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革命

出版日期:2014-11-1
ISBN:9787300197396
作者:格雷戈里·祖克曼 (Gregory Zuckerman)
页数:321页

内容概要

格雷戈里•祖克曼,《华尔街日报》资深专栏作家,曾在该报任记者12年,为著名的“Heard on the Street”专栏写作对冲基金、投资等方面的文章。每周两次出席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节目,对复杂的交易技术及金融市场进行探讨和分析。因报道“世通倒闭”及“美国对冲基金公司巨头Amaranth Advisors亏损”事件,两次获得财经新闻界最高荣誉:杰拉尔德•勒伯奖。他还获得过纽约出版俱乐部新闻奖等其他诸多奖项。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破冰
第一章 初试身手
第二章 技术和配方
第三章 储量究竟有多少?
第四章 页岩是个“大金矿”
第二部分 全速前进
第五章 天然气会涨价吗?
第六章 页岩里有石油吗?
第七章 异想天开
第八章 梦想开始实现
第九章 各显神通
第十章 山雨欲来
第十一章 遭遇困境
第十二章 深陷危机
第十三章 重拾希望
第十四章 页岩热潮
第十五章 潮起潮落
尾声
后记
致谢
注释

作者简介

六年前,美国还在担心石油依赖;六年后,美国却即将成为下一个中东。这一切都源于页岩气。
本书讲述的是几个被认为极度投机和疯狂的企业家,如何靠着近乎偏执的创业精神和技术创新,为美国带来页岩油气开采的革命性变化。
页岩气开采技术在美国能够率先商业化,依靠的是三个运营中小石油公司的企业主,他们抵抗住了股东压力,几乎把整个公司的利润都压上。不妨记住他们的名字:乔治•米奇尔,哈罗德•哈姆和奥布里•麦克伦登,听听他们的故事:他们不是完人,贪婪且自负,却带来了20年来最大的能源变革。
本书的出版引发了人们热烈的关注,荣登福布斯好书榜和其他各种推荐榜单,受到华尔街分析师们的追捧和热读,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给出了生动的注解。


 页岩革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11月15日,我国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自11月14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将再次下调,汽油下调幅度为每吨190元,柴油为每吨180元,折合93号汽油下调0.15元/升,0号柴油下调0.15元/升。这一纸通知让国内成品油调价史再创新纪录——“八连跌”,而今年国内油价的涨跌比也再次被刷新,4涨12跌。 市场数据显示,15日美元兑卢布汇价比前日收盘时提高5.22卢布,达到1美元兑63.4卢布;欧元兑卢布汇价比前日收盘提高6.53卢布,达到1欧元兑78.81卢布。16日,俄罗斯央行宣布把基准利率上调650个基点至17%,但这依然未能止住卢布下跌趋势。卢布今年年初以来贬值超过50%。油价不断下跌这让中国的有车一族着实得了实惠,而代购趁卢布暴跌在俄疯狂扫货也让中国的消费者过了一把狂购奢侈品瘾。 那么问题来了,带来这一福音的是谁呢?你可以从《页岩革命》中找到答案。来自美国的一群石油个体户!1999年,曾经有一名叫普莱斯的地质学家在北达科他州调查那些百年老井。他估计在巴肯页岩的两个断裂带中蕴藏着4130亿桶的高质原油,这个消息让美国振奋不已。但是还没来得及验证他的研究之前,他变突发心脏病去世了。但是这让一群敢于冒险的人相信:资源是存在的。而在美国和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其公民而不是政府一旦拥有土地,也就同时拥有了土地下面的矿产开采权。如果有能源公司想开采石油或者天然气,那么在开采之前,他们通常跟土地所有者商议,要么买下土地,要么买下开采权。这是这些个体户可以大展身手的前提。接下来就是这些个体户登场了。这本书重现了当时的场景,记录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欢笑与泪水。“继续钻探,肯定会有的。”石油个体户米切尔这样对他的工程师说。压裂技术,横向钻探技术,短半径测探技术,胶状物液体开采气井,他们用到了自己所能尝试的各种方法。“他们信心极强,即使遇到非常不明朗的情况,也敢于孤注一掷,赌一把。美国不乏这样的乐观主义精神的人。”麦克伦登被记者誉为能源界的比尔盖茨,因为坚信自己的油井能开采出石油这样一个信念,即使日子十分艰难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面前,尽管所有人都不看好,他也坚持下来了。过上了一种看上哪座房子就能买,随手一掷便是千金的生活。切萨匹克公司的创始人沃德说:如果我不借债走出第一步,我现在可能还开着拖拉机呐。美国人总是这样敢于冒险。如果说切萨匹克能源公司像个青春活力的校园,而EOG的高管办公室静的像个图书馆,创始人之一帕克选择秘密行动,默不作声,或者选择大张旗鼓,尽管有不同的表现,但是他们的坚持都取得了最后的成功。而推动成功的可能还有自强不息信念。当很多大的能源公司没有把时间浪费在美国本土寻找新的天然气时,他们选择在美国自己的土地上实现梦想。行业里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石油价格过低是因为全球石油供应太多,而当时的经济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不足,而哈姆认为这是让他们是在倾销意图使他的大陆能源公司和其他公司破产,而他绝不能容忍这样的侮辱。尽管很多大的石油公司曾经嘲笑过从美国页岩里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这一做法,但是他们坚信自己的判断,最后终于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从这场革命中获益的还不止他们。巴特勒这一地主也从这场革命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许你已经拥有了一些财富,只是自己浑然不觉而已,但是有一天当机会来到,钻石就会发光。当然,也有逼近成功但却与成功擦肩而过的个体户,但还是离不开这个行业。苏基---谢尼埃能源公司的一名高管,要从全世界进口液化天然气,就必须扩大液化天然气的处理设施。而这一决定尽管当时是被格林斯潘所推崇,但是无可奈何地被这场革命给淹没了。1973年,阿拉伯国家的石油禁运给美国敲响了警钟,而在今后的很多年里美国可以控制全球的油价。俄罗斯号称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气出产国,普京总统声称,可以用俄罗斯的能源资源作为一种政治武器。而现在这把武器掌握在美国人手里。也许就像书中所说的,这场革命将改变世界的格局。当然这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乔希福克斯的导演拍摄了“气田”尽管过于夸大但还是给人们带来一定程度的担忧,对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使用的压裂技术、石油的泄露对于水质、环境甚至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呢?可再生能源还是最好的归宿。
  •     大量的石油使用,使得石油这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的可能。如今高科技的发展,能不能也如添加剂一般,左一个,右一个添加在一起,就调和成如今人们已经无法离开的石油呢?事实证明应该是不可行的,于是美国石油大亨们在石油越来越贫乏的今天,想到了在岩石中开采出石油。真是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页岩革命》讲述了那些石油大亨们突破性的革命,他们敢于想,敢干,从岩石中开采出石油,真是不敢想象,不过,就是让人想不到的页岩革命,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如今的世界,能控制石油等燃料,必然会成为世界霸主,这也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原因。贫油的国家想发展,真是难上加难。在这些石油大亨们的开拓中,美国石油的占有成为可能。人的创造性,从小开始培养,在页岩革命没有公布于世之前,谁能想到呢?由此我想到我们的教育,中规中矩的教育,是否能想到去开采岩石来提取石油?每一位石油大亨,在享受成功的同时,他们付出多少努力啊!忍受多少人的非难啊!需要闯开多少道难关啊!本书作者真实地再现了这些开拓人物的创业历程,让我们感受到成功的不易与艰辛。他们面对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带动了的美国经济、股市。有人说,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中,要知道,这百分之二十的人他们的确是人类中的精英。读了这本书,对这些人,更加佩服。中国,从李四光给摘掉“贫油的帽子”开始,丰富的石油储备让我们受益匪浅,可,大量的开采与运用,我们不能坐吃山空,我们也需要“石油革命”,我们能不能也来一场页岩革命,从而主宰我们自己的命运?不过我们的石油大亨们,要想在中国的土地上行使开采特权,需要办理多少手续呢?真希望我们国家多一些这样创新型的人才,多一些敢作敢为的人,因为他们才是我们综合发展的主流人才。也愿我们的教育多培养一些这样的人。
  •     如果你问我感觉美帝国主义都有哪些致命弱点?我第一反应估计就是石油不足,如果再说其他的,似乎就要费脑筋了。因为所接触的美国信息,除了德先生与李小姐,除了好莱坞电影,就是不停的在中东挑起事端,传说这一切都是为了石油。国内某些战略家(大多口头的战略家),一谈对抗老美,首先想到的也是人家石油消耗大却自我供给少,事实上,几年前,美国确实还在担心石油依赖,几十年前,美国甚至因为石油还爆发过经济危机;几年前,俄罗斯还因为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在国际上牛逼哄哄,可是现在普京大帝提起石油却是气急败坏。这一切,都是因为,老美开发出了页岩气。甚至一下子使老美有了成为“下一个中东”美丽前景。所以,这就不得不使我关注页岩气,而目前唯一一本比较权威的有关页岩气的著作,就是人大出版社这本《页岩革命》,人大社最近发展势头不错,表扬一下。其实,也不能怪这方面的书少,据我猜测,对于这一高难度潮流,美国貌似也是刚刚关注,而且这方面的题材,不是一般人能驾驭的,必须具有深厚的知识储备与广阔的视野才行,本书的作者格雷戈里•祖克曼恰恰是合适的人选,这位《华尔街日报》资深专栏作家,是华尔街的老混混记者,为著名的财经专栏写作对冲基金、投资等方面的文章,有着这样的平台和背景,才有机会接触那些疯狂的企业家。而本书讲述,就是几个被认为极度投机和疯狂的企业家,如何靠着近乎偏执的创业精神和技术创新——但我认为,正是这种对创新的偏执,而且偏执起来有可能成功,正是一种美国精神——为美国带来页岩油气开采的革命性变化。同样具有页岩气,为什么页岩气开采技术在美国能够率先商业化?而不是俄罗斯或者中国?尤为惊奇的是,这次岩页革命依靠的还不是大牌的能源公司,而是几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主,堪称企业家中的屌丝,但正是他们,却用坚韧的想象力和狂热,抵抗住了各种压力,几乎把整个公司的利润都压上来做一件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但他们却成功了。这就是一种美国精神,只要肯冒险、只要肯创新,敢想敢干,出身并不是问题,哪怕是在这种能源行业。这一点,俄罗斯没有这样的环境,中国也没有,是美国独有的,所以页岩首先在美国被穿透,是偶然中的必然。当然了,页岩革命不是没有负面影响,而是很大,但是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如何规避负面影响,估计单靠美国精神就不行了,需要世界的共同努力。而这本书,对于我们了解页岩革命、享受革命成果、规避风险,都有一定启发,值得阅读。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P191 “纵观行业的历史,”麦克伦登后来说,“在科技进步的年代,先拿下土地的人通常都会成功。”
  •     全行业生死一线间,周期性折磨。
  •     《wsj》的记者,还写过鲍尔森做空次贷的故事。 页岩气真的是个改变世界的革命,能把高高在上的油价从100拉到65,还没见底! 而这一切并不是财大气粗的能源巨头们的功劳,而是归功于一些“石油个体户”。 没有成功是容易的,这些人也经历了多年的磨难和坚持,资金短缺、被主流认为是异想天开的傻子。不过这些“个体户”们有着巨大的热情和不懈的行动,总之,他们改变了世界,其实说到底,还是“美国梦”的实现,天佑美利坚靠的不是天。 这个世界也注定了是以意料之外的方式来发展运行的。
  •     能源革命的断代史
  •     感觉像在看故事汇,只是讲故事没有深入分析,没有我想要看到的内容
  •     伟大的美帝。
  •     最佩服书中人物的冒险精神。无论年龄多大,是否占有财富,他们总是不放弃探险的脚步。
  •     通过讲述对上个世纪能源个体户的奋斗历程,让我们得以窥之今日传统能源为何又如此的影响力全球的经济、政治的各个方面。美国经济的再次复苏也与挖掘页岩者的奋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该书值得一读。
  •     翻译好差
  •     老美估计自己都没想到,这轮页岩革命能把整个世界经济给导向了,普京傻了,奥巴马也是乐傻了,不看人脸色真好!中国估计也算躺枪了吧...难怪习总要创造力!
  •     米利坚也怪有意思的,屌丝打江山精英坐,居然是这二百多年来的立国之本。
  •     书还是一本不错的书,虽然这种体例可能不见得是最好的。原书名应该叫做《压裂者》,这实际上是一本人物列传或者企业史合集,放在一个相对统一的时间脉络中。
  •     对于这场改变了世界经济和政治的能源革命,作一个全面了解还是很有必要。可惜身为财经记者的作者只是讲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石油个体户的生平和商业冒险故事,无法对产生的背景和带来的意义做出更多的分析。另一方面,对于技术细节,作者也无法做到专业和详实。翻译质量也一般,很多专业术语错误…
  •     书本身不错,但翻译太糟糕,大量的常识性错误
  •     美国石油个体户蛮拼的,页岩技术就是在穷途末路下不断试错走向成熟。书中写到了很多个体户发展长大为亿万富翁,但可惜的是始终是生平回顾加冒险创业的故事,对于压裂技术的介绍其实不多,对石油开采的其它意义几乎没有涉及。
  •     讲故事,但流于讲故事了,有点演义的意思,回味的不多。
  •     把几个由页岩气发家的能源大佬“创业史”描述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并未涉及太多技术方面的知识,可作页岩气科普文一读,十分不错。根据此书,页岩气革命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有:1、美国的土地租赁开采政策上的保障2、拥有美国精神的大佬在技术上的创新与对页岩气对金钱孜孜不怠地追求3、国际局势下高居不下的油价“天时地利”的配合4、北美的页岩气相对容易的开采现状。 由此可见,想把页岩革命照搬至中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另外,读完此书,对华尔街在能源领域的参与掌控又多了一层认识,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美国页岩革命的成功并不是一朝一夕,地质条件,富有胆量和眼光的能源公司,灵活的土地勘探制度,广泛的融资渠道……期待中国页岩革命的到来。
  •     中国“野猫”啊,亲,你在哪里?
  •     这段时间被波动性搞死了,难得能读完一本书,what a shame on me.页岩革命是能源博弈、技术进步和冒险精神共同的产物,背后是资本主义永恒的供需决定的,而这场革命的伟大意义很多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未来几年回头看可能会发现页岩革命已经改变了一切。伟大的变革孕育于忽微,积累动能的时间极其漫长,等有人意识到它的存在时,革命的洪流早已无人可以阻挡。趋势的力量,没有人可以抗拒,也没有多少人可以真正懂的去利用。当然,一切皆是概率,你看到的结果只是无数个潜在结果的一个,感激这个大时代。值得每一个研究员阅读的书。
  •     看完挺震撼的,21世纪能源行业的美国梦掀起了页岩革命,气势汹汹,动摇了美国的能源供应结构。 坊间曾谣传美国页岩气骗局,在这本书面前,谣言不攻自破。 翻译上有一些瑕疵,有待改进,尤其是地质专业的词汇不。
  •     作者在最后的总结比较精辟,在美国一个人只要努力,干出成绩,最后就能名利双收,很强的正激励,在别的国家就不同可能实现,特别是政府的限制太多。
  •     喜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