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514321845
作者:王千马
页数:323页

内容概要

王千马
出版人,知名青年新生态作家。现为蓝狮子企业研究院创作总监。主编有青年书《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不焦虑的青春》。出版有《重新发现上海1843-1949》,以及小说《媒体这个圈》《她比时尚寂寞》《无所适从的荷尔蒙》。如今致力于中国商帮以及城市文化研究。
作者微信号: wqianm

作者简介

从雷履泰、盛宣怀、胡雪岩到马化腾、马云,从日升昌、宁波帮、到招商银行、平安集团、腾讯、阿里巴巴……中国民间金融不仅让人民使用资金更为便利和快捷,更刺激了商品经济以及市场在中国的发展。如果想读懂中国经济的变革,就必须要了解中国民间金融的生长。
本书着眼于中国民间金融自山西票号诞生后的百余年历史风云,梳理了山西票号、安徽典当、宁波钱庄、广东十三行、民国时期的“南三北四”,直到今天的互联网金融这一发展脉络,从中挖掘出中国民间金融在这百年来的传奇以及智慧,赞颂它们在牟利的同时,坚守信誉、积极服务民众、扶持实体经济、力促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并联手对抗外来的金融霸权的壮举。
但是,民间的“非理性”因子,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让中国民间金融逐渐由主体走向了边缘。随着中国经济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如何给民间金融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空间,让民间金融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如何重新厘定民间金融于当今中国之意义,本书给予了自己客观和理性的思考。


 盘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大学时疯狂地迷恋《乔家大院》,一遍一遍地看。不仅仅是演员的演技精湛,更是因为片中介绍了清末明初晋商的鼎盛时期以及对于票号的介绍。作为商科学生,我兴致勃勃地看着这段金融历史,乐此不疲。票号,无疑是当代银行的“祖先”,但我却一直忽略了所谓调控金融与民间金融的差别。我总认为,不论所有权归谁所有,在相同的时代背景和经济背景下,发展轨迹不会有太大差别。然而,读过《盘活》,我才明白自己的学术是多么的不精通,而书中介绍的中国民间金融的发展、变化及思考,也给了我很多启示。盘活,意为采取措施,使资产、资金恢复运作。为何要盘活?中国民间金融遇到了怎样的瓶颈?而又该如何盘活?为解释这几个问题,作者王千马从民间金融的崛起谈起,从汇通天下的山西票号,谈到“广东特区”,宁波帮。由于人民百姓对于信用货币、汇兑业务需求的不断提高,这些民间金融应运而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和变革着。同时,作者也指出“儒家思想”作为文化的存在对于金融的影响。文中说,儒家塑造了民间金融的精气神。从《乔家大院》的男主角“致庸”的名字,也可以体现出儒家文化在民商中的渗透。然而,民间金融却没有一直蓬勃发展下去,却越来越处于夹缝中生存的状态。究其原因,便是“权重”所导致的。从《乔家大院》的电视剧中,便可以见到国家处于危难赔款之时,政府便伸手向晋商要金额不小的钱财。这对民间金融,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而国家银行的出现,无疑又是让民间金融雪上加霜。中国文化中对权贵的崇敬态度,也让民间金融在政府的打压下无从发展。然而,对于自由市场的发展,民间金融会比政府调控更具有价值和意义,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在现阶段如何发展民间金融便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逐渐兴起的各种宝宝类的货币基金理财产品,也正在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最直接的结果便是全民开始参与理财投资,让普通民众的钱“活”了起来;影响着各大银行纷纷跟进新的投资理财模式,让百姓有了很多的选择;也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方向的参考和启示。可以说,民间金融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开始崭露头角,跃跃欲试。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和方向,我们也将拭目以待。另外,我想赞一下这本书的写作质量。目前市面上写商业经济的书良莠不齐,数量众多。很多书的内容都是人云亦云,没有自我分析,也没有总结展望,只是简单罗列数据,缺少论据地推想。而王千马,却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和书籍,并从中归纳总结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字字珠玑地完成了这一本《盘活》。任何对民间金融感兴趣的读者,都可以从书中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负责及专业的态度。而书中的一些观点和分析也会提供很多启示和思考,让人们对民间金融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和展望。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我真想毕恭毕敬地叫上一声王老师,来表达我的敬意。这本书,不仅仅盘活了民间金融,也盘活了经济类专业书籍的写作!
  •     让中国民间金融“飞”起来——读《盘活:中国民间金融百年风云》赵青新浙江民间从前流行“做会”。某户家庭因为盖房、婚丧事宜或购买大宗物件等出现资金困难,就会向亲朋好友筹集资金“做会”,一般两到三年为期限,“应会”的成员每月缴纳会费,轮流使用或者采用“标会”方式由标价高者得之。在80年代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之下,互助会蜕变为民间借贷组织,在“钱生钱”高息融资的诱惑下,终于引发了80年代末期席卷浙江民间的“倒会风潮”。我亲眼目睹我身边的许多家庭卷入这场灾难,成为了倒会的牺牲品。很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做会”后来这么疯狂?会头为什么要采用高息融资的方式集资,仅仅是出于对金钱财富的渴望吗?会员们为什么甘冒风险把“鸡蛋”交给这些随时可能因为资金链断裂而砸碎的“篮子”呢?……这些问题,在我最近阅读的《盘活:中国民间金融百年风云》中,找到了部分答案。浙江出版人、蓝狮子企业研究院创意总监王千马近年来致力于中国商帮以及城市文化研究,《盘活》一书着眼于中国民间金融自山西票号诞生之后的百余年历史风云,梳理了山西票号、安徽典当、宁波钱庄、广东十三行、民国时期的“南三北四”,直到今天的互联网金融这一历史脉络,行文严谨而又通俗,从附录十余页长长的参考书目中可窥见作者的用功。王千马以乔家大院开篇。乔家大院的真正名字叫“在中堂”,让它兴旺发达起来的主人叫“乔致庸”。王千马联系乔家生活日常,解读乔家“言商仍在儒”,形成了被社会认可的儒商伦理:“宁可少赚钱,不能失信;宁可不赚钱,不能失信;宁肯赔钱,也不能失信。”王千马说:“如果说市场催生了民间金融的各种形态,儒家则塑造了民间金融的精气神。”在《盘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诚信故事:日升昌为老乞婆兑换大额汇票;民国教材《诚实的孩子》,取材自宁波商人叶澄衷少年时拾金不昧的事迹;陈光甫提倡“一元起存”小额储蓄、从容应对客户100元开100个账户的故意刁难行为;以及面对挤兑风潮时,书中屡次出现的殚精竭虑、甚至不惜毁家纾难、也要对客户负责的各种故事……诚信,构成了中国民间金融最基本的商业伦理,是中国民间金融的立身之本。“做会”的基础,正是源于诚信。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对“熟人社会”进行过详细描述,“做会”极其符合费先生的这一论点。费孝通非常关注这个问题,曾经在1986年专门考察了浙江温州,恰恰在1986年,短短3个月中,温州全市就有200多人潜逃甚至自杀,不少人倾家荡产。我们可以从道德角度指责会头们丧失诚信,然而,问题在于,书中所述的那些诚信的中国民族资本家,他们的惨烈结局隐隐透露出“诚信”的尴尬和无奈。仅仅依靠诚信,是远远不够的。王千马在书中以“钱轻VS权重”剖析中国民间金融的疼痛。票号、典当、钱庄、保险、民营银行,不管哪种形式,中国民间金融一直以来都无法摆脱由上而下的权力挤压。19世纪时,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曾经断言:“中华帝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土壤不可能诞生出资本主义。”这句话有一定道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民间的各种金融运作,从它诞生之初就不得不攀附于权力之侧,山西票号和清政府的亲密关系,“广州十三行”本身就是王权特许的结果,盛宣怀背后的清廷权贵势力,“北四行”股东们的官方背景,民国时期各家民营银行依附的军阀集团……所有的一切,都暴露出中国民间金融先天的不足、娘胎里的病根,不能发育完整的“翅膀”,如何支撑它们的长久飞翔?折翼后的坠落,是必然的结果。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要发展,必须要解决融资难题。我想起2009年的“吴英案”。我无意于探讨这个案件的各种纠葛和原因。我只想提及经济学家茅于轼的一点看法。在茅于轼看来,吴英一案反映了被排除在主流金融秩序以外的民间创业者的无奈。“问题的根源在于金融业的垄断,你把金融业垄断起来了,老百姓的钱就没地方去,一方面钱很多,一方面借钱还借不到,就是你金融业出了毛病。”联想到“做会”,它从简单的互助会演变为高息融资的工具,有着复杂深刻的社会背景,不良会头的潜逃也不仅仅关乎诚信。近年来,温州率先进行民间金融改革试点。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说:“民间借贷一定要从地下让它到地上,在地下黑不隆冬的,就没办法对它监管,只要从地下到地上,让它置在阳光之下,政府才能够对它进行监管,才能让它规范化,最终走向合法化的道路。”温州民间金融呈现出繁茂生长的态势,盘活了民间资本,也带动了企业活力。如今,在互联网时代,股票、基金、支付宝、财付通、微信平台等相继横空出世,中国企业融资渠道合理化、多样化、简捷化,我们可以有理由期待:良好的生态系统正在构建,中国民间金融在坚守诚信的同时,在健康的金融环境中可以获得更多的飞翔能量。如转载请联系本人 1813434161@qq.com
  •     当下,谈到“民间金融”这个字眼,常常联系起来的是高利贷、非法集资、地下金融这些灰色的字眼。难道民间金融是带有原罪色彩的吗?所谓民间金融,其实不过是在金融领域的民间资本,不过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它本身是一个中性的词汇。从日升昌票号到宁波钱庄,再南三北四,现到改革开放后昙花一现的温州“抬会”,直到现在的互联网金融,中国民间金融在百年岁月中,艰难地求生存求增长的同时,在扶持中国实体经济,促进中国商品市场的完善方面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中国民间金融在追求“钱轻”的同时,无时不在的,却是“权重”对它的打压。晚清时代,它必须紧紧依附朝廷才能做大;民国时代,它成了新旧军阀的提款机;而到49后,在国家统制,计划经济一手遮天的背景下,它的踪迹更是无处可寻。但它不会灭绝。人民对“钱轻”的渴望,让它一次次地改头换面,绝境重生。在当下中国,我们是需要对“民间金融”进行正名的,它不是邪恶和混乱的代名词,的确,为了人民的利益,它需要监管。但不把它从“地下”解放到阳光下面,何谈监管呢?而且到了今天中国经济深化改革方面,已基本无禁区。开放中国民间金融,这是中国市场化之途的必然选择和自然逻辑。对于淘气的孩子,我们要做的是,学会怎么管他;而不是为了怕麻烦就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泼出去。民间金融是个容易惹事,但也容易出息的孩子,政府要做聪明的大人。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堵不如疏,民间金融有着扼抑不住的生命力。阳光不到的地方,黑暗和罪恶自然会滋生。只有给中国民间金融以它应有的尊严,中国的经济改革深化之路才能走得更远。《盘活》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民间金融生长的好故事,让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它,思考它。感谢作者千马。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民间金融发展简史
  •     金融总是受困于政治,无数红顶商人的故事不过是在重复。最喜欢的是对晋商钱庄儒家伦理的论述:开创钱庄就是要图利,谋利,取利以蓄实力,因此以利为基方能谋求兴旺发达,但必须以义取利,以信取利,以诚取利,以和取利,绝不能有任何欺诈之心与行为才可称是“生财有道”。
  •     中国民间金融自山西票号诞生之后的百余年历史风云,梳理了山西票号、安徽典当、宁波钱庄、广东十三行、民国时期的“南三北四”,直到今天的互联网金融这一历史脉络。作者提出中国民间金融需要重新站立起来,当不成一条体量巨大的鲸鱼,但当一条鲇鱼,同样光荣。它在新时代背负的作用,一是刺激;二是协作;三是启示;四是普惠。让国家从藏富于民,再积极发展为融富于民。
  •     对中国的金融发展有个全面的介绍,特别是与当时的时代结合得十分紧密。当时间推到现代时则略显单薄,感觉与身边的世界十分遥远。
  •     相当于一部近代中国金融业的简史吧,从广州十三行到上海滩,到近代的金融业改革。
  •     完全没有脉络,流水线产品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对古代与近代金融发展讲得比较透,当代和现代就略显单薄了
  •     前半部分“权重VS钱轻”,后半部分20世纪开始中国民间的金融家们的活动,看的我快要晕死了
  •     准备再精读一遍
  •     第一次完整的在kindle上看了一本书。前面讲的近代史那一块,看不上劲,太遥远了。
  •     让人思考,现在民间金融还有很大空间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