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终结》书评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9
ISBN:9787020043262
作者:邓贤
页数:330页

戛然而止的心灵史、有所回避的古拉格

这本书不是小说,也不是历史书,套用索尔仁尼琴的题目,文艺性调查初探,但又比古拉格群岛少了一份全面性和客观性。我自始至终没有读到缅gong在金三角贩毒的历史记录,也许另一本《流浪金三角》是专门谈毒品的吧,但我看了下那本书的简介和评论,似乎把毒品归在金三角的国军头上。也许是一种策略吧,但到底是什么支持缅共在金三角打了那么多年的游击,问这个就好像追问到底是什么支持着延安根据地的经济基础和南泥湾到底种了什么一样,也许都是禁区吧。按照小说的标准,这本书结构松散、零碎,每个人物塑造都没有完整的规划,或者说根本只是记录而不是塑造;而按照历史的标准,这本书过于感情化,虽然感情非常复杂。这位作者其实是想记录那一代境外知青的“心灵史”,可以参考张承志的那本书来看。对于信仰和理性关系的探讨,或者不应该使用理性,因为理性其实也意味着形而上学(参考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卢卡奇《理性的毁灭》、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不妨将理性置换为常识,但常识概念又不免和实用主义甚至功利主义联结起来,那么又或者置换为真实感受,可是真的判断和感受的主体性与个体性又让我们头疼,事实上,到底什么才是信仰的对立面,在丧失信仰之后我们还可以依从什么,才能批判性地活在当下,这个问题是所有哲学研究者和思想史研究者应当共同面对的。这个宏大的问题完全可以落在这本书所涉及、描绘的现象之上。但是谁也无法给出答案。作者之于切格瓦拉或毛主义的立场到底是怎样?说不清、道不明。一方面,他深深感动于信念的力量和信仰主义之下惊天动地的英雄悲剧,英雄主义是那一代人甚至包括我这一代人难以磨灭的情结;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信仰的可证伪性与不稳定性,一次艰苦的战役,一些知青退却了;林彪飞机失事,又一群知青脱离了;信仰自身的膨胀与内爆,也成为知青离心离德的推手,当信仰脱离理性的反思,旋即和争斗的人性结合,于是不断地爆发肃反、清洗,于是终于,知青终结了。对此,作者也很清楚。然而信仰终结之后,我们得到的是什么?更深的失落。老桂失落于资本主义文明的灯红酒绿,与初心大相径庭地当了一名驻外使节,最后草草辞职,退居赋闲;英雄卫生员经历了荣誉的顶点和遭质疑的苦闷低谷后回到中国当了一名小小兽医,两个祖国的新一代走进来,问可不可以做流产手术,当然是给人的。哑然失笑后,兽医和作者都好像笑不起来了。事实上,信仰失落之后,我们更加“平庸”,GDP飞涨之余是心灵史的一大片空白,甚至心灵是否值得被关注,心灵史是否有必要续写都成了问题。一些执着于心灵的知识分子竟愤而转向宗教譬如哲合忍耶的苦与执,是真的皈依?还是无奈地妥协?还是疲倦后的醉眼惺忪?张承志态度坚决,而本书作者在发现问题之后,仅止于点出,不解决、甚至不讨论。

一些事情,永远徘徊在主流之外的事情

看了邓贤的书,书写得一般,但是故事比较罕见,吸引我读完。过了汲取知识的最好年纪,已经不能找回以前看书的感觉了。现在能勉强看完的书就是不错的书,若能来回看上两三遍就是极好的书了。将《中国知青终结》和另一本书《苦夏》放到一起读。发现了很多我们所不知的事情。艰苦的年代,又是热血沸腾的年代,同样也是疯狂的年代。我一直都感觉,我身边的人,包括我,比较惰性。对很多事情,虽然感觉反感,郁闷,却没那个心去改变,哪怕谴责也要顾左右,生怕招来不必的麻烦。那个年代,(泛指文化大革命之前出生,在文革期间活跃的青年,现在的中老年。)从故事看来,似乎比我们更热血,更活跃,更积极。金三角活跃的知青已经尘归尘土归土,不在活跃了。

同龄人的骄傲

这是我读的邓贤作家第四本小说,可以说一本比一本精彩,最早是中国知青梦,接着是流浪金三角,大国之魂,中国知青终结写的太惨烈了,悲壮,震憾,同龄人看后心里在流血,悲痛心情难抑,邓贤作家冒险进入金三角,采訪知青,精神可贵,佩服他,他是同龄人的骄傲,我是他的忠实读者,建议中国知青还是读读邓贤的书。

知青

 第一次看还是高考前,在成都一个周末,随便买了份商报翻翻,但却一下被吸引。蒙着高考这块大幕布的生活,似乎被突然的,生生的撕开一个口。看到了一个我从未接触过的世界。这样的一群同龄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别样人生,我深深被震撼。也悄悄怀疑,审视下,我之前的人生,奋斗的意义。   当然,接着,后来,该看书的看书,该考试的考试,考完后的止不住的新奇东西,也忘了这一茬。大三一天,偶然想起,在天大图书馆翻出,重新细细的品读,有了一些历史背景的积累,一点点生活的阅历后,读来除了仍是最初的震撼,还有更多思考,宏观的,想想中国古代以来的思想文化统治特质,接下来的落后,直至解放,接着建国,发展计划经济,文革,改革开放,到现在这个社会状况。微观的,到现在我个人的选择,打算。横向,纵向的看和比较,收益颇多。我也自知浅薄,说出来恐怕大家见笑。不过除去内容以后,印象最深的两点,一是个人在群体影响下对自己信仰的选择,以及对信仰的坚持。当时知青们可以说狂热,也可以说盲目,也可以说是不理智。无论怎么定义这个,我觉得,现在时代的年轻人,当然包括我,缺乏他们那种纯粹的,不顾一切的,甚至狂热的对信仰的执着与追求。二是个人的价值和时代背景的关系,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文化,制度背景下。   当然邓的其他知青方面的书又借来看了两本。具体内容不记得了。留下上面两点。或者这就是所谓的,当内容遗忘后,留下的我看这本书的真正意义。> 删除

热血、知青

由于各大网站均开辟读书专栏,于是想看什么书,或者刚刚新出的书均可在第一时间里见到,此书即从网上读得,知青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一代人的悲剧,笔者曾下乡十年,与众不同的是,本人不随大流,善于独立思考,包括到如今也很少被某某、等等所忽悠。当然这些也是因为上了当,交流学费,有了教训,总结了经验才能使得自己有所清醒。 如今,我们这些当年的热血青年将步入老年,很多人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很多人下岗失去工作,但当我们回顾四十年前那段光辉的“革命岁月”和同志加朋友的革命友谊时,这些文字均可在众多知青回忆录中寻找,该书即反映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方方面面。 读好书,学会读书使人增添力量、增添智慧。


 中国知青终结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