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我心里的猴子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111451563
作者:(美)丹尼尔•史密斯(Daniel Smith)
页数:204页

内容概要

丹尼尔•史密斯
(Daniel Smith)
曾担任《大西洋月刊》的事实调查编辑,同时为《纽约时报》、《纽约时报书评版》等多家知名刊物撰稿。同时他还是畅销书作家,著有《缪斯女神》、《先知:幻听和理智边缘》以及本书。史密斯曾在布林茅尔学院和新罗谢尔学院任教,在新罗谢尔学院任教期间担任玛丽•埃伦•唐纳利•克里什洛英文系讲席教授。

书籍目录

前 言
为什么我有资格写这本书
第一部分
第1章 起源 // 2
第2章 飓风玛丽莲 // 4
第3章 心猿 // 10
第4章 艾斯特 // 25
第5章 旅行 // 39
第6章 匕首 // 49
第二部分
第7章 自由及其不满 // 68
第8章 诊断 // 83
第9章 一名演员的诞生 // 98
第10章 书中人物 // 114
第三部分
第11章 事实 // 126
第12章 腋窝 // 143
第13章 焦虑之爱 // 157
第14章 布莱恩 // 170
第15章 挖战壕 // 181

作者简介

焦虑曾一度让丹尼尔•史密斯为一块三明治而崩溃,在他看来,这块三明治配番茄酱还是烧烤酱的抉择就如同生死抉择一样可怕。焦虑使他撕扯自己的指甲外皮直到出血,使他汗流浃背到求助于吸汗贴,还使他不得不向他的精神治疗师母亲供认他羞于启齿的性问题。在过去的日子里,焦虑折磨着他,威胁着他的理智,摧毁着他的亲密关系。
在《住在我心里的猴子》这本书里,史密斯向我们讲述了与焦虑共舞是怎样的情景,如何用幽默拔除这种情绪尖利的毒牙,他经历了最极端的焦虑,并描述了由此引发的荒谬的自我毁灭和令人痛不欲生的内在感受,以此唤起我们的情感。史密斯将焦虑视为恐惧背后的一位意志薄弱的矮胖巫师,在他的努力下,以真诚与智慧驯服了这位折磨了成千上万人的情绪魔鬼。


 住在我心里的猴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克服心魔从写这本焦虑书的评论开始,用自己的刀解剖自己。每个人都在患得患失的心理体验中成长并老去,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患得患失可以缓解,甚至治愈,也可能这样的患得患失愈演愈烈,陪伴你到坟墓,如果你能够有一个坟墓的话,总之陪你到生命的尽头。在自卑与自满中间,在自弃与自恋中间,我们忽远忽近,忽明忽暗,忽而糊涂忽而清醒,自卑与自满,自弃与自恋,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就像是牛奶和咖啡混合在一起,威士忌和冰块混合在一起,很快它们就难分难解了,这一刻是天堂,下一刻是地狱,随时都经历着过山车的体验,一会被抛向高空,一会被摔向地底。焦虑是一种强迫,迫使我们忧愁、困惑,或者暴躁。强迫也是一种焦虑,驱使你纠缠自己,绝不善罢甘休。焦虑,强迫,抑郁,这些魔鬼往往纠集在一起,席卷而来,不分彼此,伙同着侵袭你的灵魂。作者在对焦虑的探讨中,还涉及了政治、种族、家庭和成长经历这样的心理诱因,那些过于繁复的问题,断然不是一时能够说清楚的,也恐怕没有正确答案,所以,我们还是来关注焦虑本身吧。曾经许多次做这样的梦,连续不断的、宽大的、始终在回转的巨大楼梯,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或热闹喧嚣的,或冷眼相对的,呆在每一层回转的空间里,继续向上走,继续向上走,楼梯没完没了,仿佛整个世界都变成了这楼梯。正如作者所说:我孤身一人,固执的设计着自己的单调坠落。焦虑是我们的思维病了,是我们的思维方式病了,那么如何改变我们大脑的运作方式?这听起来显然是个高难度的话题,大脑不是机器,不能通过物理的设计和加工得到改善,但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不是吗?人类发展到今天,对于心理,对于精神,也是有科学道理可讲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总要做点什么,不能坐以待毙。作者说佛教是为焦虑的人创造的,基督教是为受尽压迫的人创造的,听起来很冷漠,但确实有道理的,正是因为困惑,人们才创造出种种理论,以获得安慰和解脱。佛教中有猿心的说法,每一种动物都象征着一种意义,猿心就象征着躁动散乱的心,六十种心相,就包括猿心,所谓心猿意马,原来还有佛教的深刻含义,猿心就是那个躁动不安的心魔。焦虑是理想主义吗?表达和宣泄可能释放焦虑吗?焦虑是具有欺骗性的,在潜意识里,焦虑欺骗自己,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真的,是必然的。生活中充满着各式各样的可能性,生活是一系列选择,随便哪个选择,要么让你更强大,要么让你损失惨重,你越是这样理智,就越是焦虑,焦虑引发逃离和躲避,让我们什么都做不了。焦虑的人不会得神经病,因为神经病害怕的是不存在的东西,而焦虑害怕的是存在的东西,焦虑甚至是理智的,只是这理智是过分的理智。在这本书里,作者有几段特别精彩的文字,分别是关于自由、写作、大脑和成为作家的,摘抄下来,也是为了日后用来勉励和警醒自己。关于自由:“自由是焦虑的皮式培养皿,如果规律让焦虑变钝,自由则让焦虑滋生。自由说:这里是你能够选择的生活,这些不同、冲突、互相排斥的生活。自由说:即使你不想做出选择也必须选,且你永远无法确定你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自由说:即使你不选择也是选择。自由说:只要你意识到了你的自由,那你就将体验由自由带来的不适。自由说:只能靠你自己了,想想该怎么办吧。”我认同作者的观点,钦佩他犀利的表述。我知道,自由是痛苦的,财政的自由,时间的自由,恋爱的自由,工作的自由,人生选择的自由,每一种自由都是痛苦的,不管是具象意义上的自由,还是抽象意义上的自由,你向往自由,其实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有些时候自由是有害的,消磨意志的,有些时候自由是毒药,但我还是义无反顾的向往所谓的自由,虽然明知道自己无法掌控。作家、记者和诗人对于写作的描述:“写作很简单,你要做的就是坐下来盯着一张白纸,直到你的额头来时渗出一滴滴的鲜血。”“写作其实没有什么,你所做的一起就只是在一台打字机前端坐下来,然后切开自己的一根血管。”“成为一名作家,就好像是掌管着自己私人的疯人院。”好吧,作家是能够管理自己的精神病人,在自己的文字里自顾自的疯狂和宣泄。关于大脑:“大脑擅长于快乐,它喜欢性高潮、葡萄糖和与人交往,但是它却尤爱恐惧。如果大脑不是一流的恐惧贩子,如果它不是随时准备敲响警钟,那么对有机体的威胁就不大可能在大脑有任何机会体验到快乐之前结束整个游戏。用进化心理学的术语来说,恐惧压倒一切。”“在恐惧当中,一个人是在回应一个具体的和直接的对生命安全的威胁,而在焦虑当中,一个人回应的是一个没有目的、没有方向且位于遥远将来的威胁——毁灭。”大脑是贪婪的,是享乐主义的,同时也是自虐的,越是恐怖就越是好奇,明知道不对,还是要一意孤行。成为作家:“焦虑不可耻,它是一种高尚的呼唤,它是对生命的矛盾敏感,比其他任何人更加乐于接受事物的真实性质。它让人用更加尖锐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用更加积极的肌肤去感受这个世界。它让人成为一个作家,我也想成为作家。”好吧,如果焦虑能让人成为作家,那我愿意承受。当然,除了跟你分享焦虑的体验和思考,作者也给出了方法:当你感到焦虑时你在想什么?问问自己,你在想什么?焦虑什么?要将逻辑应用于对于焦虑的思维,思考焦虑本身的机制,以暴制暴,直面,只管去做。首先,我们要承认焦虑,承认问题,承认了,才能进一步去控制。“负面情绪会惊醒染色体中的恶魔”,是啊,负面情绪是万恶之首,正是负面情绪,把我们一步步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大脑就像是一面湖水,一旦被搅动,就再也平静不下来,你使劲拍击,只会唤起水波更强烈的回击,这是一场拉锯战,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只能一步步攻占,夺回失地。“大脑形成习惯的速度快得让人恐惧。“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让自己的大脑也快速地形成健康的习惯呢?要学会更好地利用时间,尝试着去控制,去实践,抓住一件件当下的事情,去麻醉焦虑,让自己忘记困惑,敏锐起来,比如每天看十分钟五线谱,每天读半小时书,强迫自己转换思维的内容……一点点提升自我控制的能力,一点点去践行对自己的要求和承诺,我相信,自我控制能力是能够得到锻炼,并逐步提升的。深呼吸和冥想,或许能改善一些生理上的困扰,在痛苦的时候帮助你转移心智。工作、合约、任务、限制,能够缓解焦虑,用正当的忙碌去驱赶焦虑。用思维治愈思维,用大脑治愈大脑,意志力,是完胜的法宝。也许有时候你我都需要名言警句,来提醒自己,醍醐灌顶。弥尔顿:那君临自己内心,而治理情绪、欲望和恐惧的人,是更大的国王。桑塔亚娜:让一个人克服他对自己的有限性的自私恐惧,然后,在某种意义上,它的有限性就被克服了。福楼拜:闭嘴,继续。
  •     在人生的某些时刻,你是否觉得焦虑不安,脑海中呈现多种念头,而这些念头多是不会发生的,但却困扰着你内心的节奏。所以,焦虑如果过度的话,那就无疑成为心理疾病的范畴。不仅仅因为它的临床表现会发生在大部分人身上,更是因为如人们常说的,它是现代生活的一个普遍且无法解决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这种问题,每个人都必须应对它。这样导致的必然结果是焦虑体验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自始至终贯穿着个性化的忧愁和困惑,唯其痛苦而神秘的特点的确是一样的。焦虑迫使一个人去思考,但那种思考却通常玷污了思考的名字:唯我、自我解剖、无休止、恶意。所以,找寻精辟的解说,驱走焦虑的魅影,这就成为一种现代生活的需要。《住在我心里的猴子》就是这样一本书,着力于对于焦虑的解析,来自于一个备受焦虑困扰的作者。《住在我心里的猴子》这本书,作者其实是向我们讲述其与焦虑共舞是怎样的情景,如何用幽默拔除这种情绪尖利的毒牙,他经历了最极端的焦虑,并描述了由此引发的荒谬的自我毁灭和令人痛不欲生的内在感受,以此唤起我们的情感。他将焦虑视为恐惧背后的一位意志薄弱的矮胖巫师,在他的努力下,以真诚与智慧驯服了这位折磨了成千上万人的情绪魔鬼。是一种自身的经历,更是解脱的方法,这就是该书带来的心理体验。你会觉得有你自己的影子在作者身上重现,也必然会觉得作者的描述场景中有着在你的生命中昨日重现的部分,如此熟悉以至于融为一体。这本书的扉页上,有着编辑的推荐语,这些推荐语也成为该书吸引人的理由。“如果你盼望能有个人,把你的感受,或者是你所爱的人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那么终于,在这里,你找到了安慰与认同。”不难看出,你所爱的人和你本身的感受,这样的表达源自真实,增添的乃是该书本身的厚重感。而由于焦虑本身属于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只是或多或少的区别。而因为感觉相同才能够身受,作者尝试的是将焦虑比喻成为隐藏在自己心中的“猴子”,时而抓耳挠腮,时而静若处子;时而跳跃翻腾,时而神经兮兮。但是,这只“猴子”由于隐藏在内心深处,不容易被人发觉,人们就可以透过作者的笔触和感受看到隐藏在自己心中的“猴子”。作者的经历中,焦虑曾一度让他为一块三明治而崩溃,这块三明治配番茄酱还是烧烤酱的抉择就如同生死抉择一样可怕。焦虑使他撕扯自己的指甲外皮直到出血,使他汗流浃背到求助于吸汗贴,还使他不得不向他的精神治疗师母亲供认他羞于启齿的性问题。在过去的日子里,焦虑折磨着他,威胁着他的理智,摧毁他的亲密关系。但是,最终作者走出了焦虑的折磨,说到底,焦虑本身只是像一只“猴子”一样的魅影罢了。尽管过于集中的焦虑会让一个人深陷痛苦的牢笼中,但如果方式与方法得当的话同样可以走出这样的牢笼,驱赶走这样的魅影。作者的例子就是最好的,他从心理治疗师那里获得了重生。其实,恰如作者所言,典型的思路大概是这样的:我很焦虑;这种焦虑使我无法集中精力;因为我无法集中精力,我将在工作中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因为我会犯不可饶恕的错误,我会被炒鱿鱼;因为我会被炒鱿鱼,我将付不起房租;因为付不起房租,我将被迫在芬威公园后面的小巷道里通过卖淫来赚钱;因为我在芬威公园后面的小巷道里卖淫,我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因为我会感染艾滋病病毒,我将患上艾滋病;因为我会患上艾滋病,我将耻辱而孤独地死去。而这一连串的事件却都是不会发生的,都是意念之中的魅影。
  •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心里有点暗戳戳的爽感。自从某年去峨眉山旅游惨遭猕猴殴打以后,我乐意鼓吹一切“干掉猴子”的话题。然并卵。那之后我又在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各地旅游景点被猴子殴打了一次又一次。每次猝不及防地遭遇猴子,我感觉到威胁,肾上腺素开始分泌,准备好要“战斗或是逃跑——通常是逃跑——然而,真的是猝不及防,来不及“战斗”也来不及“逃跑”,猴子就扑上来了。我不能想象这种危险在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存在是什么感觉。然而对本书作者丹尼尔•史密斯这样的焦虑者来说,猴子就住在他们的心里。丹尼尔•史密斯这里将“焦虑”比喻成“猴子”,是来自他对佛教的认识。他写道:“佛教是为焦虑的人创造的,就好像基督教是为受尽压迫的人创造的一样,或者说嗜酒者互诫协会是为饮酒成瘾的人建立的一样。它整个目标是为了促成平静,克制过激的想法和情绪。佛教徒称这些状态为“猿心”。处于猿心痛苦当中的人有一种意识,这个意识不会停止,它不停地翻滚、跳跃,就好像在松散的神经元之间摇荡的猿。佛教的戒律就是为了抓住这些心灵的猿并且将它们带到地面上,然后驯服它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丹尼尔•史密斯说:“对我来说,每天都是折磨。我时而昏睡,时而清醒,不停地做着噩梦——海啸、野兽、心爱的人暴亡。我每天都忍受着肠胃痉挛、恶心和头痛,每一秒清醒的时刻都有种灾难即将发生的不祥预感。更糟糕的是,我清晰地感觉到灾难已经降临,我做了错误的决定,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以一种划时代的、不可挽回的、毁灭性的方式搞砸了一切。”帕布罗·卡萨尔斯说:“在我整个演艺生涯中,演奏之前的神经紧张和怯场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他说这话的时候已经77岁了;他6岁开始演奏,也就是说71年未间断的焦虑。阿图尔·鲁宾斯坦和鲁契亚诺·帕瓦罗蒂也是一样。然而,他们三个当中却没有哪一个曾停止过表演。柴可夫斯基第一次指挥歌剧的时候,恐慌得不知所措,以至于他整场演出都抓着自己的下巴——那样,他说,他的脑袋就不会掉下来了。“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几乎不可能指挥好一个管弦乐团,这种感觉持续到了我46岁,”他后来跟一个记者说,“我很怯场,想想在台上指挥就会恐惧到全身颤抖。”克尔凯郭尔在《焦虑的概念》里的文字被作者认为是关于焦虑“最生动的描写之一 ” :“没有哪个大审判官如焦虑一般预备着如此可怕的刑罚,也没有哪个间谍像焦虑一样知道该如何巧妙地攻击他怀疑的人——趁他最脆弱的时候,他们也不像焦虑一样知道如何设下陷阱,以让他自投罗网被擒获。也没有哪个机敏的法官如焦虑一般懂得如何盘问,如何审查被告,焦虑绝不会让他逃脱,无论他使用消遣还是噪声,无论他在工作还是在游戏,不论白天还是黑夜。”这就是焦虑者的人生。真实世界里什么也没有发生,而内心世界已经天崩地裂。这里的焦虑不是明天要考试了还没复习好的焦虑,不是经济压力大担心手停口停的焦虑,不是任何现实危险激发的恐惧。在临床意义上,焦虑分为现实性焦虑和病理性焦虑,前者是对现实的潜在挑战或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而后者是无现实依据地预感到灾难、威胁或大祸临头,正如本文所描写的。作者的母亲和哥哥也是焦虑者,这不仅是遗传学的问题,也有养育过程的因素。关于焦虑的病理学讨论,只是这本书的文字长河上漂过的几艘小船。这本书的不可多得之处在于,它是一名焦虑者与“心猿”搏斗的人生记录。他母亲与焦虑的战斗和对他的影响,他和他哥哥不同的焦虑表现,他在懵懵懂懂的青春期所受到的焦虑的伤害。童年、初次性经历、大学、工作还有婚姻,焦虑如影随形。焦虑就是他的生活。而他注视深渊,承认伤痛,与焦虑决一死战。似乎有很多种方法都可以有效然而并不彻底地干掉焦虑这只猴子。当然,猴子还在,只是人可以改善自己的处境,不是一面倒地被猴子按倒痛殴。丹尼尔•史密斯的母亲选择了精神治疗医师的职业生涯,“用的是一种比最卑鄙的行为主义者所采用的治疗都要耗时但却极度彻底的满灌疗法”。“满灌疗法”是将自己抛向自己最害怕的东西,与之进行最直接的对抗。“如果你怕高,那就倚着栏杆;如果你怕细菌,那就去舔地板。但是如果你最害怕的是害怕呢?这就是我的母亲的困境的本质。她被诊断为‘惊恐障碍’,这种情形可以归纳为:因为惊恐而惊恐。你有了一次惊恐发作,这使你不安、警惕着下一次发作。你寻找可能威胁你稳定状态的危险因素,然后,因为这就是你的生活,你找到了它们,并且又一次惊恐发作。又一次的发作使你更加警觉,于是又导致了更多的发作,更多的发作又引起更多的警觉,如此循环往复,直到你的精神闭塞在拥挤如同放扫把的空间里。”30年里,他母亲每天的工作就是直面占据了她整个大脑的焦虑。她采取了这样一种策略:就生命给她的材料,她能用它们造什么,她就造什么。于是,她与她心里的猴子达成了协议:承认焦虑是你重要的一部分,作为报答,那些焦虑会转化成能量,这些能量不稳定却可以被控制。她没有赢,但是她可以在焦虑的侵袭下生存下来,并用焦虑转化的能量,去帮助其他焦虑者。丹尼尔•史密斯采取了别的方法。在他正视自己是焦虑者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服药、思考、读书、做心理治疗。这些努力有时候似乎让他短暂地脱离了恐惧,更多的时候只是徒劳无功。有一天他爱上了乔安娜。“她就好像是一个活的、会说话的、蓝眼睛的赞安诺药片。仅是看一眼她——从塑料杯里吸着葡萄酒,我回答她问题时她点着头,漫不经心地捋顺着一缕头发,就能够使我感到振奋和快乐。”“她是我的支持者和知己。她是我每天晚上因一连8个多小时保持清醒的压力而深感疲惫和低落的表情回到家所见到的人。她是那个倒给我饮料,抚摸着我的后背,然后说“事情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我保证。你只是要让这件事过去罢了”的人。”他俩去威尼斯旅游,因为他不能控制的焦虑发作,大吵一架,然后分手。几个月后他后悔了,下决心追她回来,再不让焦虑侵入他的爱情。这是一个认知疗法起作用的美妙实例。他开始注意焦虑的运作方式,发现先有焦虑的想法出现,才有焦虑的感觉,无论那感觉有多么真实。他开始注意到之前从未注意到的潜意识谈话,非常悲观,不断提示灾难。然后他要拆除这个精神炸弹——“每当我感到它又在编织出残酷、幻想的恐惧时,简单地抬起我的双眼,举起我的双手,然后大吼一句:‘来呀!让我看看你究竟有多大能耐。’”然后奇迹就这么发生了。这部优美、智慧而充满感染力的作品的最后一段话妙不可言——“情不自禁地,我笑了。 那事实上也不能算作笑,它持续了大概一秒钟,然后我又重新被笼罩在了我的焦虑里。我甚至都不能确定那笑声能不能被听见。不管它是什么,总之它绝对是出乎意料的——如同诊所的屋顶突然开裂,一束阳光倾泻而下,洒在我身上。笑?我已经几个月没有笑过了。我的笑泉已经彻底干涸,我想我不会再笑了。我有什么要笑的?为什么每个人总是觉得生存就那么好笑呢?当你的大脑随时都可能生出尖角和毒牙还有邪恶的脾气时,你怎么可能还笑得出来?笑是给无知的人准备的,它与焦虑的人无缘。 然而就在那里,我笑了。我怎么了?我不知道。 我想我现在大概知道了。我想现在我理解我为什么笑了,并且我还尽可能经常地努力回想起这个原因。我笑了,我想,因为作为我藐视自然法则报应,我什么都没有得到。什么都没得到。我按响了门铃,然而却无人应门。我召唤神灵之前的一小阵恐惧纯属徒劳,因而,以此类推,我所有的恐惧都纯属徒劳。那里有什么要为之焦虑的?许多事物,许多事物,死亡、疾病、损失、失败、成功、贫穷、暴力、疯狂、肢解、毁容。那些苦难当中现在有多少在折磨着我的?一个都没有。有多少是专为折磨我而设计的?一个都没有。我孤身一人,固执地设计着自己的单调堕落。 多么愚蠢。”没有亲身体会过的人,很难真正知道焦虑者的感觉。还好丹尼尔•史密斯写出了他的故事。是的,他仍然与他心里的猴子终生相伴。但是阳光照下来,猴子沉入了阳光背面的阴影。焦虑不再能随时随地控制他。他有美好的爱情、家人、工作,还有笑容。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焦虑症福音。
  •     我无法对一部历经痛苦的作品进行妄议。但是,作为一个焦虑症患者,我想告诉大家,看这部书会让你的焦虑更!加!严!重!
  •     焦虑与自由做了个介绍性关联,还算挺真实的感受描写,虽然整体有些部分比较散~
  •     作者把焦虑症的感觉写得很细致,阅读中就能体验到这种感觉。有人说写得散乱,这不正好体现出病态吗?
  •     书内容很少,大部分都在介绍自己的焦虑,只是结尾一点点讲述了一些可用于实践的疗法,其实也不是很新颖的疗法。
  •     一位重度焦虑症患者的黑色幽默
  •     书的内容是对作者自身如何如何焦虑的描述,且部分原因的探索(全凭作者主观回忆)。看到背封上的书评,艾伦.贝克的英文名拼错,第二位评论者说作者是著名精神病学家,而内封上对作者的介绍是自由撰稿人以及在大学里担任英文系讲席教授。汗!!!
  •     “Our anxiety does not empty tomorrow of its sorrow, but only empties today of its strength”—— Charles H. Spurgeon
  •     焦虑不可耻,它是一种高尚的呼唤,它是对生命的矛盾敏感,比其他任何人更加乐于接受事物的真实性质。它让人用更加尖锐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用更加积极的肌肤去感受这个世界。它让人成为一个作家,我也想成为作家。
  •     焦虑症
  •     挺不错的的,里面的内容还是很贴近生活的
  •     解决问题要先直面问题。
  •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想:你妹的我是不是也是焦虑症?
  •     不知道是文案导向,还是翻译,还是故事本身,一团乱麻
  •     纯粹是一个故事,畅销书真是读不下去。
  •     焦虑,人人都会面对的心理问题
  •     豆瓣阅读
  •     感觉作者过于自恋了。看完全书仍然不知道在说什么。
  •     千万别读,能把不焦虑嗯人给读焦虑了=_=
  •     非常好的书,真的有用!
  •     坑
  •     最喜欢书最后写的那一段
  •     关于焦虑的描写还是可以,但不是一本方法论的书,不是特别有营养
  •     试读了几章,不错
  •     很没意思。。想退货可以么。。兴高采烈的花了12买了书,可是真的不好看。。他总有个猿飞来荡去很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家从小就把这当一个事儿看,他妈妈就是专门研究这个的,因此,对作者会有非常大的潜意识焦虑影响,才会有焦虑自己会焦虑的焦虑。纯属个人评价,本书对我无意义。
  •     焦虑实际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在人体精神层面上冲突所致,祛除方法除了书里说到的还有就是时间。
  •     如果带入自己的情感,觉得文字真是切入要害。可是又忍不住做冷漠的旁观者,文字太用力就会显得矫情吧。
  •     我的焦虑那都不是事儿
  •     这本书不是一本心理分析,而是一个故事~
  •     住在我心里的猴子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