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爱博士

出版日期:2016-8-1
ISBN:9787569909305
作者:[英] 彼得·乔治
页数:233页

内容概要

彼得·乔治 Peter George,英国著名作家,作为英国皇家空军中尉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直到1961年退伍。他最著名的小说《奇爱博士》直接启发了世界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拍摄出了20世纪最经典的黑色喜剧片,成功讽刺了美苏冷战时期国际政局的荒谬和不安氛围。

作者简介

美国空军将领昆腾将军怀疑苏联人的共产主义思想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荼毒”善良天真的美国人民。利用美国空军作战计划中的漏洞,昆腾将军成功地避开了美国政府,在美国总统和美国人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携带着大量核武器的飞行部队秘密派往苏联境内实施毁灭性轰炸。
等到美国总统和苏联领导人发现事态的严重性时,似乎为时已晚,不得不通过电话在一起商讨避免核战的方案,此时却又得知了一个坏消息:一旦苏联境内遭到攻击,自卫系统将会自动启动“世界末日装置”,威力足以摧毁地球……美苏两国领导人只有两个小时用来化解这次危机,否则就会迎来世界末日,你,我,以及每一个人,都将被毁灭……


 奇爱博士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刚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四星半。《奇爱博士》,作者[英]彼得•乔治,他的小说正是反映那个时代对苏联和美国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对抗的忧虑产物。乔治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他整个创作生涯都在写末日题材的作品,并于1966年自杀离世。1964年库布里克大神的同名电影就是由本书改编的,而本书的原名则是大名鼎鼎的《红色警戒》(red alert),相信当年风靡全球的同名游戏里漫天核武器的画面也受到了本书的启发。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这部小说初版1958年,而著名的古巴导弹危机,则发生在短短几年之后的1962年,我们可以肯定作者差一点点就变成了一个预言家,只是古巴导弹危机最后的处理结果要比小说中的预言好上许多,人类该为此感到庆幸吧,也许地球上的全体人类应该首先感谢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当然,读完这本书,更应该把《午夜将至》这本详细介绍古巴导弹危机始末的书看一看了,而且从《午》一书的结构看,显然也受到了《奇爱博士》这本书结构的影响,因为《午》一书的不同地点章节的穿插显然和《奇》一书是一样的;以及同样附在每一章开头的“格林尼治时间”“莫斯科时间”“华盛顿时间”数字的不断增加都在给读者制造令人窒息的压抑感。
  •     原文:Eric Schlosser, January 17, 2014翻译:离鹿On the set of Dr.Strangelove.这个月是斯坦利·库布里克一部有关核武器的黑色喜剧《奇爱博士,或我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诞生五十周年。它上映于1964年1月29日,影片引发了极大的争议。情节讲述一位精神错乱的美国将军未经总统批准,擅自向苏联进行核打击。一位评论者描述这部电影称“危险...邪恶中诞生的邪恶。”另一位评论者将它比作苏联的宣传。一位战略研究所的专家表示,电影中的事件根本不可能发生。前国防部长驳斥了电影中的观点,称没人能未经总统批准授权使用核武器,“没有。其实,真相离电影还远着呢。”同年晚些时候,当西德尼·吕美特执导的《奇幻核子战》,一部情节相似的好莱坞惊悚片上映时,它遭到大致相同的批评。“《奇幻核子战》中的意外事件是蓄意的谎言!”美国空军总参谋长柯蒂斯·李梅说。“那样的事不会发生。”战争的第一个牺牲品是真理——冷战也不例外。库布里克电影里的疯子将军像开膛手杰克一样,对苏联发动核武器,保卫美国人民的“纯净”以免被共产主义荼毒。如今,在半个世纪后,我们终于知道,美国官员的确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尽管自那以后的几年间,安全保障不断加强,但是意外或未经授权引发核爆的风险仍没有彻底消除。核武器的命令与控制早就在“始终/决不”之间进退两难。在战争时期,保证核武器随时处于可用状态的管理与技术系统与和平时期截然不同,后者要保证核武器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不被擅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始终”在美国的战争计划里远远超过“决不”。尽管连任两届总统,1953年以来,艾森豪威尔就纠结在这两难困境中。他想保留总统对核武器的唯一控制权,同时保卫美国和盟友免遭核打击。然而,在危机中,这两项目标是矛盾的,可能会引发各种难题。如果苏联的轰炸机在前往美国的途中,但是无法连线到总统怎么办?如果苏联的坦克碾压到西德,但是通讯中断导致北约官员无法联系到白宫怎么办?如果总统在敌人对华盛顿的突袭中身亡呢?谁来下令进行核报复?虽然极不情愿,艾森豪威尔还是同意了。美国军官在紧急情况下,获准使用核武器,前提是来不及或无法联系上总统。空军飞行员获准使用核导弹击落飞往美国的苏联轰炸机。大约半打高层美军指挥官获得授权,当他们的部队遭到攻击,“时间和情况显然不允许总统下决定,或别人替他们采取行动”时,不必首先联系白宫,就可以使用更强大的核武器。艾森豪威尔担心这种事先授权,它可能导致有些人向下级做出愚蠢的指挥,并且开启全面的核战争。可如果不这样做,只能任由敌人攻击美国而置之不理,或者肆意践踏北约部队——那样显然更糟。意识到他的决定将使公众忧心忡忡,怀疑究竟是谁在控制美国的核武器库,艾森豪威尔坚持将总统权力下放的事情进行保密。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上,他承认自己“非常害怕有关此事的书面文件。”肯尼迪总统刚上任几周,就惊讶地了解到这项权力下放的秘密。“当一位下级指挥官面临重大的军事行动,”肯尼迪在一项绝密备忘录中得知,“如果他联系不到你,就能自主开启热核战争。”肯尼迪和他的国家安全顾问们震惊了,不仅因为美国官员被广泛授权,还因为美国在欧洲的三千枚核武器被保管得毫不严密。几乎没有核武器处于锁定状态。任何拿到手的人都能引爆它们。也没有什么措施能防范来自土耳其、荷兰、意大利、英国和德国的北约官员在未经美国批准的情况下擅用它们。1960年12月,十五名国会议员组成的原子能联合委员会参观了北约基地,调查美国核武器的部署情况。他们发现,那些比摧毁广岛的核弹强悍百倍的核武器,在常规状态下,竟然由外籍军人看管、运输,掌控在手。实际上几乎没有美国人控制的核武器。哈罗德·阿格纽,一位陪同代表团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他特别注意到,德国飞行员们乘坐的飞机装饰着纳粹铁十字——那是运输美国原子弹的飞机。阿格纽,当他意识到,唯一能避免这些飞机将炸弹投向苏联的只有一位手持步枪的随行美国哨兵时,用他的话说,“都快吓尿了。”***肯尼迪政府很快决定,在北约的核武器中安装锁定装置。密码的电动机械开关,所谓“授权行动链接”,将被安置在这些武器上。没有正确的密码,这些武器就无法使用——只有当白宫准备与苏联开战时,密码才会授予北约的盟友。美国军人不喜欢密码开关这个主意,害怕为提高武器的安全性安装机械装置,反而会降低武器的可靠性。一项国务院的绝密备忘录显示,在1961年,参谋长联席会议总结陈述:“原子能储存方案一切都好,不需要任何更改。”应急方案与开发新控制技术以后,整个六十年代中期,授权行动链接终于被安装在北约部署的绝大部分核武器中。但是肯尼迪的政令只适用于北约的武器库。多年来,空军和海军一直阻断密码开关,企图使核武器掌控在自己手里。在国家紧急状态下,他们争辩道,如果无法收到来自白宫的正确密码,后果将是毁灭性的。而且上锁的核武器可能会落到共产破坏分子手里。“锁定功能本身,”一位空军高级将领坚持称:“会让知识分子手握潜在的禁令,使整支民兵导弹部队成为’哑弹’。” 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严格的军事纪律是应对未经授权的核打击最好的保障。双人管理制度使人更难在未获准许的情况下动用核武器。而最新的筛选机制,人员可靠性方案,将阻止那些有情绪波动、精神疾病和滥用药物的人接触核武器。尽管向公众保证一切都在控制之下,1964年冬天,当《奇爱博士》在影院上映并被谴责为苏联宣传时,并没什么能阻止美国轰炸机组成员和导弹发射成员对苏联投掷核武器。库布里克对这问题研究多年,咨询了专家,并与前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彼得·乔治(既原著作者)密切合作撰写剧本。乔治那部关于意外核战争风险的小说《红色警戒》是《奇爱博士》情节的重要来源。他俩都不知道的是,一位国防部高级官员已经将《红色警戒》这本书递交到五角大楼科学顾问委员会弹道导弹组的每一位成员手上。在五角大楼,这本书被严肃对待,为可能出现的问题敲响警钟。就连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私下都担心发生意外、失误或是某位毫无底线的美国官员擅自发动核战争。防范未授权使用核武器的密码开关最终在七十年代早期加入美国导弹和轰炸机控制系统。空军很不高兴,认为新的安全措施是一种侮辱,对空军人员缺乏信任。尽管现在空军否认这种说法,然而根据我接触到的不止一处消息来源称,发射导弹的密码在多座民兵基地被设置为同一个:00000000.***PAL controller.早期的授权行动链接是不成熟的。在六十年代安置进北约的核武器,还有众所周知的A级PAL(= Permissive Action Link,即授权行动链接)中的开关依赖一个独立四位数字密码,有一万种可能的组合。如果美国发动战争,两个人必须解锁核武器,每个人提供一半密匙。A级PAL主要用于延迟未授权使用,为武器被夺走争取时间,或是阻挠个别想要引发核爆的神经病。一个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数小时内打开盗取的核武器并将其解锁。如今安装进空军氢弹的D级PAL都比它复杂,它需要六位数字密码,有一百万种可能的组合和限次输入机会,禁止反复输入错误密码。如今,空军的陆地民兵III型洲际导弹和海军潜射三叉戟II型导弹需要八位数字密码——不再是按 00000000 就能发射。民兵人员通过地下电缆或无线电通讯接收密码。向深海的潜艇发送启动密码难度更大。三叉戟潜艇有两个保险箱。第一个保险箱装有发射导弹的钥匙;第二个装有开启前者的密码,而第二个保险箱的密码必须以极低频的无线电发送到潜艇。在紧要关头,如果华盛顿特区已经被摧毁,或是密码没有送达,潜艇人员可以使用喷枪打开保险箱。相比1964年,现在控制美国核武器的安全措施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如同所有人类的努力一样,它们具有天生的缺陷。国防部的人员可靠性方案应该保障患有严重情绪、心理疾病的人远离核武器——但是有两位国家高层核指挥官最近被撤职了。他们都不是沉着稳重的人,你可不想让他们把手指放在按钮上。实际上,他们的不端行为与《奇爱博士》如出一辙。海军中将缇姆·贾尔迪纳——负责美国所有核力量的最高级别副指挥官——去年夏天在爱荷华州康瑟尔布拉夫斯的马蹄赌场使用伪造筹码赌博。爱荷华州的刑事侦查组称,伪造筹码涉及“货币金额量巨大”。贾尔迪纳于2013年10月3日解除职务。几天之后,负责美国洲际导弹的空军司令,少将迈克尔·凯里因为“不适当的军官行为”被解职。根据空军检察长报告,凯里对俄罗斯正式访问期间酗酒过度,对待俄国官员举止粗鲁,在莫斯科与“可疑的”外国年轻女性共度时光,在公众酒店的休息室里大声讨论敏感信息,并且在红场附近一家墨西哥餐厅小酒吧里醉醺醺地恳求上舞台翻唱一首披头士的歌。尽管他不断恳求,乐队还是没让凯里上台演奏。访问期间在莫斯科奥罗拉万豪酒店的酒廊里酗酒,凯里将军承认这对公众影响恶劣。他信口开河告诉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位代表,他的导弹发射人员有着“全空军最差的士气”。最近几起事件表明这可能是真的。2013年春天,19名北达科他州迈诺特空军基地的发射人员因违反安全规则和纪律涣散被撤职。2013年8月,蒙大拿州马母斯特罗空军基地的整支导弹联队都没能通过安全检查。上周,空军透露马母斯特罗有34名发射人员因水平考试作弊被撤职——还至少有3名发射人员涉嫌使用非法药物。兰德公司透露给美联社的一份报告结果同样令人不安。研究发现,相比其他职业空军,负责核武器的人员虐待配偶,官司缠身的概率高得多。“我们不关心事情进展的顺不顺利,”一位发射人员告诉兰德公司的人,“我们只是不想惹麻烦。”《奇爱博士》中最难以置信甚至荒谬的情节,就是苏联的“末日机器”。如果苏联遭到核武器攻击,这机器将自动触发。这是终极威慑力量,为避免来自美国的核打击从而威胁毁灭世界。但是苏联的解体让美国知道,这玩意儿排不上用场,在电影的最后,还意外导致核战争,引发世界末日。“末日机器毫无作用,”美国总统的科学顾问——奇爱博士向苏联大使解释道,“如果你保守这个秘密。”奇爱博士被释放十年后,苏联开始构建边缘系统——一种计算机和网络传感器能使军官在苏联领导的监督之外发射导弹。也许,克里姆林宫没人看过这部电影。这套系统完成于1985年,被称为死亡之手。一旦被激活,边缘系统会自动向美国发射远程导弹——只要它检测到苏联领土遭到核爆袭击,而苏联领导人也无能为力。就像《奇爱博士》里的末日机器,边缘系统对美国来说一直是个秘密,直到多年后冷战结束,它的存在才公布于世。现在回想起来,库布里克的黑色喜剧揭露出核指挥控制系统的固有风险比美国人从白宫、五角大楼和主流媒体得到的描述更精准。得知苏联的自动报复系统后,电影里的美国总统梅尔金·穆夫利说:“这绝对是疯了,大使先生,为什么你们要造这玩意?”五十年后,这个问题仍然没有答案,然而历史上的《奇爱博士》变得更加辉煌、冰冷,令人恐惧。
  •     如果对这本书的印象是建立在库布里克电影《奇爱博士》上的话,那对不起,这不是本黑色幽默的书。同样,彼得·乔治也不是个幽默的人。幽默的是库布里克,平添了一些揶揄苏联腐朽没落的美酒和美女,还有机长骑弹飞行时,如同牛仔般的“嘿哈!”,电影里的人多少都有点问题,疯癫或是神经兮兮。这种改编,让故事更具娱乐性,只是彼得·乔治就不高兴了,这毕竟是改编他的作品,而他又是编剧之一,他觉得库布里克忒不严肃,这件事本来就不好笑,而且极有可能真实发生。谁知一语成谶,它还真就发生了!彼得·乔治,这位曾经的英国空军中尉,经历过二战炮火的洗礼,他驾驶的飞机曾被敌军击落,捡回一条命的他很清楚战争到底是什么,直面死亡的那种恐惧是什么,这书的另一个名字便是《我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对于世界的未来,彼得·乔治是一位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他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丘吉尔铁幕演说开启了几十年的冷战时代,演说中,丘吉尔对苏联的崛起和扩张进行了赤果果的攻击,称其“拉下了横贯欧洲的铁幕”,有趣的是,Westwood(R.I.P)著名游戏《红色警戒》中,苏军的究极技能便是“铁幕”,而《红色警戒》这个游戏名和背景,正是取材自这部小说。这时期也是间谍活动最频繁的时期,有兴趣可以看看弗雷德里克·福赛斯,或是约翰·勒卡雷写的关于这个时期的小说。(不想当作家的间谍不是一个好的腐国人)间谍活动的成果自然要应用在武器革新上,谁都想在科技上取得优势,从而“战”得先机,结果便是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最终双方的核弹头多得仓库都快放不下了,美国便说,你这么牛你咋不上天呢,苏联说,上天就上天,布尔什维克的大旗将在太空中飘扬。最终飘扬上去的不只是红色的旗帜,一起飘上去的,还有财政赤字。不堪重负的苏联幡然醒悟,原来所谓星球大战是被骗了啊,就我一个人上天啊,你老美就在下面看我底裤啊!随即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这段历史说来轻松,但在当时,真是剑拔弩张,这种紧张关系在古巴导弹危机时达到高峰,肯尼迪在《13天:古巴导弹危机回忆录》中写道“我们正在走上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古巴导弹危机印证了彼得·乔治一直以来对热核战争的隐忧,不过这是1962年的事,而这本《奇爱博士》可是1958年写成的!简直如同预言般精准!更让人震惊的是,书中关于苏联自我毁灭的核弹报复计划,现实中也是真实存在的!这套被称为“死亡之手”的系统,便是苏联应对被核打击后的自动反击装置,并在1985年投入使用。彼得·乔治最终因为预言家身份的败露,再加上对核战争的预测,绝望挥之不去压力无以复加,精神肉体双重折磨惶惶不可终日,终于在1966年6月1日这天,他把黑乎乎的枪管送进口中……事实证明,当了作家的飞行员不一定就是个好的预言家。淡扯得太久,就收不回腿了。我们返回来还是聊聊这本书吧。这本书如果约翰·勒卡雷来起名,十有八九会叫《将军·政客·炸弹·飞行员》。主要角色也就是这几位,全书最玩味儿和精彩的地方,就是几者互相的博弈(请不要忽略炸弹,它也是有灵性的)。故事背景正是冷战升级阶段,美国处于劣势,苏联潜艇可以直接摧毁三分之二的美军空军指挥部,再悠然的组织防御之后美国的反击,这是苏军擅长的策略,他们摸准了美军不会主动出击。这是索诺亚空军基地指挥官准将昆腾的分析,如果美军采取先发制人的战术,摧毁苏联在建中的洲际导弹基地,本土伤亡将会降到最低,而当下正是最好的机会。这是典型军人的想法,这种想法,也和五角大楼中的将军们暗合——在最佳时机采取进攻用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的胜利。只要攻破苏联,世界就会迎来和平。这种不破不立的想法,我个人是支持的,这很嬴政很织田信长。在将军们看来,只要做好万全的准备,箭在弦上,一旦发矢中的,政客也只得顺水推舟,再做一些表面功夫,就可以天下大同,打破僵局。五角大楼里海陆空的将军们亦是身经百战,自然懂得其中的道理,书里最有趣的地方,就是三军统帅们初到五角大楼打嘴仗的时候,这里对白很多,将军们从各自军队战术特点上,对战局分析尤为精彩。而作为政客的总统先生却不这么看,柠檬效应的结果是,一旦攻击得手,即将迎来的不是和平,而是地球毁灭。政客们的金句,多出自总统和苏联大使讨论部分,从美苏两国立场进行行为推演那段颇具智慧,这种智慧是一种大局观,高潮部分则是在最后双方最高首脑就一座城池的讨价还价。书中总统的处理思路,和肯尼迪惊人的相似,详见《13天》那本。可怜的是阿拉巴马安琪尔号上的官兵,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哪怕是一条不归路,也要完成任务。可敬又可怜的他们,着墨最多是在心理侧写和个人背景描述上,使得机上每个人物都是鲜活的,有血有肉有灵魂,那种最真挚的情感更显得其命运的悲壮,即使飞机破损得如同陨落的流星,机上只剩最后一人,也要把炸弹投向指定目标的坚定信念,尤其让人动容。至于最后出场的灵魂角色——炸弹君,虽然只是昙花一现,却因其精湛的演技(主要是落地翻滚动作难度系数很大)和最后一爆实在让人揪心,成为全书最终的答案。听起来很简单是吧,可猫靴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真是每页都有惊喜,故事的推进从无冷场,每句对白都有其用意,在各司其职的立场上,没有半句废话。时局一波三折,无关对错善恶,时势使然。全书的主旨便是反战。投身虚妄,假定核战发生为既定事实,才能看破虚妄,珍惜眼前和平。爱因斯坦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战人们将只会用木棒和石头打”,读过这本书后,一定会使你对选美小姐对“最大愿望”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世界和平”的意义有新的认识。我十分想把这书推荐给三胖也看看,不过怕他追问“末日机器”哪有卖的,想想还是算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冷战时期涌现了好多这种关于末日的故事。直到现在,不少科幻都认为人类最后是毁灭在自己手中。没有库布里克那些荒诞元素,这本小说就相当严肃,阿拉巴马安琪儿号投弹前的几幕感人至深,非常孤胆英雄
  •     我为什么还没有看到电影!!!!
  •     文字对于技术细节的描述是很厉害的,不过电影的剧情却是更赞。
  •     小说里并没有Doctor Strangelove,拟这样的标题实在是很不尊重的。
  •     这可能是我读过的最不够“文学性”的一部小说,第一次看了两页开头没有看下去,昨天一口气看完,发现惊险有之,悲悯有之,绝望有之,黑色有之,就是没有“幽默”。出版的意图,是不是不太单纯了一点?而且和电影,其实可以说是几乎完全独立的两个不同作品,只是库布里克借用了乔治这个故事的设定而已。
  •     M
  •     故事的内涵在于表达美苏在冷战时的被害妄想症与无尽的忧虑,在轰炸机上的士兵为着理想献身的过程中,对冷战荒谬的讽刺变得更加彻底。文学上太趋于专业的军事表达,看着多少有点云里雾里,始终读不进去。另外,封面就是一坨屎。
  •     “杀人是不对的,但捍卫自己坚守的那些正确而美好的东西并没错。毫无缘由地发动攻击,动不动就生灵涂炭,这才是大错特错。” 布朗这样想着。 他不知道,自己才是毫无缘由发动攻击的一方。 西方的战争狂人“为了和平”挑起战争,与东方的“战以止战兵以弭兵”只是说法相异而已。追根溯源:人类的互不信任。 “什么是理性”,“囚徒困境”中的博弈……生存是一场赌局,发牌人不是你,某些时候,出牌人可能也不是你。 我倒觉得虽然写了个时代性很强的故事,但并不为时代所囿。细枝末节处处精彩,不适合拿出来一句句赏析,就藏在字里行间好了。
  •     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人们是不是会凭借各种自我经验作出各种超出预期后果的决定?另,没看电影的我只想问问,奇爱博士是谁。。。
  •     觉得最精彩的部分在最后?比例有些少,人物刻画也不太深刻感觉,有些浅,西雅图牵挂的那个人感觉起的作用不是特别明显,最后部分确实写的蛮紧张的,觉得不是很喜欢大概是春节这几天心里状态不太好吧
  •     没有一个坏人,世界也可能被毁灭。 #红色警戒
  •     结局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三个场景的交错营造出来一种两杆大烟枪式的荒诞喜剧的感觉,唯一一点好奇是标题和内容有什么联系吗...
  •     和题目一点关系也没有啊。反战小说。
  •     每个人都是好人,却差点导致世界的毁灭
  •     并没有看过电影或原著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观影看书套路太深反正一开头就猜到怎么回事了。。。全书节奏跟描写还是非常紧凑到位的,寥寥几笔就把不同位置环境下的角色刻画得极端传神。。。最后几个往来BIU BIU BIU转折才是真的高潮亮点!我很不要脸地看到最后转来转去的时候笑出声了。。。
  •     三分之一进度后渐入佳境,每根神经都绷紧了的读者感到紧张兮兮,然后伴随着未曾料到的结局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     人物描写简单粗暴,故事是个很荒谬的故事。以为自己是为国捐躯的普通士兵们,确实国家机器这个庞大体系中出错的棋子,随意就牺牲掉。
  •     莫名其妙读了一本这样的书 觉得离世界更远了
  •     你越害怕笑得越开心。
  •     结尾的确出人意料,发人深思呢。
  •     在回家的飞机上读完了这本书。作者的脑洞略大,完全没想到写出这种想象力的作者会是个重度悲观主义者。什么才是和平呢,呐,为了自己的理想主义牺牲少部分人来换取大部分人的利益,这样就是对的吗?很多时候没有对不对吧,决定结果的不过是绝对的权力支配者。
  •     黑色幽默,鉴于作者的经历,军事方面的细节应该是比较可信的。不理解为什么坚持使用电影的标题,虽然内容并没有出现奇爱博士甚至任何女性角色,标题和封面配图都相当猥琐,为了保证销量,做了一回标题党人。故事情节在时间空间方面都非常紧凑流畅,出于确保威慑的目的设计的攻击体系,被精神不正常的将军利用,反而真的把世界逼到了毁灭的边缘。绝望的人,一旦拥有生杀大权,那是真正可怕的,因为他们无所顾忌。
  •     一个没有出场的角色让整个世界都蒙上战争的阴影,war never ends。
  •     电影版的厉害之处在于加了荒诞和黑色的元素,更凸显了战争的荒谬。
  •     定义 世界和平
  •     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提醒了需要警觉的可能性。看评论似乎情节绷得很紧,但读来缺乏实感,情绪也上不来,还有点晕机。译文文笔一般。总之不是我的菜。
  •     多么可笑又多么可悲,自以为的英雄可能只是别人战争游戏的笑话。
  •     理解冷战对人类世界的威胁
  •     当对峙的双方都拥有将对手毁灭的力量时,则意味着战争很难发生,因为战争毫无好处可言,既然没有好处,自然就不会开战了。
  •     关于“世界和平”的冷笑话。 其实挺好看的,但是作为一个文科女生,真的对大段大段的战争场面和开飞机场面不感冒,后来才知道原来作者当过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才恍然大悟……
  •     普通有趣
  •     有趣的故事,代入真实感,情节紧张扣人。
  •     OEP/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且爱上炸弹/封面来自电影/真是个不负责的书名
  •     如果有人跟我当初拿到这本书时一样傻,以为会出现一位博士拯救世界,那你读完全书都不会找到这么一个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雏形就在这么几页中缓缓带过,如果抛却当时美苏的冷战背景,那艘飞机上全体战士的一腔孤勇,是整本书灰冷色调中唯一的一抹热血。还有本书里虚构的美国总统可比现实中的这些理智有人性多了,其实全书都在问一个问题:为了保全一个国家的势力和荣誉,值不值得堵上全世界人民的生命?
  •     相互确保摧毁战略,似乎是遥远的故事,其实只是蛰伏起来
  •     为了和平,这样做是否付出太多?其实我一直在心里默默希望袭击成功的,哎,一边期待,一边自责。
  •     精彩!!!一气呵成!格局很大,但是入手点又很小很具体!看名字还以为会出现神秘博士之类的= =。看书不亚于大片的紧张感,镜头感十足!特别好看。
  •     赞美里根总统。
  •     on earth peace.
  •     故事结构紧凑,作者想象力爆棚啊,不愧是库布里克看中的小说。文末一句“既然没有好处,就不会再开战了。”让人细思恐极。
  •     说是黑色幽默,但看完有点难过。一个疑问:奇爱博士到底是谁?
  •     两个小时之后人类就会毁灭 意识形态的争执就没那么重要了 斯拉夫人认命的方式就是那么古怪
  •     没有读出什么黑色幽默,却感受到了紧张和绝望,和电影完全不同。
  •     ……不知道被哪个网站推荐,还以为是本科幻小说……没想到是冷战期间硬小说啊……哎,是我乱入了
  •     武器和飞机操控部分只能草草划过,后三分之一情节紧张起来后还行
  •     通俗的政治小说,很快就能读完。
  •     想象那几个士兵 死在一摊谎言里
  •     我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看完还是觉得恐惧,政治和军事是人类永远的悲哀! 本科时候就是学导弹的,看到里面一大堆专业词汇好有亲切感~~ 另外这个奇葩封面和内容到底有什么关系?
  •     我得先去看下电影帮助理解...
  •     听到远处机群的轰鸣声了吗?它既不恶毒,也不可怖,而是意味着地球和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