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本质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2-1
ISBN:9787801705310
作者:于歌
页数:202页

章节摘录

  美国南北战争的成因以及奴隶制问题。在众多的评论中,对美国南北战争的论述质疑的比较多,一些人认为南北战争与宗教无关,或关联甚少,有的人提出奴隶制产生于南方的基督教徒。  笔者对此想说的是,书中所说的基督教与南北战争的关系,也不是笔者的首创,也美国史学界的观点之一,主要的代表人物书中已提,不再赘述了。关于历史,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学术自由的范围里,很难有一定见,即便是对现实中发生的一件事情,其起源也有不同的意见。所以,认为美国的南北战争起源于美国基督徒对奴隶制的憎恶,作为历史学家的一类观点,一点也不奇怪,只要有充分的史料予以佐证就可以。  至于认为奴隶制起源于美国南方基督徒的说法,虽然这种看法普遍,但就有偏见之嫌而无常识了,无疑仍然属于老教科书类的教条。美国的奴隶制起源于欧洲,是欧洲的奴隶贩子将它带到美国的。就全世界的奴隶制而言,奴隶制古已有之,古代中国、古代埃及、罗马等等,都是奴隶制创制的鼻祖。奴隶制很普遍,北美的印第安部落也盛行奴隶制。在现代,奴隶制仍然被一些地方保留,比如,埃塞俄比亚一直到1942年还保留奴隶制,沙特保留到1962年,秘鲁保留到1964年,印度保留到1976年,苏丹到今天还有奴隶制。  美国的奴隶制相对于当时别的国家并不严重,美国内战之前,在南方只有20%的人拥有奴隶(而其中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有四百多名奴隶主竟是黑人),比起当时别的国家如巴西、墨西哥等,蓄奴人数是少数。美国社会学家施密特的一段记述,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施密特说:“事实上,在1502年至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之间,从非洲引进新大陆的上千万奴隶当中,美国接纳的只是相对较低的比例人数,大约占7%,巴西是41%,英国和法国在加勒比的殖民地以及西班牙属地,占47%,荷兰、丹麦和瑞典的殖民地占5%。”  但是,在全世界,为废除奴隶制而爆发一场波及全国的长达数年的内战,可能仅美国一例吧,这正是本书要阐述的主题,就是基督教精神对美国精神的深刻影响,也是许多别的学者关注和阐述的话题,其结论都在书中说了。  关于基督教废除了奴隶制的问题,施密特也有一段阐述,他说:“怀疑主义者无视或者否认,奴隶制度在西方世界首先被废除是基督教影响的结果,这些人需要思考以下问题:奴隶制度首次被废除,是发生在基督教占主流的国家里?还是基督教力量薄弱的国家?进入20世纪仍保留奴隶制度的国家中,基督教的影响巨大?还是微小?今天仍存在奴隶制度的非洲最大国家苏丹,基督教是占支配地位的宗教?还是根本不存在?这些问题的答案清楚地表明了,奴隶制度和基督教不可能并行不悖;历史的证据表明基督教和奴隶制度的废除息息相关。”如果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就会明白,如同西方历史上其他的罪恶如杀婴、决斗等罪恶被基督教终结一样,基督教也是奴隶制的的克星。实际上,在现在,有一个叫做国际基督教联合会的组织还在致力于奴隶的解放活动,他们为每一个苏丹的奴隶支付50000苏丹镑。  关于美国奴隶制与基督教的关系以及南方基督徒对奴隶制的看法,美国的著名小说《黑人吁天录》也有很好地记载,可以参考,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关于基督教与奴隶制,笔者在这里想从社会学角度补充一点的是,基督教为什么仇视奴隶制,除了基督教的“爱人如己”的教义以及由此而来的大量的说教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早期的基督徒里,有很多都是奴隶,这些人由于基督教爱人说教的吸引和以及带来的安慰,加入到基督教来,《圣经》的若干章节就是奴隶所写,比如《路加福音》的作者就是奴隶。而且很多奴隶后来都成了基督教的领袖,比如公元三世纪的卡里图里斯曾是奴隶,后来是主教,天主教把它列为早期的教皇。罗马政府迫害基督教,除了宗教上的原因之外,一个政治原因就是,当时的基督教里有大量的奴隶,他们怕奴隶造反。而实际上,奴隶们因为听信了基督教的顺从政府的教义,都远离了起义或造反。他们比一般奴隶顺从。

媒体关注与评论

  部分读者对《美国的本质》的评价:  著名作家史铁生:诚实是看待一切事物的起点,之后必要的是理性。——写书如此,读书亦如此。  著名主持人张越:对抱有成见的人来说,“回归常识”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这本看似通俗浅近的书,却能考验我们的勇气。  著名自由评论人何东:真正让人看明白美国的一本好书,平常却很有说服力。尤其是关于新教的意义,以及新教对近代文明的影响的论述,格外令人着迷。  日本共生株式会社董事长、共有企业联合会会长藤村明:这在中国将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书籍,在日本同样也有启发意义。克伦威尔创始的清教革命影响深远,在今天仍然通过美国这个国家影响世界。作者把这一复杂的历史文化以及相关的社会学理论讲得通俗明白,尤其对美国经济的把握,应该反映了客观实际,对资本主义的异化问题分析得很好。

书籍目录

序论第一章 美国是一个表面上世俗化,实质上非常宗教化的国家第二章 美国的表面的世俗化特征,是基督教理粘的实践,并非真正的世俗化第三章 美国的外交是意识形态外交第四章 美国的意识形态实际上是基督教理念的产物第五章 美国与欧洲的区别:基督教国家与世俗化了的基督教文明国家的区别第六章 布什主义把美国的基督教理念外交推到新的高度第七章 美国的对华外交:从传教的热忱到对反基督者的仇视,再到异教徒情结第八章 由美国国家和外交的本质,看中美中关系的未来演变附录 一份深刻地揭示了宗教对美国社会和政治影响并有助于理解本书观点的资料关于本书的写作目的和本书的性质(代后记)

编辑推荐

  基督新教支配的国家和外交。  部分读者对《美国的本质》的评价:  著名作家史铁生:诚实是看待一切事物的起点,之后必要的是理性。——写书如此,读书亦如此。  著名主持人张越:对抱有成见的人来说,“回归常识”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这本看似通俗浅近的书,却能考验我们的勇气。  著名自由评论人何东:真正让人看明白美国的一本好书,平常却很有说服力。尤其是关于新教的意义,以及新教对近代文明的影响的论述,格外令人着迷。  日本共生株式会社董事长、共有企业联合会会长藤村明:这在中国将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书籍,在日本同样也有启发意义。克伦威尔创始的清教革命影响深远,在今天仍然通过美国这个国家影响世界。作者把这一复杂的历史文化以及相关的社会学理论讲得通俗明白,尤其对美国经济的把握,应该反映了客观实际,对资本主义的异化问题分析得很好。  作者于2006年6月署名“于哥”将本书的部分篇章在互联网上发布,迅即引起极大反响,国内外上百家网站予以转载,使用google或者百度搜索“美国的本质”均会有近千万项显示和更多的跟帖与评论。  有读者评论:“这是两百年才一遇的好文章!”“比李敖还敖!”“十年没读书,仅读此书可矣!”“文章如此透彻、精炼,可谓一语点醒梦中人,阅后有一种被电击后的清醒!”…… 绝大多数读者认为,《美国的本质》分析深刻到位,切中要害,且论据充分,深入浅出,阅读之后会发现,不但关于美国的诸多问题迎刃而解,而且对于其他问题的思考也很有启迪。当然,也有一些批评、质疑,甚至误解。  为满足社会各界阅读全部内容的愿望,由修正文库策划,并经作者修订,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本书的完整版。

作者简介

这是一本观察和思维角度皆与众不同的作品;一本对关心中国前途,关心美国国家本质,关心社会学、政治学、外交学、宗教学以及关心人文精神的各界人士读后均会有所斩获得作品;一本立足于美国社会实际,从美国发展史的角度阐述基督教对美国政治、经济、外交的客观影响,对美国国家本质做出精湛分析,进而对美国立国和外交精神做出全面而深刻剖析,最终得出与时论相左观点的作品;一本批露部分国外学者从宗教影响角度对中美关系和发展做出的预测,及所提出的中国与美国打交道应采取外交思路的作品。
作者于2006年6月署名“于哥”将本书的部分篇章在互联网上发布。后由修正文库策划,并经作者修订,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本书的完整版。

图书封面


 美国的本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3条)

  •     我同样也是看了别人的推荐才买来读的。久违的豁然开朗,就好象三伏天吃冰镇西瓜,三九天钻在被窝里吃冻柿子。中美互相的态度,同样决定了中美的一切。这本书告诉我们还可以有这样的态度。(也许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     ——读《美国的本质》之一  集中讨论美国建国及至现代历史的书,现在人们往往都首先能想到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每期的《读书》杂志的封底,经常能看到三联书店初版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新书预告,谁能想到,那几本现在看起来装祯朴素的旧书,竟然能在知识界引起长盛不衰的专题讨论呢,又有多少人在当时能看出这几本书出版的意义呢?今天,这个系列的书不断被再版和重印,已经成为我们了解美国政治和历史发端的基本材料。我生也晚,读那几本书的时候,在叹谓林达们的沉心研究和抽丝剥茧一般的为文之余,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始终盘亘在脑海之中,久久不能释怀,那就是:为什么美国在开国之初,为什么一时间会突然集中涌现出这样一大批有现代观念的政治家们,甚而,为什么在一开始,那些准美国人们,会有如此之高的思想平台,会有如此先进的政体设计思路?为什么这个国家那种对专制和独裁的显著警惕看起来好像是与生俱来一般?最近在读《美国的本质》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中讲到的事情有可能作为上述问题的解答之一。这本书在一开始就提出两个概念的辨伪,一个是世俗化国家,一个是政教国家。而且,有趣的是作者把我国这么一个多年以来具有是有明确信仰的国家也划定在世俗化国家。这真叫我们那些现在仍然在困倦于形式上的国家信仰和主义信仰的人们感到愤怒。什么是世俗化国家?按照作者的解释就是其外交政策完全以本国经济和其他利益为出发点,也即其所有国家行为和言论都是以本国能否适时地获取利益来考虑,并不会坚持某一倾向,也不会是别人永远的盟友。就好像一个人惯于见风使舵一般。相对应的,书中所谓的政教国家,也不是指纯粹的宗教把持国家,而是指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之下,国民倾向和国家行为言论以宗教内核精神和宪法精神来参与国际事务,——同别国相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追求精神上的东西更多一点,而不是完全以经济利益和所谓国家利益考虑。这本书是讲美国,那么在作者看来,美国在上面两类国家中是哪一种呢?他说是后者。而且明确归纳,引用足够材料来说明,起决定作用的“该宗教”就是基督新教。老实说,——我感觉作者的这种观察不可谓不深刻。平心而论,作者抛出的简单例子看起来有些说服力,比如他说美国近年来频频以人权纪录来对别国施加压力,而不是明确的地区利益和资源追求;而且还坚决地履行他的要求,如果他认为该国确实在人权问题上灾难重重,他就会祭起经济制裁的大纛。我们都知道,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格局之下,经济制裁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说都是两败俱伤。那么为什么明知而为呢?作者说,在考虑了国家政治中各种复杂的利益之后,这是不是可以看作是宗教精神在起超越利益的主导作用?作者还从美国历任总统的教徒身份来说明问题。他列举了历任美国总统的归依情况和各种对基督新教及其他如天主教等宗教精神的亲近态度,还有在大选之中其宗教身份获得民众支持的决定性作用来举例。我们都知道,在一个相对民主的国家里,他的行政领导人是否顺利被选择出来,除了经济支持,更依赖于社会中有基础性阶层和民众的认可,美国人选总统,民众中“大多数”的宗教信仰起决定作用,进而,宗教精神方面的倾向对这个国家行政的影响,由是观之。基于我有限的观察和掌握的材料,上面这两个方面,说得是比较确实的。不能说绝对主导,起码也应该是决定因素之一,有参考的意义。读者可以看到,我在这里比较害怕说“绝对”,对作者的递进说理也保持一定的“警惕”。这是我国人谈论美国时一贯的思想困境。即希望不要永远妖魔化美国,又怕接受了间接材料而对美国产生鸡犬升天般的夸张印象和观点。更何况还有所谓立场问题,吾国人不办事,不学习,只爱谈道德和畸形民族主义,而且把这两柄大棒随时向人乱挥,实在是缠足布般无聊。今天,“向美国学习”,说这句话,已然无罪,也不十分可耻了。而且,是不是有学习和讨论的热潮?这是我的感觉。这里有一个问题和一个结果需要先搞清楚:就是为什么要向美国学习,以及向美国学习的结果。在我看来,为什么要向美国学习,因为美国的历史和现代一直在向外界输出有益的价值观,这个国家的体制和社会也能向外界输出有益的价值观。所谓能输出,也即别人能接受,能认同,也就是有普世价值。向美国学习的结果,不是最后移民美国或者西方,而是把他们对政体、对社会文明、对历史的设计和理解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令人郁闷的是,现在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鼓吹美国的知识分子他们有时用毕生的精力来做上述这样的努力,也获得一定的影响,但结果是“社会向何处去”这种问题没有解答,而是他们个人被迫流亡海外。流亡海外之后,他们的启蒙思想再无法在这块故土传扬,无疾而终,然后这样的情况一代代一再重复。这其中的过程,那种种加诸于个人身上的压力,当然也可以想见。故土难离,世事难言。普通人,没有那么高的思想层面和道德情操,不敢走出这一步,不能也不愿移民海外,于是只能选择过一种心理流亡的日子。王小波所谓“沉默的大多数”的情形,我们现在都很熟悉且认可了,如果同别人以宗教信仰就能影响国家行政的那个“大多数”比一下,不知人们会作何感。然而,不论我们今后怎么样,读什么样的书,——要什么样的结果,却是要先想清楚也不能含糊的。    2008-3-19
  •     国家与国家之间,一向存在着误解,诚如人与人之间无法真正了解。不管是美国人眼里的中国,还是中国人眼里的美国,都未必是那么回事。即使有误解,为何还要了解?中国曾是丝绸之路的终点,外来文明齐聚中原,印度、波斯、乃至希腊,都变样成了唐宋元明清,这是一份莫大的误解。古罗马是古希腊的误解,东南亚诸国是印度的误解,日本、朝鲜是中国的误解,美国其实是西欧的误解。 误解得高超,才成为强国,才成为文化。若以为美国是好莱坞所展现的那般极端物质化、完全世俗化的国家,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误解。 《美国的本质》,如题目所示,是一本揭示美国本质的书,那么美国的本质究竟如何?副标题阐明——基督新教支配的国家和外交。基督新教,源于德语Protestantism,意为变革,基督宗教的三大派别之一。这本书的独特视角,就是从宗教的变革与影响来审慎,而非单纯从时事政治来解读。 《美国的本质》绪论中写道:“美国人所热衷推行和维护的自由、人权、民主的价值观和制度,看起来是世俗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但实际上起源于基督新教的价值观和宗教改革,体现着基督新教的信念。这些价值观与新教教义一起,构成了延续两百年的美国式的价值观及社会体系,构成了美国的国家和社会的本质。” 上溯美国历史之源头,美国即是宗教改革者潜逃的乐园。十六世纪欧洲基督教宗教改革运动如火如荼,加尔文1559年出版《基督教要义》——“难道我们可以说人有属神的天性,却不承认人是神所创造的吗?难道我们借着从神所领受的判断力辨别是非,却同时认为在天上没有审判官吗?”加尔文抛出的问题是人不必在上帝面前当个“完全没有能力的人”。随着改革者的声音,英国一些教徒(史称清教徒)起来倡导对英国教会进行改革。不久,改革事败,清教徒们客走他乡。1607年,逃往荷兰。1620年9月6日,一百多名清教徒乘风破浪,驾“五月花号”登上美洲新大陆。 新大陆自然不需改革,只需建立。随后,陆续有大批的清教徒为逃避宗教迫害移居美洲,慢慢美国建立了。美国《独立宣言》开宗明义说:“人人都从‘上帝’那里被赋予了一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时过境迁,欧洲早已无有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美国却全然成了新教的圣地。新教与天主教最大的不同,在于新教倡导个人直接面对上帝;而在天主教里,人们只能通过教会这一“中介”,才可以赎罪,才可以进天堂。在当时美国这个毫无包袱的国家里快速发展,不像过去的天主教有过屠杀的记录,新教成为一清二白的光荣得不能再光荣的宗教了。 新教所引发的个人主义,正好适合美国的自由主义。不管是不谋而合,还是不合而谋,这么一个庞大国家,即不与东方同流,也不与西方合污,前所未有地强大了。国家与宗教的关系,该算是自古以来世界各地最大的误会——宗教成就国家,国家成就宗教。 想要了解美国,终极问题事实上还是——美国之所以强大,靠的是什么?《美国的本质》在历史的脉络上理性地找出了问题的所在,至于如何理解,自然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是一本书说得尽的。重要的是,中国没有停下了解世界。一如唐宋,一切文明都可接受。美国不是标杆,只是参考。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宗教的角度解读社会文化 国际关系 似乎每一场战争都是圣战 师出有名
  •     一个全新的角度 却解答了很多心中的困惑 好书!
  •     清教徒的精神力量改变世界。信仰最伟大~形而上~~阿弥陀佛
  •     a whole new perspective
  •     美国宪章的开头就是在上帝之下,人人平等;而不是以前所翻译的人生而平等。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矛盾是宗教的矛盾。实际的体现就是民主和自由。民主的本质就是多数人有相同的价值观和共识,如果没有这个国家就会一直混乱下去,直到有共同的价值观为止或者实现独裁。为了防止多数人的暴政就要实行独立的施法制度,以实现法律的纯理性和去人格化;精英(参议院)与大众(众议院)的立法制约也可防止多数人暴政的一个措施。用这两种方法使现代民主不会出现古希腊民主一样的多数人的暴政从而导致哲人王柏拉图被处死的情况。自由,人与人之间自由矛盾,人的自由与国家权利之间的矛盾在一个国家没有处理这两个矛盾的共识和全部公民都认可处理新矛盾共识的有效程序,实现自由就会变成混乱的开始。
  •     #当代美国
  •     如果我们不愿意受治于上帝,则我们必受治于暴君。
  •     纯粹为了写论文看的!我竟然能够看完这么一本书!
  •     读完三章发现这书真实没什么用,不知道那些给五星的都是哪路的脑残,几千年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都TM白学了?不是把圣经和马克思韦伯背的滚瓜烂熟就能把道理讲明白的……此书不推荐阅读
  •     虽然从另一个方面分析了美国,但是过于片面。强行把宗教与利益论区分开,却忘了,维护所谓的宗教而进行的各种强权行为本身就是利益论的具体表现。扯淡的一本书。
  •     深度剖析基督教对美国的影响,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无信仰国度的人认为值得一读~
  •     不够客观,从另一个片面看美国,不值一读。
  •     有见地但也有一部分扯淡的书
  •     高二时读的,当时惊为天作(足见当时读书有多少...)~现在看来,韦伯的范式太过明显,对宗教在美国的作用有些夸大,但还是本好书~
  •     值得看,但是观点的确偏窄。宗教对于美国的影响的确在基督教世界里是数一数二的。如果信教在美国的确会感到如鱼得水。而质疑宗教在美国会被认为是政治不正确的行为。
  •     思维很独特,角度也独特,很给人三观以冲击。但是不得不说,这本书很多地方漏洞非常大,我看了大概三遍,翻了不下十遍,从头到尾用笔圈了很多地方加以考证,有些措辞和数据真的不严谨,甚至有错误,为了说服而说服,是不是远离了“展现世界”的初衷……?
  •     如果不信,至少可以求同尊异
  •     虽有相对透彻的洞察,但无法使外人信服。只能作为信仰参考,资料阅读。至于学术性探讨缺乏很多。当然,不是过分要求,毕竟作者说这是《美国的本质》。
  •     一定角度上解释了美国外交等方面的做法 但让人觉得有些片面 论证不够充实
  •     观点新奇,真实性待究
  •     看得让人胆战心惊的一本书。美国被新教使命感控制在他们眼中我们是需要消灭/转化的非基督的邪恶轴心候补有没有。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根据,但是总觉得作者有些夸张了。
  •     由于我们传统上和现实生活中宗教的缺失,我们比较不能理解或者忽视了基督教对美国社会、政治、外交、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重大影响力,本书告诉我们一个表面世俗化实质上非常宗教化的美国。不过感觉作者过高的评价了宗教对美国的影响。
  •     对于缺乏常识的人,作为知识普及书内容很棒很冲击,但对于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人,不要带着深究每字每句的是心态阅读,不能作为学术书籍,大多是说服不是结论。
  •     IT REALLY MAKES SOME SENSE. NOT ALL.
  •     是一个全新的视角,观点很有意思和耐人琢磨,惊叹于作者严密的逻辑和分析框架,将问题一步步纳入到自己的视野当中。但仍旧对视角的选择和宗教意识形态与利益世俗动机的关系存疑,也对于作者偏指一段的语境存疑。
  •     全新的思维角度,我在批判的接受。
  •     有一定的意义,毕竟是揭示了宗教在美国的意义,但是并不是完全的观点:美国是个复杂的国家,单单一个特点不足以概括。第二,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有些文件中的隐喻非要联系上宗教,这点我很不喜欢甚至厌恶其没有文化
  •     美国的本质就是一个没有世俗化的、仍然由基督教占社会统治地位的宗教化国家。有一定的道理吧。
  •     从宗教角度入手,新颖
  •     高一时看的。作者试图把美国在二战、越战、伊战、各年大选,文化事件直至当今针对中国等行为,都归结为是其出于基督教教义的拥护,和作为普世传教士的使命。虽然听上去和我们学的“利益论”违背,但是此书说服力很强,至今我也总是潜意识地用它的观点去看待美国,对没信仰的我们来说会有很大启发。
  •     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观点——宗教的力量,但历史是合力论才正确。对于没有信仰的中国人来说,没有评价的权力。但是也不是所有美国人都信仰基督,他们也很世俗甚至是恶俗。不过我相信中国不会被基督教同化,毕竟中国人很势利。
  •     社会学专业的从宗教出发看美国,很有意思。
  •     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其神奇之处不在于书中所提出的见解如何新颖与深刻,而是在于作者行文中透出的一股罕见的自信,霸气与决断。他的观点是如此简练明确,措辞是如此斩钉截铁,完全抛开中间立场,非此即彼,以至于几乎要让读者们忽略他论述的粗陋,逻辑的不严密,以及前后数处自相矛盾的地方。从专业性和学术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简直是一个笑话,它既不能令我服赝于作者提出的诸多观点,也难以让我对书中所谓的美国“意识形态外交策略”以及基督徒们的救世精神产生认同感。当然,这本书并不是一无可取之处,它在新教对美国外交政策及国民集体性格的影响上的论述还是较有说服力,也让我对美国的宗教文化多了一层了解。总结一下,当阅读资料翻翻可以,不用太当真。政治和宗教的命题水太深,没有钻研大部头的精神还是不要去轻易涉猎为好。
  •     其实感觉作者有些陷入病因学单因论里了。
  •     这本书值得看的。 作为一个门外汉我也能隐隐感觉到美国政治绝对不是单一的价值论的。但是又一次和老师说了,被老师说太天真了国与国之间是只有利益的。 我语塞无法回答, 后来想一想这其实设计两个问题 1国家的定义,国家在实际运作时个人在一起其中的位置 2什么影响了这些人。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去看美国。 作者一直在论述基督新教在美国的价值,事实上在看一些人比如索罗斯等人的自传时是有呼应的。 但退一步说,我认为这还要社会在作出政治行为时本身的体系是十分复杂。故而新教在美国是一股很重要的力量(作者举了很多石锤),但说本质还是有点过了的。毕竟这可能又设计到一些新的问题。 anyway,是本值得看的好书。
  •     熟悉四福音书后看此书才有意思
  •     0分 概括的说这是一个信教的人,以信教者的心态,疯狂夸赞美国与基督教新教。 如果我没记错,民主与自由的概念都在基督教诞生之前就出现了,并且是文艺复兴时代反对宗教束缚,摆脱“神性”对人性压制中产生的。你现在说这都是上帝给的? 此书最大缺陷在于,证明自己论点的诸多论据都错了
  •     自由民主的制度,需要懂得并珍惜自由的人们才能巩固并良好运行。李自成、毛泽东等中国革命者的实践,拉美一些国家的失败实验也都反复作出证明。宪政与基督教有天生的亲和性,全世界成功的宪政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基督教国家或者受到基督教国家强烈影响的国家,基督教对于美国文明的形成有基石性的意义。
  •     从另外一个方面阐述了美国的本质,只是我们往往认为自己发现的都是真理,殊不知事物涵盖的总不是唯一,而是多元,不否认宗教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美国人何必都是在大捞战争财之后,才道貌岸然的做地球、人类的救世主?
  •     很震撼的一本书
  •     书中把美国的外交政策、行为准则等都归因于基于基督教教义的意识形态,而非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世俗化的基于利益的考虑。美国有86%的人口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建国仅仅200多年历史,最初由一批移民的清教徒建立,确实和中国及欧洲等传统国家有太多的不同。一个国家的历史渊源,其实可以解释很多东西,包括文化、道德、信仰、意识形态、人民等等。仔细研究,很有意思。
  •     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国与国之间还是利益驱动占绝对上风吧,但是信仰对于个体的社会人的行为应该是有着巨大的影响的,对于社会,信仰缺失是个挺可怕的事儿。
  •     当年在天涯上看过连载版,版本可能不全,很多观念现在看来触动已经不再巨大,话说当时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还以为会是一本低级阴谋论作品呢...
  •     谢谢杨老师
  •     大一看的,现在回顾起来,传道色彩比较重,而且单因素色彩浓重。PS:教政治学原理的老师给亟需建立世界观的大一新生推荐这本书真的大丈夫么?!
  •     在美国时,每每思辨美国政治、民主与媒体关系,我都不断叩问:为什么美国的社会是这种呈现形式?我作为一个在东方文明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在接触美国社会文化时如何认清自己是谁,如何强化自己的身份认同与国别属性,又该如何融入一个仅有两百余年历史却占据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近三十年的发达国家。 与此同时,我也同样好奇于出国读书的朋友深深信服基督教的虔诚。我虽是个坚定地无神论者,却也赞同基督教的普世价值观。 那时我便想到了这本书。从宗教视角来理解美国的国家本质、意识形态性、政治属性和国民性,对认识中美外交关系和认识自己,本书都不失为一剂良药。
  •     其实不太好
  •     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美国
  •     从基督教文化的角度慢慢理解了美国的一些制度,如政教分离,宗教自由,战争。但作者还是有点以偏概全,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因着基督文化来着。里面含着很多阴谋。
  •     于同学以非常人的角度分析美国社会与基督精神的关系。美国果真是与传统欧洲国家不一样的国家,否则也难以独领风骚。话说中国政治也曾受到意识形态的很重的影响,而且是由集体意志反映出来,这应该算是现代意义的政教合一。而美国则是从个人意志反映出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