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桥七十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3
ISBN:9787511007261
作者:董桥 著,胡洪侠 选编
页数:254页

内容概要

董桥,1942年生于福建。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研究多年。曾任《明报月刊》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现任《苹果日报》社长。撰写文化思想评论和文学散文多部,在港台、北京、上海等地出版文集数十种。著有《克雷莫纳的月光》《双城杂笔》《英华沉浮录》《这一代的事》等。

书籍目录

题《董桥七十》( II)
七十长笺( IV)
缘起(X)
甲寅日记一叶(1)
如意•吉祥(3)
旧诗与政治(10)
这一代的事(5)
春日即事(19)
父亲加女儿等于回忆(23)
“语丝的语丝”(26)
酒肉岁月太匆匆(32)
文字下酒,吃得风流(34)
大将军的凉拌小菜(37)
老师八十岁生日(39)
水远的林海音先生(41)
旧日红(43)
云姑(48)
念青室情事(52)
南山雨(56)
寂寥(61)
湖蓝绸缎( 66)
流言(71)
灵光(75)
字里秋意(79)
鸳蝴枕边的白玉簪( 83 )
老人们望乡的日子(85)
送别林家次女(88)
送别大雅古玩商人(90)
搔不到痒处的乐趣(93)
悼念蔡思果先生(%)
袖手观棋,低眉阅世(99)
走过鹿港辜家祖宅(102)
余家后园牡丹盛开(105)
吉庆栈(108)
拜月(111)
浅水湾旧事(114)
写字的故事(117)
杏庐先生(120)
盒子里的岁月(123)
静园鹭江荔影(126)
访旧随想(129)
南洋梦忆(132)
伦敦书坊记事(135)
董糖的滋味(138)
又见史湘云(141)
记得李先生(144)
老吴的瞎话(147)
老医生的泰西典籍(150)
书信:书和信(154)
藏书票琐忆(158)
《绝色》后记(162)
亦梅先生(166)
乔志高先生(170)
寄庵先生(174)
老客栈悲歌(178)
又听到《望春风》( 182)
风雨故人来(186)
小海娶亲(190)
沉香钩沉(194)
寻找吴老师(198)
念记刘教授(202)
石湖(206)
喜巧(210)
竹园(214 )
爱晚居(218)
紫薇园(222)
玉棕(226)
啸月轩(231)
香雨斋( 235)
舒老(240)
坚道有个管先生(245)
那些名字那些人(248)
李子不甜( 251)

作者简介

“海豚简装”之《董桥七十》:
概观董桥作品的首选之作
自一九七七年香港版《双城杂笔》始,董先生迄今出版文集三十三种(只计初版本,不含各类各地重印本、选编本等等),共收文章一千八百篇。本书从中选出七十篇,作为纪念版,主要以董先生写父执、写师友、写同辈的文字为主,选文兼顾三十三种初版书,以见董先生文章风格的演变轨迹;因为是贺古稀之寿,所以只选董先生念事忆人、述己怀旧的文字,以方便读者读其文而见其人;因为董先生前十来种集子流传颇广,所以选文重点放在了近几年的新书上,有些“详今略古”的意思。
《董桥七十》由著名学者余英时先生题诗七首,董桥先生自序《七十长笺》,并附董桥先生著作初版书影。
选编者胡洪侠先生说:《董桥七十》董先生写父执、写师友、写同辈的文字最合我编选此书的旨趣,因为“他传往往是自传”。我因此想把它编成一本略有“七十自述”格局的新书。董先生曾对我口传“总编辑秘诀”:一不要怕和别人不一样,二不要怕挨骂,三不要怕道歉。


 董桥七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到书店翻书,转来转去还是董桥合我的心意,满纸堆里都是浓浓淡淡文字堆砌的不尽意境,像在冬日雪后黄昏的胡同儿,偶尔炊烟袅袅有带些人间的烟火,古意盎然中亦有丝丝“夕阳穿树补花红”的点点温暖。我读到高尔泰还是会激动,如高山,如大河。每一次翻书都还是不能入睡,像日本频发的地震,只是一次比一次和缓。董桥不一样,他没有高先生的离奇人生带来的深刻体验,也没有他的九死一生最终到头来流落到大洋彼岸白发苍苍也只能远望故乡,有句云:漂泊天涯且西行。董桥没有寻找家园那样震耳欲聋的史诗般大作。董桥安静得像江南园林里的小家碧玉,从小就读书学画鉴赏古董,一辈子写字卖字买字,他写书,但都是小书,但我真喜欢这些小书,一本薄薄的从前就让我回味无穷,满脑袋都是老辈人的京华烟云。尤记得那年夏季极为炎热,叶志钦帮我从图书馆带了本故事,在前人笔墨纸砚的斑驳光影里度过了一个幸福的酷暑。偶尔想到冯唐说你一定不能读董桥,我也唯有笑冯某人的浅薄,如果真如冯所说,香港是文化沙漠,那董桥大概是沙漠里仙人掌吧。这两年董桥的书一本接着一本的出,我一本接着一本的读,转眼今年董桥七十了,我在香港中环闲逛的时候,想的不是海港城IFC,而是他经常在书里念叨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开业的陆羽茶室,董桥七十里说他最近还遇到了当年笑面如花的史湘云。可惜没有找到。我只能找间茶餐厅叫杯冻柠檬茶边饮边想,是不是可以去中文大学听北岛的一节课,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当年的小木头,忆起上次墨影说如果是高先生在就厚着脸皮去拜望了。。。我也就算了。我辈中人,平日所恨者,是传统难以延续,自己又不够努力。毅力不足,天分不够,读书又难辨真伪,渐渐觉得面目可憎,可是唯有在董桥,高尔泰,北岛等今人的著作中感到一份清新和从容。从前,故事,旧日红,这些旧人旧事看多了,有时候真觉得自己也是个古代人,可即使穿上长衫,束起发髻,却又不是那个样子了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七十篇忆昔怀人之作,一幅二十世纪上半叶士人风采画卷。有收藏文玩逸闻,有风花雪月韵事。每篇篇幅不长,却都需慢慢品味。人物形象鲜明,跃然纸上;情怀恬淡绵长,耐人寻味。
  •     雕饰的痕迹再重也盖不住作者的才气与灵性 不幸之事在于:这俩词过多的被用在原本不具备的写手身上 不足之处在于”遍地雅士“
  •     万事尽如秋在水,几人能识静中香
  •     想起了我唯一的一本董桥实体书,还是简装本【笑
  •     浓的化不开
  •     我是爱读董桥的小品文的。落笔稳练,简洁明了,言旧事,旧人,旧物,字里行间飘着化不开的古意。读多了,像在山乡雅居里住久了似的,有萧然意远的幽趣,满心都沉浸在清风明月的旧梦之中。舍不得醒来。
  •     古董是身外之物,真没必要穷尽一生来追求。
  •     董桥的封笔之作名为《珍重》,文末尾一句“曾经牵念也是福分,此去山青水绿,珍重千万”。逝水年华中那些有温度有色彩有风趣的人,值得珍念。尽管有名士气,董桥的文章,还是值得品读的。
  •     董桥的文章,让人喜欢的地方是他不趋新,总是能够在老人旧物中间找到可以下笔的地方。古董、旧书、老人是他笔下的谈资,其实他也七十多了,所以谈的也是他青年时结交认识的,只是今天变成古董了而已。
  •     七十篇文章皆是旧人旧事旧情,而将这些牵连起来的有很多都要归于旧物和旧居。董桥的文字太雅了。
  •     女必仕女,男必古画,董橋倒是十足的旧派人,暂且不做评论。文字简单纯粹的小品有很多,这一本显然算不上逸品。
  •     字里行间透着深厚的家学底蕴和老派文人把玩文字的熟稔,遣词造句尽显古风。因是关于家人朋友的散文集,主题都是怀旧,文末总是回荡着念念不舍。最喜欢写给女儿的那一篇,反复读了几遍,真希望在我还懵懂的时候能收到一封这样的家书。许是主题重复,许是文辞柔媚无骨,确实腻了,最后三四篇弃了。
  •     董桥七十我借别人的书读了一遍,再借图书馆的书又读了一遍。更喜欢精装版本,美丽的花朵配上典雅的花瓶才是相得益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