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痴》书评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6
ISBN:9787805673042
作者:[俄] 陀斯妥耶夫斯基
页数:733页

陀老的《白痴》

http://towerjoo.github.io/blog/2014/02/28/baichi/一直好奇于俄罗斯文学的博大精深,和其巨大的世界影响力,上个世纪,也就是 大致100多年前,大师层出不穷,例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二老皆是 闻名已久,但终是没有拜读大作的机会,于是抱着怀疑的心态读了陀老的第一个 长篇小说《白痴》,于是除了文字的正名之外,作为普通读者,已然深深地为其 所触动,鸿篇巨著而不失细节的真切,情节的丝丝入扣而又加入了深入的内心独白, 于是早就了这种深沉而又令人唏嘘的感受。这是一种多维度的享受,情节的扣人心弦 和内容的真切厚重,这便是可称为完美的作品。baichi或许,类似于俄罗斯,近旁的另一个国家日本,也大致可算是另外一个范例,近代 大师的层出不穷,各个也是蜚声文坛,这怕是一个奇迹了。反观我国,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又有几何?莫言?《白痴》故事本身也算是错综复杂,爱情是其主线,公爵与两位美丽女人的纠葛似藤蔓一般 缠绕不清,当我们期待一个清晰的明天时,又瞬时遁入了黑暗,再到最后浪漫化 地以死终结,落得如是下场,这是我无论如何也难以料及的?若干次,我是希望公爵与“风尘女”结为连理的,但几乎在同时又想“将军女”应是 更懂公爵,二者更是天作之合;但又感慨“风尘女”的无私的牺牲精神,为其鸣不平; 但之于“爱情”,谁有有错呢,“将军女”有错吗?于是如同跷跷板一般,这头那头重量接近,于是便各自上下摆动,不时占领着我的 期望。当“风尘女”被刺死,静静地躺在床上,看到这里,除了唏嘘,也是无限的同情,最后 一秒“风尘女”内心还是更多地是理智,是对于放手的巨大牺牲,是对于公爵未来的 一种实际推动。想必她是无论如何也未曾料到最终的结局的。“我猜到了故事的开始,却猜不到故事的结局。”两位美丽女子,除了美丽,更为重要的是灵性,是不羁的性格,再加上对于知识的 追求,对于幸福的渴望,对于人性的认知,而对于生活的反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 我一直认为,公爵二者得任其一,则大致是可以幸福的。当然故事除了这主角的三位,还有若个各种脸谱的角色,或势利,或溜须拍马,或 纯真,或“堂吉诃德”,或阴沉,不一而足,于是也构成了皇皇巨著的根本,呈现出 现实生活的多样的真实。其它有无数人在比对托老与陀老谁更伟大,倘若就文学而言,自是要作品说话的,于是 昨天翻过《白痴》的末页,今天便已经打开了《安娜卡列尼娜》的首页,或许, 10多天后,在《安娜卡列尼娜》的读书笔记里,大致可以初步得出一个结论,当然 只是基于自己的喜好,只是基于这两部作品。参考资料《白痴》

神性之爱和尘世之爱

时隔十二年重读《白痴》,一面是基于近些年对革命前几十年俄国政治社会思想背景及陀翁本人思想倾向的了解的某种“轻车熟路”,当贵族、小吏、底层野心家、虚无派、土豪、大学生、醉鬼的形象一个个在书页间游走,当人们或激昂或不经意地谈论“虚无主义”、自杀、天主教,我能几乎毫不费力地将它们一一放进作者眼中的时代图景;另一面却也是“画地为牢”,不但没有了“猜谜”的乐趣,还失却了原真的感悟力,于是须得退一步,将这些人一个个从社会身份的壳里拽出来,以公爵般温热的眼神,好好打量打量他们被陀翁剥得精光的灵魂。好在陀翁的小说远比他的观点或试图呈现的结论丰富,或者说他的故事,尤其是他的人物,将他内心隐秘的挣扎一层一层撑开,由不得他。看到有书评专写娜斯塔西亚。的确,她被光明和黑暗、福佑与罪孽撕扯得最是迷人。相形之下,阿格拉娅显得平淡了许多,她高尚、傲气、嘴上刻薄,不管不顾地爱上了公爵的善良,但她懂他么?公爵觉得她可能会懂,但陀翁没给他机会验证这一点,也许还暗示了她其实不懂(她最终走向了波兰天主教)。公爵爱她,正如尘世中任何一个男人爱他心爱的女人,她只是尘世之爱的对象。然而公爵之为公爵——至少在陀翁想来,更在于他基督般神性的爱。公爵说阿格拉娅是他的光明,而娜斯塔西亚则是他的“孩子”,她的脸则让他一看见就“万箭钻心”、“受不了”。他像是一直托着她,生怕一松手她就会掉进万劫不覆的深渊,所以他永远无法抽开手。最终,她的死将他重新变成“白痴”。所以说是娜斯塔西亚而不是阿格拉娅让白痴成其为白痴。如果说公爵对娜斯塔西亚就像是拯救者耶稣,而娜斯塔西亚则恰好像是一个基督徒,俄国基督徒!罪孽那么重地压着她,以致接受已经降临的救恩好像是犯了另一桩罪。很可能,这反映了陀翁本人的诚惶诚恐:罪孽深重如此怎配得救?公爵是娜斯塔西亚的希望,正如耶稣的救恩将引领他们进入天国是基督徒的希望,是为三主德之一的“望”也。罗戈任家里的那幅画以自然主义的手法表现基督已死的肉体,于是神子的肉身看上去和任何人的肉身别无二致,观者看了便想,这具遍体鳞伤的虚弱肉体怎么可能复活?这正是“唯物主义”的可怕之处。不过这似乎并非在隐射罗戈任。同将军伊沃尔金一样,罗戈任是个(陀翁眼里)真正的俄国人,毫不虚伪、狡诈(像加尼亚之类),感情激烈到癫狂,常常为道德的缰绳所不能驾驭(他刻意用与公爵结拜约束自己谋害公爵的念头,可是他还是忍不住想要杀公爵,而他最终杀死了娜斯塔西亚)。他所需要的只是在自己心中重新发现上帝,发现良心,十五年西伯利亚的苦役可谓得其所哉。对照之下,伊波利特则是个企图不要上帝的“虚无主义者”,对生命的热爱扭曲为为了蔑视只能再活两周的判决而试图自杀,然而未遂——那是他故意的。他狂妄、虚伪乃至阴毒,挑拨阿格拉娅导致她与娜斯塔西亚摊牌,然而他的长篇自述中却糅合了不少陀翁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尤其是死生之际因留恋生命,而厌恶死亡,而要主动拥抱死亡作为生命的证据——死亡本身就是虚无主义的终极根据。然而,在这个人物的行为中并无太多张力显现(大概除了他帮助那位外省人申冤之外),因为陀翁就是要把他写成个反派人物——虚无党是可憎可怕的,这一立场于陀,不只是脑子里想出来的结论,不只是一堆干巴巴的逻辑的结果,而是有血有肉从他的生命里提炼出来的。也许他只想呈现鲜明的结论,我却对那团模糊的血肉更感兴趣。虚无主义尚留待《卡拉马佐夫兄弟》深入开掘,而苦难与罪恶则几乎贯穿了他的整个写作生涯。在《白痴》的群像中,放眼望去,除公爵这个虚幻的耶稣化身,便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娜斯塔西亚),不择手段的野心家(加尼亚),道貌岸然的腐朽贵族(叶潘钦、托茨基),猥琐如爬虫的小官僚(列别杰夫),狂妄的虚无主义者(伊波利特),那么希望何在?臧仲伦在译序中说科利亚这个人物是作为公爵的继承人塑造的,但不得不说这在本书是个相对苍白的形象。相形之下,不如说彼时的陀翁似更多寄望于找回了良心的贵族——梅诗金的公爵身份就是表征之一,公爵向阿格拉娅求婚后在叶府宴会上那一番关于“上流社会”的慷慨陈词似乎也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或者希望。“认死理儿”的俄国人,终将发现令他们“饥不择食”的无神论不过是“一个零”,然后他们想起了俄罗斯,于是转身“扑过去亲吻土地”。说到底陀翁所寄予希望的是俄罗斯,他心目中真正的俄罗斯,无论谁承载着她的真精神。到《卡拉马佐夫兄弟》,他最终将此重任托付于阿辽沙。

白痴也说,基督山伯爵

姐姐大3时从她们复旦图书馆借经典书-带《白痴》坐火车回家爸爸打书摊上买来厚厚的《基督山伯爵》貌似还是仿正版哒那个大一寒假-床头上这两本厚厚的经典除了夜里当成枕头之外,每个早上和夜晚入睡前...四十多天的寒假-北方的寒冷让我窝在被子里一行行读过去...竟然在开学前的春天-看完了。所以说那个寒假蛮充实-现在回想起来是。但也挨了妈妈好多次数落-不睡觉?又躺着看书?还赖床?大学生了还这个样子? ···只有爸爸在旁边笑笑不言语...《白痴》-姐姐说很好。我是把《冰岛渔夫》和《菊子夫人》好容易在白天坐立情况下看完-当然还是因为真的很好看。也去是大学365天过去已于小说绝缘甚久的缘故吧...主人公的名字蛮长-忘记了,只记得他从头到尾彻底的善良彻底的clean```像极了《战争与和平》里的#¥%(忘记长串的俄国名字太容易)中学老师推荐的“必读经典”里怎未提及《白痴》呢~当然他一善良,其他人则更显得可憎、丑陋···虽然爱情抽离了他对真爱的态度但...就如《围城》里的方鸿渐-真的是爱过的、爱是纯的...因由我年龄“尚小”不懂么?-就一直这么觉得的!上面那位评着说看的译本很别扭,想“下次”再评,看他|她的评论时间--两年过去了。说白痴,男主人会接受么-虽然作者没有标明白痴就是他、他就是白痴-但我一只觉得他与白痴是一个。。。可爱的、可怜了的...这么说来我作为一个地道的白痴-是无甚资格说白痴了-恐不能及也。真的-很尊重的这么说...(再看基督山伯爵-他是白痴的对头了。其聪明智慧无人能及,亦如他内心倍受煎熬的善良与爱。不仅《基督山伯爵》被拍成电影<我下载进电脑却不怎么看了>好像《白痴》也被黑泽明拍成电影-不知是否是同名电影而已···)

爱情小说所能达到的深度

这么多年了,我还是没搞懂阿格拉娅坐在公园椅子上的场景怎么让那么多人念念不忘?上次是在读米兰.昆德拉《相遇》的时候,里面像是提到了那个场景。这次读完《庆祝无意义》,又想起了书里另一个人物,一位潦倒的退役将军。为了记起那位将军的名字,我又翻了翻《白痴》。伊沃尔金,“一个家道中落、穷途落魄,但又放不下架子,专靠撒谎、吹牛,在酒馆里厮混的将军”。我没有记住这个人物名字,却记住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人物撰写的台词。台词详细的内容也没有记住,只记住了另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拿破仑。就像伊沃尔金在念台词的时候忘掉了周遭一切,只记起了那年拿破仑从他身边走过去一样。那份激动,是很难以言语表述的,然而陀翁把那种人物内心情绪的涌动激荡写出来了。如今重新看这部小说,发现它的重点还是在描写爱情。两位不同性格的女人,一群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有代表性的人物,组成了一幅俄国十九世纪社会画卷。在写这些的时候,陀翁还注重探索人物内心世界,并且以不同以往的写法,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进行表现。可能因为当时是打折几块钱买的,所以读后一直没怎么引起重视。直到读小说多了,发现很多作家作品里都能找到这本书的影子,如今看了《庆祝无意义》,觉得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应该重新认识一下。从前看陀翁,只局限在小说所描写的层面上,没有深入地从整体把握他的整个创作,最多也就联系他的生平遭际,和人讨论一下《卡拉马佐夫兄弟》也就得了。现在又看了看,觉得再认识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回忆能够产生知识。


 白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