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爾德:琴鍵上的秘密

出版社:夏日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9868557055
作者:馬克.肯威爾(Mark Kingwell)
页数:320页

内容概要

作者簡介:
馬克・肯威爾(Mark Kingwell)
哲學家暨評論家馬克‧肯威爾是十五本書的作者,包括暢銷加拿大的《更好的生活》(Better Lining)、《我們想望的世界》(The World We Want)及最新出版的《獵捕與釋放》(Catch and Release)、《具體的幻想》(Concrete Reveries)。
目前肯威爾於多倫多大學哲學系擔任教授,並為《哈潑斯雜誌》(Harper’s Magazine)的特約編輯,常在《皇后季刊》(Queen’s Quarterly)、《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等媒體發表專文。其中《具體的幻想》(Concrete Reveries)獲二○○八年作家信託(Writers’ Trust)非小說類獎提名。
【曾獲】
一九九六年政論類的史匹茲獎斯皮茨獎(Spitz Prize)
二○○二年國家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的論文獎。
譯者簡介:
劉宴伶
台灣大學政治系、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所畢業。興趣寫作、翻譯,曾任雜誌編譯、駐外記者、專欄作家,具筆譯、口譯專業經驗,譯作散見雜誌期刊。關注議題廣泛,時尚、藝術、宗教、人文、歷史等;亦為顧爾德資深樂迷,著有《柏林灰色》、《漢撒橘色》等書,譯作《驚豔顧爾德》。

作者简介

◎聯合推薦
「愛樂電台Philharmonic Radio」資深節目製作及主持人/邢子青
知名鋼琴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教授、出版多張古典與流行鋼琴演奏專輯/陳冠宇
知名指揮家、德國萊茵歌劇院駐院指揮、曾任國家交響音樂總監/簡文彬
專文導讀: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教授/龔卓軍
專文推薦: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顏綠芬
《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談錄》作者、資深專欄作家/焦元溥
『二十世紀最負盛名的古典音樂家之一』
葛蘭�6�4顧爾德(Glenn Gould,1932-1982)
--怪異的天才,隱居、固執、一個慮病的炫技者
一九六四年放棄演奏舞台,顧爾德轉而投身多種媒體:錄音、廣播、電視台和平面媒體。五十歲時,他英年驟逝,震驚了全世界,但他的音樂與遺作持續帶給世界許多啟發。
哲學家暨評論家馬克�6�4肯威爾把顧爾德視為一位新銳的思想家,顧爾德對音樂的想法影響了自己的一生。有趣的是,這些思想往往自相矛盾、惡作劇的、極盡挑釁之能事。
顧爾德在一九五五年版的《郭德堡變奏曲》專輯錄製過程中先錄了二十一次,最後才決定開頭的詠嘆調如何詮釋,肯威爾依法炮製,為顧爾德的生命提出二十一段詮釋。每一段詮釋都為這位音樂家提出一個不同的觀察向度,以及每一段,肯威爾都細膩地撫觸了顧爾德其精彩一生中所有和諧與不和諧的交錯狀態。


 顧爾德:琴鍵上的秘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刊载于1月21日《音乐周报》一本好书,却不是一本好读的书。这个论断看似有点矛盾,却真实反映了这本奇书的处境。1955年版的哥德堡变奏曲,格伦.古尔德录制了二十一次。这本书的作者肯威尔如法炮制,写出了二十一个段落,从二十一个角度试图揭开古尔德的谜题,可谓汪洋恣肆,无所不谈,然而任督二脉似通非通之时,每一个短短“变奏”却已告终。与其说是作者帮你指路,如果说是他撩起了你心头更多的问题,当你放下书时,已经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古尔德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作者披露出的材料太多了,哲学引述之汗牛充栋也有些让普通人招架不住。古尔德本来是肯威尔的论题,却无意间变成了他的思想工具——聆听寂静是怎么回事?天才与天赋有何区别,时间的本质在哪里?疾病到底是表象还是实质?人的记忆有多重要?人究竟为何存在?在理不清思绪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本老书《哈扎尔辞典》,从那本书开始,很多人刚刚知道了书也可以分为阴本和阳本。放在古尔德身上,这条定律似乎也站得住。无疑,古尔德不仅有标识性的天才技巧,也是有鲜明的人格魅力的,这些可以被称作他的”阳面“。他抛弃现场,专攻录音,且对录音精益求精,在作者看来其实是符合时代发展大趋势的——古尔德了解竞争的痛苦和和隐藏在靓丽竞赛表象之下的暗流,希望达到更纯粹的“放松游戏”。换言之,他感知到了自己天才的责任,并为之努力,而唱片媒介恰好帮助了其完成。除了常弹的巴赫、勋伯格、欣德米特之外,古尔德最喜欢的作曲家有吉本斯和伯德 ,他说,自己把戴勒无伴奏合唱团的那张吉本斯专辑听了十五年。为什么呢?这些作曲家的共同点是都具有神秘的精神地带,能带来一种“段落仪式感”,按照古尔德的说法:“艺术的目的并不在于宣泄短暂的激动情绪,而是渐进地架构一种惊奇与宁静的状态。”然而,对于古尔德的”阴面“, 书中也谈到了古尔德的心理与身体疾患。随着人们愈加注意起这位天才,发觉他在键盘上的一些不寻常的矫饰动作越来越多;他会回避人群,始终保持冬天的穿戴;他常常以幽默搞笑的形象在电视节目中出现,然而其幽默里多少有点怪诞和过于机灵的因子存在;他甚至会因为斯坦威公司员工的一记拍背而闹起官司来。特别是书中摘录的几段古尔德的发表文字,以及他所导演的一些短片介绍,这两者给人以同样的困惑:古尔德似乎有极复杂的思想要表达,却落入了一种无序和“过敏”,仿佛在他体内生活着很多个自我,这多少让我想到了心理学上的名作《24个比利》。书却没有受限于二分法,恰恰可能是因为想避免二分法,才让21段哲学讨论成为了主体。但从始至终,你都可以看到两个战场,那就是古尔德与自己的斗争(如“夸德力贝”、“疾病”、、“角色”章节),和与这个世界的斗争(如“竞争”、“清教徒”、“北方”、“进步”、“沟通”章节)。作者肯威尔的的观点有时会出现摇摆,在一个关键问题上却真是真知灼见:“他沉醉、忘我了,但快乐、昂扬吗?在同一时刻里,既被囚禁,也被释放,既施予控制,也被驱动,不企图驯服时间,而恳求着时间...... ”换言之,他是一个寂寞的斗士,无人有更高的资格对其怜悯,但他毕竟并不真正快乐。仔细想来,这本书的体式多少有点像是西方学者喜欢搞的”哲学圆桌“,也就是一群哲学家依次侃侃而谈,时而针锋相对地论辩。然而,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二十一个哲学家,而是二十一个不同面目的古尔德。”他们“以不可思议的差异性出现,嬉笑怒骂地揶揄一下这个世界,然后又鬼魅般地隐去,留下读者瞠目结舌。此情此景,多像他殚精竭虑搞出来的什么”多声部纪录片“,又多像他的哥德堡——你会惊呼,但始终无法彻底理解。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哲學教授寫的音樂專書,整體的內容和結構都很有心思,寫得很到位,只是旁引了太多東西,談顧爾德和音樂的反而不多,有點章節比較沒看頭。
  •     a series of philosophical and metaphysical reflections on Gould's art and life, rather than a (conventional) biography...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