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博物馆空间形态研究

出版社:孙淼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3-04出版)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03949432
作者:孙淼
页数:17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以希腊神庙为原型并加以改进,融合了巴洛克、洛可可风格,比如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伦敦国家美术馆,等等。这些博物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共享空间和建筑风格十分统一。我们走进维多利亚博物馆(V&A Museum)时,内部天花、柱式、壁画、楼梯无不体现着那个时代的装饰特征,其精美的程度并不比建筑外立面的雕塑逊色。其实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展品,当人们走进博物馆大堂的时候就感觉已经回到了19世纪,开始了一段美妙的旅程。 奥赛博物馆是老式的火车站改造而成。高大的钢结构玻璃顶棚类似19世纪博览会建筑,观众走进博物馆就先被这宏伟的共享空间所震慑。建筑内部没有繁冗的装饰,简洁的立面与古典建筑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柔和的自然光透过玻璃顶棚均匀地照在室内,为观众提供了舒适的休息场所,独特的空间让每一个观众印象深刻。 当代西方博物馆建筑并没有照搬古典形式,在共享空间的塑造上却延续了传统。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是典型的例子(图2.6)。建筑师博塔设计了一座现代艺术殿堂,沉稳的造型,红砖饰面,在现代都市丛林中如教堂般庄严肃穆。其内部中庭风格与建筑外部相同,雕塑感很强的楼梯位于大厅正中,四根圆柱支撑着圆形天窗。楼梯、地面选择的条纹石材装饰与建筑外立面的石材花纹一致。自然光从天窗倾斜而下,令人感觉好似进入教堂一般。建筑师创造出的典雅、高贵的艺术空间,具有古典与现代的双重气质,正如博塔本人所说“博物馆扮演着昨日城市中教堂的角色”,“博物馆是今天的神庙,是人们追求高雅的场所”。这正是西方博物馆空间所追求的意境。 反观国内的艺术博物馆,我们对于共享空间的处理则显得粗糙许多。关键在于对博物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而在设计中庭的时候完全找不到方向。不少专家指出当代的博物馆室内装修与酒店、写字楼十分类似,而这样的问题已经延续多年,至今仍未见改观。 某些博物馆建筑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书籍目录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博物馆空间研究理论综述 三、研究方法、范围与框架 第一章中国艺术博物馆空间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博物馆建筑的发展 一、古代形态 二、近代形态 三、现代形态 四、当代形态 第二节展示空间的发展 一、传统陈列 二、现代展示 第二章中国艺术博物馆空间的批判 第一节批判的基点与方法 一、当代西方博物馆的两大趋势 二、空间形态的三要素——批判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公共空间的问题 一、空间组织与观众体验 二、共享空间与艺术内涵 第三节展示空间的问题 一、展览策划与“人”的位置 二、展示手段中的误区 三、展览实施中的体制问题 第四节“人”与“物”地位的反思 第三章艺术语境与中国艺术博物馆空间形态 第一节关于艺术语境 一、艺术语境的由来 二、艺术语境与“原境”、“意象”的辨析 三、探讨艺术语境的意义 第二节西方博物馆艺术语境回顾 一、建筑空间中的艺术语境 二、展示空间中的艺术语境 第三节中国传统艺术的语境分析 一、古典园林空间与博物馆空间 二、传统室内陈设与现代展示 三、传统艺术的欣赏方式 四、传统艺术语境的总结 第四章艺术语境的建立——中国艺术博物馆空间形态实例分析 第一节公共空间 一、苏州博物馆新馆 二、日本美秀(MIHO)博物馆 三、宁波博物馆 第二节展示空间 一、原始语境 二、新的语境 第五章个案研究:故宫博物院的空间形态 第一节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历程 一、建院初期 二、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 三、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 第二节空间形态的现状与问题 一、故宫空间形态的现状 二、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几个主要展厅的空间形态分析 一、从传统向现代过渡 二、构建新的语境 三、共生的艺术语境 第六章结语 一、构建沟通的场所 二、中国博物馆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编辑推荐

《中国艺术博物馆空间形态研究》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博物馆的内部空间。

作者简介

《中国艺术博物馆空间形态研究》将博物馆空间分为四个区域:一是公共空间(无藏品、对公众开放);二是展示空间(有藏品、对公众开放);三是藏品存放空间(有藏品、不开放);四是行政办公空间(无藏品、不开放)。在《中国艺术博物馆空间形态研究》中的“空间形态”即是指展示空间和公共空间。公共空间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所有对公众开放的区域,包括博物馆建筑的内部与外部空间,教育、娱乐、服务性的区域等等。


 中国艺术博物馆空间形态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博士论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