者无论如何都因死而清白了,日本人的屠城也是侵略者的本性,四百年前满清造下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却也并不影响民族情怀里面对大清朝是自己国度的情感。同样是亡国的战役,史可法在必败之势下打到了最后一刻,而那位信誓旦旦死守南京的畜生事到临头退缩了,跟着是他手下的畜生不战而逃,几十万军人们也就都跟着做了蚂蚁,蚂蚁一旦四散自然少不了身首异处的横祸。南京一劫,江山易主已是定数。
      之雍自称是羌人血统,胡姓本是夷狄,况且生自百姓家,对于这华夏是谁的江山原来就无感,重要的是我能于这天下中如何,能使这天下如何。这是曹操、袁世凯的路数,是胡兰成的一场生命的赌注。在认识张爱玲之前,他已经做过那个时代的《人民日报》主编和另外两个政府要职,这已经是省部级的高官,后来与汪精卫决裂的反对对英美开战的立场恰恰也是他自身正确的选择,当他因而落狱之时,已经是个敢作敢当的赌徒了。胡兰成做汉奸与怕死无关,他为了最后的妻子报血仇而利用职权害死特务机关头目以及战争结束后的流亡都是草木皆兵命悬一线的勾当,他不是个纸上谈兵的文人。
      当九莉说她爱的人至少生活过,那个之雍并不是这个胡兰成,胡兰成不只是生活过。爱的原因之所以让爱中人身陷绝境,正是这自身世界之外的铁一般的事实:同样是下狱,说出“能发生的关系都要发生”的之雍并不是为了那种未来政权用来骗人的正义而牺牲的英雄青年,当然青年们也是死得其所,因为毕竟赴死的时候还看不到后来自己被欺骗了的未来。这是九莉的不可知的理想,这在任何境遇下都要活出来的狐狸般的生命热忱,后来,到了《禅是一枝花》这临近盖棺定论的时刻,胡兰成形容自己骨子里有着莫名的大志,这大志在困顿时常常让他在路上不自觉的喊出“杀!”凭着这股子杀劲儿,他才闯入了她的自闭症。
      可到底,他是个男人,有点儿太是个男人了,他不爱女人,连自以为是的相知也没有。在“失落的一年”的最后一天,九莉以为之雍是不爱她了,都已经动了杀心;在抉择的时刻,九莉以为之雍如同不肯拔掉好牙一样不会为她而选择,也就是做了并不真爱她的宁可失去她的选择。对于一个因为母亲而提前进入到爱情时代的女人而言,她只能以为这是一个男人不爱她,而无法承受这个从未走向新时代的山野村夫根本不具备女人心里的那份“爱”。
      在《今生今世》里,胡兰成坦白,当他遇到张爱玲的一刻,那种感觉是“顶天立地”,他的文学正是由她的指点而正式上了路,他毕生都想跟爱玲比一比文章。他一生只拜三个人,国父孙中山,后来的学问师父刘景晨,以及居于首位的张爱玲。在那最后的抉择里,之所以不选择,乃是张爱玲“天上地下,无有的可比”,这是实话,因为他心中爱玲从来都不是个女人。于是,只有无视她女人的情怀和伤痛,在张爱玲自我了断之后更使得她成了他心中永恒的女神。在那封诀别信拿在手里的时候,兰成觉得这是爱玲如禅师给他的棒喝,到院子里走了几圈后便回到屋里安心写作《山河岁月》,只是不时发出一声叹息。
      一声叹息,他无法懂得的女人的爱玲就在这一声叹息里。到了《禅是一枝花》这最后的年华,他依旧在和自己的徒弟们谈论着张爱玲的伟大,对,伟大;徒弟们也深觉无人斗得过张爱玲如同无人打得过毛泽东。
      胡兰成亡命日本的岁月里始终不肯移民,成了日本第一却不是日本人的书法大家,他的墓碑是他手写的“幽兰”,而写下《幽兰操》的是孔子,唱出来的是王菲。临终时他对妻子爱珍说,我走了,你要寂寞了。
      爱珍还有个女儿,寂寞的是谁?
        
      三 女人的孩子的神像
      
      爱玲是女人的孩子。
      他的爸爸写给生母的情诗是这样的一个记忆:
        才听津门@@鸣,
        又闻塞上鼓鼙声。
        书生@@@@@,
        两字平安报予卿。
      这就是曾跟张之洞齐鸣的一代文豪与李鸿章的女儿生出来的东西,他抽大烟败光了家产,最后沦落到借住侄儿的一间屋子。而早在他打爱玲出了家门,他们也就没有了瓜葛,所以,爱玲没有父亲。
      这首诗是母亲留学时候写给情人的:
        回首英伦,黛湖何在?
        想湖上玫瑰
        依旧娇红似昔,
        但勿忘我草
        却已忘侬,
        惆怅恐重来无日。
        支离病骨,
        还能几度秋风?
        浮生若梦,
        无一非空。
        即近影楼台
        亦转眼成虚境。
      蕊秋竟是个从未正式读过学堂的人吗?这从未见过父亲的将门独女给自己起名逸梵,抛家弃女和小姑子一起闯荡欧洲,成了中国第一代工作女性,流浪终生,客死异乡。这位母亲用传奇给爱玲刻画了何为女人,也因此让她没有了妈妈。当母亲晚年终于想要做妈妈的时候,九莉仍旧不解,于是还债只是在精神上呈现,结果还给了之雍。那时候的精神分析还没有推进到这个份儿上,爱玲就已经提前领会了,爱情的疾病是母女宿命折磨的重现,当这比债在现实中跟爱人清偿了,也就无法跟母亲算清了。
      晚年的爱玲孤身一人,常把自己关在美国的屋里自言自语。母亲去世想见她一面,她不能够,她不能够让母亲屈服于命运,即使她自己都已经屈服了,她教会了她母亲与妈妈不可兼得。所以最后她说“来日,我一定会去向她赔罪的,请她给我留一条门缝。我现在最想说话的人,就是妈妈!”这时候,兰成和母亲都已归去多年。
      9月8日,爱玲独自死去,趴在床上朝着太平洋,伸手去抓着远方。
      没有妈妈也就没有国、没有家,爱玲是在《清夜录》中的爷爷奶奶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神像,这位李鸿章的女儿写下:
        四十明朝过,
        犹为世网萦。
        蹉跎慕容色,
        煊赫旧家声。
      爱玲爱他们,于是就默默接过了祖辈的夙愿。爷爷一世文名终究只能纸上谈兵毁了国家一个水师,外曾祖赫赫战功治世能臣却最后在家国奇耻大辱中签下自己的名字,她能够实现这累世悲愿的方式也就只有她自己用人生刻画的这一种。在这男人们构筑的文明里,先有屈原庄子,中有李杜苏辛,近有曹雪芹鲁迅,这样的女人只爱玲一个。
      “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她醒来快乐了很久很久。”这就是九莉和之雍的小团圆,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更悲伤。
        
      四 我和你
        
      我是胡兰成的人格九莉的心,你有爱玲的品质之雍的情。吃亏自然只能是我。《小团圆》本来76年就初成,结果被继承着张爱玲作品版权的挚友以胡兰成汉奸无赖之类的理由给挡住了,这时候离胡兰成去世还有几年,这就是爱玲最好的朋友,他们看得见《小团圆》吗?
      九莉给之雍写道:
        他的过去里没有我,
        寂寂的流年,
        深深的庭院,
        空房里晒着太阳,
        已经是古代的太阳了,
        我要一直跑进去,
        大喊“我在这儿,
        我在这儿呀!”
      之雍没看懂,胡兰成更无法看到,我看到了。我看到你关在漂亮的房子里,隔着窗看着小朋友们在外面玩,也许你也看到了我热血空流的二十年。可小团圆里没有时间。
      他是她的六朝佛像,她是他的圣杯。小团圆里没有人的余地,你我也在佛门中寻觅从不存在的家园。希腊神话里俄狄浦斯的母亲从来都知道真相,为了保护儿子才不愿他寻找真相,而这个故事是儿子写的。当儿子作为男人面对欲望的真相,当乱伦不是问题,问题其实是母亲不会仅有一个儿子。而父亲,真正的父亲,从未存在。
      人如何在神域掩盖的真相里团圆?
      兰成无法让神降为人,他也不允许如此,也就只有在爱珍身边终老。名,命。和爱玲只有那么两笔的方向不同,这么一点点不同让他们相遇无期。
      这些年我像是泡在了水里,霖、淼、池、波、海洋,然后澜沧。如何面对这水世界?爱玲迟到的初恋是燕山,好在燕山的流年正是我的往事。曾有许多年,燕子飞在我周围,然后飞走了,在我研习尼采第五福音书的时候,我为此写过那时最好的散文。兰成对此早早就有了感应,他在那里对我们说:
        山河岁月。
        因为你早已对我说,你如山江。
      我想,这就是琴瑟静好、现世安稳的答案,也是那一世祖宗对我训诲的“无常是佛性”这一生的谜底。
      太阳远远的照亮我们,夜晚的坤火如鬼魅常现,澜沧江湄公河里鱼船无数,而岁月始终是山河岁月。
  •     这本港版的书放了很久终于看了,不过也就只当自传来读了。 看完也没记得什么。 只不过好像也只有张爱玲对人情那样希望而绝望,说起来时却是一句话带过就可以的。唯独这点深得我心。
  •     感觉像是张爱玲的自传 悲苦的童年 薄情的爱人……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小团圆》看完的时候,正坐在图书馆的大大的落地窗边,外面,云淡风轻。可能是因为相像罢了。22岁,没有谈过恋爱,还在写爱情故事,不像话。可是这一次,用尽了全部的力气,而结局,也是预料之中的。知道故事的结局,是不是会更坦然一点。至少,没有大喜大悲。
  •     张爱玲遗作,几乎就是回忆录式文学,供张迷考古。
  •     一个女孩女人的一生有爱情,但当爱情剩下什么之后,就也许只有这一本书了,谁会记得,谁会忘记,在那个年代的人们。
  •       前半段,写九莉眼中的俗世。后半段,写九莉其人。对比明显。
      
      前半段充斥着人情世故、世态炎凉。后半段,一个能看破红尘的女子,对自己的生活,较真得一点都不肯妥协。
      
      因为看到了太多虚假,所以自己要活得真实!看过了那么多凄惨的爱情故事,却依然相信世间存有真正的爱情。义无反顾,完全信任。用其他书里的话: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想到《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有人说,不值。然而,真感情是为别人的吗?不是啊,恰恰是为自己的啊!所以只要是真实的,哪里可以用值不值来掂量?
      
      九莉,真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不过这话也许有些过,她常常不能免俗,但心底里是一个明白人。她要拨开虚伪的外层,把里面的看清楚,不仅自己看清楚,还要扒开来给大家看清楚。这需要何等勇气!
      
      一个认真而努力活着的人。她敢爱敢恨,快乐痛苦都是真心的。从一个冷漠的大家庭,生长出这样一个真活着的人,真太不容易了!最感动的,是她从虚伪冷漠中看大真情,即便不动容,心里也都知道,都感激,都宽容。
      
      以前不喜欢张爱玲。但《小团圆》,让我看到她身上可贵可爱的那个人。
  •     嗯哪,哈哈
  •     太仓促的感觉
  •     我果真不适合看这种类型的题材.
  •     九莉忽然哭了,因為發現無論什麼事都有完的時候。「P216 L4」
  •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下雨不来。
  •     喜欢最后一章
  •       有人和我说,张爱玲的文章,就像一件衣服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珠片,极为耀眼,却也俗艳至极。人如其文,这种鸳蝴气在她童年就扎下了根。她在散文《我的天才梦》中毫不避讳地写道:
        
        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为敏感。当我弹奏钢琴时,我想象那八个音符有不同的个性,穿戴了鲜艳的衣帽携手舞蹈。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如“珠灰”,“黄昏”,“婉妙”,“splendour”(光彩壮丽、显赫、杰出),“melancholy”(忧郁),因此常犯了堆砌的毛病。直到现在,我仍然爱看《聊斋志异》与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便是为了这种有吸引力的字眼。
        
      《小团圆》却少了几分鸳蝴气。宋淇说这是一本thinly veiled, 乃至patent的自传体小说。或许是张爱玲天生心高气傲,写自己的时候,不想过多刻意渲染,引人怜悯,所以故意轻描淡写,让读者自去评判。
        
      邵之雍这个人物,张显然是带着克制去描绘的。九莉眼里的之雍,待人轻薄、自卑又自傲,虽然写得一手清丽文章,却没有任何坚定的世界观。对待女人亦是口味甚广,从绝世才女到温婉小护士,从成熟少妇到黑帮老大的压寨夫人,滥情之程度真应了胡兰成本人说的“所有能发生的关系,都必须发生。”
        
      张曾经在信中表明自己写《小团圆》的动机:“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迴,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可见张并不是为了发泄对胡的愤恨,或对母亲的怨怼,而是为了记录一段真实的人生。
        
      小说时空交错的结构一度让人费解。开头是在港大的生涯,战后回到上海遇见胡兰成,期间穿插许多家庭生活片段,最后和胡决裂,遇见李培林,靠写剧本还清了胡对她的资助。首尾呼应的环状结构并不新颖,却又绝妙——
        
        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像“斯巴达克斯”里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遥望罗马大军摆阵,所有的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
        
      开头的“等待”无非是等待战争结束,结尾处却是在等待邵之雍。人走茶凉,身后的上海变成了“一座废墟”。她一直在等他,哪怕时过境迁,不变的是“等”的心情。固然没有大团圆,却也落得个“小团圆”,自嘲之感,挥之不去。
        
      终究是因为在乎。冷傲如九莉,尚能放下自尊去等待浪子回头,这或许是爱情的本质?爱一个人,试图去改变对方,然后等待那个为了自己改变了的人,这似乎是每段感情必经的老路。然而,她最终还是不得不缴械。思维西化的九莉,是无法容忍之雍对待女人的态度的。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描绘的张爱玲是极度自我、自私的一个人,这样的评价不无道理,却有失公正。在情字面前,谁能保证不自私?谁能放荡不羁?胡认为好的东西,就必须都保有。“一颗好的牙齿,为何要拔去呢?”胡的滥情,或许只是贪欲作祟。一个将死之人,只能苟且享一晌贪欢。张亦是给予理解。
        
      只是张爱玲终究是个传奇孤傲的女子。她与俗世总是保持一定距离。每每读她的文字,总能想象一个奇装异服的女子独倚凭栏,在家中阳台俯视众生的情景。对人性中的猥琐保有的鄙薄之情,对张来说再正常不过。不幸的是这次她既是旁观者,又是当局者。当她经历一段俗世情的同时,亦在观望着、嘲讽着自己。
        
      结尾处九莉的梦尤为感人。只有在另一个时空里,她才能和她的之雍真正团圆。梦中的羞涩和醒来后的快乐,是意识深处的眷恋。废墟之上的花朵。令人痛心。
        
      这种克制的文笔,最能描绘惨淡的心情。生活就像一幅散淡的风景画,除却浓墨重彩的几笔,剩下的不过是一地鸡毛而已。不加掩饰地将一段生活赤裸裸地剖开,需要极大的勇气,在这本书里,我才窥见了最真实的张爱玲: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     既然无法成就你我的大团圆,既然注定无法与之共度余生,那就让我单方面放逐你,成就我心中的小团圆。
  •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华丽动人至极。大约女子在爱情中百转千回的心情,也只有她一支笔写的如此贴切,怪不得这么多人爱她。 还有她对人对世,虽然在我看来是刻薄了些,却也因此出彩。诸如形容胡兰成,原话记不清,大意是胡兰成有种不论什么都能说服自己的能力,就算我死了,他大约也会自圆其说,告诉自己这也是“极好的”。刚读完《今生今世》的我不禁心内大乐——可不就是如此!胡兰成最是个情绪至上的人,这一点她当是最最了解的。 以及详细见书评。。
  •     胡兰成之于张爱玲、是梦是魇,冷暖自知
  •     文笔细腻,每次读的时候都振服于张对细物的描绘,虽然开始有些不懂,但之后却豁然开朗,张的自传类小说,首尾照应好妙,如同梦一场,九莉还和往常一样看着下雨的窗外,写到在美国堕胎那段,这是有多强大的内心才可淡然处之啊……
  •     冷情的人一旦动心,便如烈火焚身,可以为爱低下高昂的头到尘埃里。只是热情幻灭的迅疾,所幸还剩下点什么,不管外人看来值与不值。
  •     总觉得有她自己的影子在这本书里
  •     这书开头两章人物又多 关系又复杂 看得我好混乱
  •     张爱玲晚年诚实面对自我之作,真实剖白得可怕,那个年代的开放与混乱。爱情来得毫无道理,感情总是容易被一件小事压垮。自传性质总给人一种想到哪写哪的感觉,思维跳跃,文字也跳跃,不如其他小说的易读性。哦对,性事描写虽文字隐晦,却也大胆。
  •     只能听她一个人絮叨家常,换了别人别说是耐心,连好奇都没有。
  •     据说是张爱玲与胡兰成原型小说,才奔着去看的,眼看着章节和内容有点乱,眼看着人物关系很复杂,我不是文学专业生,自然不去深究了。总的来说,看完觉得九莉在家族内是内向压抑的,但对外又是热烈奔放的,她与邵之雍相爱相杀~不看今生今世,我尚认为她于邵之雍是惊鸿一瞥,不足轻重,只是他诸多女人中的一个,可她的用情至深,已是深入骨髓病入膏肓了~可又断断不表现出来。终于明白“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句话的深意。她明知邵之雍喜欢女人,各种各样的女人,可她就是折服于他的风流浪荡,所以不断容忍,甚至听他讲他对别的女人的情愫,真是低到尘埃里。都是造化弄人,
  •     好久没看到你写的东西了,很有深度。 凡事有绽放和衰败,没错,我大多数的时候,希冀的无非是平淡生活。
  •     大家来帮忙投票换个高清封面吧。。。
  •     不错。小说中的比喻还是针针见血,精准而生动,有着深长的意味。小说叙事因一句话或一个事件而回忆起另一件事,从前和现在交叉叙事。文笔静而精简。不过庞大的家族的略略描写让我有点晕。
  •        《今生今世》和《小团圆》是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面交替着读完的,阅读一段感情中两个人分别描写的感受,这样的经历还是很难得的,大概同类情况也少见,记忆中还读过李敖和胡因梦。
       单从文笔来说,张绝对超了胡几条街,单是“裹了绒布的警棍”就让人称绝。可生活这事,过得精彩很难,再写得精彩就更难了。
       张的书读过很多,是怎样性情的人大概是了解的。想说胡的话倒是很多。之前看到对他最多的评价是有才华、自作多情。才华是有,但同期的几个人里面他算还好。自作多情我觉得倒也算不上,不过他倒真是一个一直好好活在自己世界里面的人。之前想说他“薄情寡义”“绝情决义”,后来想想觉得总也不太贴切,客观来看说“薄幸”是真的。这些“薄幸”的事那些女人都也知道,但还是都愿意跟着,真正的原因得那些女人来说,但张绝对除外,张在任何时候都是独立于其他人之外的。
       “商女不知亡国恨”来形容胡,还是很贴切的,他和任何人的分别自己都会用“是好的”“亦是好的”来最终定义。他似乎感觉不到“分别”和“思念”的痛苦,像他自己说的“我与爱玲的事,本来是可以这样没有禁忌,不用郑重认真到要来保存神圣的记忆,亦不用害怕提到会碰痛伤口”。
       很多时候,我们一方面感叹命运无情,另一方面又感叹自己没有尽力。说白了都是过不了心里那道坎儿。其实啊,“命运”就是这两方面的综合,一方面是改变不了的“命”,一方面是可以尽力的“运”,可是千万别去纠结界线在哪里,也别定义哪个是“命”哪个是“运”。这事儿想不通的,想多了还痛苦。
       张爱玲对此解释“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上帝还犹可,太富幽默感的上帝受不了”。
       无论这是怎样的两个人,可以肯定的是,在两人整段的感情中,都是真挚的。我们总想着天长地久,想着永远不放手,这是“贪念”。凡事都有“绽放”和“衰败”,这是不能忽略的事实。要明白事物总有生死、轮回、更替。在它最好的时候让它尽情绽放,你沉浸其中感受那美好,其实就已经足够了。很多美好都是戛然而止的,轻松一点看事情吧。
  •     一炷香的光景。
  •     怕大陆版有删减 特意跑香港去买的!对张生平的了解非常重要
  •     补2009.5.6:临走前一晚看完《小团圆》,非常难受。看到“他们无处可去,就像十几岁”,终于大哭。
  •     看不下去
  •     当年在简体版出版前迫不及待了买了港版来读,略失望是因行文没了惊喜,略惊喜是因张爱玲的“自传”终于出版了
  •     昨天一个姑娘结婚,送她了一句胡兰成的话“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大概也就是你说的愿望吧
  •     拿起几次有放下几次,读了好久才读完。不是因为竖版繁体字难读,而是整本满是心酸凄凉,人情淡薄,时局动荡,人物熙攘。生活在如此的环境中,应该是身心俱疲吧。九莉与之雍的关系很错综,之后与燕山又匆匆幻灭,徒留人可怜可恨。
  •     那爱似熊熊烈火,悲壮,凄美!
  •     人物好凌乱,看了一半多,胡兰成以后就读不下去了。
  •     14年的港版。
  •     跟易经和雷峰塔都有重合的地方,可见真的是回忆录体的小说,只不过换了人名,只有比比没变。过于片段化了,小时候被后妈打那块写的也不是特别心伤痛苦和难受,倒是弟弟说她有辱门楣还耿耿于怀。哦,这次没把弟弟写死,只不过也真是不爱弟弟,几乎没怎么提起。胡兰成究竟是有多大魅力让这么多女人神魂颠倒也真是神奇,堕胎那块虽然写的简单但是看的人头皮发麻。
  •     2013-63
  •     说起扬州屠城。。。这和尚真心有僧样儿 --精瘦精瘦
    皇军也有意思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UyNzgxNTEy.html
  •     比较完整的自传型小说;有对母亲的“怨”和对邵之雍“卑微”的愛,满目显得都是狼狈和捉襟;对于同一件发生的事立场与看法同胡兰成得意洋洋沾沾自喜的描述《今生今世》完全背道而驰;“汉奸妻,人人可戏”,悲催的感觉;繁体竖版略吃力;
  •     可能我还不太适应她的风格,得再找几本来看看的。
  •     现实生活中总是种种龃龉。张爱玲特别擅长讽刺。
  •     这本书久莉就是张爱玲本身的写照,这本书是个载体叙述着与胡兰成的情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