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晚景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14131635
作者:高王凌
页数:24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诸位看看,哪一个词儿能跟中国传统时代配得上?所以我说:“西方的概念再好也别往中国身上随便安”,这就是我这篇文字主要想说明的意思。 学术与心术 夜来读书,读到清人陈澧所说今人“终年读许多书,而做人办事全无长进”。不想,第二天又接着读到许多精彩之处,足可独立成篇了。 钱穆先生说:当时学者,正以能考据训诂,自负为最善读书者。而陈氏却直斥其与不读书者等。近人尚多认考据训诂为读书治学之不二法门,其实不然。其间最易犯者,常为忽略了书中平正通达的部分,而专从难解难考处下手,因此读书不得大体,而流于琐碎。不注意大道理,而专在枝节上卖弄小聪明。他们训诂考据之所得,并不是说错了,只是于身无益,于世无用。 这且不论,还有一桩大毛病,就是读书只为我作文地步。只求觅得书中一罅缝,提得出一个题目,写得出一篇文字,便谓学问能事已尽。如陈澧所说:“皆节取一二语,为题目,作经解”,“但欲为世俗所谓名士耳”,“动思掩盖古人,以自为功”。 因此钱穆先生说:只一意搜求题目作文,求胜前人,为名士,学时髦,那番心理更是要不得!——这就是古人所谓“私心”和近日西方人批评的“学术道德”了。 又说:今天学术界的风气与路径,却还是乾嘉旧辄。陈澧所谓“懒与躁”的心病,仍是深深埋在我们的身里。而世道衰乱,我们学术界也不得不负相当的责任(《学龠·近百年来诸儒论读书》)。 佚史氏日:当日考据学之所以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即它给学者提供了不知多少作文的题目;余亦多次表示,考据学说得再好,也不过是一种“小学”(故清人颇有以他日中衰,“深归咎于汉学家言”)…… 说到“于身有益,于世有用”,也与我们近日所谈的“道”、“业”有关,借此我还要提醒我的弟子,注意于近代当身之史,要像我们课上反复说的那样,当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前言

当我提笔写这篇序言之时,就表明我的“乾隆三部曲”要出齐了。从《乾隆十三年》,到《马上朝廷》,到现在的这部《乾隆晚景》,一共三本。所谓三部曲,本应是一本书,是一齐写就(当然,也有个先来后到,一笑)。但我几乎从没打算把它们放在一起出版,叫做《乾隆》什么的。    明眼的读者一定早已看出,这几本书的篇幅前后长短不一,以致《马上朝廷》以三十年之久,不敌第一部之十三年。第三部《乾隆晚景》从第六次南巡(乾隆四十九年)之后写起,加上嘉庆的三年多时间,满打满算,也有近十五年,与《乾隆十三年》约略相当,但篇幅就更短了。以致不得不加以多篇附录,难逃“滥竽充数”之讥。就其内容来说,这几本仍是语多“含蓄”,许多问题似乎并未说透,也对它们的篇幅造成一定影响。也许,是笔者有意如此,也许,这就是他的作风,而非其他?也许,这样“含蓄”,恰说明我们所谓历史,还是以猜测的成分居多。    显然,第一个阶段《乾隆十三年》已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完全可以单独出版。它也是我最费心,下工夫最多的一段。它始于三十年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还“困于”经济史的时期。对于乾隆朝的整个历史,相比而言,则仍然缺乏了解。多亏经济科学出版社的几位朋友,独具慧眼,不但看中了她,还在她之后,连续推出几本,遂有了这个序列(所谓“乾隆三部曲”)。不是他们,恐怕还不可能。    但不管怎样,现在很多事情我都准备放下,不再“逞强逞能”。对于乾隆,我也不觉有那么多好写的了——所以此书篇幅只及前者三分之一——不是我累了,恐怕倒是皇上累了,也老了。当然,比起前五十年,这成为他统治最为失败,最令人诟病的一段。虽然他的眼光还是那么犀利,手腕还是那么老辣,但“无可奈何花落去”,怕是有些力不从心了。    本书(《乾隆晚景》)分为三个部分,它与前两本的写法颇有不同,是提出了几个方面的质疑,即针对四种成说提出不同意见,或是说与之“唱对台戏”。似乎是不由得还要为乾隆皇帝做一点辩护:他失败的原因,是不是因为政事废弛?或是官吏贪腐,或因和珅一人作祟?或缺乏眼光,以致失去了一个可能的机会(如在国际贸易上)?诸如此类的机会是否存在?是不是在经济发展上已经途穷财尽,或因人口过多,而无可救药?……这些好像都有一点似是而非,又像又不像。    最大的争议,可能还是在于所谓的“政事废弛”。人们心目中想象的“专制集权”,在这个广土众民、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国家,其实谈何容易?就拿追捕逃兵一事来说,参考乾隆三十三年“叫魂”的案例,其关键的有名嫌犯,尚且不能坐实,何况第二次金川之役以来几次战争中成千累万的逃兵?乾隆十二年的教案,按说是最严厉的了,以致引起刘松龄一辈传教士的愤怒。但是根据最新发现的外国史料,却不难发现,好几起违法传教的外国人,都被地方政府保护起来,暗自遣送出境。所以我称其为一个“上下相蒙”的“二相世界”。看来,这是“帝国”的政事所需,是不可以戳穿的(参见拙作《这才是真历史》,《华夏时报》2012年9月5日)。    结果,自然是“令不行,禁不止”,拿乾隆前十三年与最后十三年相比,看来情况是大不同了。但又有谁能说出当日情况究竟如何?所以,我们还是按照古书存疑的办法,摆在这里,让读者评判。在我看来,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千万不要认为“真理都在自己手中”。    看来,要想对当日客观形势做出交代已不容易,更难的是写出当事人的主观心态,既写出一个朝代的历史,也写出个人的心路历程。    尽管皇上依然精力旺盛、才力过人,但他最终仍不能不带着偌大的遗憾,告别这个世界,撒手而去。    我们的“乾隆三部曲”,也就此可以告结。    本书拟分三个部分:    第一,乾隆晚景;    第二,乾隆朝来华传教士刘松龄;    第三,乾隆及清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其一,关于小书的写法,似乎还有一些值得检讨之处。比如,像朋友所说,乾隆朝史事确实有太多可以用来“借古讽今”。但笔者初意却不及此,同时,(至少从第二部起)也无太多的思想、理论想要表达,更多的还是期望读者自悟,如是而已。    在《乾隆十三年》里,小书的“中心思想”似乎还比较明确,各有独立的篇章。其后似乎就没有了。其实,我的打算就是接着讲述乾隆朝的故事,也不敢说是“标新立异”,而是表示乾隆朝历史还有这样一种写法,大约处处与他说不尽相同罢了。面对这样一个千姿百态、复杂的时代,不能不展现其不同的面向,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讳过,不忌善,不因人废言,不以过掩功,希望多少能还其“本来面目”,如是而已。总之,这是一个处于“大转折”之中,并非能够“一言以蔽之”的时代。也可以说是一个“好坏掺半”的年代,其间有正面的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面,也有反面的令人愤懑难平的一面(愈是到这种时候,语气愈是应冲淡平和)。    其二,本书加入刘松龄研究,一部分原因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马戛尔尼来华,处处都有乾隆十八年(1753年)的影子——如此分析尚无先例——也就又一次拉近了我们与刘松龄的距离;另一部分原因,是想再次强调其时中外历史的关联。刘松龄的那些想法——不管你喜不喜欢,爱不爱见——恐怕或隐或显、或迟或早,都会对中国发生很大影响。我过去曾说“近三百年为一个历史”,对此怕是不能太短视了,不能随意把它割裂了看。    其三,第三部分选择的原因之一,是最近经由几个大学的讲课,颇有应增入治学方法课程的感触,——它们不是从外国(多半还是经“二道贩子”之手)贩来的“片儿汤”,或所谓“科学”理论,而是经过自己体悟的实实在在的一些东西,——因此也是有为而发(它也占据了本书的很大篇幅)。    不多说了,何况——孔门主张“有来学,无往教”,我们已经批评太多(无论在“乾隆三部曲”的哪一部中),难道还要想改变谁人?——休息一会,休息一会!    是为序。

内容概要

高王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从事清史研究三十余年,从经济史、社会史转入政治史,是一位特立独行、不尚苟同的学者。本书是他在政府经济政策(《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农民抗租(《租佃关系新论》)之外,继《乾隆十三年》、《马上朝廷》后第三本“纯清史”“政治史”的著述。

书籍目录

目录
一、乾隆晚景
1废弛之惑
2贪纵之谜
3何来的历史机遇
4无以承负的衰败
二、乾隆朝来华传教士刘松龄
1刘松龄,最后的耶稣会士
2刘松龄笔下的乾隆十三年
3宗教与科学——双重的失败
4刘松龄热在中国
三、乾隆及清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1求学偶得——我在清史所三十年
2关于方法问题的课堂讨论
3我眼中的清代经济史
4关于清代政治史研究
5中国历史的正面贯通
6评《乾隆十三年》

编辑推荐

《乾隆晚景》编辑推荐:在学术日渐沉迷、流行甚嚣尘上的今天,“乾隆三部曲”自《乾隆十三年》推出以来,不断收获读者的赞誉和好评,这读者中不乏学人大腕,如秦晖、金雁、张鸣、吴思、马勇、雷颐,如贾宝兰、马国川、曹东勃、陈远,说此书好读者,多矣。《马上朝廷》继之,《乾隆晚景》作为“乾隆三部曲”完结篇,更加入了作者高王凌教授三十余年的清史研究方法论和在人大清史所研究清史心得。不管弟子也好,高粉也罢,作为编辑,有幸能遇到这样一位研有所得,功力深厚的学人,陆续推出一本又一本这样的精品学术畅销书,以飨读者。幸甚!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专家高王凌教授最新力作,“乾隆三部曲”完结篇,最具时代气息的人文历史著述,三十余年研究之结晶。

作者简介

《乾隆晚景》内容简介:比起前五十年,乾隆晚年成为乾隆朝统治最为失败,最令人诟病的一段。与前两本写法颇有不同,《乾隆晚景》针对几种成说提出不同意见,似乎是要为乾隆帝作一点辩护:他失败的原因,或因政事废弛?或因官吏贪腐?或因和珅一人作祟?或缺乏眼光,以致失去了一个可能的机会(如在国际贸易上)?……最大的争议,可能还是在于所谓的“政事废弛”。人们心目中想象的“专制集权”,在这个广土众民、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国家,其实谈何容易?乾隆三部曲中提及的另一个人物是刘松龄,《乾隆晚景》予以重点详述。另外,作者三十余年清史研究的方法论也得以列示,与读者见面。最终,乾隆仍不能不带着偌大的遗憾,告别这个世界,撒手而去。而我们的乾隆三部曲,也就此可以告结。

海报:


 乾隆晚景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秦晖、金雁、马国川、张鸣、吴思都推荐过、都说好看的一套书
  •     《乾隆晚景》,最有意思的,就是第三部分——乾隆及清史的若干问题。作者颠覆了以往的史观。
  •     我都不敢标学术书,真心觉得是水书一本
  •     。。。。。。
  •     三本乾隆朝研究总体来说,写得比较好看,有新意,有主张。但几个重点观点反复申明,三本书叠相重复,不免累赘。第三册有不少内容是与某爱喝清酒的同学一起合作的研究。
  •     对我大清有了新的认识
  •     高老师一直主张正面贯通中国历史,在本书中有很好地的体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