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沈从文文物与艺术研究文集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
ISBN:9787119016535
作者:沈从文
页数:261页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
湖南凤凰人,原名沈岳焕,主要笔名
有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等。1918
年在家乡小学毕业。1922年到北京,
自学写作。1926年开始发表作品。
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八骏
图》、《边城》、《湘行散记》等
是这时期代表作品。抗战爆发后,
至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5年回京,
在北京大学教书。1949年以后,长
期从事历史文物研究工作,先后在
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研究
出土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
化史等。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所任研究员。

书籍目录

目 录
代 序 沈从文转业之谜
学历史的地方
一个长会的发言稿
文史研究必需结合文物
抽象的抒情
我为什么始终不离开历史博物馆
从新文学转到历史文物
无从驯服的斑马
古代镜子的艺术
谈瓷器艺术
中国古代陶瓷
玻璃工艺的历史探讨
“分瓜��”和“点犀孟”
“杏犀孟”质疑
试释“长檐车、高齿屐、斑丝隐囊、棋子方褥”
说“熊经”
“商山四皓”和“悠然见南山’
谈樗蒲
从《不怕鬼的故事》注谈到文献与文
物相结合问题
花 边
谈金花笺
谈广绣
谈染缬
江陵楚墓出土的丝织品
蜀中锦
织金锦
明织金锦问题
《明锦》题记
清代花锦
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
关于天王府绣花帐子的时代及其产生
原因的一点意见
关于赖文光马褂问题的一点意见
古代人的穿衣打扮
宋元时装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引言
过节和观灯
湘西苗族的艺术
塔户剪纸花样
谈皮球花
龙凤艺术
鱼的艺术
谈写字(一)
谈写字(二)
读展子虔《游春图》
谈谈《文姬归汉图》
春游颐和园
北京是个大型建筑博物馆

作者简介

内容介绍
本书是沈从文有关文物与艺术
研究论文集。共收录作者近50篇研
究论著,包括古代镜子的艺术、谈
瓷器艺术、花边、织金锦、古代人
的穿衣打扮、谈皮球花、龙凤艺术、
鱼的艺术等等。这些论著考证严密,
论述生动,见解独到,是沈从文后
半生从文学创作转向历史文物研究
的成果集成。也是国内第一次结集
出版的沈从文文物与艺术研究专著。


 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沈从文文物与艺术研究文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汪曾祺先生当年曾对沈从文放弃文学改行文物担心——沈先生能不能搞出名堂,作为学生,汪曾祺觉得老师缺乏“科学头脑”。后来汪曾祺松了一口气,因为他发现沈先生“能把抒情气质和科学条理完美地结合起来”。沈从文1949年后因种种原因由一位作家变成了文物专家,及至到晚年,只要一说到文物,仍如同小孩穿新鞋,过新年一般。作为文物专家,他最重要的贡献自然是那本又重又大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相对于那本大书,《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外文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这本小书也许更能体现沈从文抒情气质和科学条理地完美结合。这本小书是沈从文后半生有关文物与艺术的文集,它包括沈从文在文物领域涉及的方方面面,譬如古代的镜子、陶瓷、玻璃、花边、丝绸、织金锦和古代人的穿衣打扮等等。那些镜子花边,图案颜色,陶罐绢纸,从沈从文的笔下汩汩流出来,便生动活泼,像是蕴含了感情,变成可触摸的存在,譬如从一片陶器上的几道花纹,便反映出一个时代的鲜活风貌。白石老人曾治过一方印章,题曰:“要知天道酬勤”,“天道”虽不可信,但一个人长期的“耐烦”劳动,总不会是白费的。沈先生后半生虽然远离了热爱他的读者,但他的“耐烦”依然结下了沉甸甸的果实。沈从文的文物考证不是单纯从文物到文物,更不是从文献到文献,而是让实物与文献结合起来,以诗书史籍与文物互相印证,他把自身赋有的小说家的想象力移植到文物考古上,同时,他又从文物和历史的角度来解读文学,譬如他谈《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中的两件古器,尽管只是关于《红楼梦》注释的“一点商榷”,却“打通”了文物考古与文学考证的关节,显出“没读过多少书”的沈从文博览开阔的艺术视野和独上高楼的学术境界。在这篇文章中,沈先生说,古典名著的“注释”者,不仅要懂语言,也要懂文学,不仅要懂社会,还要懂文物,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分开的孤立事物融成一份知识。这也是沈从文的“治学之道”。沈从文由此提出了对《诗经》、《楚辞》以及唐诗等等应作细致科学地“名物新证”工作。沈先生提出的“名物新证”系列是在1961年夏天,过了将近40年,坊间终于有了扬之水的《诗经名物新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这本《新证》从诗三百篇中选出十六首进行名物注释新证,外加上三篇专题考证:驷马车中的诗思、诗之旗和诗之酒。虽然是“名物”新证,但作者寄情的仍是附丽于“名物”的情与意、史与思,由“名物”展示出一个纷繁的世界,更由这可见的纷繁世界传达出深微丰美的心灵世界。从扬之水的那本收入辽宁教育版“书趣文丛”之一的《脂麻通鉴》(1995年第一版),已读到了她的学识和文采,这本《诗经名物新证》虽属“学术”之作,但仍以细腻的文笔写成,如孙机先生“序”言,其考释虽涉及了广泛的学术领域,但无不紧扣诗意展开,读时如剥蕉剖笋,作者层层交代,随之柳暗花明,随之云开雾霁,没篇每章都如同直抒胸臆的快人快语。“诗的文字原本随身带了音乐的节奏,只是它在太远太远的地方唱歌,不知道隔了这迢遥,是否真的听到了它的弦声叮咚?”读着如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再翻览线条摹绘的清晰物象,对于《诗经》便有了新的认识和感觉。譬如:在“大雅-韩奕”篇中,除了对这首长诗的叙事情趣加深领悟外,读着扬之水对古车细致的考证,再参照一幅幅出土文物的绘象,眼前油然浮现出风尘扑扑行程中的古代车马,骏马的笼头仿佛漆上了鲜亮的油彩。若沈先生地下有知,看到这本《新证》,信手拈来一句:中国古车的骄傲与光荣,舍《诗》之外,再没有更美丽更真实的篇章。是否能会心一笑呢?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太专业了,读不太懂的说...
  •     呕心沥血的文物历史。说实话没图片读了真是枯燥。。沈老够认真却缺乏讲故事的幽默感。我硬着头皮看了将近一个月。看后面忘了前面。。真是焦躁。对不起沈老在狱中写下这本书的一片苦心。
  •     如果说中国谁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一直认为会是沈从文。寄情山水花鸟,也是一种勇气与智慧。
  •     塞翁失马啊~
  •     书到用时却找不到了…… 遗憾!
  •     零零总总
  •     沈从文弃文转而研究文物,可谓现代文学史上一大公案,却也正是大时代的缩影,这本文集或能反映一斑;书首几篇自述,如“我作了三十年小说,想用文字描写,却搞到无法着手”云云,是先生心迹体现,虽不尽意则已是作者无奈力竭之言了吧,好在看后面的文章知道从文先生乐在其中,读者如我便也放心了;题目花花朵朵,其实未必有花有朵,然而镜子、陶瓷、玻璃、花边、丝绸、织金锦、古人穿戴、书画品鉴,涉猎极广,乃从文先生后半生研究文物成果,行文皆不甚长,遣辞构句有时代痕迹,亦可爱
  •     文物入门还不错
  •     虽然看似很精彩,但不是我的菜啊
  •     对外行的确有点艰深了,八卦不多
  •     唉
  •     理论知识增长~
  •     没有附图是一大缺憾,对于彩锦图案的描述不容易领会。
  •     我一直以为他非心甘情愿,看完后才发觉他自得其乐
  •     我们的民俗文化是很美很博大看也看不完的。
  •     我所喜爱的人,我所喜爱的物,自然字字珠玑兴致盎然。。
  •     可怜一个极有文采的人,被迫搁笔搞别的。一个美好的作家和一个操蛋的时代。
  •     在国内时粗粗看过,春假回去再细看。这本书找了好久,到手后有一点点失望,沈老的文字输宗老一段灵气。
  •     这一版是何其朴素。。。
  •     本书所收大部分关于文物的研究文字在2010年北京十月文艺版的《龙凤艺术》中皆收录,并亦配了相关插图,最新重庆大学版的《花花朵朵坛坛罐罐》不知还有增加配图否,就北京十月文艺版而言,于阅读大致是够用了,所以由此判断,如果有该版的,那么新版就不必买了。而本书的价值,最大的是前几篇在特殊年代中的检查稿以及文革后的发言稿,从文先生的人品以此可见。运动中不陷害他人,运动后不喊冤不投石,这样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     還是老版本讀起來更舒服,收益非淺的同時也有些許心酸⋯⋯為老前輩們的命運和時代⋯⋯好好珍惜當下,堅守信念,努力學習,任重而道遠
  •     找了好久终于在旧书市场找到的。
  •     细腻有趣,一丝不苟,沈从文先生大有爱
  •     《红楼梦》那篇特别有意思
  •     “无从驯服的斑马”
  •     这本书应该出过新版。 耐着性子读,自有小趣味。 但不知为何,总体味出一丝悲哀来。
  •     高度。深度。广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