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青与桃红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0-08-01
ISBN:SH10009-666
作者:聂华苓
页数:190页

作者简介

这是一部女作家聂华苓写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桑青一生的悲惨遭遇,塑造了一个经历过抗日战争的颠簸,在解放战争临近胜利的时候,离开了中国大陆,来到了台湾,以后又流逐到美国,历尽痛苦和折磨的艺术典型。


 桑青与桃红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在新版后记里,聂华苓说她在表现“人”的处境,但是在全书中我只看到几个滑稽木偶,被作者直接当成自己的传声筒。作者努力想让木偶看上去活动得自然些,但是急着让观众明白剧情,结果越操弄越难看。汲汲不忘作品“海峡两岸”的待遇,讲述流放的处境,凸显对话的努力,可以理解。但是“艺术”的要求,只有这么geopolitical 的阐释吗??干嘛不直接写回忆录,这样好歹有点诚意。政治受害者的道德优势不能掩盖这本书的作为小说的虚假和生硬。
  •     桑青与桃红一共有四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分别描述了主人公(桑青即是桃红)人生不同阶段的际遇。 写作风格创新,充满了魔幻的现实主义。多少年后的今天捧卷再读,依然赞叹跳跃式的剧情。几天前和聂华苓老人谈到这本书,她说全书主题是一个困字。情节具体表现在桑青于瞿塘峡被卡在岩石上六天, 在台湾躲避检查窝居在阁楼里, 在美国四处流浪无处归家,以及谜题一样的结尾--桃红困在一座孤寂的水塔。整本书主题相对压抑, 体现出主人公颠沛流离的一生。我认为这种困不仅是空间性质的,更是主人公内心的哀鸣,或是放逐。也说明了抗日胜利,国共对抗至新中国成立那个时代给人带来的困苦感受。全书也侧面反应了聂老师的人生经历。不过她最近出版的三生三世,则更详细地回忆了她波澜起伏的一生。
  •     我总是对那个年代的故事特别有感触。那是个大时代,军阀之后,抗日救国,随后是无休止的国共战争。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剧情,中国从封建走向另一个封建,然后再从资本市场变成社会市场。近100年的巨变,小人物的命运又是如何呢?聂华苓的《桑青与桃红》写的就是这个小女子的命运。文章一开始,我还以为是按照《两生花》的剧情来描写整个故事框架,桑青与桃红,要么是桃红是桑青精神分裂症的产物,要么是生存在两个时代的双生花。形式也就是穿插式的书信结构。这在60年代的形式主义盛行并不足为贵。感动的还是在于故事的情节。桃红反反复复地强调:我不是桑青。但是我知道她的所有事。她就是这样怕你,这样软弱。桑青出生在30年代,想大部分那个年代愤青的年轻人一样,对于封建式的大家庭,她选择了逃亡。和老史一起逃亡。只带了家族长寿的祖传的玉辟邪——只传男不传女,她走的时候带着它,带着一腔重男轻女的忿恨。却意外和一班船友被困于三峡。他们都是亡命之徒,生命危在旦夕,他们有反抗,但是在那个年代的中国,无暇顾及自身的安危,更何况是人民。逃亡学生血气方刚,从已经当了日本汉奸的爸爸家庭中逃离出来;老先生在日本的刺刀下侥幸生存仍然守旧;相对而言桃花女更加洒脱,很喜欢这个角色,敢爱敢恨,她说,如果我男人真的外面有人,我就抱着孩子过我自己的生活。在这个火光死神血肉横飞的年代,每个人内心都有浓重的疮疤,当再一次面临困局,他们从不和到坦荡,确实令人感动。最后的那场赌博,每个人都抱着誓死的把握,我总觉得这是那个年代的温情。桃红一路追随者抗议者寻找新的生活,她叙述着听来的或者是发生的一幕幕场景,她始终是个外人,没有一个地方是能够属于她的。她还是反复强调,我不是桑青。最终我和另外一个流浪者住进了被遗弃的水塔。仿佛让她最终选择到了安全。桑青到了从小定亲的沈家。作者也没有交代桑青们被搁浅的船是如何脱险的,也没有说那个流亡学生带着半块玉辟邪和桑青故事的后续。我们只看到了沈家性格怪癖病重的老母,沉蒙的家纲,激进滥情的杏杏。桑青最终嫁给了家纲,是情理中的事情。家里的那群流浪学生随着中国大陆形式的转变而变得异常地乖张。这个时代即将变化。所有旧的都是不合时宜的。那些曾经的荣华富贵,将要成为最美的一场噩梦。家纲决定走,仅仅是因为那些财产吧?他们的婚姻,本身就蕴含着男女之间的互相利诱。桑青如何来到台湾,作者又一次戛然而止。我们只读到他们逃离解放区的仓促,甚至连那半块玉辟邪都没有带走。这是一种无根的逃亡,命运也就注定了。那个年代多少人被这样连根拔起,流落异乡?我们再次读到桑青的日记,已经是家纲被通缉逃离阁楼的了。这个男人果然是私利的。他贪慕钱财,不惮以人性的最恶的一面。桑青和女儿过着与世隔绝暗无天日的生活。桑青最终还是逃离。压抑寂寞与报纸相伴的生活,怎能困得住年轻的生命?逃离是这个小说的主题。桑青一次次逃离她的生活,桃红一次次寻找她的生活。桑青的每一次逃离最终都是另外一场逃离,桑青没有勇气面对真实的生活。但是桃红却能够面对生活,但是桃红最终还是没有真实的容身之地。桃红的最后一封信写到:我对全人类是怀着和平而来的。这个和平,我想是一种友善吧。但是不论是软弱只听从别人的桑青,还是能够随着自己的心走出新生活的桃红,似乎都不能够逃离出这注定的命运。逃离时代的命运,也许每个人都无法最终实现吧。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聂华苓70年代作品,现代技巧较好地与传统(技巧)和融,并置与拼贴的处理不见痕迹,当是本土化的杰作。与六十年代“无根的一代”普遍发声不同,聂华苓以与传统分离的态度自谱新曲,从桑青苦痛里生发/分裂出来桃红,以自我放逐取代被天灾人祸拨弄命运的被迫流亡;只是个中转折、变化缺乏支撑。
  •     “困”,剧情不吸引人。
  •     很特别的叙事方法 拍成电影一定深刻又文艺 颠沛流离的好看
  •     很像《茶馆》,不知道为什么令我感慨的是桑青在台北跟家纲关系的变化,感慨夫妻之间的情薄。
  •     这几年不知道怎么了,看书越来越不好看了。聂华苓的才华说实在的我不服。
  •     说实话,学界对此书评价很高,我不明白。看得很难过。
  •     像草稿。全本会好些?
  •     终于在台湾看到了被大陆阉割的第四部分,也算完整了,一个关于分裂、破碎和转变的故事
  •     写法独特!
  •     有一句评论说得没错,那就是心痒难耐的剧情发展。虽然缓慢,却仍是心痒难耐。关于桑青这个人的过去,你总是想一探究竟。太短了,结尾感觉有点仓促。看完再考看三生三世,才有些明了,桑娃是聂自个儿~
  •     因为纪录片《三生三世聂华苓》喜欢上了聂华苓其人,看电影的时候挑出了几本想读的书,果然没让我失望。这种叙事方法不常见,开头处略嫌节奏缓慢,却逐渐引人入胜。最可贵的是,有足够的留白,可以交还给读者去想象
  •     太意识流了
  •     居然才读到这本。
  •     好混乱-,-
  •     高中被老师强迫看了一个学期,有些段落想起来毛骨悚然,不过震撼倒是真的。
  •     有点意识流,但意味很深。
  •     漂泊无根
  •     PDF电子版 8-10元/本 另有部分实体书 直接联系我微信:pdf381751455
  •     始終圍繞一個“困”字,不過總覺得故事不夠吸引人。據說是刪節本。
  •     封面不错。
  •     感覺一字一句都是聶的經歷凝聚而來的,這樣的文字太厚重。有機會的話,一定要收一本實體書。
  •     棒棒哒一本书,但是这个版本有删节。但是小说跌宕起伏,看到他们生活在阁楼之中时,像是小时候做过的梦一般,在最惊心动魄时被吓醒,依然心有余悸。
  •     开篇是“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说于是宝宝人格分裂”,还以为是一个女人在大陆台湾美国历尽沧桑的传奇,我期待看到一个时代亲历者的爆料,一个女性在那样的乱世的信仰价值观的挣扎。结果我非常失望。时代背景都是浮云,女主在乱世中除了上了一些快枪手,也没干嘛,最后还装疯卖傻,非常矫情。
  •     三段文字,四个时期,大体类似于《三生三世》,只是总体上感觉有点故弄玄虚
  •      中国台湾文学 聂华苓
  •     太矫作了
  •     这版的第四部分竟然全删了,意义损失大半
  •     这算是魔幻现实主义么@@读起来怪怪的……
  •     碎片化的串联,其实我不是很喜欢这种组织文字的方式。而且看的时候脑子比较昏沉,其实也没看出什么东西。
  •     女子真有才。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人存在,不同的人生,同样的宿命。
  •     困于长江瞿塘峡,久日不雨,船舱内,两个小女子,一个流亡学生,一个老先生,一个娇媚的妇人,说着要打一个赌。赌什么:赌各家最值钱的。老宅,儿子,先父留下的玉石,自个儿,萧。扯席,盘腿而坐。定睛看着盘内飞旋的骰子,“六,一,四,五。”掐着心坎上的肉,饥饿困乏都退了去,此生亮晶晶的碎片全押在了上面。头紧得眼前昏黑,撑着,要知晓个终究,要掀开被玩弄的命运后面的底牌,看看是否还是自个儿的。
  •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     这个大陆的第一个版本是节本,只有四部中的三部,有些文字也被洁净化了。不过长春文艺那版也只是比这个稍好些,也不全。
  •     评价过高
  •     写得不错,但是线索乱,也许是我没细看吧,特别想知道这女人最后怎么了,车祸烧死了?丈夫孩子哪去了呢?
  •     前半部分读得我挺不耐烦的,直到作者开始描述女主角在台湾的逃亡生活——其实,即使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她也一直是在逃亡的。。。唉,悲情而颠沛流离的“一生”,放到那个时代倒显得不足为奇。
  •     看的版本没有第四部分,不过因为写的本身就散,所以又好像是完整的一本絮语。一开始有点难嚼,过了瞿塘峡书就好看起来了。
  •     前两部弥漫着末日狂欢氛围,第三部有种神经质的压抑和诡谲。桃红的那些很有《在路上》的意思,而桑青,搁浅的船、被围困的北平、随时面临武统的五几年台湾,动荡生活下的不安始终如影随行。吃人在书中反复出现,可以看作压力的具象化。而“赤东”村僵尸吃人背后的隐喻,几乎呼之欲出。写作时作者无论是语言还是形式都放肆跳脱,不拘一格,随时随地挑逗刺激读者,值得学习
  •     意图很明显,形式略生硬。
  •     和[三生三世聶華苓]紀錄片一起讀更感動
  •     酣畅丰富,读一遍不够,第二遍才能把光怪陆离的意像理顺。以diaspora为主题并不陌生,表现形式(意识流、穿插叙事)也不拔群,但语言真的特别漂亮,像诗像鬼唱,尤其是困于三峡险滩和住在阁楼上的那两段,看得入迷死了。K4-41
  •     我不是我
  •     掀桌!
  •     生活不是片段和拼贴
  •     开头很惊喜,中间很破碎,结尾戛然。我觉得聂老师的一生或许很难写得出来,太与众不同的性格和命运。有时候也不一定要表现的那么好吧,如三毛。有时候过生活,live a life比文字里的完美更重要。从她的三生三世纪录片里,看得到绝代风华和自信倔强。很有魅力,很佩服。
  •     不是我能欣赏的。台湾很多作家的作品我都不能欣赏,包括琼瑶三毛蒋勋董桥...我在此要说句实话,除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再没有必须阅读的文字,而且有些人实在太爱装逼!
  •     一辈子都被“身份”二字所限的现代人,身份不明就只能蜗居躲避只求苟活,以至于其他世间所有,都成为毫无价值的、附属于身份的长物。聂华苓的写法真是飒飒生风,这才是爽文哩。为删节减星,还是滚去看英译本吧。
  •     读的第一部聂的小说,风格很特别,有点精神分析的意思,divided-self,两个自己在历史颠簸和世界流离中的对话;也有很多女性的视角和感受,也可作女性主义分析了,从抗战时到传统中国再到台湾到美国经历遇到的不同性别问题和感受,自己不做文学研究,也就看看罢了
  •     实在不能喜爱这种扶觇一样的叙事风格,带着女性作家特有的神经质……所谓的时代背景根本没有能展开,大抵只是为了迎合锁国时期美国的中国想象吧。
  •     太现代了,好像我看不懂。断裂的几个故事,起初是年轻的桑青和朋友史丹出走重庆,被困在三峡。船中的几个人在危难中变得坦诚,甚至对死无惧。笔触一转,桑青从南方又逃到了北京,在虚伪和自私的沈家自觉是个外乡人,却又要嫁给沈家的儿子。笔触再一转,桑青到了台湾,和逃犯丈夫蛰居在阁楼。沈家的自私和怯懦在这个丈夫身上更加淋漓。穿插的是在美国的桑青,坚持称自己不是桑青,是一个叫桃红的女子。总之我是看不大懂。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