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的非正典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8
ISBN:9787516138236
作者:张乾友
页数:364页

内容概要

张乾友,重庆市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南京大学服务型政府研究所研究人员。出版合著《公共生活的发生》、《共同体的进化》与《公共行政的概念》3部,发表论文60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公共行政的现代正典
第一节历史视野中的行政与公共行政
一统治行政与管理行政
二管理行政是一种公共行政
三迈向服务行政的行政发展逻辑
第二节公共行政的产生与典型化
一公共行政的产生过程
二公共行政的理论自觉
三公共行政正典的确立
第三节公共行政现代正典诸要素
一官僚制的组织基础与制度架构
二实践的效率追求与研究的科学取向
三“政治—行政二分”的理论叙事原则
第二章对“政治—行政二分”的实践背离
第一节行政对政治的入侵
一计划体制的发展与集中
二行政部门领导地位的确立
三行政裁量的兴起与合法化
四市政经理制的嬗变
第二节文官制度的变迁
一“哈奇法案”与“去政治化”的完成
二政策职位与“返政治化”的开始
三职业文官的“为承认而斗争”
第三节文官制度“返政治化”发展的制度确认
一政治议程之外的文官制度演变
二公共行政的信任危机
三改革的发生及其政治含义
第三章“民主行政”的提出与发展
第一节民主行政的孕育过程
一反思浪潮的兴起
二“政策与行政”新解
三“民主行政”的提出与实践
第二节参与热潮中的民主行政尝试
一走向参与的三部曲
二从参与到分权
三邻里政府与民主行政
第三节市场神话中的民主行政运动
一市场神话的诞生
二从市场化到企业家政府
三民主行政对市场神话的回击
第四章对管理行政的价值诘问
第一节民主原则对官僚制的渗透
一官僚制话语的移入
二官僚制理论的变调
三官僚制与民主
四“代表性官僚制”的提出
第二节关于公共行政的伦理思考
一行政官员民主责任的确认
二实现民主责任的两种途径
三伦理守则与行政伦理
四公共利益与民主责任
五行政官员的伦理定位
第三节官僚制组织的价值冲突
一从使命到生存
二工具理性的征服与反抗
三重申代表性官僚制
第五章身份危机中的价值诉求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身份危机的发生
一传统科学观受到挑战
二行政科学卷土重来
三“事实一价值二分”的出场
四公共行政两大理论阵营的形成
第二节探寻公共行政学的价值身份
一寻找“普通话”的插曲
二公平原则的提出与运用
三通过社会公平重建学科认同
第三节市场神话中的身份重建
一身份危机2.0
二重建公共行政的宪法身份
三寻找公共行政的精神认同
第六章对管理行政的理论反叛
第一节求证伦理行政的可能性
一“水门事件”的伦理遗产
二确认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
三实现行政官员的责任
四为行政伦理正名
第二节重塑公共行政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一新公共行政运动的另一种主张
二理论与实践的再整合
三实证/行为主义批判
四工具/技术理性检讨
五重新建构公共行政
第三节公共行政的后现代追思
一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方言
二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民主
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正义
四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性别
第七章全球化、后工业化背景下的服务行政谋划
第一节工业社会的治理遗产
一从“第三部门”到“新市民社会”
二民主的没落与公共性的扩散
三全球风险社会的形成
第二节管理行政的谢幕
一管理行政的理论重述
二管理行政在工业社会中的演变
三管理行政在全球化与后工业化中的失灵
四风险社会中的治理选择
第三节服务行政的提出
一服务行政的西方文本
二服务行政的中国话语
三服务行政的研究规划
第四节服务行政的实践建构
一确立公共行政的价值导向
二以解构官僚制为起点
三以社会治理的伦理化为方向
参考文献
一中文
二英文

作者简介

本书在“公共行政的非正典化”的论题下,围绕“政治—行政二分”、民主行政、官僚制、身份危机、行政伦理等经典主题,考察了作为管理行政的公共行政及其公共行政学在20世纪的演变过程,描述了公共行政不断朝向“另一种可能”的发展逻辑。在全球化与后工业化的历史背景下,本书视服务行政为公共行政非正典化的终点,认为服务行政为公共行政寻找“另一种可能”的努力做出了回答,并对服务行政的建构原则做出了初步的论证。本书可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读物,也可作为相关学者的研究参考。


 公共行政的非正典化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今日在阅读《公共行政的非正典化》时,第340页“到了后工业社会,权力也将实现向社会的转移,并且,由于合作制组织已经取代了官僚制组织,转移到社会中的权力也不再与固定的职位相联系,而呈现出流动性和虚拟性特征,是根据完成某项任务的最优安排而进行配置的,使所有组织都获得了‘任务型组织’的特征。”我对这段论述感到非常费解:其一,我所认识的任务型组织仍停留在名目繁多的议事协调小组,这些小组为任务而生。而在这里论述的任务型组织外延更加丰富,主要是根据完成任务的最优安排而配置的组织。其二,我认为任务型组织都是有一个创立过程的,而此处的任务型组织也包含过去的组织形式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赋予了任务型组织的特征。大概在前几天,我和人讨论海口某项专项整治活动时,我从小组制的角度来看待这项活动,认为这项有运动式治理特征之嫌的整治活动的组织结构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往往这些综合议事协调小组都有较高级别的领导牵头,各个职能部门派人员构成小组成员,我认为这些组织结构的安排都是出于小组成立目标的安排,即为实现非常规的行政任务。但政府往往囿于资源调配、动员能力的有限型以及注意力的局限(还有一点是科层制结构下政府工作人员往往厌恶非常规任务,会对这类工作采取不配合甚至抵制的作用)。往往高级别领导代表着议事小组的权威等级,而各个职能部门的加入往往能够使资源实现有效的调配,故这些组织的成立和运行会对非常规行政任务的完成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往往这些组织是与传统的官僚制有所差别,按照我现在对官僚制的认识水平来看,我想从以下两点来谈谈任务型组织与传统官僚制:其一,传统官僚制强调的官职层级制,而任务型组织虽仍在官职层级制的制度框架之下,但并未静态地停留在原层级位置,而是跳脱原来的位置,带着层级进入一个新的任务组织;其二,官僚制的美德强调非人格化,而任务型组织建构在对现实中官僚人格化的基础之上,是为解决非常规任务导致的层级官僚的抵触情绪的补救措施,且强调权威的推动作用。总体来看,我认为张乾友老师论述的服务行政视角下的任务型组织是对未来的一种畅想,而我目前的认识仍认为当前任务型组织的形态仍是基于管理行政现状的一种组织现象,是对传统官僚制的一种修正,但不是替代,因为当前这些议事小组的目标仍是完成行政任务,且这种非常规行政任务的完成方式是较传统形式更为有效的,本质上仍是官僚制背景下的追求效率的行政活动,离服务行政视野中的任务型组织还有些遥远。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这本书很快读完了 应该说前辈这本书是用正典化→非正典化→去正典化→再正典化的方式来看待整个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 对概念较真 对价值重视 满满的都是学术功底 但是在看到服务行政最后的部分的时候 初读感觉有很浓的张康之老师的影子 过于宏大 不够具象 但是后面感到舒服 原因是后工业化时代的行政理论构建就是需要想象 想象才能构建出属于后工业化时代具有价值理性意义上的行政理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