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故事的艺术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00-01-01
ISBN:9787302062165
作者:李希光

作者简介

本书是作者带队到国家重点扶贫县——黑水实地采访以及对这次活动研讨的结晶。鲜活的人与事,初显了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学子们“找故事的艺术”。


 找故事的艺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本书的多半部分是由李希光的学生的采访稿及记者手记组成,总共十七个人,十七个故事。在记者手记中提到的东西,有些可以相互映衬,有些则是不断重复,看到最后,无聊中带着重视:每个人都印象深刻的东西,那自然是最重要的。看这样的书,能让人感受到采访的激情,以及对新闻的热情。书中也提到了,记者需要100%的热情,想想也是,如果每一次采访、每一次报道都接触新鲜的东西还好,但有些时候需要写的内容不那么有趣,如果不是对新闻的虔诚与热情,做这个每天奔波变化的工作岂非是一种遭罪?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一张白纸一样的大一学生最容易勾画出形状、涂抹出彩色了。李希光被称为细节加直接引语的代名词,一个名教授能够亲自带队,引导大一的孩子们进入新闻采访的殿堂,这一点是很值得敬佩的,他反复跟学生强调,要看到人的故事,要有细节,这样的要求看似普通,但是在实践中,以此把关,真的能写出让人能读下去的东西。我不认为大一的学生的水平能有多高,即使是清华的学生,所以我把这十七篇文字的可读性的功劳归于他们对此付出的心血,以及从选题开始,李希光对他们的指导。如果换作是我,买菜不用塑料袋,采访乞讨小女孩儿这种选题,是可以通过的,现在想想,如果不是带着细节的鲜活的人的故事,不是仿佛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只是一些文字描述对比出来的文章,会吸引读者的眼球吗?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经验是如此的重要。同时,这种集经验与知识于一身的敏锐,能让他看到最细节的东西,比如标语背后的故事,有些时候,很多人认为采访就是与人的沟通交流,其实更多信息都隐藏在非语言中,比如标语,比如布置摆设,比如表情语调,如果能发现,才有可能引出最精彩的东西。不是说采访对象不配合,只是,很多时候,被问到一个问题,被采访者很难把报道最精华的部分说出来,跟记忆力有关,跟专业性也有关,此时,记者引导作用是很重要的,要学会找故事,尽管这很难。书的后半部分有对新闻的探讨,集结了很多新闻教授的观点。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就是新闻是新闻,而不是传播。新闻要求公正真实,而传播需要配合商业和社会需求。如果新闻报道都是按照受众的喜好,按照利益的驱使,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新闻媒体保持自身的公信力,不被任何组织控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应该一直追求,细化到每一个记者,就要求记者努力做到客观公正。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一群怀着美好理想的准记者 黑水 故事 感动
  •     在长征路上体味清华新闻学
  •     实践高于一切的体现
  •     我感覺一般,可老師喜歡……唯有死啃
  •     一个好老师。每次看到这样的老师,才会对新闻燃起一点点热情。
  •     每个人都是一本小说
  •     只读了后半部分
  •     我是真的不知道通篇在歌颂裆的这本书到底哪里让虹姐看上眼了。
  •     反反复复从图书馆借过三四次了,这本书看任何一页都有收获。我决定要买下收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