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人的故事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99-07-01
ISBN:9787108012890
作者:张光直
页数:88页

书籍目录

前言 
父亲、母亲和他们的朋友们
北京的生活
师大第二附小和男附中
回台
四十年代的板桥
建国中学
二*二八事件
建国中学(又一章)
四六事件
监狱生活
回到情报处
内湖
回家
后记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简介

台湾岛的形状很像一个白薯,所以岛上两三千万的汉人常常自称“番薯人”。
这里写下来的这些事在心里记忆了近五十年,现在事过境迁,访旧半为鬼,再不写,恐怕这一小段历史就没有人记得了。
常常有人问我:这一年牢狱之灾对你有什么影响?我想,它影响了我一生做人的态度……我出来以后,没有继续念书,在家里自己读点书,以同等学力考上了台大的考古人类学系。考这个系,基本的原因就是想知“人之所以为人”。


 番薯人的故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昨天睡前翻了篇李零的《我心中的张光直先生》,提到《番薯人的故事》,忽然就想看看。三联新版增了一组《小人物的速写》,小说体裁,以考古人类学家写小说似乎是件难以想象的事。不过,只要看到张先生说,早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中学的国文老师罗刚,就知道文学的种子那时候就埋下了。小说中的孙在芳,原型即管彤芬。管的父亲是文化汉奸管翼贤。小说里叙述暮年相见的情形很详细,到自述里只有一句话:“在没有话说的情形下,说了半小时的话”。而结尾更是小说所没有的:“起身告辞的时候,她说:张光直,我父亲有他的原因的,你去想一想吧。我看她一眼,大概有五秒钟之久,然后便离开了。”我不知道张先生到底积聚了多大的勇气,才重写了这段回忆。《后记》里写牢狱之灾的作用,由此激起的“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探索,李零先生讲的都很清楚了。想要拎出来的,反而是《前言》里的一句话:“我知道我是哪里人”。“吴襄”也是有乡的人。反观余英时先生写的《一座没有爆发的火山》,不能不说,他其实不并了解张光直。根本立场相反,也难怪。而李零虽然与之接触有限,却因为性之所近,反而能画出张先生的面目。不过张先生没有身经鼎革以后的劫难,在他面前的始终是一个两难的处境,因此他只能象小说里写的那样,选择“出境”,只能逃离。而因为逃离,或者说超越,自述的文笔异常干净利落,甚至于冷峻。不过,合上书想,立场在矛盾中鲜明。小说里,主人公给杨老师的儿子回信,说:“一九四八年的革命者和教徒不同,是他们有目击天亮以后的福气——也可说是目击天亮以后的不幸。在一九四八年我们欢唱:从黑暗一直到天明,快乐歌声唱不完!可是那些有幸自黑暗走到天明的革命者,却发现了那‘死后还要审判’的真相了。天明以后的歌声,是不是还是快乐呢?你说我们比起教徒来是有福呢还是无福呢?”“我说还是有福的。”

精彩短评 (总计39条)

  •     张光直居然为了四六而坐过牢,然后还以同等学力进了台大。。。
  •     年轻人热血,向往革命是那个年代的风尚,但如果没有家人长辈帮忙,可以想到作者在革命这条路上会一条道走到底,绝对会很惨。另外,作者写这书时,经常会流露出的身为“革命者”的“骄傲”,当然,我觉得这并不是啥值得骄傲的事情,他应该骄傲是在考古的专业,而不是“革命”。
  •     很好玩的小书,因为要了解张光直所以寻找的,后来自己买了一本。哇咔咔
  •     聯經版。個人命運與時代命運的寫照,人之所以為人以及文學藝術的真諦。
  •     我要毫不迟疑的给5星!虽然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根本不知道张光直是谁,虽然它真的只有薄薄的一册。是被里面那些他所记忆的人,所记忆的细节而打动。是被经过他眼睛看到并在他脑中以他的方式记录的事情打动。贯穿在所有照片里的那种眼神里的东西让人难忘。
  •     张先生的妈妈看起来是个美人儿。。。。。。
  •     也许大时代都是远看才好看吧。
  •     張光直
  •     北京梦华录也得算上张光直一笔。
  •     可略见张一生轨迹,对“番薯人”很感兴趣
  •     张光直先生的自传,平淡、真实又让人感觉到温暖。
  •     研究考古是为了研究何为人。张光直还是个小左倾啊
  •     单从长相上说张光直与何炳棣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     新版价格涨到六倍,这不好。
  •     震撼。
  •     我只记下了校歌,挺不错的,那个时代的中文还是让人喜欢。
  •     一定得看看……
  •     我可不可以花痴一下。。这么帅!!!!
  •     是张光直先生回忆早年经历的一本小书,非常薄,内容却很有意思。他自称牢狱生活改变了他的轨迹,最终引他走上考古人类学之路。我想,愿意选择"人"学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一定是有故事且勇于探索和发现的人。
  •     了解一些台湾旧日风情.
  •     左翼青年的早年故事~两拨“好人”为了各自的目的不断斗争,甚至要致人死地,这种境况促使张光直思考人之为人的本质,进而走上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之路。专业化久了之后,该提醒自己学习最初是为了解答什么问题#自勉#
  •     哈哈张光直的自述印证了我关于张我军当年“私奔”的推测,没有家庭支持,不太会这么大胆地私奔嘛。考古人类学就能读懂人吗?
  •     library
  •     本账号标记的第一本书。
  •     张光直从监狱惊恐的阴影中走出,精神有所震动,但却不愤世嫉俗。一年的牢狱生活,张光直接触到各色各样的人。出来以后,他对“人之所以为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出来以后,他没有继续念书,在家里自己读点书,后来以同等学历考上了台大考古人类学系。考这个系的基本原因就是想知道“人之所以为人”。
  •     平实好看。人之所以为人。
  •     生长在北京的台湾人/日本人/中国人。
  •     这是一本薄薄的小书,所以没什么可说的,你想看就看一下好了,又不会花费多长时间
  •     求赤化而不得,以学考古,终成大师。
  •     张光直先生的少年青年回忆录。时代离得不远,感受却很远,了解得还是太少。写监狱的部分开了眼。4-3,4.6读毕
  •     儿时偶像
  •     有機會再看聯經版~
  •     薄薄一本小书,倒是贯穿了台湾四、五十年代的历史事件,显得厚重。张光直先生说这段经历是他选择考古学的原因。
  •     张光直先生应该感谢国民党救了他,如果当时台湾“解放”,他这样的左翼小青年,估计熬不过反右和文革。但终其一生,他都没清醒。据余英时回忆《一座未曾喷发的火山》中说,张光直亲口告诉他,想为了解放全人类,被炸得粉身碎骨,才觉得痛快。张光直的精神底色,是非常左翼和危险的。所以,他在1970年就尝试给郭沫若通信,要回到大陆干考古。
  •     可能是第一遍没看懂,找机会再看一遍
  •     这是我买过的单页最贵的书,100页,40元,每页4毛。原来我以为汪晖的《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是最贵的了,那本书99页,28元。看来我错了。还好,两本书的内容都不错。
  •     頭開的是極好的……(回味了兩天之後,回來改成四星,給那絲溫存之氣)
  •     "台湾就怕被人包围,然后挨打。"
  •     已忘光,关于台湾的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