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地图》书评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6
ISBN:9787534373633
作者:郑树森
页数:100页

现实主义的泛滥

也许,连《小说地图》一书的作者郑树森自己都没有想到过,他这部以现实主义为关键词勾勒二十世纪小说概况的著作,使用“地图”作为书名,是那么切乎题旨。这个在文化批评界炙手可热的词汇其实是现实主义最好的隐喻之一,地图应该是所有现实、写实、新现实乃至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们景仰以及模仿的对象,它是真实状况的编码,由于地球均匀的表层,地无巨细,只要在绘制者的意图之中,皆可以用符号与文字在纸张上表述得清清楚楚。尽管现实主义的提法在我们的教育与文学评价体制中已渐渐褪色,那种图解与标签式的做法对这个词语的伤害则远远没有结束:“现实主义”而非现实主义,业已成为我们文学鉴赏与创作中的特殊经验,不管是刻意反对,还是无心沉淀,都不可避免地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但《小说地图》的作者一直栖身在海外的科研机构,他关于现实主义的理解因而可以与我们内中的创伤没有干系。在作者绘制的地图上,现实主义犹是二十世纪这个五色炫目五音鼓噪的时代里的文学基调,尽管我们在之前的印象中,各种统名为现代主义的思潮竞相登场,难以归约。本书揭示了,那些以铺写心理活动,以及描述意识之流的小说,是如何从此前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主流中生长而脱胎出来的;那些被目之为奇幻、被之为魔幻、被标举为幻想的小说,拥有怎样的现实之根;以及二十世纪的现实主义有着哪些明确的变奏,哪些可以提纲挈领的特征。毫无疑问,把二十世纪纳入现实主义的疆域之中,不能不说作者诚实而且有勇气。即而在这个意义上,本书可以成为一部不错的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的导读书籍。但是,出于经验中的过敏,我们也可以这样怀疑:若如郑树森先生所述,把卡夫卡、博尔赫斯以及卡尔维诺的线条都编织进现实主义的脉络,那么现实主义岂不是一个无所不包的超级大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试问还有何种文学是非现实主义的呢?在书中,唯一可能被驱逐的是科幻小说以及反乌托邦小说——作者对这两类并没有截然分别——作者在界线的问题上其实是含糊其词的,比照魔幻主义与幻想作品,拒绝科幻小说的逻辑可以道破作者所设“现实主义”的内在语义:所谓现实,实与时间相关。所有过去者皆为现实,即使是过去的想象;那么,现实其实就是经验。而有没有文学作品天生仙品,不带一丝一毫烟火气,与经验毫无干涉?即使科幻小说也不可能,而至于反乌托邦小说,个中优秀作品基本上是从反面与现实丝丝入扣,换言之它们只是我们翻转之后的镜像而已。如果“现实主义”一词是经验主义,是作者的印象派、感觉派,不是现实主义的术语,那它面对文学现象还有效么?2006晒酒瓶

36路

那日 看到古勒莫(Jean Marie Goulemot)《图书馆之恋》里的一段话——“在常去的图书馆里,我们在他人的目光注视下阅读。阅读常常让我们置身于一种缺席的状态,一种精神上的别处,比周围的世界更加真实。阅读时我们忘记了投射在自己身上的或愉快或不以为然的目光,也逐渐忘却了身体的束缚。被书吸引的读者完全沉醉其中,就像一个嗜睡的人一样任凭身体做出一些冒失的举动。沉浸在阅读中的读者自己毫无察觉就会做鬼脸,抓头皮,叹气,傻笑,皱眉,有时还会以一种小心翼翼的技巧挖鼻孔,掏耳朵。我的本意并不是谴责这种随便的行为,人们可以将类似行为视为一种重获的自由,或者正相反,一种不合时宜地追求自由的结果。” 大概最近每天自己坐的36路就是给我这样的感觉 过去印象里36的一路是漫长的 昏沉的 导致凌乱的情绪纠缠内外 眼前弥散着晃动和暗白 最近则常常地 我会在车上翻郑老师的《小说地图》 对于一年来没有好好读过书的人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甚至开始堪比很久很久以前爱不释手的卡尔维诺(Calvino.I)之《为什么读经典》了 不过在孟婆几旬之后 心底里还是觉得这流水帐式的小册子想来一定是郑老师茶余饭后手头拮据或者课上课下大胆尝试的特快快餐式的草作 人们都说男人和女人吸烟是完全不同 男人针对的是烟本身 而女人则是把注意力更多的关切在烟的外表 搭配 氛围和姿态 这样的类比真可以映到最近图书封面设计上来 这《小说地图》可以是一例 封面的确玄美异常 但与内容的实质完全与搭调不沾 或许我又开始刻薄 因为它已经给予我36路的一途太多的目不转睛与困意全无 或许它只是需要那草草的恰如其分的美好 然也往往感觉像是水一般 轻轻地温柔地将我们杀死 看不见原因 感不到结果 只是慢慢地失去身体的束缚 然后将自己缺席 还感觉吗?但无论如何 捡出另外一本书继续这样在36上短暂却真实的暇逸是必然的事——那就《暧昧纯友谊》 吧

小说,怎么说

阅读完毕,回过头来看,发现自己第一次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想着如何评价,顺着作者的脉络阅读。说道题目,个人觉得还是应该写个引题或者副标题,否则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以为是讲整个小说史,我承认我当时借这本书的时候是这么认为的。这是一本文学理论比较强的书,提炼关键词:现实主义。无论是魔幻现实主义还是批判现实主义。作者在介绍的时候条理很清楚,从小说发展,从地域。以前的认知中,欧美小说作者占据了文学的半壁江山,这一次,感觉作者在拉丁美洲方面也甚是关注。全书贯穿着行者足迹,对于讲到的书籍的简单介绍:书名和出版社。每次看到这样的介绍的时候,我都会涌起很强烈的冲动,我要把所有的书都看遍。可是,有时候,事实永远不能和思想保持一致的步调,行动总是会落后。因为是新年期间,所以看书的进度严重的滞后了,牵绊的事情越来越多,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我焦虑了。2011年2月11日

整理下思路

第一次读这种书,不太适应,因为感觉自己要思考的东西很多。作者是要理顺小说的发展过程,尤其是从19世纪以来的小说,重点是西方小说,偶尔提及西方小说的发展对亚非拉等在当时还比较落后的地方的文学的影响。全书是分为三个观点来分析,也就是三段路程(与书名“地图”相呼应)。路程一:从外在到内在。由经营外在情节转为进入人物的内心活动。路程二:叩问现实的本质。奇幻、荒诞、魔幻的超现实构思,从以现实为框架到完全放弃现实的观点;路程三:写实基调的变奏。我赞同第一个观点,或者说,对于我而言,第一个观点我可以理解。即是omniscient的叙事手法到单一观点的运用。这两种手法其实各有优缺点,不过重点是单一手法的运用,就出现了心理的描写。我比较喜欢路程二的分析卡夫卡式的写作,到后来的魔幻现实主义。路程三,我表示我没有耐心读下去了。作者列出了在这些发展过程中的很多标志性的书,算是个推荐书列,我觉得这种东西还不错。

现实主义的歧路漫游

本书简括梳理了现代小说的叙述模式流变,即传统的全知万能的上帝式叙述视点转向内心透视的心理叙述视角,由外在的摹写再现转向内面的心理现实,兼及雅俗文类的多面交叉与相互渗透,以及现实主义的多维变奏,现实主义的本土化变种及创作局限,小说主流之外的旁侧逸轨,奇幻荒诞、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侦探科幻、后设小说的观念探索,持论精当,视野宏阔,采用本土与境外相互参照的比较视野,颇具可读性。。

小说地图

《小说地图》(郑树森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一册简洁的“小说地图”,漫游小说世界的三段路程。按作者的说法就是:“从外在到内在”、“叩问现实的本质”、“写实基调的变奏”。“从外在到内在”对应的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小说过渡到心理描写、意识流,“叩问现实的本质”对应的是卡夫卡式的现代主义文学及美洲的魔幻主义写作,“写实基调的变奏”对应的是现实主义的回归。作者以这三个现代小说的路径,来展示文学的记忆之旅。这种个人性的“小说地图”的梳理,并不好写。但郑树森把握的不错,他既不偏废名家之作,又能指出文学史上不常见的艺术大家,给予画龙点睛式的评论。欧洲、美洲、非洲、亚洲,世界范围内的小说作者皆在作者的眼底,任作者驱遣。这样的书写,既需要博览群书,又需要鉴赏能力,缺一不可;作者在《小说地图》里可以称得上是“双剑合璧”。虽然篇幅不长,但厚重之处绝非大部头之书刻相提并论的。《小说地图》或可称为“个人的小说史”,其中的个人想法尤为可贵。


 小说地图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