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旅人》书评

出版日期:2016-9
ISBN:9787508663667
作者:钟立风
页数:352页

和《书旅人》在地铁四号线迷失

和《书旅人》在地铁四号线迷失文 | 林更深早上大概8点50的样子,他出门去,路过早点小摊买一个豆沙包和茶叶蛋,顺手丢进一个单肩帆布包袋里。一本书体纤瘦,封面清雅的《书旅人》已经拿在手里了,还有随机播放的喜欢的音乐从耳机里流出来,要是阳光再明媚些,他会感觉走路带风吧。(一)他觉得这个城市的人们像极了随地铁迁徙的鱼,从住所到公司,是一条条混沌交错的河。在河里,每个人都不怎么说话,会互相打量,眼神交汇时用呼吸接触对方的肢体。上岸后,勉强化成人形的鱼儿们还是行色匆匆,各怀心事。反正这河里已是一层不变,别再指望在地铁里邂逅心动的姑娘或者心仪的郎,碰上一场地铁版大妈撕逼也并不是多么有趣的事。于是,不甘于从A游到B的鱼儿们选择另一个河道——阅读。(二)《书旅人》就是一条比地铁之河有趣更多的河流,从这里游过去,说不定会有许多奇遇。忘了说,书的作者是作家歌手钟立风,一如他在豆瓣简介里说:“音乐是我忠贞的妻子,文学是我最大的艳遇,她是我娇奢的情人。两者我都爱,当然爱的方式是不同的——忘记这一切吧,我是个犯了重婚罪的人。”字吸,歌呼。不悲不喜,浑然不觉。(三)在《杀死模特》一篇里,钟立风记述了画家苏丁的一则故事,看完差点没哭出来。美国达达派艺术家曼·雷的人体摄影作品《安格尔的小提琴》的模特吉吉,“一个冬天的夜晚,飘着雪花、寒风凛冽,她和一位女友又无处安身了。怎么办,她们想去找一个认识的俄罗斯雕塑家,请他收留她们一夜。在雪地里她们走了很远,抵达雕塑家家门前的时候,听见他正和一个女人在争吵。她们在门口冻得蜷成一团,听着屋内两人的对话,不敢敲门。她们担心屋内的女人误会:两个女孩深更半夜到一个男人家里,总是没有什么正经事儿。”“好在这时候住在雕塑家隔壁的苏丁回来了,她们鼓起勇气跟他说,可否收留她们一晚。暗夜里,她们没有看到苏丁比她们俩还要害羞。苏丁没有说话,把她们让进了冰冷的画室。对了,就是接下来苏丁干的事令我对他念念不忘,以致在很多个夜里甘愿以他代替闪闪繁星和成群绵羊。”“苏丁不动声色,砸碎了所有画框,还有两把椅子,为两个冻僵的女孩和自己升起了旺旺的炉火。这是吉吉流浪岁月中最温暖的一夜,她后来的慷慨作风,一定和这个夜晚有些关系。这个看上去粗鲁又如此友善的男人,又变戏法似的给她们端来一碗吃的,里面有肉片。但她们知道他自己没什么吃的。炉火暖暖,姑娘身体热了,肚子也饱了,困意袭来。画室里只有一张床,尽管很脏。苏丁还是几乎没有说话,用眼神暗示她们睡床上,他自己躺在一个角落,背向她们。几分钟之后,两个女孩听见了他的鼾声。”钟爱风说阅读是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里,看到了苏丁和吉吉,也看到了钟立风,也看到了阅读者。钟立风为什么喜欢搜集这样的片段?阅读者又为什么会动容?果真是在无数夜晚都令人念念不忘了。(四)《上帝小手笔》记录的一个人也颇有意思。斯洛文尼亚人邬达克是个建筑师,“一战”时入伍,没多久就被俄国哥萨克骑兵俘虏,流放至西伯利亚。1918年,他被转移到中国边境时,突然跳下疾驰的火车逃生......”“邬达克的‘火车一跳’,跳出了别样的人生。”“邬达克身无分文,在中国辗转流浪,最后到了十里洋场——冒险家的乐园——大上海!”“这位建筑师在异国独立创业,白手起家......现在仍然屹立不倒的上海国际大饭店、大光明电影院、达华宾馆、武康大楼、怀恩堂、爱神花园等都出自于这位犹太人之手——拉斯洛·邬达克。”上帝的小手笔成就了邬达克的别样人生,让钟立风得以传唱,至于游在《书旅人》之河的鱼儿,也多了一处和邬达克和钟立风有关的游览地,偶然获得的又一个心情的放逐地。(五)《两只黑羊》是读到末了时的欣喜之篇,“许多年前,在一个遥远的国家里,有只黑羊被枪决了。过了一个世纪,一群懊悔的羊在公园里为这只黑羊立了一座宏伟的马姿雕像。从此以后,只要黑羊一出现,就将它们快快处决,以便让那些平庸的后代羊群借此练习雕塑。”愚钝如他,个中的韵味和哲思说不清道不明,看完全篇像是懂了,但总觉得又有很多美妙的东西等着他去寻找。(六)四川北路到了——他挤出地铁门,上一节电梯,出站去。勉强幻化回人形,混进人群中,爬到大楼的格子间里吃起了豆沙包和茶叶蛋。

艳遇与果实

展卷拜读小钟的新著,我立刻激动和兴奋起来,因为这部书的体裁、题材、内容和风格都是长久以来我期待于小钟的。我一直希望他能写这样轻灵机便的读书札记类的随笔文章,并汇集成这样一部既轻盈又丰厚、既有趣又有益的书出版,可以供我珍存,并随时取阅、把玩和琢磨。所以,这部新书注定是小钟著作中迄今我最看重和喜爱的。相识小钟,是因为音乐;但彼此相知,则有赖于文字。我相信我们内在都共有一种读书人的气质和禀赋。这在小钟其实是很明显且具有本质意义的特点,却似乎一直为他舞台上歌手的风采所遮蔽,以至被广泛地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部书则集中显豁地展现了他这一重内含的风华,喜欢他、关注他的歌迷和读者当可以由此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他,把握他。书中第一辑题为“最好的相遇”,取自该辑中一篇同名文章。通读全书,恰是我最为中意、印象尤深的一篇,其笔法摇曳生姿的风情和内涵充实隽永的风神,代表了整部书的风格和水准。同时,也是我最有共鸣、感慨尤多的一篇。“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我与小钟由相识、相知而知心,使我愈加明了此为人生一场美好的因果,亦正是“最好的相遇”。遇见,是一种奇妙的状态。如精灵般潜隐于生活中,不经意间灵光一闪,不期而遇,难以把握,留下无法言传的奇妙体验,可遇而不可求。遇见的一刹,即是与那精灵眼神交互的一瞬,那一刻宛如神在。有怎样的遇见,不可预期;遇见,便显得扑朔迷离。生活,因为有这些扑朔迷离的奇妙遇见,所以美好。颖悟、珍重并感恩于遇见之灵,进而发现、品味和领略生活之美,便是生命的意义。小钟对遇见是敏感的,而遇见之灵对小钟也是眷顾的。他与她的每次相逢相会,他们眼神交互,交织,撞击,燃烧,热烈的交合蒸腾起浓郁的甜蜜气息,充盈于内心的幸福感和愉悦感如此浓烈,使他不吝于用秾丽的词汇来表达,他称那种气息为“情欲”,称他的遇见为“艳遇”。遇见,扑朔迷离;但小钟的艳遇,却又是目触手及的。以我们的相知,我了解他的艳遇是捧在手中和流于笔尖的文字,艳遇的发生和结果表现为文字存在与生长的两种形式——阅读和写作。对于他的艳遇,小钟一直都是坦白的。他说“文学是我最大的艳遇,是我最娇奢的情人”。他总结自己的生活为“歌白天,字夜晚”,总令我想起那句恰好嵌有小钟名字的著名的清诗“为谁风露立中宵”,在静谧之夜怡人的晚风和清泠的星辉里,于钟爱的书籍的阅读便是他与心意相通、思慕已久的情人最缱绻的幽会,而写作则是那倾情投入的缠绵后孕育的闪动着迷人光泽、吐露着甜美芬芳的果实。顾名思义,读书人是顺应内心选择阅读作为主要生活方式的人。人选择阅读,阅读又陶冶了人;人依自己的禀赋选择阅读对象,而阅读对象又强化了人自己的禀赋。人与阅读的这种辩证关系,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在小钟身上有着鲜活而完美的体现。我想正是这种关系和作用,造就了小钟,他开阔明朗又沉稳内敛的形神风貌,他别具一格又丰富多元的生命气象,这正是我视他本质上是一个读书人的根本原因。小钟的阅读面极广。我之所以尤其推重这部新书,就在于她是小钟首次全景式的对个人阅读疆域的扫描和对精神版图的巡礼。小钟曾说:西方文学为他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而中国古典文学则让他越来越坚实地扎根于脚下的土地。本书中,从《周易》、《老子》、《庄子》、李商隐的诗、温庭筠的词、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曹雪芹的《红楼梦》等中国古典精华到周作人、胡兰成、梁实秋、林语堂、废名、木心等的现代佳构,至于顾城、海子、余华、格非等当代中国文学先锋的代表作,从南美的博尔赫斯、马尔克斯,北美的爱伦•坡、塞林格到欧洲的卡尔维诺、卡夫卡、加缪、霍桑和昆德拉,以至东瀛的松尾芭蕉、村上春树等等作家作品、书人书事,都由小钟意随心动,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既天马行空般自由驰骋着异域风情的纷繁想象,又接通清静、超逸、通达、机变的东方古典精神底蕴,集中而洒脱地反映出他对阅读宽广的兴趣和深挚的热爱,以及由中体现出的对于人类优秀精神财富的高度甄别力和敏锐感悟力。小钟的阅读又很“专”。他所选择的阅读,跨越古今中外,从内在到表象,都有着相似相近的共通处,甚或可以归为某一“类”。那些文字,无论是庄周或蒙特罗索的寓言,顾城或弗罗斯特的诗,周作人或伍尔芙的散文,还是格非或博尔赫斯的小说,笔意通常都是清灵细腻幽微寂远的,笔法基本都是绵密曲折隐晦甚至诡谲的,内涵也普遍都是神秘繁复深邃却又透彻的,她们的外表都有种飘逸隐约朦胧纤巧之美,而内在却都蕴含着深沉的忧伤、普适的悲悯、洞察的观照和博大的爱。正如众所周知的小钟对于博尔赫斯的属意与钟情,博尔赫斯“百科全书”式的怀抱和“迷宫”式的文字,也正是那一同“类”作家和文字的代表。写作,是剖析自我认识自我并表达自我的一种冷静而深刻的方式。写作的过程交织着心灵和精神的疼痛与快乐,但最终臻于圆满和愉悦。选择并执著于写作的人,仿佛旷野中漂泊的旅人,艰辛孤独却自由满足。小钟即是一个这样的人;而写作,也是小钟倾心并沉湎的一种日常生活状态。小钟喜欢说“歌呼,字吸”,歌唱如同向外的释放,唱过歌后觉得心里空荡荡的;而写作则是向内的收聚,写下文字内心会感觉到满满的实在。小钟一直保持着写作的敏锐自觉和旺盛热情。在写作中,他体会到“内心一种愉悦和一股无法抑制的冲动”,使“手中的笔仿佛具有了某种魔力”,“自己不停地写下去”。他默默地安静地记下心语,文字仿佛一条澄净的溪流流出他的指尖,对他而言,那是更加惬意而自如的状态。他写小说,熔炼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和人生阅历,寄寓着青春的好奇、痴迷、怅惘和反叛,爱情的懵懂、迷幻、甜蜜和伤痛,生活的瑰丽、诱惑、跌扑和奇诡。他写随笔,记录看过、读过、走过、见过的那些精彩而美妙的电影、书籍、旅途和人的感悟,沉醉于过程中“心灵和感情”“不由自主地震颤”,内心“一次次地”“获得净化和自由”的“高贵迷人、神秘而简朴的东西”。他尤其愿意写一种他称之为“断想”的片语式的文字,它们言简意赅,独立成章,都是饱含哲思的箴语,来自于他等车坐车、买菜做饭等生活点滴中的出离沉思,那种灵便与通达,令他上瘾。这些文字的写作手法以及营造的情境有着他尊崇和喜爱的作家的影子,由此可见他对那些阅读的心领神会和驾驭阅读经验的得心应手。他的文字交织着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的清隽、温润、隐约和旷远,驳现着卡夫卡和格非的冷峻、阴郁、幽秘甚至吊诡。然而,他绝非简单的套搬和模仿,难能可贵的是他将这些阅读经验融会贯通,在不懈的写作实践中锻炼为自己的风格。比如,他形成了一套个人特色鲜明的语言表达体系。他喜欢并习惯于运用诸如“高贵、节制、素朴”一类的修辞和“森林、原野、鸟群”一类的意象,它们代表着空灵的、纯粹的、给生活以导向的美好事物,映托着恬淡的、宁静的、于心灵以滋养的美好情怀;但又并不拒绝甚或有意营造一些情色的、欲念的渲染,却决无淫邪轻薄,而在于为烟火众生和红尘男女以幽默的提点、同情的悲悯和人性的出口。又如,他的书写节奏在铺垫推进至临近情节破解点和情绪高潮点时往往戛然而止,那种悬疑感在文字与读者之间分隔出一个雾霭缥缈的中间地带,令人意犹未尽欲罢不能却又朦胧困惑,并因此激发起探寻的欲望和不尽的想象,耐人寻味而回味无穷,产生类似于国画中“留白”的效果,形成“迷宫”般迷离而诱人的特质。这些特色与特质都恰如其分而又不动声色地隐现在这部新书的字里行间。作为熟悉他并一直以来关注他的创作发生发展的知交老友,我清晰地感到这部书的整体文字水平相较以前有了明显的跃升,我认为她代表了小钟在人生气象不断丰盛的同时写作风格已臻成熟成型,并且运用纯熟收放自如。在对小钟的进境大感快慰之余,我也必须坦白承认,有些篇章的成熟与灵便完全出乎我的预料,让我很是吃惊,以至为遇见之灵对他的青睐与眷顾,他的艳遇之多、质量之高、相处之深入融洽与欢愉,结出的果实之高产、品相之迷人、滋味之醇美而心中暗暗生出隐约的“醋意”。小钟在书中写道“我更加坚信世间最美好的相遇总和书籍有关,以书和阅读延伸出来的缘分总有着音律般的生动和神秘”,相知小钟并获读这部新书的体验让我对这句话感同身受,印象深刻。那些既长久又新鲜的感受果然“如此美妙,堪称奇遇”,我对那延伸而来的“生动和神秘”的缘分心存诚挚的感恩。读其书想见其为人。我也坚信打开这本书的朋友们会获得同样的感受,会由此成为分享这一美妙音律的有缘人,艳遇最真实的小钟,一道开启新鲜而神秘的旅程,欣赏那异彩纷呈的风景,品尝他一路采撷的奇妙果实。

和钟立风爱得不够

图 | Artsy和钟立风爱得不够文 | 林更深 从思南公馆出来,折进重庆南路的夜色里,我意识到钟立风会很快从我的心里抽离干净。毕竟与他最多的交集是在他的歌里,至多也就把微博一并算上。哪怕捧着他的新书到地铁里去,也没敢奢望再离他太近。毕竟,和钟立风,爱得不够。(一)8月初,青春小说里的“知了”在现实世界集体复活,高温侵袭整个城市的时候,它们叫得甚欢。重新使用的微博账号,第二个关注的人就是钟立风。他在一则微博里说,上海国际文学周的时候会来。这是一个清凉的消息,出了新歌,写了新书,从月初到月中的等待里,期待一天天加剧。8月20日,复兴中路505号,思南文学之家,钟立风来了。主持人李蕾问喜欢钟立风几年了?我在人群的边缘站了起来,伸出四根手指,说四年了。李蕾重复了一下,四年。又有人说,六年。我在人群的边缘坐了下去。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广播台在2012年或者更早的时候到2015年3月11号,有一档文艺类广播节目叫《墨彩流韵》,做节目编辑的时候,设立了《墨色锦年》、《彩卷长舒》、《流光纪影》和《韵闻广角》四个板块,从原创文字、图书推荐、音乐和电影以及文艺新闻四个方面来支撑30分钟时长的节目。从现在来看,整档节目在调性的培育上是差了许多东西。但是准备稿件的过程中,却很幸运地与钟立风、雷光夏、林一峰和林二汶等独立歌手相遇。他们像亲切的老友,都曾或多或少来这档节目“做客”。大学里的一位女老师说,精神血统上,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该有那么几个熟人。(二)8月20号,钟立风的新书谈唱分享会上,以他的一首《上海》开场。主持人李蕾的串联和谈话无可挑剔地把控着节奏,钟立风慢吞吞地流露着自己,他说他是懒散的但不是懒惰的,妙语对答和兴趣所致的弹唱。我会觉得,那个夜晚是不知道从哪儿流出的一条河,钟立风在流淌的河水中刻录成模糊的影像,植入每一个在场者的脑海。包括在最近一周乘地铁中读他的新书——《书旅人》,也像极了他在不紧不慢的讲述他奇妙的所见所感。(三)值得被记录的是这样一件事,当分享会接近末尾的时候,有人提问,钟立风怎么看女人?怎么混民谣圈?和李健什么关系?有没有给爸妈唱自己的歌?某一句歌词的意思是什么?这中间,有人大笑,有人忐忑,有人着急,我在人群的边缘里举了5次手,终于也许是冥冥中的刻意安排,当最后一个提问者被叫到的时候,我从人群的边缘里站了起来。我开口冒出“小钟,你好”四个字,李蕾说我是一个害羞的男孩,钟立风说和他一样。后来我在《书旅人》中找到这种契合的答案。《书旅人》中,有一篇文章叫《害羞的杀手》,快接近末尾的部分,钟立风说:“害羞会给生活带来不便,影响社交,但艺术家都是善于(乐于)独处的人。在独处时可以自由伸展,不受他人限制,因为他拥有丰富的内在资源。而社交,正如史铁生所言:‘人与人的交往多半肤浅,或只有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交往才是容易,一旦走进深处,人与人就是相互的迷宫。’”拿麦克风的右手有点哆嗦,继续说,“听了你很多歌,也有一些自己的偏好。你有一首歌叫《这个,那个》,整场分享会听下来只有这首歌和你“懒散不懒惰”的状态最搭。所以《这个,那个》这首歌有很多你的烙印,对吗?”他很确定地点头,说“嗯,对。”中间我提及了几句那首歌的歌词,他帮补充歌词,他很开心地聊起这首歌。说着说着就开唱了,在一个喜欢了四年的歌手面前,我理所当然地跑着调,忘了词,好像一个冒冒失失地小鬼,突然被大家注意到,在人群的边缘再次坐下去的时候,钟立风说,待会儿扫一扫,加一下微信,全场仅此一人。李蕾替其他粉丝圆场,说了句:“贿赂我,我给你们他的微信。”(四)分享会结束的时候,让钟立风在新书《书旅人》签了名,他在我的一个小本子的背面写了他的QQ号码。合上笔,笑着说,“秘密哦。”我生涩地说着谢谢。后来的结果,从我出了思南公馆就已经料想到,钟立风会以很快的速度从我的生活抽离干净。按那个QQ号码添加好友,至今没有通过。我觉得挺好。听歌就听歌,读书就读书。太多的生活交集在一起,多么有趣的人也会变得像甲乙丙丁般索然无味。不管怎么说,2016年8月20日,在钟立风把这个日期签到《书旅人》的扉页,再交由我手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得以更深一点地被刻录。和钟立风,爱得不够。

所有欢愉,都以眼泪做底

最好和最坏的事,都发生在一开始。打开扉页,直接就是惊着我的句子:“漫步和阅读都满足了我眼睛的情欲。”如此具备总结感与精准度的句子,真的不需要放在某个结尾,或干脆是全书的升华吗?作为一个深谙某些写作套路的人,我有一瞬间,产生了一些可惜。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份“可惜”是造作的。人生不是写作文,就像我也曾以为自己硕士毕业滚回老家就是故事的一切框架。不承想,拿到这本书的那个下午,距离我飞去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生活,仅剩三天时间。没有按照“应有”的样式生活,是我的缺失也是我的财富。大城市的户口和小城市的安逸从未牵绊住我不断逃离的脚步,这些决定是狡猾的,也是坚定的。我想,狡猾与坚定早已是许多歌手和诗人的常态,他们沉湎其中,也从中汲取,他们南下北上,琴盒开了又关,书页翻了又阖。朋友和我惊叹钟立风的歌词写得有多好,我望着她闪亮的眼睛笑意盈盈。所谓的美与所谓的妙,是安适生活得不来的经验,能从字句里感受到作者的丰富性,是因为他就是这样一层一层加码沉积,变为人群中辨识度极高的一位。因为你很明白,浑浑噩噩之人,写不出“蓝色旅馆里你收到一封信/这一次是老板娘泪如雨滴”。阅读的过程里,和旁人感叹,钟立风最惊人的,是始终保持纯然的自律。这自律包含坚持阅读,保有趣味和放纵思绪。整本书流动的情绪总让我忍不住哀叹一些二十几岁就面目模糊甚至面目可憎的青年,甚至隐隐地,包括自己。但也不想自我怀疑,旅行和阅读,作为日常之物就可以,像他书中说的,有时候在阳台读一本书,也等于做了一次旅行,像止庵说钱锺书和杨绛都懂得用平和视角写知识分子,既不高看,也不贬低。精神欢欣固然好,若偶尔未必那样欢欣,一时也可以丢开去。像“冷血”的卡波蒂也想做午夜歌手,内秀的安徒生也想唱歌剧,我想,钟立风不止在读作品,那纸页背后作家们的多面性,也是他饶有兴味的研究课题。如此想来,好生羡慕他的朋友,比如莫尤塔,比如357,他与他们之间,是远大于交流书旅,约等于交换人生的关系。你知道的,看着别人的书单,总会心内惶然,加之酷夏久长,惰怠蔓延,忽然翻到末尾书页,竟一时怔住。也曾勤奋地积攒书单,也曾做过伸手触碰遥不可及但竟最终达成的事,却又是从何时开始,由着性子,胡闹玩耍。有人写下钟立风的灵光与勤奋,他总能把片刻的涌动抓住,记录,这很细碎,也很要紧。我也是喜欢带着书旅行的人,但不一定每一本书都能和当下的旅行产生某种关系。譬如带着《西班牙旅行笔记》去澳洲,或者在热带地区看《伊势物语》……但最终,“没关系”渐渐成为一种绝佳关系,你可以片刻抽离,可以冷静以对,可以像这位书旅人一样:“又是某种双重快乐的感觉,这快乐使人下坠也使人上扬,而上扬时有悲伤,下坠时也充满欢愉。”


 书旅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