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阻狂轮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1
ISBN:9787220072963
作者:(德)蕾娜特·温德博士
页数:211页

内容概要

蕾娜特·温德博士(Dr.Renate Wind)出生于1950年,目前于德国海德堡基督教社工学院担任圣经学教授。温德博士长期参与基督徒和平会议和拉丁美洲的和平运动,著述丰富,文笔细腻动人。

书籍目录

中译本序
第一章 在世上占有一席之一1906-1914
第二章 梦想美好的死亡1914-1918
第三章 知道自己的立场1919-1923
第四章 了解什么是教会1923-1924
第五章 圣徒的团契1925-1927
第六章 大地仍是我们的母果1928-1930
第七章 谁还想无知自在地进入应许之地?1930-1931
第八章 教会当尽世上的责任1931-1932
第九章 力阻狂轮1933
第十章 当为哑巴开口!1933-1934
第十一章 阻止战争1934-1935
第十二章 蓄意脱离认信教会即脱离拯救!1935-1936
第十三章 为犹太人出声者,才可高唱圣歌!1936-1938
第十四章 趁冬天未到时前来!1939
第十五章 邪恶的假面舞会1940-1943
第十六章 在生命的这端学习信仰1943-1944
第十七章 结束用乃是开端1944-1945
年表

作者简介

在一个价值观纷乱的时代,要保持清明的心智和不动摇的信心,是非常困难的事。而力抗潮流,所要付出的代价,高到令人心痛和惋惜的地步。
德国神学家朋霍费尔为了他的原则,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成为20世纪少有的殉道者。他的事迹与他的信仰,影响了许多默默地对抗趋势潮流的个体生命。


 力阻狂轮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第一,向国家质询问题时,要针对其行为是否合乎法定的国家性质,也就是人民委负于国家的责任;第二,对于为国牺牲者绝对怀有责任,即使他们不属于基督徒团契,也要一视同仁;第三,不只与陷在轮下的牺牲者团结,而且还要力阻狂轮……”以上这一段话选自《力阻狂轮:朋霍费尔传》。本书作者是Dr. Renate Wind,这是中国现有的第一本译介的朋霍费尔的传记,也是我迄今看到的唯一一本有中译本的朋霍费尔的传记。事实上,最好的版本(或者说是朋霍费尔传记中最完全和详尽的版本)应该算得上是埃伯哈特·贝特格(Eberhard Bethge)的《迪特里希·朋霍费尔》(<Dietrich Bonhöffer>)(这本书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传记),上世纪80年代由德国慕尼黑出版(2005年好像又出了一版新的版本)。书名取自朋霍费尔自己的原话,就是上面引述的这段话中的最后四个字。在这本书中,大略地介绍了朋霍费尔个人的成长史,对其心性气质的定位相当准确,同时又辅以政治和社会变革作为背景和伏线,交错出一个神学天才的生命历程。其中对于他对辨证神学先驱卡尔·巴特的批判性继承以及与希特勒政权的对立斗争,把他作为上帝的子民对于信仰纯正的坚守以及他自小而大对于信仰的认识、追寻,对于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以及他无与伦比的抗争精神,以及这样的抗争精神在信仰维度之来由揭示的煞为清晰。何光沪在本书的中译本序言中提到,德国战后的迅猛飞升或许是上帝借由朋霍费尔这位天父爱子的牺牲而做出的纪念。朋霍费尔的人格是值得称颂的,对于他,我十分欣赏。这本书或许可以让人对这位20世纪伟大的神学家的生平有较为明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找到藉以支撑他生命信仰的基石,上帝对世人的爱、救赎与责任。朋霍费尔,在中国的译法亦有“潘霍华”,指的是同一个人,关于他的著作,迄今有中译本的有:《第一亚当与第二亚当》(朱雁冰、王彤译,华夏出版社)、《作门徒的代价》(安希孟译,四川人民出版社)和《狱中书简》(高师宁译,四川人民出版社)等。附:我在阅读中,发现本书中有一些细节上的讹误,诸如第90页上“早晨的舆洗也常会简化”中“舆洗”应为“盥洗”之误;又:在第98页上关于“实践基督徒世界理事会”的德语原文Weltrat fur Praktisches Christentum中的“fur”应为“für”之误,在本书其他专有名词的德语原文中系无这种变音错误,可能是校对问题。
  •     看了很多关于这本书的评价,大多集中在“良知”、“责任”、“行动”上,对于我来说,更关注的是“超越”这个词。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单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一出生便被安放于各种关系之中;成长以后,人也不是万能的,接触什么,不接触什么,总有一定的限制性,导致了一定的狭隘。这些关系以及限制影响了我们的思维和选择,所以人总难超越自己。但是朋霍费尔做到了——通过不断的思考,思考上帝与人的关系,思考人与人的关系,思考生与死的关系,实现了阶级上、固有习惯上,以及思想上的自我超越。这超越坚定了他的信念、鼓舞了他的行动,令他一步一步走向圣者之路。——超越自身阶级的限制,抛弃了市民阶级的财富观以及对安全感的需求,将自己降低到与所有受迫害者一样一无所有的境地;——超越了内心的软弱,说服自己放弃已获得的自由,回到德意志,“趁冬天还未到时”,和所有反抗者站在一起;——超越了精神的束缚,抛弃圣洁,甘心上演一场“假面的舞会”,当被迫说谎时,认识到“我们的话不应在原则上,而应在具体上符合真相。”他不会没有胆怯与犹豫,不然就不会有协和神学院先知室那一堆的烟蒂。没有人愿意牺牲,没有人想争着进监狱,“但是如果事情来临,无论如何,希望那将是一个喜乐,因为是值得做的。”当生命最后的一刻来临时,他实现了最后的自我超越:他明白,“这是结束,对我而言却是生命的开始。”超越是一种释放,它将人从固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但要达到超越,必先经历痛苦而反复的思考。让朋霍费尔勇于超越的力量来自于哪里?究竟是对上帝的敬畏,还是对人的生活与本质的思考?朋霍费尔说:“并非哪种虔敬的行为造就了基督徒,而是在世界的生活中参与了上帝的苦……耶稣所号召的并不是一个新的宗教,而是生命。”我们在对生之痛苦的思考中走近上帝,学会悲天悯人,所以,“人只能在生命的这端学习信仰”,“人才是基督,就像基督曾经为人一样……”阅读朋霍费尔的意义,应在对今时今日的我们有何启示。当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沉迷于生活的浮华,渐渐放弃了思考的权利,这个社会将永远原地踏步,永远无法实现超越。这是危险,亦是悲哀。我们需要100年前的朋霍费尔的提醒。
  •     乐歌的读书笔记跟大家分享:如同许多敏感且朝气蓬勃的人一样,这个内在的矛盾伴随了他的一生。迪特里希曾一再尝试,把自己内在的两端联合起来;乐于助人和贪图舒适生活,自愿放弃和享受生活,渴望死亡和热爱生命。因为他孤独,所以变成神学家;然后,也因为他是神学家,所以他孤独。他并没有真正地融入这个世界,在寻求自己的定位时,他游离于两个世界之间。积极的教会成员逐渐地理解到,什么是“伟大的全民布道时刻”所附着的代价。一个民族国家加上一个有影响力的福音交会——几近完美!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老朋你不容易.
  •     选择留在索多玛的义人,在邪恶的假面舞会中撕下面具、愤而离场的人,用超越民族观念的信仰,为历史保留着正义的精神和闪亮的人格。
  •     现在的翻译和编辑简直都没有常识...
  •     确实不好看。
  •     生命当如此。
  •     行动:不是任其所爱,而是勇于执行权利;不是在可能性中漂浮,而是勇敢的抓住实际;不是逃逸在思想中,而是体现在行动中,就是自由。 勇于承担罪责,勇于成为平凡人吧。
  •     为义受逼迫者,必享永生。
  •     在读的时候,其实内心有某种惧怕,因为信仰的代价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十字架的道路,舍己、舍身,舍家室,将自己的命横在神的面前~~纵使在黑暗中失败,却依然义无反顾~~
  •     这本书我是读完了,但是读的过程中确是非常的不易.因为这本书的写作或者翻译风格与我的阅读习惯很不符合,以至于每每读起来都是不太了解所说的内容,只得往回看, 读了这本书,还是有不少的收获的,对当时德国的历史也有一点了解.挺不错的
  •     介绍了与巴特同一时代的著名德国神学家朋霍费尔博士的一生。 “一代天骄”所谓的领袖希特勒以及他的同党所创造的一个巨轮,疯狂的碾向国内国外、左邻右舍的犹太人、法国人、英国人、波兰人俄国人等等,巨轮所到之处,数千万人的躯体被他碾碎,还有千百万人的心灵被他扭曲。 朋霍费尔博士拥有显赫的家世,他完全可以将自己置身事外,但是他没有,他自愿离开那远离战云密布的安全而自由的美国,离开繁华的纽约,离开了为他在德国而担心而接他来美的那帮朋友,登上远航的轮船,返回黑暗的祖国,投身到那个巨大凶恶的狂轮之中――怀着一个坚定的目的:
  •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一个人的力量怎能阻挡他走向偏处。然而仍有这样一个人,凭着从神而来的感动、信心,去担负这不可能的使命,去付上代价。
  •     用生命活出信仰。
  •     吃不消
  •     藉着朋霍费尔的一生看德国新教教会的堕落轨迹,并从中重新思想基督信仰。
  •     2014 6 18-19
  •     非常深刻
  •     榜样.
  •     欣赏朋霍费尔
  •     值得每个基督徒反思。
  •     这种写法对我来说好特别——尽量顾全了主人公内在与外显的生命历程。很立体,很栩栩如生。
  •     看过的第二本有关朋霍费尔的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