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5
ISBN:9787532736812
作者:(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页数:225页

内容概要

作者:(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译者:林尘 张唤民 等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小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编辑本段]生平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于1856年出生在弗赖贝格市,该市现在位于捷克境内摩拉维亚省,当时是奥地利帝国的一部分。他四岁时全家迁居到维也纳,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那里度过的。弗洛伊德读书时就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1881年他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学位。在随后的十年中,他在一个精神病诊所行医,个人开业治疗神经病,同时致力于生理学的研究。他在巴黎与杰出的精神病专家让·夏尔科共事。他还曾与维也纳内科专家约瑟夫·布鲁尔共过事。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思想是逐渐发展起来的。直到1895年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论著《歇斯底里论文集》;他的第二部论著《梦的解析》于1900年问世,这是他最有创造性、最有意义的论著之一。虽然该书开始非常滞销,但是却大大地提高了他的声望,他的其它重要论著也相继问世。1908年弗洛伊德在美国做了一系列演讲,当时他已是一位知名人士了。1902年他在维也纳组织了一个心理学研究小组,艾尔弗雷德·阿德勒就是其中的最早成员之一,几年以后卡尔·荣格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两个人后来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著名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结过婚,有六个孩子。他晚年患了颌癌,为了解除病根,他从1932年起先后做过三十多次手术。尽管如此,他仍然工作不息,继续写出了一些重要论著。1938年纳粹分子入侵奥地利,由于弗洛伊德是犹太人,因此他不顾八十二岁高龄逃往伦敦,1939年3月23日在那里因癌症不幸去世。  弗洛伊德对心理学做出了很大贡献,用简短的文字很难加以概括。他强调人的行为中的无意识思维过程极为重要。他证明了这样的过程如何影响梦的内容,如何造成常见的不幸,如口误,忘记人名,致伤的事故,甚至疾病。  弗洛伊德创造了用精神分析来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他系统地论述了人的个性结构学说,还发展和普及了一些心理学学说,如有关焦虑、防御功能、阉割情绪、抑制和升华等,在此不必一一列及。他的著作极大地引起了人们对心理学的兴趣,对他的许多观点在过去和现在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论,而且自从他提出之日起就引起了热烈的争论。  弗洛伊德最为世人所知也许是由于他提出了受抑制的性爱经常会引起精神病或神经病这一学说(实际上这个学说并不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虽然他的著作为普及这个学说做出了许多贡献)。他还指出,性爱和性欲始于早期儿童时期而不是成年时期。  由于对弗洛伊德的许多学说仍有很大争议,因此很难估计出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他有创立新学说的杰出才赋,是一位先驱者和带路人。但是弗洛伊德的学说与达尔文和巴斯德的不同,从未赢得过科学界的普遍承认,所以很难说出他的学说中有百分之几最终会被认为是正确的。  尽管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一直存在着争论,他仍不愧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位极其伟大的人物。他的心理学观点使我们对人类思想的观念发生了彻底的革命,他提出的概念和术语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恋母情绪(Oedipus complex)和死亡冲动(Death Drive或Death Instinct)。  精神分析法实际上是一种代价极高的治疗方法,因此往往无效。但是也有许多成功的事例应当归于这种方法,这是无容置疑。未来的心理学家很可能最终会断定受抑制的性爱所起的作用比许多弗洛伊德派学者所认为的要小,但是这种作用肯定比弗洛伊德以前的大多数心理学家所认为的要大。同样,大多数心理学家现在已经确信无意识思维过程对人的行为起着一种决定性的作用── 一种在弗洛伊德之前被大大低估了的作用。  弗洛伊德当然不是心理学的鼻祖。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人们也许会认为他作为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学说并非十分正确;但是他显然是在现代心理学发展中最有影响、最重要的人物。  弗洛伊德的本色  在心理学的年鉴上,没有任何哪位人物会像西格蒙·弗洛伊德这样倍受吹捧而又惨遭诋毁,既被目为伟大的科学家、学派领袖,又被斥责为搞假科学的骗子。他的崇拜者和批评家都一致认为,他对心理学的影响,对心理治疗的影响,对西方人看待自己的方式的影响,比科学史上的任何人都要大得多;而在其他人看来,他们似乎是在谈论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知识体系。  社会学家和弗洛伊德研究学者菲力普·里夫1959 年说,“这个人的伟大之处不容置疑,这使他的思想更加伟大”,而他的写作“也许是20 世纪汇成著作的、最重要的思想体系”。  可是,几年之后,一位著名的学者和人文学教授艾里克·海勒却在《时报》文艺副刊中说,弗洛伊德是我们这个时代吹捧太过的人物之一;诺贝尔桂冠的彼德·梅达沃爵士称心理分析理论为“本世纪最惊人的知识欺诈”。政治科学家保尔·娄森认为,弗洛伊德“毫无疑问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神学家保尔·蒂利希认为他是“所有深层心理学家当中最有深度的一位”。可一位英国学者索顿却收集了一些证据,这些证据,按她自己的意见,是可以证明“(弗洛伊德的)重要的假说,即‘深层意识’不存在,他的理论毫无根据而且荒唐可笑”,说他是在可卡因的毒力影响下编制出这些理论的,说他是“一个虚伪而且没有信仰的预言家”。  弗洛伊德的崇拜者,包括他最近的传记作者,历史学者彼德·盖依在内,都把他看成是一个大无畏的人,是真理的勇敢卫士。恶意毁谤他的人却视他为精神病患者和野心勃勃的人,企图通过发表耸人听闻的理论哗众取宠。不过,出语不凡的一位学者杰弗里·梅森却宣称,弗洛伊德实际上还有重要的发现没有照直说出来,因为那会对他的职业生涯造成损害,这个发现即是,精神病是一个成人(通常是父亲)对孩子进行性虐待造成的后果。大部分心理学史学家都把一长串有影响的发现归功于弗洛伊德,最为值得注意的是原动无意识的发现。可是,科学史学家弗兰克·索罗维曾颇有见地地评论说,弗洛伊德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已经存在于神经学和生物学当中的一些思想的“创造性的转述”,而学者亨利·埃伦伯格也颇费心思地提出,弗洛伊德对原动无意识的发现,只不过是把他的前辈或者同时代人早已提出来的一些流传中的思想明确化了,并给它们一个清晰的外型而已。  弗洛伊德对自己的看法,他的大多数传记作者也是这样看的,既他自己是一位局外人——一位在反闪米特的维也纳被隔离开来的犹太人——勇敢无畏地与保守医学作斗争,希望他的发现能造福人道精神。贬诋他的人却说,他在夸大自己周围的反闪族氛围,企图让自己看起来像是一位勇敢战斗的英雄,而且,无论怎么说,他的许多思想皆来自他的朋友威尔汉姆·弗莱亚斯,可他却全部据为已有。  这么多正反不一的意见,我们该采用哪一说呢?可是,再一看,我们对一个本身就是一串矛盾的人说些什么呢?他关于人性的理论异常激烈,他还是一位强硬的无神论者,除了他的早年以外,他在政治上是一位保守派。他在性欲问题上采取了极为自由的学术态度可在自己又是一位礼仪的模范和采取性节制态度的人。他宣称自己通过有名的自我精神分析解除了精神烦恼,可他一辈子都在遭受某类精神症状的痛苦,其中包括偏头疼,尿道及大肠问题,对电话几乎病态的讨厌,在极度紧张的个人压抑时经常有晕倒的倾向,还有对雪茄几乎病态的着迷。(他一天抽20 支,哪怕是上腭因此而得了癌之后还停不下来。)他不喜欢维也纳,从未参加到当地很随便的喝咖啡的人群里去,可又下不了决心离开这个地方去找另一个更合适的地方,直到1938 年纳粹占领了奥地利之后才搬到伦敦去。  有时候,他是个不顾一切的自我中心者,他把自己比作哥白尼和达尔文,而且还对一位称赞他的晚期作品的人说:“这是我最差的一本书,是一位老人写的书。真正的弗洛伊德是位了不起的人。”另外一些时候,他又像是极其谦逊,在他的晚年,在“一份自传性研究”中,他写道:  那么,回过头来,看看我这一辈子所做的些杂碎工作,我可以说,我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也提出了许多建议。将来,某些东西会从中诞生出来,不过,我自己还不能够说这东西是大是小。然而,我可以表达一个希望,即我打开了一条通道,沿着这个通道,我们的知识会有长足的进步。  他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庭里,周围有很多忠实的信徒,可是,他与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和追随者进行了好多年的争斗。他在古稀之年还悲哀地写道:许多人的爱我不能够指望。我并没有逼他们高兴,没有为他们提供舒适的生活,也没有给他们以熏陶。这些也不是我的本意所在,我只想去探索,解开一些谜团,揭开一部分真理。  在照片中,弗洛伊德总是一脸严肃,表情沉重——穿戴无可挑剔,发式整齐,肃穆而不苟言笑——然而,他自己的作品,还有了解他的那些人写的回忆文章里都证明,他是一个极为机智的人,他喜欢讲一些好笑的故事,把一种心理学观点带进故事里。这里有一个例子,是从他对幽默的研究《玩笑与无意识的关系》中选出来的:  如果(一位医生)问一个年轻病人,说他是否与手淫有关系,答案一定是:“O,na,nie!(德语:‘呵,不,从没有”——可是,在德语中,onanie 的意思就是“手淫。”)  还有一个长一点的幽默故事,弗洛伊德很喜欢讲,讲得也不错:  沙申(犹太媒人)站在他推荐的姑娘一边,替她平息那年轻男子的不满。“我不在乎岳母如何,”后者说,“她是个不逗人喜欢的蠢人。”  ——“可是,不管怎么说,你并不是要去娶岳母,你想要的是她女儿。”  ——“是啊,可她也不太年轻了,而且她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美人。”  ——“没有关系。如果她既不年轻,也不美,那她正好就是对您忠实的那一类。”  ——“而且她也没有多少钱。”  ——“谁在谈钱的话?那你是不是要跟钱结婚?你要娶的毕竟是个老婆啊。”  ——“可她的腰也驼了。”  ——“哎呀,你到底想要什么?她连一点缺点都不能有吗?”  很明显,弗洛伊德的本色最起码来说也算不上简单。可是,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吧。

书籍目录

超越唯乐原则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自我与本我附录(一)附录(二) 书目索引

编辑推荐

弗洛伊德学说几十年来对西方学术界影响很大,《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有助于我国读者对弗洛伊德学说的了解。

作者简介

超越唯乐原则
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
自我与本我
附录(一)
附录(二)
书目索引


 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此本书是弗洛伊德后期3篇重要文献的合辑,这3篇文章分别是《超越唯乐原则》《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自我与本我》。下面就分别从这3篇文章入手,来简要谈谈我对这本书的看法。《超越唯乐原则》人们原先以为,决定人的行为的主要动力是唯乐原则,即寻找快乐和满足,因为这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可是,弗洛伊德经过研究移情现象发现,即便在唯乐原则占优势的情况下,也存在着某些方法和手段,足以使本身并不愉快的事情成为人心中追忆和重复的主题,有某些超越唯乐原则的倾向在起作用,这就是强迫重复原则。强迫重复原则要求重复以前的状态,要求回复到过去,这也正是由本能决定的。本能是生物惰性的表现,是保守的。生的本能也是性本能,是安静状态的破坏者,它们不断产生出其释放一种愉快的感受的张力;死的本能仿佛是不引人注目地发挥其作用的,是破坏性的。这两种本能作用相反,又始终同时并存,使得人的生命运动历程总是带着动荡不安的节奏。本篇文章的主要贡献是指出了强迫重复原则的存在,第一次把本能概括成两大类且指出它们的对立作用。《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弗洛伊德援引了勒邦的《集体心理学》和麦克杜格尔的《集团心理》,表达了在集体中,个人的特殊的后天习性会被抹杀,他们的个性也会消失,同质的东西会淹没异质的东西。在集体中智力功能遭到集体抑制而情感性得到增强,集体会变得暴躁、冷酷。使集体得以构成和稳固存在的关键因素是力比多联系。力比多是从情绪理论中借用来的一个语词,我们用它来称呼那些与包含在“爱”这个名词下的所有东西有关的本能的能量。为了说清楚问题,弗洛伊德举出了两种认为构成的集体作为例子:教会和军队。还提到了自居作用。自居作用是精神分析理论认识到的一人与另一人有情感联系的最早的表现形式。我觉得在把自居作用和俄狄浦斯情结联系起来的论述中,关于男同性恋的论述非常有意思:一个男童在俄狄浦斯情结的意义上一直不寻常地、长期强烈地顾恋着他的母亲。在青春期结束时,他开始用另外一个性的对象来代替他的母亲。他已母亲自居,将自己变成了他的母亲,并开始寻找能取代他的自我的对象,以便能将自己从母亲哪里体验到的爱和关怀给予这个对象。对爱的理解:当我们陷入爱之中时,大量的自恋力比多溢到对象身上。我们爱他是因为他具有那种我们自己的自我所力求达到的完善性,通过曲折的方式把他作为一种满足我们的自恋性的手段。原始的人类社会的部落特征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集体可看作是原始部落的复兴。《自我与本我》这篇文章我认为是整本书里最难的,以至于我看完都不太清楚,所以只能肤浅地说说我的理解。本我是把一个个体看做未知的和无意识的心理的本我,自我是从本我特别分化出来的部分,依托于它的表层,知觉系统从它的内核中发展出来。超我是从自我分化出来的,这种分化代表个人发展和种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性。自我是外部世界的代表、现实的代表;超我是内部世界和本我的代表。自我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于自居作用,这个自居作用取代了被本我抛弃的精力贯注,在自我中,自居作用的第一个以超我的形式从自我中分离出来。超我是俄狄浦斯情结的继承者,自我服从于它的轻质规则。本我是完全非道德的,自我力求道德,超我能成为超道德,然后变的很残酷。我认为想要灵活的把自我、本我、超我的理论运用于电影文本的分析中,我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总体来说,弗洛伊德的理论高深但并不枯燥,可能是因为翻译的问题所以书中有些地方并不是非常通顺。鉴于弗洛伊德的重要性我决定下本书继续研读他,争取能有更深入的体会和理解。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这个翻译得...有那么一毫毫烂
  •     经典三篇
  •       《自我与本我》发表于1923年,是弗洛伊德最后一篇重要著作,被公认为对人的心理及其活动做出了革命性的描述。
      弗洛伊德最初是作为一个神经病学家和精神科医生来从事研究的。他的研究对象是歇斯底里症患者一类的非正常人,课题便是这些人的反常行为。他发现,这类患者的反常行为并非单纯的、无目的的和无意义的,而是有着特定的形成原因。因此,他认为,精神科医生的任务不是去寻找这些病症的生理原因,而是去发现它们的心理原因。一旦获得这种发现,便有了治愈这些疾病的条件。
      弗洛伊德根据研究发现,这些病的起因与病人的某些无法被人接受、无法得到实现的愿望有关。这是一种“性”的愿望,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人的幼年期。他认为,人早在幼年期就已经有了性欲。古希腊神话中的奥狄帕司,无论怎样回避,最终还是逃脱不了恋母弑父的下场,这象征他对他的母亲有一种本能的依恋欲望。同样,在儿童身上也存在着类似情形:男孩依恋母亲,女孩依恋父亲。弗洛伊德把前一种情况称作奥狄帕司情结,后一种情况称作伊莱克缀情结。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儿童的这些不现实的愿望不可能得到满足,因而产生了压抑。这些失败的经历随着时间的流逝非但没有被忘却,反而一直被下意识地保留在内心深处。它们就像活的火山那样积聚着能量,直到有一天突然爆发,这便引起神经症的发作。像梦这一类现象,实际上是通过象征的形式将这些愿望表现出来,并使其得到满足。
      弗洛伊德指出,若是将患者内心深处的思想分析、诱导出来,那将在治疗上取得一定的效果。
      这些是弗洛伊德早期研究的方向,然而,到了1905年之后,他的研究进入了人们通常划分的后期阶段。他晚期的立足点越来越高,探讨的问题越来越一般化,研究的对象从神经症患者扩大到了整个人类。从这个角度看,弗洛伊德使他的研究哲学化了。
      在晚期作品《自我与本我》中,弗洛伊德对人的心理作了专门的分析。首先心理可分为两部分:自我和本我。本我是最原始的、无意识的心理结构,它是由遗传的本能和欲望构成的。在本我中,充满着发自本能和欲望的强烈冲动,它们始终力图获得满足。因此,本我其实是一种非理性的冲动,它完全受唯乐原则的支配,一味地寻求满足。自我是受知觉系统影响经过修改来自本我的一部分。它代表理性和常识,接受外部世界的现实要求。因此,它根据唯实原则行事。它的大部分精力用以控制和压抑来自本我的非理性冲动。它主张克制,但不否定本能的要求。它提倡通过迂回的途径来满足这种要求。自我与本我的关系就像骑手和他的马的关系。其次,在自我中还能作进一步的区分,这就是分作自我和自我的典范。后者被进一步明确为超我。超我是人性中高级的、道德的、超个人的方面。它也是人们通常说的良知、自我批判能力一类的东西。它代表人内心中存在的理想的成分,因此也叫自我的典范。它以良知的形式严格支配着自我。
      弗洛伊德的观点中存在着十分明显的错误倾向,它们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泛性论倾向。弗洛伊德早期用性本能的作用来解释神经症的起因,在那个特定的领域中这也许可以说是一个重大发现,至少可算是颇有创见的一家之言;否则,他不会成为国际公认的精神病专家。可是,他在后期却进一步用这个理论来解释一切人的行为,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流露出十分清楚的泛性论倾向。其次,他的理论也是一种非理性主义的理论。他把非理性的情绪、本能、欲望提高到了首要的地位,把它们当作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基础和动力。第三,当他把本能、欲望等一些先天遗传的心理倾向作为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时,忽略了外部世界、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对人的行为所起的决定性影响。从这方面看,他的思想有着唯心主义的倾向。
  •     哲学就是用一个公式去套所有问题 但是实际上许多问题本来就是是一样的
  •     书的质量很好、服务人员态度也很好。我对此书的兴趣也十分浓厚
  •       全书分三章:1-超越唯乐原则2-集体心理学3-本我与自我  超越唯乐原则一章,建议外行看前三章,生物学专业可以看后边的,这一章写的较为难懂,术语较多  集体心理学一章,由于是佛洛依德继乐邦集团研究的,引述较多,开创时间较晚,比较好懂,挺有用  本我与自我,较靠近哲学类,可以看一下,较好懂  有兴趣者联系——qq——909266519
  •     本能的補充內容,本性重復。
  •     是从英译本译出的,不是从德语原文翻译过来的。原书四星,一星扣给翻译。感觉有几个地方和英语的意思差距比较大,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的不好。
  •       智力结构是本我,心理结构是自我,人作出的决定都是自我与本我做斗争的结果,那个强大那个就成为主导。因为每个人都是带着个人往事和心理背景出跟别人打交道,个人往事与成长经历有关,而心理背景受所处的社会环境影响。
  •     这本书的内容就不用评论了吧,至于印刷质量,还行。
  •     内容不必多说,只就载体而言:版本纸质很上手,尤其这一套系的书封面设计得很好,排版也很不浪费,觉得对于此类具有一定留存性的书来说,比商务、社科的简装本合适。
  •       好期待
  •     《超越唯乐原则》最精彩。自我与本我、超我的诠释终于让我明了了。
  •     超越唯乐原则、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自我与本我。
  •     看这个太烧脑子了
  •     晦涩难懂
  •     我家Boss推荐我看的,当时也是跑了好多地方才买到。里面的一些话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很不错的一本。
  •     因为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内容,有一点艰涩,需要内心安静才能阅读。
  •       此本书是弗洛伊德后期3篇重要文献的合辑,这3篇文章分别是《超越唯乐原则》《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自我与本我》。下面就分别从这3篇文章入手,来简要谈谈我对这本书的看法。
      《超越唯乐原则》
      人们原先以为,决定人的行为的主要动力是唯乐原则,即寻找快乐和满足,因为这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可是,弗洛伊德经过研究移情现象发现,即便在唯乐原则占优势的情况下,也存在着某些方法和手段,足以使本身并不愉快的事情成为人心中追忆和重复的主题,有某些超越唯乐原则的倾向在起作用,这就是强迫重复原则。强迫重复原则要求重复以前的状态,要求回复到过去,这也正是由本能决定的。本能是生物惰性的表现,是保守的。生的本能也是性本能,是安静状态的破坏者,它们不断产生出其释放一种愉快的感受的张力;死的本能仿佛是不引人注目地发挥其作用的,是破坏性的。这两种本能作用相反,又始终同时并存,使得人的生命运动历程总是带着动荡不安的节奏。
      本篇文章的主要贡献是指出了强迫重复原则的存在,第一次把本能概括成两大类且指出它们的对立作用。
      《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
      弗洛伊德援引了勒邦的《集体心理学》和麦克杜格尔的《集团心理》,表达了在集体中,个人的特殊的后天习性会被抹杀,他们的个性也会消失,同质的东西会淹没异质的东西。在集体中智力功能遭到集体抑制而情感性得到增强,集体会变得暴躁、冷酷。
      使集体得以构成和稳固存在的关键因素是力比多联系。力比多是从情绪理论中借用来的一个语词,我们用它来称呼那些与包含在“爱”载个名词下的所有东西有关的本能的能量。为了说清楚问题,弗洛伊德举出了两种认为构成的集体作为例子:教会和军队。
      还提到了自居作用。自居作用是精神分析理论认识到的一人与另一人有情感联系的最早的表现形式。我觉得在把自居作用和俄狄浦斯情结联系起来的论述中,关于男同性恋的论述非常有意思:一个男童在俄狄浦斯情结的意义上一直不寻常地、长期强烈地顾恋着他的母亲。在青春期结束时,他开始用另外一个性的对象来代替他的母亲。他已母亲自居,将自己变成了他的母亲,并开始寻找能取代他的自我的对象,以便能将自己从母亲哪里体验到的爱和关怀给予这个对象。
      对爱的理解:当我们陷入爱之中时,大量的自恋力比多溢到对象身上。我们爱他是因为他具有那种我们自己的自我所力求达到的完善性,通过曲折的方式把他作为一种满足我们的自恋性的手段。
      原始的人类社会的部落特征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集体可看作是原始部落的复兴。
      《自我与本我》
      这篇文章我认为是整本书里最难的,以至于我看完都不太清楚,所以只能肤浅地说说我的理解。
      本我是把一个个体看做未知的和无意识的心理的本我,自我是从本我特别分化出来的部分,依托于它的表层,知觉系统从它的内核中发展出来。超我是从自我分化出来的,这种分化代表个人发展和种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性。自我是外部世界的代表、现实的代表;超我是内部世界和本我的代表。自我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于自居作用,这个自居作用取代了被本我抛弃的精力贯注,在自我中,自居作用的第一个以超我的形式从自我中分离出来。超我是俄狄浦斯情结的继承者,自我服从于它的轻质规则。本我是完全非道德的,自我力求道德,超我能成为超道德,然后变的很残酷。
      我认为想要灵活的把自我、本我、超我的理论运用于电影文本的分析中,我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总体来说,弗洛伊德的理论高深但并不枯燥,可能是因为翻译的问题所以书中有些地方并不是非常通顺。鉴于弗洛伊德的重要性我决定下本书继续研读他,争取能有更深入的体会和理解。
      
  •     我看弗洛伊德第一本居然是这个……这么艰涩的东西我是怎么啃完的……
  •     覺得翻譯的比繁體版的要好
  •        “在霎哈嘉瑜伽,我们认为基本上有三类人,有些人倾向左边,有些人倾向右边。左边是我们的欲望,这些欲望不论能否实现,都进入我们的潜意识,然后进入集体潜意识。左边掌管我们的心理,左脉从第一个轮穴开始,向上经过视神经交叉,在右边脑袋形成我们的思想积集,在心理学上叫「超我」。最底下的那个轮穴滋养我们的盘骨神经,照顾我们的排泄功能和性功能。我们对性要有健康的想法,因为左脉从第一轮穴开始。佛洛依德把一切都颠倒过来,他不教人有良好的性观念,保护掌管纯真的这个轮穴,却教人完全相反的事情。佛洛依德把一切都归咎于性,好像人类除了性之外,便没有其他事情。同时他自创一套理论,说人人都有恋母情结,他把整套理论建筑在这种变态心理之上。于是人们认为自由性爱,便是自由的体现。在西方,甚至没有人批评他,佛洛依德在人们心目中比基督更重要,因此现在便出现爱滋病、梅毒等。现在各种的性病,有六成在美国出现。这些病都与性器官有关,性器官又被称为私处,但人们没有真正明白其意义”。
         ————霎哈嘉瑜伽创始人锡.玛塔吉
  •     很值得一看的书,老人家越来越发现人内心深处自己都不知的秘密,神秘 耸人听闻,绝对真实
  •     艰深晦涩 实在是太难了
  •     本书比较专业,有难度。
  •     本想给四星,像我们老师说的那样,能把最简单的事物的本质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大神,但翻译实在有问题。
  •     对于弗洛伊德这种精神分析或者泛哲学化的读物,翻译很重要,除了翻译出文本,最重要的是读得通,名得白……整本书读起来好恼火,或许弗洛伊德用的是古奥地利语,但是不能翻出来读起来就有障碍吧……
  •     我觉得有些翻译不太好~
  •     很简单,翻译一般
  •     书页就像头发一样翻两下就掉光光了。
  •     2016-11-21
  •     开始读第二篇 第一篇超越唯乐主义实在太难懂了 有很多生物学的名词 什么囊啊兴奋量真的看不懂哇!然后最后拿柏拉图的两性人假设碎块一直想通过性本能聚合,可是柏拉图是为了解释性本能提出两性人啊...这不是又兜回去了吗?所以最后得出结论唯乐主义是为死的本能服务(追求静态)而生的本能是破坏静态。反正我没看懂就是了...和在文学批评教科书里的那个感觉是两个唯乐主义.....希望第二篇看得懂,哭泣
  •     看了柏拉图的个人正义原则来看自我与本我 有很好的对应和延伸关系呢 但是 自我与本我这本书本身对我来说还是艰涩难懂了点
  •     应该说是吃力地读完了第三部分。
  •     书的质量也不错~~
  •     注意,因为作者是个学者,里面很多术语,需要耐心研究。
  •     有
  •     这种开山鼻祖的作品应该从第一本读,接着读最后一本。我走了点弯路。
  •     看的第一本弗洛伊德的书,看不懂大概是翻译的问题
  •     A
  •     可怕的弗洛伊德,洞穿表象
  •     作者翻译弗洛伊德的文章翻译得非常好,读起来很流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