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痛史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503959363
作者:冯骥才
页数:185页

内容概要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文革后“伤痕文学”代表作家。1985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书籍目录

湮没的敦煌
出没在死亡之海的探险家们
道士王圆箓
千古之谜
千年宝藏
可怕的搭档
玄奘的信徒
四块马蹄银
伯希和来了
每天看一千卷
惊动京华
雁过拔毛
文明大抢救
华尔纳的胶水桶
大漠美髯公
万里归来髯带霜
“无期徒刑”
大漠上的孤坟
无边无际的敦煌学
敦煌完璧待何时
关于敦煌样式
为了文明的尊严

作者简介

《敦煌痛史》是一部敦煌石窟史,佛教东渐史,是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交流史,也是西北少数民族交流史,甚至可以说是中古史。漫长的岁月中,纷纭复杂的历史事实与众多的历史线索归结在这部著作中,都被展现得丰韵独特。作者把对敦煌的爱恨都融入文字之中。看似平淡,阅读时却总能让人感觉到那种情感的冲击力与震撼力,对我们曾经高度发达的古老文明的骄傲,对她在近代遭遇到的洗劫与流失的心痛与屈辱。


 敦煌痛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然而我国学者对敦煌遗书的大抢救,是历史上第一次自我的文化觉醒。它义动当世,光耀千古,成为百年来中华学坛的一股飒爽、浩荡和堂堂正正的文化正气。”——《敦煌痛史》冯骥才中学课本里有一篇是描写王道士如何发现和出卖敦煌藏经洞里大量珍贵古物的片段。虽然为了迎合课文的旨意,在回答诸如课文大意的题目时,都要表达痛心疾首捶胸顿足之意,痛斥无知愚昧贪小便宜的王道士,痛斥无耻盗贼斯坦因,打着考古的名号肆意盗取他国宝物!但我内心又不禁嘀咕,或许我们反而要感谢这些阴差阳错,感谢历史安排了烂人王圆箓和一批又一批对文物无比贪婪的各国考古队,感谢他们的配合把这批珍贵的东西转移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王道士用这些宝物换了多少钱,这并不要紧,这些文物的价值本来就无法估量。当时的中国处在清朝末年的动荡之下,吏治混乱、技术落后,再加上战火纷飞,英国、德国、法国、俄国等等这些国家的博物馆更能够保护这些珍品的完整性。起码,不会像最后仅剩的一小批古物,在运送到京城的途中,被各级官员层层盘剥,以致流散无处,而且很多最后也被外国人买去。负责运送的官员何彦升甚至为了不被发现少了件数,把长卷撕开一分为二,想想便心痛如绞。也幸好伯希和带的摄影师当时将大量壁画都拍摄下来,也让很多后面因监禁白俄战俘等各种原因被破坏的一些壁画得以留存。藏经洞这批文本画卷的价值无法估量,不仅仅是佛经善本,其中包括了大量小说、杂文、小唱、诗、经典演释、艺术、家宅田地、社会契约、诉讼、官事、婚事、宗教、历书、迷信、杂事等等等等,是一批可以帮助现代人完整研究中古时代中国乃至中亚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其中一千余件唐宋绘画与手绘经幡,都是稀世珍品,但竟无一留存国内。还有很多失传千年的琴谱、乐谱、舞谱、棋经,很多当时手抄本的典籍,很多用古藏文、粟特文、于阗文、龟兹文、梵文、回鹘文、希伯来文写成的文本,大量魏晋隋唐时的壁画和塑像。这对今人了解唐宋前的历史是多么重要的第一手资料。退一万步说,不管这些东西放在哪里,只要它们都好好的、完整的,能够为世人所了解,也够了。由于年少的伯希和的炫耀,京师里的文人们终于得知了自家的宝藏被人洗劫一空的噩耗。有知的文人们开始尽一切努力去挽回这一中国文物史上的巨大损失,这批文物也被称为了“敦煌遗书”。他们奔赴世界各地,大英博物馆、法国国立图书馆以及日本等地,抢是抢不回来了,买也买不起,这些文人们就用手抄和拍照的方式,尽可能的抄录、整理能接触到的所有文物。但是,这一段情节让我气愤和感动,外国人竟然不让我们看我们自己的东西,有的拍照一张要收14法郎,文人们克服了无数人事、经济上的困难,在海外收录整理着“敦煌遗书”。看着自己的东西被别人霸占,想看还只能卑躬屈膝地讨要,甚是心酸。“然而我国学者对敦煌遗书的大抢救,是历史上第一次自我的文化觉醒。它义动当世,光耀千古,成为百年来中华学坛的一股飒爽、浩荡和堂堂正正的文化正气。”正如书中所说,或许正是因为这场文化浩劫,促使了中国史学家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抢救式地发展出了敦煌学。如今,中国强大了,有能力和技术保护这些文物了,但五万余件出土文物中的三万五千多件仍然流于海外,至今无一归还中国。虽然敦煌遗书在世界各地的散布,一方面也促进了敦煌学在世界范围的展开,法国、英国都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汉学家在敦煌学上作出了很多研究成果,日本也在壁画方面做出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但我们终究希望属于中国的文化遗产能够回到它产生的文化土壤中来,将发挥更多的历史价值。想想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的木乃伊都还扣在大英博物馆,我们这些纸纸片片不知何时才能归还。或许有一天,中国人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将这些遗失的文化重聚于中华大地。 又或许在广袤的大漠中,有另一处“敦煌”在漫漫黄沙中等待千年,等着有缘人去探寻。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殖民主义的掠夺性考古,文明失落后的无知,权力层对文化的漠视,催化愚昧的贫穷,丧失文化良心的文化汉奸,都是造成悲剧的真正根由。只要这些根由存在,文化悲剧就在所难免。
  •     读着读着有想哭的冲动,想起了当时在莫高窟看到的一幕幕
  •     一场大哭。
  •     又重温了一遍敦煌的发现,流失,保护,研究的历史。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藏经洞、敦煌遗书、壁画、雕塑、历史、现实...敦煌的魅力值得人用一生去追寻。作者关于文物讨回的观点不敢苟同。其它写的挺好。
  •     说得比较清楚
  •     不懂壁画的是敦煌的灾星,但懂得壁画的却是敦煌的克星。自藏经洞发现后,从莫高窟发现的经书和壁画散落于数十个国家,至今仍无任何归还的迹象。敦煌学涉及语言、美术、文学、历史、宗教、民俗、建筑、舞蹈、科技研究等,基本上囊括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里气候条件恶劣,生活艰辛不堪,最难抵抗的是寂寥与孤独。佛国无语,大漠无声,自言自语的话刚说出口,往往就被一阵风刮走了。若是没有坚定执着的献身精神断然不可能在这里进行无期徒刑般生活。这本书把莫高窟的发掘和发展的进程写得通俗易懂,看完后最大的感受便是百闻不如一见,见了还要再见,正如现今名誉院长樊锦诗所说“人的一生不过百年,而莫高窟有着一千年的历史,在短短的一生中能与莫高窟为伴,真的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     小小一本书 却激起了对敦煌的热情
  •     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地读到敦煌的历史简概,敦煌痛史,真的痛,尤其是读完后看到书后附的几张图画尤其惊叹与感伤。此外,作者文字中的很多地方,能感受到强烈的主观意识与民族情感。读这种历史性的书,觉得还是站在历史本身来看比较好。
  •     短小精悍,铿锵有力!
  •     王道士那张照片让人深刻体会什么叫相由心生。书本身很赞,通俗仍包含大家风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