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看篮球

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3
ISBN:9787811153538
作者:梁希仪
页数:154页

章节摘录

1.不愉快的第一次休斯敦火箭队主场“丰田中心”是我走进NBA的第一个赛场。本来是冲着姚明和火箭队去的,但看上去有些疲惫的姚明对同胞有些不冷不热的样子,火箭俱乐部给中国记者安排的那种我在任何级别比赛中都没有“享受”过的记者席,以及胖子新闻官那副傲慢冰冷的头脸,让我很不愉快很不爽。那是2004年11月中旬,NBA新赛季开始不久,也是我到美国工作不到两个月。与我同行的是和我一样效力于新华社华盛顿分社的摄影记者吕明响,他比我早出来驻外一年多,但兴致勃勃地来到休斯敦,却也是第一次。我们一共呆了6天,采访了火箭在主场的3场比赛:第一场对孟菲斯灰熊队,第二场对明尼苏达森林狼队,第三场对洛杉矶湖人队。但一进入这个“丰田中心”,我的心情很快就变得糟糕起来。首先,凡从国内来的中国记者一律被安排在一个几乎连最差的观众席还不如的记者席上。那些座位离赛场之远、之高,要想看到场上的球员们是在如何争夺、如何比赛,简直就像看蚂蚁打架差不多。这还不算,我们的鼻子底下就是从球馆顶棚上吊挂下来的四方形视屏,而且,作为建筑支撑的墙柱还死死地挡住了我们需要随时能够看到的那个巨大的电子记分计时牌屏幕的视线。如此“记者席”,简直把我们当成了乞求恩赐恩舍的“叫化子”,感觉自己来这里根本就不是为工作、为采访。其次,姚明从赛前到赛后见到我们时那般缺少同胞之情、朋友之谊的言谈举止,也让我有点“热脸贴在冷屁股上”的感觉。我和姚明虽然没有深交,但毕竟彼此认识,而且我也知道球员赛前要做的事情很多,所以并不想占用他多少时间,只是想见面打个招呼、一般问问而已。而他看上去有些累,说话显得底气不足,能够问一句答一句就已经算我奢侈了。得,不爱搭理咱,咱就少跟他废话;坐得太高,咱就“自我调整”,到下面没人的座位上。谁知,后一招引起了一点小麻烦,新闻官发现后给了我们“黄牌”警告,说“你们要是再这样不服从安排自己找座位,将永远被取消进入丰田中心的资格”。话说得很严厉,听着就更不舒服了,但也没办法,这是人家的地盘,而且人家是照章办事,我们意见归意见,规矩还是要遵守。不过,我们随后就向NBA告了火箭俱乐部的状,而且一周多以后就收到成效,使中国记者在“丰田中心”的记者席彻底改进。惹了那点麻烦后,胖子新闻官对我们的采访看管、检查更为严格,简直苛刻到了家。最明显的是坚决不许我把照相机带人赛场内,说我是文字记者,按规定除了摄影记者外,文字记者一律不许拍摄比赛。对此,我理解也服从。但我说,我保证不对着场内拍摄,而且我可以把照相机放在我包里,如果拍也只是在观众休息的地方拍。可是说来说去,这家伙就是不允许(其实NBA并没有限制在赛场和球员更衣室以外的拍摄规定),非让我把照相机留在门口的保安处不可。没办法,我只好服从,这也是我在任何NBA赛场即使作为文字记者(有时也作为摄影记者注册)而照相机被扣留在门口的唯一一次。其实,何止常规赛,就是总决赛也有文字记者带照相机进入场馆的,但保安照样允许,只是不得随意跑到场地的摄影席或在文字席上拍照而已。实际上,我并非第一次进NBA的球馆,也不是第一次亲睹NBA球员比赛。早在1996年,我就跟踪采访过中国男篮在奥运会前的一系列热身赛:采访过中国男篮参加的NBA洛杉矶夏令营,看过刚刚人选NBA的科比·布莱恩特代表湖人队同中国队的比赛;采访过中国队同奥尼尔等NBA明星组成的“梦三队”,在菲尼克斯太阳队主场“美国西部竞技场”的热身赛。至于在亚特兰大奥运会NBA赛场的经历就更不用说,只是真正走进NBA的赛季比赛,休斯敦之行是第一次。火箭队也早在姚明加盟之前,就曾是我非常喜欢和关注的队伍,尤其在奥拉朱旺、德勒克斯勒先后拿到总冠军的那时候,我简直就是他们的球迷。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我第一次亲临这一赛场,竟使我感觉如此冰冷和失望。当然,首次休斯敦之行也给我留下了愉快而美好的回忆。那天从火箭更衣室出来后,我又来到灰熊的更衣室采访加索尔。加索尔来自西班牙,他和他的西班牙国家队在2004年奥运会小组赛上表现出色,打败的对手中包括获得最后冠军的阿根廷队以及意大利队和中国队,但最后只输了一场却名列第七。有人还为之大喊不公,呼吁国际篮联修改奥运会比赛规则。在丰田中心更衣室的采访中,我与加索尔谈起此事,他无奈地笑笑,摇摇头说,这种规则真是“愚蠢”,输了两、三场球的可以得奖牌,输了一场却第七,“太不公平了,应该改一改”。我还问:“有人说你在与火箭和姚明对阵时格外来劲,是否确有其事?”他又是一笑,并摇头否认说:“没有。首先我并不特别在意跟他(姚明)的比赛,再说我们俩的位置也不同,他是中锋,我是大前锋,不管进攻还是防守一般都碰不到一块儿。”此外,他还回答了我一些关于灰熊队里当时的情况和赛季目标等等。尽管赛前球员都在集中精力准备比赛,一般情况下并不太情愿接受记者采访,但加索尔却那么耐心、热情、友好、真诚地接受了我这位只在雅典奥运会新闻发布会上向他提过问的中国记者,真使我十分感激和愉快,也把我从火箭更衣室出来时的不悦,一扫而光。2.越来越好尽管休斯敦给我留下了不甚愉快的经历和伤痕,但两年多、大约三分之一赛场的光顾,我对NBA给我们这些外国记者提供的服务和采访,还是满意的,甚至很感谢。尤其是华盛顿奇才队主场Verizon中心体育馆(原为MCI中心体育馆),那里的人们对媒体的友好态度、至诚服务,使我永远无法忘怀,以至我回国前向它告别时,还真有些依依不舍。国内有朋友曾问我采访NBA是否很困难,我说这要看你采访的时间、地点、对象和内容等等是什么了。根据我的经历,一般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包括参观NBA总部,采访他们的新闻官(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我就采访过),甚至总裁大卫·斯特恩,只要机会赶得巧,都可能做到。至于赛事采访,就更没什么问题了,你只需提前把准备采访的比赛通过邮件发给NBA负责新闻的有关人士即可。比如中国记者,无论你是从国内专程到美国临时采访NBA,还是像新华社这样常驻美国、在美国国务院新闻署注了册的国家新闻机构的记者,只要提前一周向NBA亚洲公司报名,一经确认,就可在比赛当天直接到赛场领证采访。但任何记者都要遵守规定。赛场起码的规矩是,分配坐哪就坐哪,即使观众席位空空如也,原则上也不能坐。就像文字记者不可以到摄影区,分配在东边摄影区的记者不能到西边摄影区一样,违反了就要被纠正,不服从绝对不可以。出了问题,一般情况下都由赛场保安来解决,必要的话才动用警察,只是到了那份上,问题就严重了,性质也变了。

前言

写作此书主要有两个冲动使然。一是NBA,二是CBA。当然,朋友们的鼓励也是一个原因。借此,我在这里向他们,包括给我提供照片的朋友,深表谢意。对NBA产生冲动是因为经历了“知道-认识-理解”这三个过程。如果没有这些经历,我想我也没资格写这本书。我“知道”NBA是30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前身)上学,是从我的老师口中听说了NBA,还经老师推荐买了一本《美国篮球训练法汇编》的书,并照着书中的图解练了不少动作、流了不少汗水。后来到了1978年,NBA华盛顿子弹队(现奇才队)还来北京跟八一队过过招,加之毕业分配进了新华社以后,通过外电、外报看过许多有关NBA的报道,也零零星星地见过几张NBA照片,但对NBA的认识却依旧很抽象、很笼统。真正“认识”NBA是1991年至1992年,当时我在美国夏威夷学习,虽无缘亲临现场,但通过电视、报纸对NBA确实有了比较真切的感受,那时,国内对NBA的公开报道还接近于零,知道NBA的人也为数不多。而正是在夏威夷的那一年,我经历了“魔术师”约翰逊因染上艾滋病毒宣布退役,美国媒体、球迷对他的不幸和退役表现出来的强烈震撼和叹惜,感受到NBA和它的超级球星对美国社会和公众的重大影响;第一次观看了NBA全明星赛(1992年),领略了“飞人”乔丹那干练洒脱、优美绝伦的飞身扣篮,欣赏了那么多身怀绝技的明星表演。虽然那只是通过电视,却也大开眼界,完完全全地被“灌醉”,使我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上还有这么精彩的比赛、这么出色的球员。几个月后,我又通过电视目睹了乔丹战胜德雷克斯勒、打败波特兰开拓者队和第一次荣获NBA总冠军时无法阻止的神奇身手。可以说,从那以后,我才真正“认识”了NBA,也深深地爱上了NBA。接着,国际奥委会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乔丹等NBA明星们遂得以在1992年奥运会上亮相。这标志着NBA大门彻底被打开,世界篮球运动的中心也随之转移到美国,全球的篮球迷们才终于看到世界上最好的篮球联赛。之后,NBA比赛的电视节目进入中国,国内报纸、杂志也纷纷刊登起有关NBA的文章,我也很快成为一名热心的NBA“写手”,还被一些同行称为中国记者中的“三大NBA专家”(另两位是我在新华社的同事徐济成和正在中国体育报社的苏群)。那时,中国没有网络传媒,NBA的信息源非常有限,苏群当时所在的中国体育报可以从外单位得到法新社的NBA电讯稿,而我和徐济成则有三大通讯社的NBA报道做后盾,就这样,时世给了我们所谓“NBA专家”的头衔。斗转星移,一晃就是十几年,NBA在中国简直和在美国一样家喻户晓并广受热捧。我也曾盲目以为我理解了NBA。其实,“理解”NBA,或者比较地理解NBA,还得从我2004年10月20日开始常驻美国工作这一次说起。我作为新华社华盛顿分社记者专门报道体育,NBA则是我报道中的重中之重。于是我投入了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也有了更多机会阅读和收看大量有关NBA的资料、报道、电视专题节目等等,而且一次又一次地采访过它的比赛、球员、教练、俱乐部官员,甚至一般工作人员,而对我所在驻地球队华盛顿奇才队的赛场则更为熟悉,包括专门给离球场最近位置球迷卖饮食的那位老太太,她的音容笑貌至今还经常浮现在我眼前,不过,到我在美国工作了2年又40天即将离任回国时,我对朋友们仍然这样说:“大家老说‘你是NBA专家’,我真是不敢当,也愧对专家二字。因为,美国体育博大精深,NBA博大精深,真正懂得NBA、算得上NBA专家的人,谈何容易呢?其实直到来到美国后的这两年,我才真正发现,我对NBA的理解,不过刚刚开始。”从知道、认识,再到理解,正是这一过程,才使我有了写作此书的第一冲动。写作此书的第二冲动,就是我对CBA的情结了。经历过文革前学校、农村、工厂、部队那种如火如荼的中国基层篮球运动,虽然没能亲眼目睹中国老一辈球星们的风采,但钱澄海、杨伯镛等人却曾一直是我心中偶像。后来,我学了体育,选了篮球为专业。当了记者后的20多个年头中,我采访报道了数不清的国内外重大篮球赛事,尤其是CBA新联赛更是从它的酝酿、诞生一直跟踪报道,即使在美国那边采访着NBA,心里还惦记着这边的CBA,而且还常常把NBA和CBA拿来比较一番,时不时地发发感慨。待回到国内,回到CBA赛场,发现CBA那少许的变化、改进却更多的老样子,心中又不由涌起写作的冲动。“写吧,”朋友们说。“把你在美国对NBA的亲身经历和理解,把你对CBA20年多来的认知、感受和期望,告诉我们,告诉球迷。”是啊,我既用身心阅读了美国体育、阅读了NBA、阅读了CBA,而且又有过写的冲动,干嘛不写呢?!

内容概要

梁希仪,新华社高级记者,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曾赴美国夏威夷大学新闻系学习,有近30年篮球采访经历,曾是新华网悉尼奥运会、搜狐、新浪篮球版、《篮球》杂志、《世界体育周刊》等网络、报刊的专栏作者,也是前北京有线电视台卜IBA转播解说嘉宾。此书是作者驻美两年回国后对NBA和CBA进行的一次认真梳理。作者以纪实手法、散文笔触、追述了NBA、CBA这两个不同联赛的历史和发展,揭示、讲述了两个联赛中鲜为人知的故事,并对NBA繁荣兴旺发达、CBA面临的挑战给予剖析,是国内第一部把NBA与CBA相联述说的专著。本书图文并茂,集NBA和CBA史枓、知识、趣味为一体,具有较高的保留价值。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走进NBA1.不愉快的第一次2.越来越好3.休闲娱乐4.名列第三第二章 风雨60年1.何谓NBA2.三个王朝3.迈克尔·乔丹4.度过“后乔丹”时代5.从1984到20036.少投多赚7.国际化第三章 今朝正风流1.总裁斯特恩2.球迷是上帝3.基地在大学4.一年一选秀5.全明星与嘉年华6.八大奖项7.岁岁花不同第四章 华人NBA1.一部血泪史宋涛马健王治郅巴特尔姚明薛玉洋刘炜孙悦唐正东易建联2.抢占wNBA郑海霞隋菲菲苗立杰陈楠第五章 壮志未酬1.不是英雄亦“凯旋”2.一场误会3.障碍在护照4.当一次“红娘”5.什么叫“封杀”6.恢复联系7.一声惊叫8.过河拆桥9.道歉10.争议第六章 姚之路1.突破2.“前十”无名3.遭炮轰4.感觉良好5.过分就不好了6.光环害人第七章 华夏篮球1.并不年轻2.开拓者3.少帅陈文彬4.三个第一5.早于CBA6.1959年7.八一王朝8.四大突破第八章 CBA之春1.北京会议2.求生3.请回观众4.“老枪”现象5.外援和外教6.赢利报告7.CUBA8.遍地是篮球第九章 一山放过一山拦1.金牌至上2.俱乐部“造反”3.失败的尝试4.大锅和小锅5.三种俱乐部6.匆匆的过客7.“黑哨”8.外援一二三9.奥神现象10.巴特尔值多少第十章 掌门人1.四代掌门人2.信兰成时代3.李元伟其人4.名垂千古5.是是非非第十一章 未来当更好1.问题在哪2.出路

编辑推荐

《我在美国看篮球:从NBA到CBA》是新华社高级记者梁希仪驻美采访报道两年回国后,对美国和中国篮球的一次全面、深刻解读。作者以纪实手法、散文笔触,追述了NBA和CBA这两个不同联赛的历史和发展,揭示、讲述了两个联赛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包括王治郅回国前如何与中国篮协和八一体工大队取得联系、狂奔在NBA路上的姚明的真实一面。此外,对NBA是如何兴旺发达、CBA的光荣与梦想,《我在美国看篮球:从NBA到CBA》也进行了理性、中肯的剖析,堪称国内首部有关NBA和CBA的专著。全书图文并茂,集NBA、CBA史料、知识、趣味为一体,具有极高的保留价值。

作者简介

《我在美国看篮球:从NBA到CBA》作者新华社高级记者梁希仪有着多年的篮球采访经验,曾身赴美国当地对NBA进行采访,被业内誉为NBA四大名记之一。在《我在美国看篮球:从NBA到CBA》中,他用独特的视角,真实的故事,鲜明的观点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活生生的篮球世界。而体坛网将对《我在美国看篮球:从NBA到CBA》进行连载,为广大网友提供一个阅读此著作的机会。

图书封面


 我在美国看篮球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二三十塊錢的書,才百五十頁,cba的內容太少了,nba經常講的,cba少人講,可以講多些,關於cba的弊病也沒怎麼講就點一下,其實可以很詳細地講講成因和解決方法具體如何實施和相應的制度保障之類的。可惜就很籠統的說了一下。
  •     好像被人翻过很多次,总之就是很旧的样子,本来想送人的,根本送不出手。
  •     书中讲了作者的一些亲身经历,有一些关于NBA的小故事!~~
  •     冲着提供了一些让我免于百度的信息给三星,不然也就一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