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44731539
作者:(法)巴尔扎克
页数:293页

内容概要

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作家,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他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其作品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被誉为“法国社会的镜子”。

作者简介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一部重要作品,在法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深受各国读者喜爱,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巴尔扎克1834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高老头》,可以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小说描绘了栩栩如生的背景,刻画了让人难以忘怀的个性强烈的人物,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高老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文/吴情诸多自然科学家曾打算将宇宙真理纳入到某一体系中去,例如提出“场论”(field theory)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文学家亦有此雄心,法国的巴尔扎克即为一例。他经历丰富,文字老道,欲以一部《人间喜剧》将整个世界裹在其中。暂不论这一做法的现实可靠性和审美有效性,单就其想法和行动而言,不能不让人昂首仰视。精卫填海而不能,夸父逐日中途亡,事物的价值有时在其本身,有时则寄托于人追求的姿态本身。尽管巴尔扎克的小说创作有诸多不足之处,但其艺术实践却时时令人心怀向往,更何况,《人间喜剧》总体上是一部难以逾越的巨作。作为这一巨作的初试部分,《高老头》一书在结构上和内容上可视为《人间喜剧》的微缩。主要人物拉斯蒂涅、伏脱冷的性格总体定型,故事背景——巴黎一间低级公寓——基本不变。这间低级公寓里,聚集着各式人物,底层的小市民、落魄的有钱人(如高老头)和求上进的穷大学生(如拉斯蒂涅和他的同学)。公寓的设置,一方面能够触及广大的下层民众及其真实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也可通过部分人物点出上流社会的冰山一角,尤其是试图通过做贵妇人情夫、改变人生命运的拉斯蒂涅。公寓及其所有者,伏盖太太本身属于底层社会,但在某种程度上亦是两个世界的连接,各式悲喜剧轮番上演:贪财的为财所害;求权的因权而亡;诡诈的被人算计;逃避的摆上前场。巴尔扎克以莎士比亚为终生文学学习对象,《高老头》一书,在某种程度上可被视为致敬之作,故事情节与莎翁的名作《李尔王》(King Lear)相仿:慈爱的老父亲被狠心的女儿抛弃。只是《李尔王》中老王李尔有三女,高老头(原名高里奥,被取绰号为“高老头”)有二女:阿纳斯塔西和苔尔费娜。两个女儿早年丧母,高老头独自抚养两个女儿长大,长期从商,贩卖面粉(他也投机倒把,赚灾难钱),最终积累了大量财富,生活富足,在吃穿用度和文化教育上丝毫不曾亏待两个女儿,而后,他更是为了女儿的命运分别给了她们巨额陪嫁。然而,两个女儿婚后,嫌弃父亲的卑微身份,不愿相见,需要奢侈或遇债要还时才想起父亲(的钱)。高老头也不介意(至少表现得如此),在将自己掏空后,高老头突发脑溢血,最终悲惨死去;将死之时,两个女儿不在身边。在《高老头》一书中,巴尔扎克检视了金钱对人性的瓦解和摧残。早年的高里奥一家,尽管生活艰苦,但其乐融融,大家都为彼此着想;随着生活富足,两个女儿只关心自己,也曾相互斗争,生怕吃亏。在赤裸裸的“金钱至上”观下,亲情被击得粉碎,撕碎了伪善的面孔。其实,欲望和攻击一直存在,与其说金钱戕害了美好人性,不如说它提供了一个反目的借口,一个绝佳的、预先已被正当化了的借口。在两个女儿眼中的金钱,只是一个冷冰冰的书目,意味着更好的物质条件,而其中隐含的辛勤劳苦(对于人之生存更为重要、更有价值的部分)全被人为无视。另外,从叙事上来说,高老头的命运悲剧也因独特的叙事技巧显得更加动人。在《高老头》一书中,巴尔扎克没有直接书写高老头的生活,而主要是通过拉斯蒂涅,这一向往巴黎上流社会的穷大学生的视角来叙述的。好处有三:其一,拉斯蒂涅满腔热血,却又不失真率性情,因此难免会对不正义之事表示愤慨,并展开个人行动要求他人改善——他提醒自己巴结上的纽沁根夫人(高老头的二女儿苔尔费娜)和施恩的雷斯托夫人(高老头的大女儿阿纳斯塔西)在父亲临终前探望一次;可恨两个女儿起初始终不肯,百般推辞,冷酷嘴脸霎时毕现。其二,拉斯蒂涅往上流社会的攀附之路,在某种程度上与高老头两个女儿曾经的命运轨迹相仿,这也就暗示了(或解释了)当他从别人口中得知高老头悲惨命运之时,他会产生对自我的反感、厌恶和排斥(尽管后来也曾自我说服)。其三,高老头居于悲剧命运中心而不自知,始终心怀向往,希冀女儿回头孝顺。悲剧之“悲”,有时在于悲剧本身,有时则存在于悲剧早已注定而人无法自知、无法控制而只得任其上演的“生”之凄怆。这样的叙事技巧,鲁迅在《孔乙己》中也有娴熟运用,书中咸亨酒店中的小伙计,正因为年轻不世故才能关注孔乙己这一落魄秀才,以及其人生悲剧;相反,其他的人物只关心自己,生活在个人的金钱圈,也就只能猜测,“孔乙己大概以已经的死了罢。”高老头的悲剧无疑令人同情,但根据这份文学文本,笔者认为,高老头须为个人的悲剧负责。他的命运,其实是自己酿就的玉杯苦酒:他一味付出,只重视给女儿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而忽视了对两个女儿的情感教育和心灵塑造,对一个人而言不可忽略的部分。他投机倒把,赚灾难钱,也令人憎恶。这一点也是作品的成功之处:人物形象即便如高老头,也并非完美,大善里也有不小的恶,无疑实现了对先前文学创作“善者恒善”、“恶者全恶”的突破和反拨。在先前的文艺复兴和浪漫主义文学潮流中,文学家对于个人的情感和意志表现得尤为充分饱满,但在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潮流中,逐渐涌现了诸多对金钱关系和罪恶社会进行探讨的优秀作品,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即为一例。这些作品的出现,扩展了文学的表现范围,深化了文学表现的内涵,是文学观念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就《高老头》一书而言,虽然严格说来,巴尔扎克有着主题先行的倾向,语言不够简洁凝练,情节推动也很缓慢,内容上亦有不少前后矛盾的地方(在同一年份,一说高老头69岁,一说高老头62岁;高老头将死之时,本已无甚精力,却洋洋洒洒骂了女儿三页纸),部分章节显得取巧,但总体说来,这是一部成功的作品,特别是其中他对金钱异化的人性的表现,既令人瞠目,又让人深思。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精彩短评 (总计34条)

  •     大学看的第一部巴尔扎克。
  •     这就是社会 这就是人性 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     人物形象很强时代性
  •     这本是让我决定开始进军世界名著
  •     我书读的少,发现外国作家都能把一个人的话成篇成篇地写个好几面,只觉得很厉害。巴尔扎克貌似喜欢讽刺巴黎上流社会的浮华。
  •     可以的。
  •     畸形的父爱,畸形的社会,伟大的巴尔扎克。
  •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     是自己 的富有和自己溺爱害了自己
  •     描写人性很到位
  •     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可怜的高老头。
  •     读哭了
  •     不太可观但质量过硬。三星半吧。
  •     伏脱冷,这个名字翻译的特别有感觉。之前看过《欧也妮葛朗台》,因为高三背的滚瓜烂熟,所以还是没有取代葛朗台在我心中的位置。最后的结局也让人遐思~
  •     高中看的,只记得父亲那卑微的令人掉泪的爱
  •     其实,我不是特别喜欢这本书中的辞藻或者描写什么的,但是这个故事本身是多么赤裸裸、血淋淋啊。多么痛心啊,高老头到最后虽然看明白了两个女儿并不爱他,但还是满心盼望着她们能来看他最后一眼,其结果没有一个人来,最后也只能靠着两个大学生操办身后事。伏盖太太又是多么的势利啊,连高老头死了身上最后一个圆章也要拿走,那是高老头对其两个女儿唯一的寄托了啊。伏脱冷有错吗,这是一个多么好的人啊,只是奈何“众人皆醉我独醒”。19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多么现实,多么残酷。拉斯蒂涅呢,也在高老头的墓前留下最后一滴眼泪,然后抛弃这一切无用的情感、道德,真正成长,并开始其往上爬的路。 高老头病态的爱应该怪谁呢,只能怪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啊。我们现在的社会呢,难道比这能好多少吗,我并不觉得!
  •     2014.07.15
  •     没看完(┯_┯)
  •     悲哀。很悲哀。
  •     我至今都无法体会法国文学的美
  •     巴尔扎克的小说言辞犀利,“字字到肉”
  •      许多人不相信身边的人,却老上陌生人的当。以为自己正直的心能感动他人,到最后还是得埋怨自己。所以离自己越近的人,才能更放心他们,因为他们会无私奉献,当然前提是你也要懂得奉献。 书中巴黎的爱情是吹捧、无耻、挥霍、哄骗和摆阔。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
  •     我只想说,贵圈真乱
  •     一味地给予物质的奉献并不是最好的爱,溺爱是种自私的行为。巴尔扎克描写人物性格细腻干练
  •     读得很慢,但是那个时代背景挺让人着迷的…
  •      读书的时候一直在想,这太可怕了,怎么可以如此现实,如此真实,数百年来不变的这对阶级与欲望的向往。
  •     前面略拖拉,结局大赞。什么有比生命更为重要?连父女之间的最后一面都可以用借口去抵消。生活在一起的人,死的时候也可以毫不在意,冷漠至极。连房东都想从死人身上得到好处。巴黎不仅仅是上流社会肮脏无比,整个社会都烂透了。也正如目前中国社会所经历的,简直是真实写照,历史重现啊。PS:欧也纳也算是有了良心,不过最后这个完了的社会还是要让有良心的人一代代变得没良心。
  •     巴尔扎克的作品啊 总是那么细致 放国庆之前还啃不完我就去死。。。。
  •     这个版本错字太多啦
  •     经典
  •     人间喜剧
  •     在这个可怖的社会里,人与人只充斥着利益的关系。
  •     巴尔扎克写小说总是要先写环境。当他把环境塑造完之后,就把人物放进去,让他们上演着种种的人间喜剧。他的小说里总是人啊,人啊的,他每每把小说的主人公名字作为书名,证明了他对人物塑造的自信。同时,他靠着自己的文字深刻地揭示有关生活,社会的种种本质。就是放到现在也是不用动的。怪不得陀氏最喜欢巴尔扎克。
  •     毛姆说:这本书的故事始终妙趣横生。“谁弄脏了爱?在《高老头》里找不出具体的凶手,却人人都是嫌疑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