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伊朗长大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108033215
作者:玛赞·莎塔碧
页数:348页

前言

  公元前2000年,正当埃兰民族(Elam nation)在巴比伦(Babylon)之旁发展文明的时候,印度和欧洲的侵略者在辽阔的伊朗高原定居下来并为之命名。“伊朗”一词来源于“Ayryana Vaejo”,意思是“雅利安人(Aryans)的发源地”。雅利安人是半游牧民,他们的后裔是米堤亚人(Medes)和波斯人(Persians)。公元前七世纪,米堤亚人创建第一个伊朗国家,后被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摧毁。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后来成为古代最伟大帝国之一的波斯帝国。伊朗以前被称为波斯(Persia)——她的希腊文名字,直到1935年,雷扎国王(Reza shah),也就是最后一位伊朗国王的父亲,要求大家称这个国家为伊朗。  伊朗很富裕。由于她的财富及有利的地理位置,很容易成为攻击的对象。伊朗经常受外国势力的统治: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西边的阿拉伯邻国、土耳其和蒙古的征服者。  然而波斯语言和文化经受住了这些侵略。侵略者们被这种强有力的文化所同化,而且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们也成为了伊朗人。  20世纪,伊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雷扎国王决定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西方化,与此同时,一种新的财源被发现了,那就是石油。随着石油而来的是新一轮侵略。西方国家,尤其是大不列颠,对伊朗经济施加了强大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苏联、美国要求雷扎国王跟他们联合起来对付德国。但雷扎国王同情德国,宣布伊朗为中立国。于是同盟国侵略并占领了伊朗。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们谈起这个伟大的文明古国。总是将她与原教旨主义、狂热主义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我作为一个在伊朗长大的伊朗人,知道这个形象远非真实。  正因为此,创作《我在伊朗长大》对我来说才这么重要。我认为,不应该根据少数几个极端分子的恶劣行为而对整个国家做出评判;我也不希望人们忘记那些为了捍卫自由而在狱中失去生命、在两伊战争中丧生、在各种暴政统治下遭受折磨或被迫离开亲人和祖国的伊朗人。人可以原谅,但绝不应该忘记。  ——玛赞·莎塔碧

内容概要

作者玛赞·莎塔碧(Marjane Satrapi)于1969年出生于伊朗雷士特。她在德黑兰长大,在那里的法语公立学校学习,之后去维也纳,后又去斯特拉斯堡学习插图艺术。她写过几本儿童读物,创作的插图发表在世界各地的报刊杂志上,包括《纽约人》和《纽约时报》。她目前住在巴黎。

书籍目录

面纱
安息日
流落奥地利
回家

作者简介

伊朗,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长期以来人们谈起她总是将之与原教旨主义、狂热主义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作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作者出身豪门,以当年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为背景,用客观的眼光叙述了国王被推翻、两伊战争等事件。伊朗的政治、历史、文化也随这个女孩的成长经历以及那黑白分明、质朴有力的有版画感的图画,走近了读者,震撼人心。出版后,先后获得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年度最佳漫画奖,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漫画奖,拍成动画片后,入围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第33届法国电影恺撒奖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等六大奖项提名,并获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奖。本次将原来的四册合为一本出版。

图书封面


 我在伊朗长大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4条)

  •     黑暗恐怖中的光明与自由看得并不少,这本恰好是看完后觉得自己还不错的书。没有夸张的崇高,我们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这个国家的一员。她曾假装自己是法国人,听到别人背后的议论,偷偷地为自己惭愧,可是她自己也无法认同国家的所作所为,又怎么能自豪地说出“我是伊朗人”呢。
  •     抱着想要了解的伊朗的态度去看的,看的过程中让我想起了《追风筝的人》,国家社会的变迁深深影响着个人命运的沉浮。阿拉伯社会或者说伊斯兰社会的改革如何会导致今天这样的结果,今后,这是我读书了解的一个方向。同时这部著作也让我联想到了这段时间一直在读的《虚构的犹太民族》,通过虚构自己民族的辉煌历史来唤起民众的民族主义,复国主义,这些看似自信的甚至是自我膨胀的思想是那么的经不起推敲,而他们所带来的狭隘的使命感的思维方式更是让人恐惧和不安。以色列建国后发起的几次战争很能说明问题。当然二战时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是这一类的典型。我也联想到了前段时间的云南昆明车站的暴乱事件,当时室友说了一句话让我十分震惊“就该把XinJiang人都杀光!”。如何可以有这样的想法,这在我看来是多么的可怕。一直以来,就劝他多看书,经常把自己的书拿给他看,可是仍然冒出这样的气话来,似乎看书是不管用的,我倒真心希望这只是他的气话。一方面,xinjiang人并不都是伊斯兰教徒,另一方面信奉伊斯兰教的并不都是狂暴分子。我们国家并没有刻意的宣扬民族主义、煽动民族主义,可是民众中仍然有这样可怕种子,甚至是所谓的高才生,如此狭隘的民族主义就这样轻易的被唤起。最后,真心希望阿富汗、伊朗等一大批阿拉伯世界的国家能依靠群众的智慧走上正轨,拜托狭隘的民族和宗教的束缚。
  •     去年看过单本第三部后,我就等不及要找全本来看了。一个如此陌生的国家,但这个古老神秘的国度其实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想通过这部绘本了解伊朗其实不大可能,它更多的是一个浸淫着深沉的复杂的情感的个人成长史。这也是玛赞的成功之处,她让我们从一个陌生的国家看到了自己熟悉的那一部分。我们也曾有过这些沉重的历史和荒唐的苦难,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沉默,反叛,颓废,逃离,忍受,割舍不断。这个出身有些背景的伊朗女孩的成长很不容易,有那样一对绝世好父母,实在是令人惊叹和羡慕的。去看看吧,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看到我在朝鲜长大,我在XX长大这样的故事。它能让我们泪流满面紧咬牙关,但对未来充满希望。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作者以比较轻松的语气描述了在伊朗的生活,由于正好经历了79年的伊斯兰革命,作者对变革的亲身体验很让人对伊朗这个伊斯兰国家多了不少细节上的了解。我父亲也很喜欢,他55岁了,读书需要戴着老花镜,所以已经很久不读书,但这次他非常认真地读完了。我们还找来根据这本漫画改编的电影,据说电影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题名等多项荣誉,不过毕竟电影能表达的内容有限,不如漫画描述的透彻详细。有机会我一定去伊朗好好体验一下。

    ps,有一处不解,这本书英文名叫做Persepolis,即波斯波利斯,是伊朗的一处遗址,读完了我也没明白作者为何这样起名?
  •     通过画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女孩的成长。还有我们所不知的伊朗社会。
  •     伊朗,波斯,是一个令我迷惑不解,想要充分了解的国度。
  •     版画风格的漫画体小说 / (8.0/10.0)
  •     好久没看连环漫画
  •     黑白的漫画,佩服她奶奶。
  •     几年前在优酷上看的电影,分三次看完,对伊朗和伊朗普通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     世俗的伊朗与原教旨的伊朗,自由的信念与宗教的藩篱,很喜欢。
  •     你是上苍之光。
  •     她们伊朗那些年
  •     真的太有趣了 越读越有味道 玛赞是个有性格的女孩子 可能也跟父母的教育有关系吧 人也绝对不能迷失自我呀
  •     生命太短暂了,不应该苟且的活着。太好看了,10星推荐,嘤嘤嘤。
  •     看过张佩瑜《伊朗手绘笔记》后对伊朗好奇,才又看了这本。专制的国家总是相似。玛赞简直有天大的好运气,才会在那样的国家里,有那样的父母,外婆以及一定的经济实力,因此天翻地覆地改变了人生。
  •     《Persepolis:我在伊朗长大》这套连环图述说了一个伊朗小女孩在伊斯兰革命时期的成长故事。这个小女孩经历了国王被推翻、伊斯兰革命、与伊拉克战争等国家大事。伊朗作者玛嘉·莎塔碧(Marjane Satrapi)述说的正是她本人的成长经验。
    人们谈起这个伟大的文明古国,总是将她与原教旨主义,狂热主义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我们为一个在伊朗长大的伊朗人,知道这个形象远非真实。 这本书却是对于这段历史从一个小女孩的角度进行了阐述,我以为很客观,很好的了解途径。
  •     很好看,能以漫画的方式描述这么严肃的事情的确很了不起,而且里面的插图非常有意思,诙谐幽默的讲述自己的成长史,自己也是更近一步了解伊朗这个国家,从玛赞身上学到了不少,人必须教育自己。
  •     Freedom has a price.
  •     没想到对伊朗的了解来自这么一本“漫画书”,从很轻松的语气一步步在了解伊朗,甚至让我有进一步去探究伊朗的冲动。这证明它是一本好书,它让国外的读者有了一个了解伊朗,了解伊朗人民的新道路。
  •     从个人角度来说 漫画是作者生活很真实的反映 毫无顾忌的展现童年至成人所经历的种种战乱与不堪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 一直很向往对伊朗这样的中东国家有更加直观不加偏见的了解 它所承载的人类文明的分量远超过它的石油价值 我们怎敢肆意妄为 又或是视而不见。
  •     本书的购价是29.2,而当当是满29包邮的。当然,我的意思绝不是仅仅因为这个,此书才成为一本超值的书。如果你之前看过本书的动画电影《Persepolis》(台湾译名《茉莉人生》),一定会被本书的主人公玛赞的故事吸引。此书和电影都是黑白版画的风格。这种简单的线条和阴影结合的处理却给人一种特别的感动。

    Persepolis曾经是波斯帝国的灵都,古希腊历史学家,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曾评述说“波斯波利斯要比其他城市繁荣富足,但它遭受的厄运也超乎一般!”作者以此为书名,唤起大家对伊朗历史,文化的关注,不应该像成年玛赞在电影中对奶奶所说的那样“因为大家以为伊朗人都是疯子,每天只知道打仗。在提到同名漫画的创作初衷时,插画家出身的玛嘉·莎塔琵(本书作者)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人们谈起这个伟大的文明古国,总是将她与原教旨主义,狂热主义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我们为一个在伊朗长大的伊朗人,知道这个形象远非真实。”

    别看书中玛赞的形象羸弱可爱,现实生活中的作者倒是一个有点胖胖的,热情开朗的漫画导演。在她的电影纪录片中,这种积极的工作态度伴随了整个电影的诞生。在看到漫画书和电影结尾处,玛赞远走他乡之后,大家也许会担心玛赞在异国的生活,而当看到这里时,大家应该放心了:本书在国际漫画节上屡获大奖,同名电影也已经翻成多个版本在全世界上映并收获好评。玛赞的故事还将继续感动着你,感动着我,感动着世界上所有像你我一样的读者!

    P.s. "Eye of the tiger"是电影中玛赞大跳健美操的时播放的歌曲,没事的时候可以哼一哼哦~
  •     战乱压迫离别迷失的人生历程与不堪生活中的人生哲学。“当大浪来袭时低头让它过去”,总会有更糟和更好的时刻。
  •     版画式的画风,简约的线条和色块,却非常奇妙地具有童真的美,和历史的沉重感

    至于故事本身,是作者本人的成长经历,不能妄自评论,而该细细去阅读的。

    成长的部分让自己也感同身受,特别是身在异乡的隔离感,与妹妹的经历相似,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感受

    而伊朗,关于国家和历史的部分,沉重(自然是的),但仍充满人们顽强的幽默、正义感和生命力量,当然还有对自由的自然无畏追求

    真正杰出和美丽的书
  •     画与字,融为一体;个人历程和国家历史,纵横交贯
  •     总有极权也无法磨灭的东西 喜欢玛赞父母对她的教育
  •     看完电影过来看书,另外想纠正,很多人还是把它称为漫画,但其实这是20世纪新兴的graphic novel的代表,和cosmic有很大的区别。
  •     年度最好看的漫画书,没有之一!感动,充实,不一样的伊朗!
  •     虽然字比单本的要小一些,看着有点累
    了解伊朗的文化通过漫画的形式变得很轻松
    但是书脊上下两边都磨坏了
    之前在当当因为封面破旧换一本书的过程太费劲了
    这次就不换了
    但心里挺不舒服的
  •     #mark#以后要买了存在家里的一本书。在合适的年纪会和孩子一起看
  •     没说的,作者以简单的黑白两色,粗略的线条,写意的画法,完美地描绘了一个弊病丛生的伊朗
  •     伊朗这四十年来(1980~ )所发生的事对于生活在如今太平盛世的人来说,就好像是电影一样。

    伊斯兰宗教革命,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原教旨主义的狂热,死亡,离别,似乎就是那个过家的招牌,但是事实远非如此。

    玛赞.莎塔碧漪漫画的形式为我们打开了了解这个神秘波斯古国的大门。

    我一气呵成地读完此书,惊讶、感动、高兴、痛苦、自由随着作者的成长贯穿其中。

    不得不说,她很幸运,幸运地拥有如此开明的父母和自由的家庭。这在整个国家都被笼罩在教旨压迫的情况下尤为难得,这给予作者发自内心自由、坦诚、直率个性肥沃的土壤。

    她也迷失过,第一次离开祖国去维也纳,经历不那么令人愉快。在之后相当长的一短时间里,她成了伊朗人眼中的西方人,而西方人眼中的伊朗人。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还是在自己的祖国(虽然祖国的一切不那么令人感到高兴),在父母身边,她重新找回了自我。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后,又重新出发到自由的国度,开始了新的旅程。

    很喜欢她外婆告诉她的话:“人生很短暂,我们不能苟且的活着。”
  •     童年有着自由、幽默和欢乐,因为生活在伊朗,因为无奈的战乱,所以也有逃不掉的悲欢离合。就像《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一样,多了一个深入了解中东的真实情况的契机。图文并茂,而且是翻译哈利·波特的马爱农翻译的,非常好!
  •     先看了电影,名字叫《茉莉人生》,当时就很受感动。
    碰巧在当当上看到原书,就毫不犹豫的买了。
    书比电影还要好看,版画的风格,很粗线条,但表达的情感却很细腻。
    有那么几次,坐在地铁里看着看着就忍不住落泪了。

    这是给成人看的漫画
    虽然作者表达的东西很沉重,但书中不乏幽默之处。
    书中,我看到了伊朗的另外一面,原来伊朗是那么矛盾的一个国家,或许是因为作者本身就是充满矛盾的女人,也正是这样,玛赞才对我这么有吸引力。
  •     故事很凌乱,但有主线。故事简单但不乏趣味。
  •     非常精彩的一套绘本,喜欢里面生气勃勃,自由勇敢的小玛赞。直面内心,真实而不遮掩任何丑恶。
  •     感觉90年代的伊朗比我现在还先进
  •     更深入的了解伊朗,画的不错,也很有意思。
  •     不敢想象出生在一般家庭的女性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想知道现在伊朗社会较书中的状况又变得如何...
  •     很早以前的一步奥斯卡获奖电影《茉莉人生》让我浅识了伊朗,得知是由这本书改编的便激发了我买下来的欲望。黑白画风多少有些沉重,但比不上故事本身,曾经美丽的伊朗完全被掌权者以宗教的名义高压控制着,女主人公最终逃离了那里,可其他人呢?
  •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书,第一次了解伊朗,作者把她的个人经历用漫画表现出来,简单却发人深思。
  •     对了解伊朗伊斯兰革命前后的社会状况非常有用。生动,精练。
  •     朴实深刻,看多少遍都嫌不够(泪)一切平凡的点滴都被很坦诚地展现出来,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各式各样对自身一隅的重述
  •     还不错,很有意思的绘本,通过这本书增进了对伊朗的了解~
  •     当购买前看简介,感觉是有助于了解伊朗现状的一本书,但拿到新书阅读后,一下吸引了我,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好书,特别推荐给年轻人及从事教育的工作者。
  •     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玛赞出生于伊朗,一个奉行伊斯兰宗教的国家,女人的地位低下,裹着严严实实的面纱,思想被束缚禁锢.幸而她出生在开明民主的家庭,而且家底殷实.爸妈外婆等家人都受过高等教育, 还有亲戚朋友在欧美生活.她勇敢善良,好奇并敢于挑战所在学校等的权威,经历了我从来没有过的战争/示威游行/14岁独自在奥地利生活.这些不得已为之的经历无疑锻炼并塑造了别样的玛赞:热爱自己的祖国伊朗,约束于当局政府在言论行为思想上的黑暗压迫,小姑娘成了这个世界的边缘人物-在西方她是伊朗人,在伊朗她是西方人.我特别喜欢她的家人,一个个勇于探索勇于求知,无畏果敢,是他们培养了这位伟大的绘画家玛赞.玛赞的外婆是小姑娘成长的知心人,”真实于自己的内心”也是对我的无限启发. 我也欣赏玛赞对自己人性的解剖.曾记得求学期间我违背了爸妈的心愿,干了一些堕落颓废的事情。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遗憾啊!
  •     其实三联刚出版的时候,我在书店见过,但是黑白的画面不是很喜欢,加上伊朗这个地方又太遥远,就没有买。这次三联活动,买了回来,发现真是很不错很不错的书!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伊朗人民的生活,原来以为是个很闭塞的地方,看书后发现人家的生活比我们的好很多啊!还有就是很羡慕她的爸爸妈妈,真得是很爱自己的女儿,给了女儿那么多自由!
  •     女性在伊斯兰世界真的是极惨的,为此要出逃。然而更多人还是在恐惧与不安中日复一日地生活。
  •     非常喜欢这本书~让我从某一个角度了解到了伊朗~很开阔眼界
    故事带着一些淡淡的忧伤 感情很真挚
  •     很不错的书,比较适合孩子看,也适合给成人们一些关于伊朗的感性认识。推荐!
  •     先看的动画片,再看的真本书。发现漫画书比动画片更加丰富,内容很多,感情更细腻,通过一个女孩的成长来阐述伊朗那段历史。画风也很有趣,非常喜欢。推荐给两位姐姐,一位把我那本拿走了,结果我再买一次,准备给和我一起看过动画片的女儿回来看。
  •     从小孩子的视角,以天真童趣的态度,看周围的社会。能够深切感受到宗教对他们的迫害……看到认真处不禁流泪同情…无神论者万岁……作者在这个国家,能够坚持自由的态度。真的很勇敢……
  •     玛赞经历了战争,小小年纪就自己独自出国留学,四年的留学生活,让来自第三世界国家她倍感孤独;幸好她有一对思想开明的父母和慈爱正直的外婆,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而没有偏离轨道太远……渐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这是富裕阶层的孩子,尚且如此,更心疼那些在底层挣扎的百姓……祈祷永远不要有战争,愿世界和平!
  •     有意思。
  •     真实
  •     总说漫画是给小孩子看的,
    这本漫画却恰恰只有有阅历的人才能看得懂,
    真实的伊朗
    到底是什么样
    被各种反面宣传蒙蔽了双眼的我们,
    应该看看真正的伊朗人说了什么,
    这部漫画已经被拍成电影,
    但是对比下来还是刻画一般的画面更有隽永、让人深省的效果
  •     非常的喜欢,透过作者的漫画看到了伊朗的社会现状。先下载的电影,是动画片,后来才买到这本书。作者的父母非常开通,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值得中国家长借鉴!
  •     在飞机上,看到几乎落泪。这样的家庭,这样的背景,这样的人生,果然平淡才是最幸福的。
  •     好看,对伊朗有了更多的认识。
  •     我在中国长大
  •     版画模式
  •     我们为理想而流血,最终为理想被囚禁。这能怪民选的军方政府么,谁都怪不上只能怪自己,这真是最大的悲剧。印象最深的是同一个时间不同空间的割裂感,同样是人类,每天关心的东西真的完全不一样 实属恐怖
  •     對伊朗文化一直有著較淺的關注,但自認為有一點瞭解。
    閱讀本書後才發現自己是很膚淺的存在,真實的故事原來並非我們能從表明所認識到的。

    戴面紗,穿黑袍一直為伊斯蘭教徒的典型形象,身為教外人的我們一直以為是必然的象徵。
    結果從本書中知道伊朗人民也有反抗,也有革命,只是最後以更多的眼淚和心碎來結束。

    本書以黑白連環畫的形象出現,看起來十分幽黑簡單,而且繪圖可愛,給人輕鬆的感覺。
    其中故事採取對話和簡單的旁白描述為主線,引出比黑白線條更沈重的事實,讀著讓人壓抑傷心。

    真的推薦這本書!很棒!是因為故事內容讓我們知道了伊朗人民曾經歷過的已被世界眾人所誤會。
  •     因为想去伊朗,所以在行程之前读完了这本书。很真实,很感人,看得时候有几次眼眶里都有泪。漫画用简洁干净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从未接触过的世界。我会好好保存这本书,等我的孩子长大到能够理解这些语言,我会读给他听,一个真实的伊朗。
  •     极力推荐14岁左右的闺女儿阅读。我读晚了
  •     让我认识到了我所不知道的伊朗,作者的性格也很特别,从简单的黑白画里描绘出了一个对中国人来说陌生而神秘的国度和生活。刚刚拿到书时乍看画风以及书里的一股很浓的奇怪的油墨味还觉得怪怪的呢,可是越看越喜欢,受益匪浅!
  •     伊朗对我有点儿神秘,虽然是漫画,可是能了解到那里的历史,人的生活
    很有益处的漫画
  •     伊朗,在我们看来有些许神秘。本书作者则以一位伊朗女孩的视角,描绘了伊朗最近几十年,甚至远涉几千年的社会变迁,读来令人感动,也让人受益匪浅。国家动乱,人们的生活也不安定;国泰才能民安!
  •     原来看过这个动画片的电影版,现在来看漫画版,发现内容更丰富。作者的经历让这部漫画看起来扮演了一部分历史的解说员角色,神秘的伊朗,世俗的伊朗由此揭开面纱。
  •     真的有点心酸的幽默,很好的一本书。能了解一些非官方的伊朗。
  •     以漫画形式展示了作者从小到大在伊朗的生活经历,对伊朗也有了一些认识。
  •     可我们成为独立自由的女性后,却活得越来越不像自己或者不开心。
  •     从一个伊朗女孩了解到了一个之前不熟悉的国度和他们的文化
  •     买这本书源于看了一部伊朗电影--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一次别离》。伊朗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遥远,模糊,没有明确的印象。看了这本书对了解这个国家很有帮助,人类对苦难有着共同的感知,对和平和自由有着共同的向往,不论在地球的哪个角落。尽管此前我对伊朗一无所知,但在书中我也隐约能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政治迫害,精神压迫,白色恐怖,追求自由,慈爱,友谊,尊严,成长等等,这些严肃的主题以连漫画的形式表现,新颖独特,阅后良思回味许久。
    缺点:油墨味太浓,影响阅读体验。
  •     被她父亲的各种金玉良言折服了
  •     2016.002 梅梅的书,在回家的火车上读完,让我对伊朗有了新的认识,真感谢书籍,让我可以去到身体到不了的远方。对于伊朗除了恐惧,怜悯外多了一份尊敬。 随笔记录2017/04/11
  •     通俗易懂的让我们了解真正的伊朗,以及生活在那样政治环境下大人,小孩。很感人
  •     原来伊朗是这样的~
  •     画风拙朴又可爱。
  •     伊朗,一直是记忆中的石油大国。这本书从另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了伊朗。故事很无奈也很有深意。。。值得一看!
  •     太逗了,这本书太逗了,一直不了解这个区域的国家,这本漫画轻松的把这段历史讲的很明白,很喜欢这个书的风格,原来伊朗也有时尚的时候,少女也穿过超短裙,男人也不是一直都有大胡子……政治就像一把刻刀,修饰着人们的外貌,也修饰这人们的内心…………
  •     兴亡百姓苦,看完这套漫画对伊朗这个国家和人民有了初步了解。即便在极端的宗教思想管制下,也很难去管辖每个人的行为及思想。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长时间生活在压抑恐惧之中,真的谈不来什么未来了,也许不能抗争最好的选择就是逃离了。里面有句话说的好,如果我们遭受的苦难是我们所能承受的,我们就会自怨自艾,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承受,最好的对待方式就是一笑而过。“人可以原谅,但绝不可以忘记。”
  •     一口气把《我在伊朗长大》看完了~~~又一次被感动。——“永远保持你的尊严,真诚地对待你自己”——显然要一生都忠于自己是多么的艰难,特别是背负了太多国家民族的包袱,面对个人身份的迷失。玛赞的经历是传奇,更是心灵历练的告白。强烈推荐~~~~~
  •     买之前看评论的时候没有多少感觉,因为我最不喜欢看历史政治之类的,觉得既然食漫画书,那就试试吧,了解了解伊朗。书拿到手后,真的很不错,出乎我的意料,决定收藏了,真的很感动~
  •     看过电影纳德和西敏之后想了解伊朗,就搜到了这本书。
  •     没有华丽的画面,也没有诱人的漫画分镜,但每一个小时故事都能发人深省,关于那些你所不知道的伊朗。画面看起来有点像蒙克的名画呐喊的味道,又有点毕加索的星月夜的感觉,也许作者也是想通过这种印像派的画风来唤醒民众,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有些人我们可以原谅,但绝不能忘记”。这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也是同一个道理。
  •     感觉,这应该当教科书读物
  •     熬了一个通宵看完了,因为不忍释卷。从一个孩子的视角看伊斯兰革命,真实,极为真实,衬出那些抨击说有政治意图的伊朗官员多么令人鄙夷,与书中的革命卫队一样。虽然是漫画书,但很能引起人的思考。罗蒂说过,重构最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对于极权主义,《1984》毕竟是虚构的小说,发生在伊朗的故事却是活生生的,让人怀疑人类进步的可能。看完本书,甚至有在模拟联合国的历史委员会HSC会场上动议干涉伊朗革命的冲动……
  •     看过动画电影,很不错的。
  •     可能个人色彩浓郁,不过当经历了多种不同文化社会的规则要求,或许更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和真正的人生需求
  •     二十一岁的我第一次了解战争
  •     这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棒的漫画书,它之所以好,就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漫画书。他让我了解了伊朗,了解了穆斯林世界。不得不说在我阅完此书后对伊朗就不由得高看了一眼......
  •     历史总是有其相似性
  •     太好看的插画,第一次读这样的作品,了解伊朗。
  •     比电影丰富很多
  •     因为看过这本书的电影,据说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一直对伊朗这个国家很有兴趣,它从曾经的全面西化到如今的全面保守,通过这本书可以窥知一二。
  •     这是我读完的第一笨漫画书,看了将近两个月。不得不承认,我越来越感动了——一个神秘的国度的小女孩的成长史,伊斯兰与西方价值观的冲突,个人的成长、叛逆的过程,一个被妖魔化的国家的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这本书纠正了我读伊朗的许多误解
  •     正在读到第三部分,流落奥地利那部分,在看完蔬菜那一章节后,我深刻领悟到,宁可自已一个人默默承受孤独,也不要为了所谓的合群自降身价跟一群傻子混在一块!;现在已经读完了,感触很多,玛赞这种倔强的性子有时候真挺令人头疼的。
  •     非常有异国特色的书,全书由黑白版画组成,充满异国风情,对希望了解伊朗文化历史的人来说,很赞!
  •     非常喜欢这本书,阅读起来轻松愉快,而且能对伊朗文化有些了解。
  •     逆风也要做自己
  •     很丰富,可以阐释的东西有很多
  •     黑白的图画,简单犀利,讲自己的故事很真实,面纱下的少女,挣扎着成长
  •     认清中国的现状和伊朗那个时期类似,政治是狗屎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