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的忠奸之辨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3月
ISBN:9787800484827
作者:陆玉芹
页数:257页

内容概要

陆玉芹,女,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副教授,1970年12月出生于江苏大丰。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史、教育史研究,先后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三项。在《史学月刊》、《江海学刊》、《学术月刊》、《江西社会科学》、《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历史教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专著《未学斋中香不散——钱穆和他的弟子》一部(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

作者简介

1900年庚子年,以许景澄、袁昶、徐用仪、立山、联元五大臣为代表的一部分官僚主张镇压义和团,建议“剿拳和洋”,在御前会议上勇于直谏,反对攻打外国驻清使馆,反对对外开战。清政府在败局将定时处死了五大臣。本书采取个案和群体结合、叙述和议论结合的方法,对五大臣被杀现象作细致的分析,并对五大臣的行为作客观的评价,为在民族危机严重的形势下理性引导民众的排外情绪、避免民族灾难的发生提供一个视角。


 穿越历史的忠奸之辨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此书其实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五大臣的传记,第二部分是考证五大臣被杀的真相。作者考证了袁许并非因为上三折而被杀,后两折更是后人伪造,但五大臣揭力阻止以西太后的顽固派盲目排外导致拳乱的祸害却是不争的事实,他们的被杀是因为牵涉到帝后党争,地方对中央的抗争,开明派对顽固排外派的斗争,以及大阿哥党试图运用拳乱夺取政权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本书最终试图得出结论,愚昧盲目排外般的拳匪般的爱国其实是祸国的行为,理性理智对外问题的五大臣是真正的爱国者,而并非所谓的卖国。清朝的覆灭不是在甲午,关键在庚子年这里当然本书也有不足,比如对于徐用仪的评价就有很多不公,关键徐是后党的关系,所以作者的评价有所保留,既然对许袁外交可以客观评价,何以对徐就要有所保留?同样对于拳乱的评价也是点到为止。不够深入
  •     书名开头“穿越历史”四字,让人联想起十分流行的一派小说,其实大谬。这本书与幻想无缘,讲的是硬梆梆的历史。“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对庚子年这一段悲壮的插曲,作者作了细密的爬梳,甚见功力。袁昶、许景澄因反对用拳御洋、反对开战而被杀,世人因之附会,一直以来都认为两人因连上三份奏折、主张杀徐桐刚毅等保守派而被害。孔祥吉为此特地查过军机处《录副奏折》、《朱批奏折》、《随手登记档》等等,没有发现任何原件、抄件或者目录著录,怀疑并无第二、三折,第一折起草后并未上奏。陆玉芹再次查档,并核对《庚子清宫档案汇编》等已刊档案,重要的是利用了抄本《袁爽秋京卿日记》,分析袁昶在当时给各方的函札,证实孔祥吉的结论是对的:袁昶起草了第一折,并无上奏,其余两折都是假的,可能是“上海好事者所为”。假奏折的出现,其实是满足普通人的心理,出于对“英雄”的崇敬,觉得在死前应该有“慷慨激昂”的行为才符合其想象。袁昶、许景澄、徐用仪、联元、立山五人,其实出身、履历各不相同,在政治派系中也分属不同阵营,平时立场各异(袁、许比较接近),只是在庚子宣战前那个气氛极度紧张的时刻,做了慈禧和载漪集团的牺牲品,目的在于满足狂热主战派的愿望。死后并称“五忠”,九泉之下有知,应该有人并不认同。本书比较大的贡献是为许景澄、袁昶、徐用仪立传,联元、立山则由于资料所限,只能勾画出大概。许景澄在外交方面的表现,经作者钻进故纸堆中辛苦淘金而凸显出来。晚清杰出的驻外使臣中,郭嵩焘、曾纪泽人所共知,但如果从外交实践的专业程度比较,许景澄更胜一筹。只是,“弱国无外交”,使臣的作用,往往只能在小处加以弥缝,而在十九世纪末实力为先的外交战场,许氏未能力挽狂澜,非将之罪也。许景澄遭到满族权贵的痛恨,其来有自。作为驻俄公使,他不得不出面负责交涉东省铁路、旅大租借事宜,虽个人已经尽力,但无法避免“丧权辱国”,将东三省权益让与俄人。作者在短短几年之内,查阅的档案史料不知凡几。有些资料集并无索引可利用,需要从头到尾加以翻阅,其工作量堪称惊人。作者利用了不少稀见的抄本、稿本,如袁昶《渐西钝叟遗文》、廖寿恒《抑斋日记》、徐用仪编《冯志青所接书札》等,文献功夫有足多者。《袁爽秋京卿日记》的“发现”更是一大亮点。此前研究义和团运动的学者,多使用《袁昶乱中日记残稿》,不知其中有后人添改的内容;孔祥吉先生以其过人功力,揭示《残稿》中有甚多不合情理之处,但当时孔先生并不知道尚有《袁爽秋京卿日记》存于天壤间。据作者所言,《袁爽秋京卿日记》所记时间从五月二十八日至六月二十二日,叙述要比《乱中日记残稿》详细,其史料价值极高,不仅可以为孔祥吉的观点提供最有力的证据,而且对解开宣战后朝廷令出多门、朝令夕改的谜团应该有很大帮助。可惜,作者为题目所限,并未对此材料加以充分利用。任何史学著作都不可能完美。本书历述了五大臣被杀的整个过程,但最终依然未能帮我们揭开谜团:当时主和的人甚多,为何只杀这五人?诏书中定下的罪名中,“语涉离间”有无更深一层的含义?联想到光绪二十一年,慈禧斥逐侍郎长麟、汪鸣銮,其罪名为“迹近离间”,似乎这五人的死因,还需从引发帝后矛盾这方面去加以探求。作者或许因为搜集、整理资料占用太多时间,写作比较匆促,有些小失误本来可以避免。《绪论》中有一段“中国的香港与台湾地区关于“五大臣”的系统研究还没有,涉及五大臣的相关研究主要见之于戴玄之的《义和团运动研究》和陈捷《义和团运动史》。”(第3页)其实陈捷此书在民国十九年即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陆玉芹使用的是台湾文海出版社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以为作者是国民政府迁台后的台湾学者。又如,第五章提到“袁世凯的‘滥杀’加剧了山东的民教冲突、官民冲突。”(第146页)作者已经看过林华国《历史的真相》一书,应该知道林先生用充分的证据证明,袁世凯在开战前杀人极少。但有个比较重大的失误,则是断言“因为恽毓鼎是会议的直接参加者,其记载应该可靠”(第161页,所指的事恽氏《崇陵传信录》)。若将恽毓鼎庚子年的日记(载《义和团运动史料丛编》第一辑)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崇陵传信录》作为有意公开发表的著述,不仅为自己脸上贴金,掩盖当时随声附和的丑恶表现,还大量伪造材料,将事件发生的日期有意进行改易。鉴于作者长期出任“起居注官”,史学界长期将此书当作信史,对庚子事变这段史事的研究制造了大量障碍,为避免继续贻误世人,不得不饶舌一番。110年的光阴过去了,60年里我们生产了大量义和团研究著述,但,这段史事的真实面貌,依然笼罩在云里雾里。过分相信某些前人著述,对史料不进行严格的可信度审查,公众还将继续被误导。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yctclyq@163.com
  •     冤冤相报的牺牲品,所谓“强敌在境,先修私怨”诚如是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