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村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6
ISBN:9787506346306
作者:王以培
页数:516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冉瞎子与田八戏  佛爷云中目光开呀,何方出了大贤才!  ——民歌  七岁的谭正艾沿着半边街一路小跑,青石板发出“咚咚”的回声;天是青灰色的,珍珠色的流云晃动着木楼和茅草屋;江水映在墙壁和天花板上,在每一扇门窗里闪烁。可谭正艾顾不得这些,他今年七岁,正是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的年龄。  男孩很快就追上前面的一行人:哥哥谭正清,十二岁,正挥舞着一根杨柳枝走在最前面;七八个孩子前呼后拥,把一位衣衫褴褛的盲人围在当中;此人姓冉,人们都叫他冉瞎子。人群从老街一路走来,穿过半边街走向江边。江水缓缓东流;时光向后退却。这是多年前一个初春的傍晚。  晚风略带寒意,冉瞎子走在人群中间,却并不觉得冷。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搭着一个年轻女子的肩膀。那女子粉面桃红,走在前面,浑身挂满乐器,数一数,有锣、鼓、钹、镲、二胡、一共五样。这就是冉瞎子的女人,看上去不过二十来岁,而冉瞎子已经到了可以做她父亲的年龄。没有人知道她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个孤儿’,从北方逃难过来。有一次坐在杨柳树下要饭,柳絮落在她头上;而冉瞎子正在旁边卖唱,伸手一摸,甚是喜欢,就将她领回去收养,并给她取了个名字,叫杨花。杨花原先居无定所,靠四处乞讨或帮人打点零工过活;自从跟了冉瞎子,就和冉瞎子一同住进客栈,还经常涂脂抹粉的,可惜冉瞎子看不见。而细心的路人都看得很清楚:冉瞎子低垂着圆乎乎的脑袋,下巴上稀疏的胡须卷成圈圈,几根黑,几根白。一路上,尽管大人孩子们吵吵闹闹:“冉瞎子,今天唱什么?”“冉瞎子,你好有艳福噢!”可无论说什么,冉瞎子总是眯着眼睛,笑而不答,好像在想什么心事,又好像正酝酿着新的唱段。再看杨花,穿一件水红色对襟短袄,走路东张西望,像是在给每个孩子发糖似的,生怕漏了谁。尽管她脸上有好多雀斑,但毕竟年轻丰满,看起来还有点迷人,尤其是孩子们特别喜欢;可惜冉瞎子看不见。  冉瞎子是个送娘儿,光绪年间出生在一只行驶的柏木船上,母亲刚一生下他就死了。当时小船正经过烟村,所以后来,冉瞎子一直把烟村当作自己的故乡。他的父亲是个道士,在长江沿岸靠算卦、看风水为生。从一出生起,冉瞎子就跟着父亲,坐在车上马上或船上四处游走,参加婚丧嫁娶、祭祀、迁居等各种仪式。他也因此熟悉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与神话传说。此外,他天生一副好嗓子;在双目失明之后,又练就一身绝活:一个人能同时打五样乐器。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他一开唱.远近群众都围拢过来。冉瞎子也因此挣到一些银两,而他身边,总有一个女人帮他引路、背乐器。只是这一个一个的,背着走着,忽然有一天,就连人带乐器,都消失不见了,还把冉瞎子的所有钱财也一并卷走。而作为一个盲人,冉瞎子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只能苦笑着重新来过。上一回,得知自己的女人又背起乐器跑了,冉瞎子路都走不稳了,连声哀叹着:“唉,天一脚来地一脚,瞎子可怜哦!”可这一次,冉瞎子一扫从前的阴影——只见他低头微笑,心里美滋滋的,仿佛看见了杨花生得如此姣好,又看见黑暗深处,重现希望和光明。  冉瞎子原本有一双好眼睛,他的家族都是靠看地为生。但可悲的是,一连三代,冉氏家族都因为看地看瞎了眼睛。相传冉瞎子的祖父就曾看到过一块真地,位于长寿县双龙镇洛维村的上俞家坟。自从俞家沮坟埋在那里,后辈连出贵人。俞家人原先说好,如果风水先生看瞎了恨睛,就管他一辈子,保证他日后衣食无忧;可后来得了真地,就弃之不管了,还让瞎了眼睛的风水先生去舂米、推磨、干重活儿。他的一个徒移看不下去,发誓要为师父报仇,破掉那块真地。若干年后,徒弟修炼成熟,就找上门来,对俞家人说:你们家祖坟风水不好,必须迁葬。俞家人不信。这个徒弟就说:“我看好另一块地,如果埋真了,中午十二点,就会现三件奇事:蛇打鼓、铁戴帽、鱼上树。”结果那一天正逢赶场,到了中午十二点,突然间晴空霹雳,天降大雨,盘在树上的蛇都被暴雨击落,掉在鼓上,现出“蛇打鼓”。而众人又连忙将铁锅顶在头上遮雨,现出“铁戴帽”。加上赶场的人们将集市上的鱼都挂在树上,又有了“鱼上树”。三件事都应验了,俞家人因此相信了那徒弟的话,决定迁葬——挖开原先的祖坟,里面飞出一对红鲤鱼;而新坟落井时,从地里挖出一只鹅蛋。迁坟之后,俞家从此就败了。  而冉瞎子的父亲,因为在白帝城下看出一座地下宫殿,也看瞎了眼睛。他还说那宫殿里,至今藏着活人活物。结果成全了一批盗墓贼,自己却因“妖言惑众”被官府捉拿,含冤死在了狱中。  冉瞎子本应吸取前辈的教训,不再看地,保护好自己,尤其是自己那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可是作为风水家族的传人,他若不看出真地,说出真谛,又怎能对得起祖先,如何捍卫家族的荣誉呢?何况烟村是他唯一的故园。而就在十七岁那年,他偶尔发现并说出:烟村的地势是“九朵莲花三枝藕”,结果瞎了眼睛。至于黑暗之中他的内心感受,后人无从了解;只知道大人孩子从此都叫他冉瞎子,他也并不生气。  却说这一行人缓缓前行;时光与江水倏忽后退:古屋翻新;青石发亮;沉入江底的河坝如鲤鱼出永——那时的江水流得很急。  “小狐滩到喽!”孩子们喊道。  “好,好……”冉瞎子点头微笑。杨花回身搀扶,像个孝顺女儿。  “小狐滩为什么叫小狐滩啊?”正艾问道。孩子们总有十万个为什么。而在这十万个当中,冉瞎子没有不知道的。  “小狐滩为什么叫小狐滩?”冉瞎子低头想了想,并一步跨到夕阳映红的香炉石上。这是江边天然形成的一大块岩石,形似香炉,故称香炉石。冉瞎子虽然看不见,但知道它的确切位置。我来告诉你们,你须卷成圈圈,几根黑,几根白。一路上,尽管大人孩子们吵吵闹闹:“冉瞎子,今天唱什么?”“冉瞎子,你好有艳福噢!”可无论说什么,冉瞎子总是眯着眼睛,笑而不答,好像在想什么心事,又好像正酝酿着新的唱段。再看杨花,穿一件水红色对襟短袄,走路东张西望,像是在给每个孩子发糖似的,生怕漏了谁。尽管她脸上有好多雀斑,但毕竟年轻丰满,看起来还有点迷人,尤其是孩子们特别喜欢;可惜冉瞎子看不见。  冉瞎子是个送娘儿,光绪年间出生在一只行驶的柏木船上,母亲刚一生下他就死了。当时小船正经过烟村,所以后来,冉瞎子一直把烟村当作自己的故乡。他的父亲是个道士,在长江沿岸靠算卦、看风水为生。从一出生起,冉瞎子就跟着父亲,坐在车上马上或船上四处游走,参加婚丧嫁娶、祭祀、迁居等各种仪式。他也因此熟悉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与神话传说。此外,他天生一副好嗓子;在双目失明之后,又练就一身绝活:一个人能同时打五样乐器。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他一开唱.远近群众都围拢过来。冉瞎子也因此挣到一些银两,而他身边,总有一个女人帮他引路、背乐器。只是这一个一个的,背着走着,忽然有一天,就连人带乐器,都消失不见了,还把冉瞎子的所有钱财也一并卷走。而作为一个盲人,冉瞎子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只能苦笑着重新来过。上一回,得知自己的女人又背起乐器跑了,冉瞎子路都走不稳了,连声哀叹着:“唉,天一脚来地一脚,瞎子可怜哦!”可这一次,冉瞎子一扫从前的阴影——只见他低头微笑,心里美滋滋的,仿佛看见了杨花生得如此姣好,又看见黑暗深处,重现希望和光明。  冉瞎子原本有一双好眼睛,他的家族都是靠看地为生。但可悲的是,一连三代,冉氏家族都因为看地看瞎了眼睛。相传冉瞎子的祖父就曾看到过一块真地,位于长寿县双龙镇洛维村的上俞家坟。自从俞家沮坟埋在那里,后辈连出贵人。俞家人原先说好,如果风水先生看瞎了恨睛,就管他一辈子,保证他日后衣食无忧;可后来得了真地,就弃之不管了,还让瞎了眼睛的风水先生去舂米、推磨、干重活儿。他的一个徒移看不下去,发誓要为师父报仇,破掉那块真地。若干年后,徒弟修炼成熟,就找上门来,对俞家人说:你们家祖坟风水不好,必须迁葬。俞家人不信。这个徒弟就说:“我看好另一块地,如果埋真了,中午十二点,就会现三件奇事:蛇打鼓、铁戴帽、鱼上树。”结果那一天正逢赶场,到了中午十二点,突然间晴空霹雳,天降大雨,盘在树上的蛇都被暴雨击落,掉在鼓上,现出“蛇打鼓”。而众人又连忙将铁锅顶在头上遮雨,现出“铁戴帽”。加上赶场的人们将集市上的鱼都挂在树上,又有了“鱼上树”。三件事都应验了,俞家人因此相信了那徒弟的话,决定迁葬——挖开原先的祖坟,里面飞出一对红鲤鱼;而新坟落井时,从地里挖出一只鹅蛋。迁坟之后,俞家从此就败了。  而冉瞎子的父亲,因为在白帝城下看出一座地下宫殿,也看瞎了眼睛。他还说那宫殿里,至今藏着活人活物。结果成全了一批盗墓贼,自己却因“妖言惑众”被官府捉拿,含冤死在了狱中。  冉瞎子本应吸取前辈的教训,不再看地,保护好自己,尤其是自己那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可是作为风水家族的传人,他若不看出真地,说出真谛,又怎能对得起祖先,如何捍卫家族的荣誉呢?何况烟村是他唯一的故园。而就在十七岁那年,他偶尔发现并说出:烟村的地势是“九朵莲花三枝藕”,结果瞎了眼睛。至于黑暗之中他的内心感受,后人无从了解;只知道大人孩子从此都叫他冉瞎子,他也并不生气。  却说这一行人缓缓前行;时光与江水倏忽后退:古屋翻新;青石发亮;沉入江底的河坝如鲤鱼出永——那时的江水流得很急。  “小狐滩到喽!”孩子们喊道。  “好,好……”冉瞎子点头微笑。杨花回身搀扶,像个孝顺女儿。  “小狐滩为什么叫小狐滩啊?”正艾问道。孩子们总有十万个为什么。而在这十万个当中,冉瞎子没有不知道的。  “小狐滩为什么叫小狐滩?”冉瞎子低头想了想,并一步跨到夕阳映红的香炉石上。这是江边天然形成的一大块岩石,形似香炉,故称香炉石。冉瞎子虽然看不见,但知道它的确切位置。“我来告诉你们,你“太好了!”正清说,“我外公正好给我一张弓。我拿去做一支箭,跟外公打猎去!”  “我哥哥射死过一只野兔呢!”正艾帮哥哥说,“我亲眼看见的!”  “可这支箭头,非同寻常。”冉瞎子说,“它可不是射野兔的,它射死过人哦!”  “真的?”正清问。  “没错,箭头阴气十足。”  “那会怎么样呢?”  “挖到这支箭头的人,将来会成为一个大英雄!”  冉瞎子话音刚落,孩子们立刻将正清抬了起来。一个孩子把刚用杨柳枝编的一顶帽子戴在正清头上,说:“你们看,像不像大英雄?”  “就是就是!”孩子们齐声喊道。  在一片欢呼声中,正清昂起头,沐浴着扑面而来的江风,俨然成了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  可冉瞎子冷不丁说了一句:“英雄可不是好当的!”  “为什么?”正清跳下来问道。  “大凡英雄,免不了都要杀人的。”冉瞎子说。  “噢,杀人喽,正清要杀人喽!”孩子们叫道。  正清辩解道:“杀死敌人,有什么错?”  “有什么错?——杀人可不像是演戏那样,杀的是真人,流的是真血啊!”  “那又怎么样呢?”正清问。  冉瞎子接着说:“血流多了,人就没命了。养一个孩子多不容易。母亲一口一口把孩子喂大,一针一线地缝制衣裳。到了战场上,“砰”的一枪,人就没了!”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你们看!我挖到的!”又一个孩子跑过来说。大家一看,他手里举着半只陶碗。  “要饭的!要饭的!”几个孩子一边说。一句话说得这孩子好不伤心,可不是吗?他从小就在街上要饭。   伤心的孩子走到冉瞎子面前求助。冉瞎子摸了摸那半个瓷碗,又模摸孩子的脑袋。  “是木木吧?”冉瞎子说,“你爷爷就是那个打更的老张,对不?”  “是的。”圆头圆脑的木木缩在冉瞎子怀里,可怜巴巴地说,“我真的会一直要饭啊?”  “不会的,”冉瞎子笑着说,“我从小跟你一样,也是个送娘儿。我的眼睛还看不见呢,也一样找到饭吃。你的命开头是有点苦,你捡到这个破碗,今后就能找到饭吃,而且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  木木点点头,两行泪珠顺着脏兮兮的脸蛋儿滑落下来。  “以后,要等多久?”木木问。  “等不了多久,等你娶了媳妇,命就好了!”冉瞎子笑着说。  木木破涕为笑,低着头走来走去的,并炫耀道:“哈哈,我也要娶媳妇,娶媳妇了!”  孩子们一阵哄笑。木木也不在乎了。  却说木木名叫张醒木,父亲给了他一个响亮的名字,却对他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因为染上毒瘾,竟然为了一块大洋,就将年幼的木木卖给了丐帮帮主冉老二。冉老二见木木看似木头木脑,但心里机灵,又逗人喜爱,就教他乞讨要饭,把他当作一棵小摇钱树。但孩子们不懂这些,都愿意和木木一起玩。木木比正艾小两岁,他们两个从小就是好朋友,比亲兄弟还亲。  说话间,一阵乌云翻滚,闪电划破天空。孩子们尖叫着连蹦带跳,兴奋不已。  “好了好了,时候不早了!今天不算命了,来唱歌吧!”  “不行不行,还有我的呢!”几个孩子又围上来说,“再看看我这个!”他们排着队,举着小手,手里拿着铜钱、布条、鹅卵石……什么都右。

内容概要

  王以培,1963年出生于南京。先后在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法语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学习,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师。曾在中国西部及欧美地区漂泊十年,见到庞贝古城之后决定回国,并于2001年起,沿长江三峡旅行、写作至今。已出版的主要作品有:诗集《这一夜发生了什么》、《寺庙里的语言》;旅行记《转场》、《灰狗》、《游吟》;长篇小说《大钟亭》;三峡系列作品:《三峡记忆》、《白帝城》、《水位139米》、《新田白水溪》;学术作品《基督与解脱》;译著《兰波作品全集》等。

书籍目录

引子
第一部
第一章 冉瞎子与田八戏
第二章 神兵来了
第三章 新坟与蝴蝶
第四章 聚兴昌
第五章 子夜莲花
第六章 大梦初醒
第七章 多事之秋
第八章 蓼莪抱憾
第九章 诗人与“三仙”
第二部
第一章 小鹑子与大轰炸
第二章 同心同德
第三章 江水知道的事
第四章 素女掸尘
第五章 药到病除
第六章 下巫山
第七章 胜利日
第八章 喋血小狐滩
第九章 斗转星移
第三部
第一章 解放
第二章 “九路军”末路
第三章 新社会
第四章 大舞台小插曲
第五章 归去来兮
第六章 冰冷与疯癫
第七章 “太和是个好地方”
第八章 青树白蛇
第九章 “大姐一身白”
第十章 春日春风
第十一章 静夜思
第十二章 白日梦
第十三章 螳螂捕蝉
第十四章 前往白帝城
第十五章 美人粱
尾声:一元复始

作者简介

从前有一位风水先生,因看见真地而瞎了眼睛——他发现故园烟村,隐藏着“九朵莲花三枝藕”……
从前有一个诗人,为发地家谱中的一页血书,来到这里,发现真地即真谛……
从前有一座故园,如千年古玉,随时光流转,沉入江底;但“时间”含着两个太阳,用心将她冉冉托起——
于是,故人归来,沉船出水……
这不是奇迹,是今人对故人故园的思念,对先辈朱空深敬意!

图书封面


 烟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烟村不是一个村庄,而是散落在长江边的一个个村庄,它们淳朴如同古镜,映照着江水,和如烟往事。一个诗人,抑或是行者,携带着一身的沧桑,跋涉于一个个的江边小镇,搭乘一艘艘江上小船。常年在船上,梦也跟着晃悠起来。看烟村往事,是在看一面镜子,一面带漩涡的镜子,卷着卷着便回到属于烟村的时代。他看到了烟村居民最寻常又不寻常的旧事。寻常,是因为面对不息的江水,一切都是飘渺;不寻常,是因为对于每一个村民来说,他们的记忆,就是他们的财富。烟村像一块古玉,刻满岁月的花纹,刻满烟村老人的生活。于是我们看到了几代人的血泪兴衰。热爱、眷恋、依靠,和一片深情,全挥洒在了这个村庄。屈辱、愤恨、无奈,全部凝结在烟村的土地上。村民们爱看戏,看戏的同时,将自己的人生也搬上了舞台。更亲切的是,我们听到了久违的渔歌——闭上眼睛就是一支乐队,睁开眼睛却是一人在高唱;我们听到了古老的传说——杨柳街上,肩背大小孩,手牵小小孩的烟村母亲,正像我们走来;我们挖到了狐狸滩上的旧物——一支古箭头,一面铜镜;我们还听到了熟悉的乡音……所有的这些,都在不经意间打动我的内心。我没有在江边长大,却听过不少流传久远的传说,外婆在我耳边说起过无数遍,我总是不经意地让它们流过,而读到书里的故事,才发现是那么亲切,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感谢王以培,一个异乡人,却帮助我们记下了珍贵的民间财富。只要心还亮着,就能看清真相,发现真地。如今,烟村已经沉入江水,或许我们只能依靠书本,照亮内心。
  •     我看这江水不是江水,是生死两条路……而今夜啊,阴阳相合,生死一路;祖先与我们同行同在;逝者生者,一路踏着风雨烟波——    ——————————————————————————————    时间疾徐交错,万古如斯。你是否依然在意曾经叩响春秋的痕迹,你是否也有过一刻孩童式的勇敢去触摸岁月的老人,还是在某个潮汐相抚的秋暮踏上梦想与追逐……也许,这些,你早已忘记;或许,现实,不容你想起,你在你的尘世疲惫而委屈。如果,如我所说,请你翻开《烟村》,这里不只是一个长江边上饱蘸沧桑与岁月的古村,也是一首歌一幕曲,在这里,春秋连着春秋,记忆染红土地;在这里,老人诉说一座城,和城里的些许故事;在这里,只有青山,只有长江水,和一刀一刀刻下的你……    作者王以培来到这烟村,一夜白头,是千万代的沉重与即将发生的毁灭交织一起……在烟村,王以培以心血沿江边行走,捡拾这里的一代又一代,在路上。这里的老人拥有着最原初的信仰,存留着最真实的不可替代的记忆,混杂着爱恨和血肉。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如千千万万其他城,都要在车轮的鞭挞下消失不见,我仿佛看到那里的老人平静地望着那座属于他的城直至消失不见,不带任何语言与表情,只是这份平静又经历着怎样的疼痛,不得而知。诗人王以培只是以他的信念,却是自始至终的信念,踏上回家的归路,记录暮歌。而林粼苦苦追寻的《谭丰水祠堂族谱》血书正是失落已久的重重的归属。    书中以谭正清、谭正艾与善珍的半个世纪的爱情贯穿始终,然而铺展的却是整片即将消失的文明,宛如一首悲壮的史诗,自然而毫不矫饰。王以培说,谁说我们中国没有历史小说,没有《静静的顿河》。然而我却认为《烟村》与之相比更细密,更易敲碎你心底那最后的坚硬。小时候的正艾,背后是青灰色的天,珍珠色的流云,江水印在天花板上,叮咚作响。故事在这样一幅如湘西天光般的柔软下展开,戏中人物俱俱真切,冉瞎子,木木,母亲殷泓,李芸芸,杨花……他们在各自的世界里高低吟唱。在这样淡淡的细碎流淌之中,我读的格外宁静。      每当读《烟村》的时候,心底总会被撕扯,喉咙会哽住。我开始思索,这部书带给我了什么?书中提及烟村的民歌、唱词和冉瞎子荷马式的搜集与整理,都是作者8年来行走于三峡的结果,记下即将消失的历史,这也许正是作者的赤诚之心。王以培坦言,那些自然劳作的民歌都是从老人家那里记录下来的,一个又一个老人,一段又一段唱词,一代又一代故事。唱罢,老人笑着摇摇头,曰:我不像你们文化人,我,不懂文化……    夕阳之下,我仿佛看到那个满面沧桑的老人和道道皱纹的痕迹。    难道,作者只是在《烟村》充当一名记录者么?虽然我相信,即使这样的称呼,王以培依然会幸福。可是在这层层的故事当中,又包裹了多少朴质的、原始的力量。    烟村的村民在滚滚历史中,手无缚鸡之力,他们被推开,行走。然而另我感动的是在血淋淋的现实中依然存留一种不流泪的坚强,不争而胜的安定。著作中,母亲殷泓为了保护村民的性命,生生捂死了新生的女儿,母亲在山崩地裂中没有任何表情…冉瞎子探出真地而失明,他不后悔反而骄傲,他失去了一个又一个女人,连带着被卷走的辛苦赚下的铜板,不怕失去,我想这就是他的伟大…李芸芸在悲惨的命运中,做起妈妈,更做起爸爸,坚强地另我耸然…木木是个送娘,要饭,挨揍,病的要死掉了,他还是很傻傻地爱着,爱着他的家庭,他的烟村…善珍嫁给了一个邮递员,只为收到正艾和正清的来信,可惜客死他乡…村民在种种绝境下生存,历史的血腥没有击垮他们,无论贫穷与死亡,失去与离散,他们没有恨亦没有争,然而他们亦是最后的胜利者,生命的智者。    叩问我心,是否你也可以这样……    《烟村》的最后,作者说:当悲哀与幸福连在一起,告别本身也是一场相聚。谭正清一生一身正气,有谁知,他为爱情,苦等一生,他走进幽深的记忆。人们第二天发现了他的尸身,可是我想,此刻的他是幸福的亦是完整的,因为他的嘴角还挂着真切的笑容。    爱情虽然不是作者希翼表达的全部,但毋庸置疑的,它触动了我,曾经我不喜欢谭正清,或许许多人如是,可是也许正是因为正清的心如高山流水,又有多少人懂得他几十年的爱与痛。    对时间的留恋,易使人的感情深刻绵长。往往伤人或是自伤。    傍晚十分,夜凉如水,反反复复打开《烟村》后而合上,它带给我了太多的沉重与思考,不再去着手英雄气短的事情,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静默的昭示。    无所期。少寡欢。 我还是在路上。
  •     我看这江水不是江水,是生死两条路……而今夜啊,阴阳相合,生死一路;祖先与我们同行同在;逝者生者,一路踏着风雨烟波————————————————————————————————时间疾徐交错,万古如斯。你是否依然在意曾经叩响春秋的痕迹,你是否也有过一刻孩童式的勇敢去触摸岁月的老人,还是在某个潮汐相抚的秋暮踏上梦想与追逐……也许,这些,你早已忘记;或许,现实,不容你想起,你在你的尘世疲惫而委屈。如果,如我所说,请你翻开《烟村》,这里不只是一个长江边上饱蘸沧桑与岁月的古村,也是一首歌一幕曲,在这里,春秋连着春秋,记忆染红土地;在这里,老人诉说一座城,和城里的些许故事;在这里,只有青山,只有长江水,和一刀一刀刻下的你……作者王以培来到这烟村,一夜白头,是千万代的沉重与即将发生的毁灭交织一起……在烟村,王以培以心血沿江边行走,捡拾这里的一代又一代,在路上。这里的老人拥有着最原初的信仰,存留着最真实的不可替代的记忆,混杂着爱恨和血肉。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如千千万万其他城,都要在车轮的鞭挞下消失不见,我仿佛看到那里的老人平静地望着那座属于他的城直至消失不见,不带任何语言与表情,只是这份平静又经历着怎样的疼痛,不得而知。诗人王以培只是以他的信念,却是自始至终的信念,踏上回家的归路,记录暮歌。而林粼苦苦追寻的《谭丰水祠堂族谱》血书正是失落已久的重重的归属。书中以谭正清、谭正艾与善珍的半个世纪的爱情贯穿始终,然而铺展的却是整片即将消失的文明,宛如一首悲壮的史诗,自然而毫不矫饰。王以培说,谁说我们中国没有历史小说,没有《静静的顿河》。然而我却认为《烟村》与之相比更细密,更易敲碎你心底那最后的坚硬。小时候的正艾,背后是青灰色的天,珍珠色的流云,江水印在天花板上,叮咚作响。故事在这样一幅如湘西天光般的柔软下展开,戏中人物俱俱真切,冉瞎子,木木,母亲殷泓,李芸芸,杨花……他们在各自的世界里高低吟唱。在这样淡淡的细碎流淌之中,我读的格外宁静。每当读《烟村》的时候,心底总会被撕扯,喉咙会哽住。我开始思索,这部书带给我了什么?书中提及烟村的民歌、唱词和冉瞎子荷马式的搜集与整理,都是作者8年来行走于三峡的结果,记下即将消失的历史,这也许正是作者的赤诚之心。王以培坦言,那些自然劳作的民歌都是从老人家那里记录下来的,一个又一个老人,一段又一段唱词,一代又一代故事。唱罢,老人笑着摇摇头,曰:我不像你们文化人,我,不懂文化……夕阳之下,我仿佛看到那个满面沧桑的老人和道道皱纹的痕迹。难道,作者只是在《烟村》充当一名记录者么?虽然我相信,即使这样的称呼,王以培依然会幸福。可是在这层层的故事当中,又包裹了多少朴质的、原始的力量。烟村的村民在滚滚历史中,手无缚鸡之力,他们被推开,行走。然而另我感动的是在血淋淋的现实中依然存留一种不流泪的坚强,不争而胜的安定。著作中,母亲殷泓为了保护村民的性命,生生捂死了新生的女儿,母亲在山崩地裂中没有任何表情…冉瞎子探出真地而失明,他不后悔反而骄傲,他失去了一个又一个女人,连带着被卷走的辛苦赚下的铜板,不怕失去,我想这就是他的伟大…李芸芸在悲惨的命运中,做起妈妈,更做起爸爸,坚强地另我耸然…木木是个送娘,要饭,挨揍,病的要死掉了,他还是很傻傻地爱着,爱着他的家庭,他的烟村…善珍嫁给了一个邮递员,只为收到正艾和正清的来信,可惜客死他乡…村民在种种绝境下生存,历史的血腥没有击垮他们,无论贫穷与死亡,失去与离散,他们没有恨亦没有争,然而他们亦是最后的胜利者,生命的智者。叩问我心,是否你也可以这样……《烟村》的最后,作者说:当悲哀与幸福连在一起,告别本身也是一场相聚。谭正清一生一身正气,有谁知,他为爱情,苦等一生,他走进幽深的记忆。人们第二天发现了他的尸身,可是我想,此刻的他是幸福的亦是完整的,因为他的嘴角还挂着真切的笑容。爱情虽然不是作者希翼表达的全部,但毋庸置疑的,它触动了我,曾经我不喜欢谭正清,或许许多人如是,可是也许正是因为正清的心如高山流水,又有多少人懂得他几十年的爱与痛。对时间的留恋,易使人的感情深刻绵长。往往伤人或是自伤。傍晚十分,夜凉如水,反反复复打开《烟村》后而合上,它带给我了太多的沉重与思考,不再去着手英雄气短的事情,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静默的昭示。无所期。少寡欢。 我还是在路上。

精彩短评 (总计47条)

  •     太痛了……
  •     美丽的乡村小说
  •     好在还有孩子,烟村的孩子,什么都能梦见。
  •     真不愧是诗人,诗一样的文字,但或许为了追求文字的美,似乎对于情节的把握有点松散
  •     以培~^^
  •     书的质量很好,封面我也很喜欢,送货的小伙服务非常赞!
  •     有点《边城》的风格感觉,但个人觉得比《边城》好。
  •     据说讲到了一些关于长江三峡的故事。
  •     利用周末看此书,吸引人。
  •     烟村像一块古玉,刻满岁月的花纹
  •     若是心中有疑惑,就问问长江。
  •     烟村的风尘已沉入江底,历史的砖墙也将被江水冲刷磨灭。那风尘,那历史都将远去,愿此真、此情能如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愿历史的尘埃得以沉寂,正义的种子永生不灭。
  •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土地···那一片安逸的地方,那时才会很平静,很安逸,属于真正的自己···
  •     王妥妥的浪漫主义者,理想主义者,极其厌恶装逼,活得跟小孩一样,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喜欢就说的什么都好。对于这本书,上课跟我们说书办公室里堆了上百本,一直犹豫觉得不好意思,是否该提提自己这本书。坚信这是本好书,所以大家该看看~不过慕名看了,不对俺胃口囧。上课推荐的诗歌挺好,最近一直跟我们分享毕加索的一些话,成功勾起了我对毕加索的兴趣啊,为嘛毕加索你也这么俏皮!!!~~
  •     普通人的命运在轰轰烈烈的时代面前总是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个人,如果勇敢地站出来想阻止时代洪流,多少像奋力扑向风车的唐吉坷德,往往只能当殉道者,而更多时候,个人甚至连选择当旁观者的权利也没有。可是普通人的悲剧,无疑能照出历史的荒谬与残忍。
  •     他的故事还是用耳朵听会更有感。
  •     忙忙碌碌的时候看闲书有奇效率...||读了1/4总感觉作者有点语无伦次不过好喜欢江边的风情(我是注定对长江黄河有深情厚谊的!)也可参照《江城》看 前世今生么||看到后愈发不耐 忽而叙事忽而抒情的手法真是无法忍受 不过平心而论对于江边歌谣和风土人情的记述还是可圈可点
  •     烟村封面太脏了弄成这样还是别发货的好
  •     个别桥段的刻意雕琢和少量方言记录/使用的谬误是小瑕疵,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当代乡土小说了。
  •     在别的地方,有人介绍这本书,
  •     读完这本书感触很深,得写点东西抒发一下~
  •     别忘了自己的土地。
  •     这是一本绝立于风尘的书籍,是一位游吟诗人在长江畔的小小烟村采撷的故事,它们像一颗颗鹅卵石把长江的美丽和凶险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民族的诗歌,是我们历史的默哀,也是跫音碎步于你我的过去。。。
  •     同事推荐,好奇,但还没看
  •     烟村不是一个村庄,而是散落在长江边的一个个村庄,它们淳朴如同古镜,映照着江水,和如烟往事。      
  •     人还是那个人 只是姓名样貌变了
  •     [PKU/E2-1]I247.5/2425d
  •     故事还行吧 比较现实 三峡大移民时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网络 所以知之甚少 不过看看现在的拆迁 就可以想像那是比现在还要黑暗和残忍 同时可惜了沉在水底的三峡美景 有点像散文小说 虽平淡 但还有阅读性 就是对殷海的死 一会这样儿 一会那样儿 一会又一样儿 不知究竟咋样 党啊 无辜死在你手里的人太多了 绝大多数都是无依无靠的老百姓 哎
  •     迄今为止唯一一本打五星的书
  •     三个晚上,516页,29块钱,五颗星,收获了不止一个浓厚的故事,还有简练文笔表达的标榜。
  •     一路叹矮了一百米的三峡美,开路前就着邓村茶读完这本书——我只怕对它评价太高了,因为故事涵盖了神话玄妙,世事变迁,爱与厌倦,挫折与向往,前半段像边城,后来有了诗人就慢慢冒了更多蓬勃的诗句出来,人生的失落出来,有点像百年孤独了。这本书至少有以上两本的潜力。当然我盛赞的其实是写书的人。
  •     读着书里的字想起的就是王老师温和的嗓音,感动不止是三峡故园的追溯,也是对一种理想主义人生态度的敬佩
  •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读完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很喜欢的作家,有良知的作家总能让我们回忆过往的美好和看见人民遭受的苦难
  •     伪史诗
  •     生活在乱世,命都在江上的浪里。你无论如何挣扎,它愿意把你托在浪顶,你便留着一口呼吸;它要把你压在底下,你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一秒把你冲到岸上,还不等你站起来,又把你拖回了自己的手掌心。
  •     写得非常好,让我读了津津有味。有一种历史苍桑感。
  •     散文寫歷史,又夾帶對傳說,奇文軼事的記載 虛中有實,用一種清淡的方式,記錄了那一段沉重歷史時光中普通百姓的淡淡的生活場景 摒棄戰爭年代的血雨腥風,很柔和
  •     王以培老师的书~每次上课都听他讲长江的故事 下的电子书不全。。。
  •     似幻亦似真。里面的故事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总是很令人迷惑。但是看的时候就像在听多个老人讲述他们的一辈子,让人想一探究竟。也许每个人回首的时候都可以写成一本书吧。
  •     轻逸悠远,韵味十足,惟生活的领悟和人生的叙述过于感性薄浅
  •     原来不是写现在的社会,而是三峡的上一代、上几代的流变……
  •     看的以培老师的第一本书,很喜欢,迷雾里的村庄,消逝的村庄~~~~missing village
  •     一如既往,浓郁的人文色彩。对文革与大跃进旁敲侧击的披露,革命带来的并不是新气象,而是先人故居被淹没,九宫十八庙也荡然无存,并一同层入江底,只愿给后人留下一盏明灯。作者同情解放前后百姓的种种遭遇,虽然革命胜利,但人性的丑陋,欲望淋漓尽致的呈现。。。
  •     很好看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江水边的历史,淹没的过往。二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疯狂的历史,封闭的江边小村。有关爱情,有关亲情,有关人世冷暖,有关历史潮流。整体故事架构不错,但是因为刚看完沈从文,不由自主会把两者进行对比,沈是根植于湘西文化中的,而本书作者让我感觉有些局限于自身诗人的身份,对于小镇的历史与人文挖掘还不够深入,几句方言,几首民谣的穿插是远远不够的。
  •     比较适合70后读,文笔很深反正历史本来它就很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