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301228418
作者:[英]伊斯特•莱斯利
页数:272页

内容概要

伊斯特•莱斯利是伦敦大学伯克贝克英文和人文学院的政治美学教授,著有《瓦尔特•本雅明:战胜习俗》(2000)、《好莱坞平地:动画、批评理论和先锋》(2002)和《综合世界:自然、艺术和化学工业》(2005)。

书籍目录

缩写表
1
本雅明遗稿
2
青年时代:1892-1916年
3
出人头地:1917-1924年
4
撰文立著:1925-1929年
5
文人学者:1930-1932年
6
隐姓埋名:1933-1937年
7
作家之障:1938-1940年
8
后记

作者简介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是批评家、散文家、翻译家和哲学家,20世纪最有影响的知识分子之一。他的著作除激发了有增无减的学术著作的生产外,还在小说、歌剧、电影和艺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在这部新的传记中,伊斯特•莱斯利(Esther Leslie)利用本雅明无数的日记、自传性作品和最新发表的全部书信,详尽细致地叙述了本雅明的生存环境和思想。她把本雅明放在中产阶级的生活背景之中;探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动荡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讲述了本雅明生前对玩具、立体图书、旅行和船只等怪异的爱好;天衣无缝地把本雅明的生活细节与其可利用但却集中的知识发展编织在一起,呈现了深陷愈加敌视的环境之中而思想胸怀却极为宽广的一位知识分子的多彩肖像。
遵循本雅明去卡普里、伊维萨、里加、莫斯科、巴黎、最后为逃离纳粹占领的法国而到达西班牙边界的一步步脚印,莱斯利挑战民粹主义把本雅明当成悲惨孤独的知识分子的描写,而回归他作为一位艺术战士和经验饕餮者的正确形象。
编辑推荐:
1、
本雅明是一位批评家、散文家、翻译家和哲学家,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
2、
本书利用的是全新的第一手资料,叙述本雅明的生存环境和思想。
3、
到底谁是本雅明?《单向街》《拱廊计划》的由来,为什么他有对玩具、立体图书、旅行和船只等的怪异爱好,他为什么到处流浪,他的思想到底是怎样的、是如何形成的?他是自杀还是他杀,他短暂的一生为什么有世界性的影响力?他的哲学是如何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的?……本书透彻而全面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本雅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我是文学出身,随后改念哲学,最后从事当代艺术媒体的工作,一路走来都与一个名字相伴——瓦尔特·本雅明。正如他在《单行道》扉页上给情人的题献写得那样——“这条路叫阿西娅·拉西斯街,是她作为工程师引领作者穿过了这条街”,我也有理由相信,我这些年的人生轨迹同样是一条叫作本雅明街的单行道,是他作为工程师引领着我漫步其间。不仅是文学、哲学与当代艺术,近些年来,这位被尊奉为“欧洲最后一个知识分子”的人在中国成为显学。我曾在不同的研讨会和学术沙龙上,城市规划、建筑、电影、政治学、历史哲学、翻译界,甚至就连教育学(国内曾以《本雅明论教育》为书名,辑录出版过他关于儿童教育的文章)都能与他牵扯上。1989年,自从詹明信(Fredric Jameson)的弟子张旭东,从他那里获知本雅明的重要性,遂将《发达资本主义时期的抒情诗人》译为汉语之后,译介本雅明著作在国内成了学术前沿的时髦课题。到如今,除了最为著名也最体量巨大的《拱廊计划》的汉译本尚未问世,几乎每一本本雅明的著作都有两至三个不同的译本问世。同时,与他相关的评述和传记也颇为丰富,刘北城《本雅明思想肖像》、布罗德森《本雅明传》、三岛宪一《本雅明:破坏·收集·记忆》、伊格尔顿《沃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沃林《瓦尔特·本雅明:救赎美学》、肖勒姆《本雅明:一个友谊的故事》等书,均可帮助读者梳理本雅明的思想脉络。伊斯特·莱斯利的《本雅明》是最新出版的一本传记。不同以往的是,该版本的描述依靠了大量本雅明遗稿的发现,以及学者们新近对于他自杀之谜的再度推理。本雅明之死,原本的描述是:1940年9月,身为犹太人的他,为躲避纳粹德国的迫害,长途跋涉之后,翻越比利牛斯山,从法国逃亡至西班牙,以期能够将那里作为中转站,继而逃到美国,与先期抵达美国的阿多诺、霍克海默等德国知识分子汇合。本雅明生命的终点站在一个叫作布港(Portbou)的小镇。流言称盖世太保即将前来,西班牙弗朗哥政府又与希特勒同气连枝,本雅明的签证又一再被耽搁,加之盘缠所剩无几,一向性格忧郁的他难以承受巨大的恐慌与渺茫的希望,最终吞服过量的吗啡自杀。然而根据最新说法,这段知识界的公案似乎另有隐情。一种说法是他死于脑溢血,而非毒品。这一结论来自某位信奉天主教的医生记录的死亡报告,不过也有人认为,由于天主教禁止自杀行为,因此可能是医生故意篡改了死因。另一种说法来自斯蒂芬·施瓦茨在2001年发表于《标准周刊》的文章,他认为本雅明死于斯大林特务的秘密暗杀,由于本雅明与共产主义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为了谨防某些信息被带往美国而将他列为清算对象的名单。还有一种说法,2005年,大卫·毛阿斯指导的影片《谁杀害了瓦尔特·本雅明?》则演绎了他所住旅店的主人与医生同为弗朗哥的支持者,并与盖世太保过从甚密,他们合谋杀死了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原作披露的最新资料颇具看点,但是该书的译者陈永国却相当令人失望。这位译作颇丰的国内译者,居然接二连三地犯下硬伤:33页的Martin Buber叫马丁·布勃,到了85页又改回最常见的译名马丁·布伯;72页的圣-琼·佩斯(Saint-John Perse)改叫圣约翰·波斯;97页的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翻成赫曼·黑斯,《荒原狼》翻成《郊狼》。更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在213页,萨特的朋友保罗·尼赞(Paul Nizan)居然被译成“倪瓒”,真不知译者是对法国哲学太不了解,还是对中国元代绘画太了解?不知道很是注重翻译的本雅明,倘若泉下有知,是否会为此在他的名篇《论译者的任务》里补充一句——译者的天马行空无异于是对原作者的谋杀。载于《艺术世界》杂志2013年11月刊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读不下去了,不如去读文选。
  •     简略的评传,并无多少创见,大都是评述本雅明的作品,自杀前部分尤其草率。“由于他认为没有什么可写的,就决定集中精力写过去,从疲惫状态中榨取记忆的残渣”
  •     2014.5
  •     作者是不是隱藏的本雅明黑?照這樣寫,這傢伙有人品問題......
  •     为什么总会被同一种人吸引。。。喜欢上他们,甚至深深地爱着。。读了他一整天,胸闷,几近落泪的疯狂
  •     翻译太差,人名书名经常想当然
  •     写得一般,传主生活流水账而已。翻译差火候,读到一半才想起看译者是谁。
  •     中规中矩的传记,详实的记录了本雅明的一生。 成也详实,败也详实。只有呈现,没有分析。 我一向以为,好的传记作品,是需要作者理解他为之做传的人,并把这种理解渗透到行文中去的。
  •     太琐碎了,对做本雅明个人历史研究或许作用更大一点。
  •     本雅明是个天才,但有时我觉得现世对他评价也过高了。。。
  •     
  •     感觉像断断续续看了一场关于本雅明这个浪荡子的电影。"本雅明的思想在一天之内是一致的,或另一天就突然将其打成碎片。""本雅明试图在旅行中扩展经验,但却被迫成了一个流亡者"
  •     1611.陈永国这个人,人名老乱译,神烦。
  •     还在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