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遗韵——灌县古城的如烟往事

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1
ISBN:9787541049972
作者:总 编 辑:王   文,主      编:程建忠   张春明,执行主编:徐    文   王国平   马及时
页数:320页

书籍目录

017   序一/刘俊林
019 序二/袁庭栋
025 概述 古城遗韵细捡拾/王克明
047 幸福路 东街盛开幸福花/马及时
061 杨柳河街 岁月静凭杨柳拂/曾先佑 王国平
077 北街 墨香四溢话北街/卞再斌
089 南街 灌城往事说南街/蒋永志
099 西街 古街西风斜阳下/王国平
115 南桥 雄踞江源第一桥/马及时
129 顺城街 如烟往事顺城过/王克明 施廷俊
145 井福街 福井一眼润千载/江明义 李 崎
159 清真寺、懋功寺 古兰经中风如烟/蒋永志
167 瑞莲街 并蒂瑞莲祥百年/江明义
177 城隍庙 须知头上有青天/王克明 施廷俊
189 大观街 行台大官成往事/王克明
199 明城墙 高低雉堞依山头/卞再斌
211 商业场街 楼外楼上钟声远/王克明
219 水利府 为喜灌坛河润远/王克明
229 五桂桥 历经沧桑芳香在/何一西
245 奎光塔 插天一塔锁江流/卞再斌
253 书院街 书声琅琅盈庭院/曾先佑
263 文庙 大成殿前忆往昔/王克明 施廷俊
275 文庙街 天开文运启后人/王克明 施廷俊
289 玉垒阁 万里长江第一楼/王国平
311 武庙 一生忠义秉丹心/王克明 施廷俊
318 后记/徐富艺

作者简介

《古城遗韵》是描写一座叫作灌县古城历史与生活的图书。
因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的都江堰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是古蜀族活动地区,与古蜀国的建立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芒城遗址的出土将古蜀文明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年。2200多年前,都江堰地区正式设置行政区,名为湔氐道,后来,多次更名。明太祖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始设灌县。沿用时间长达600多年,1988年,灌县撤县建都江堰市,沿袭至今。
长期以来,灌县古城是省城至阿坝州的咽喉要地,茶马古道的起点,是最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旅驿站,商业贸易十分发达,历史文化极其厚重。史料记载,清代至民国时期,阿坝州等地出产的山货、药材主要在此销售,虫草、贝母、鹿茸、麝香等销量巨大;本地特产的川芎、泽泻也在县城行销。由阿坝州等地采挖和收购山货到灌县销售的“山客”达105家;外地来灌县贩运山货药材等经水路或陆路出川的“水客”在灌县城设庄者60余家;山、水两客山货药材交易“行栈”40余家。灌县是茶叶产销大县,历史上灌县茶叶年产量曾达158万斤,占全国产量的1/30。灌县还是成都市木材供货的重要来源,民国初期有木材商70—80家,由美国传教士谢安道出资的成都市第一家合资企业森茂伐木公司也于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在灌县成立。由于灌县各种经贸业发达,带动餐馆、旅店、茶肆、酒楼、布庄、钱庄等业随之兴隆,古城内外店铺林立、繁荣兴旺、商贾往来、不绝于斯,素有“小成都”之称。
不料,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作为距离震中最近的城市,都江堰市遭受了史无前例的自然灾害,灌县古城,蒙受巨难。灾情发生后,都江堰市按照灾后重建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灌县古城实际,突出古城风貌特色,以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宗旨和修旧如旧的原则,以整修古城风貌,展示古城历史文化,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魅力为目标。在重建中植入明清时期川西建筑元素,复原东门城楼、历史桥梁、历史街巷。灾后三年,古堰重生,曾经老树吐新绿,昔日古城绽新颜,街巷之间隐然有古风古意,风物之间飘然有古雅古韵,楼阁之间灿然有古色古香。震灾虽巨,然古城犹在,都江堰市历史之河得以不枯,文化之脉得以不绝,城市之根得以不断。
本书力邀长期生活在灌县古城,熟悉本地历史的作家和学者马及时、王克明、王国平、曾先佑、何一西、施廷俊、蒋永志、卞再彬、江明义、李崎等对灌县古城的主要街道和景点进行了诗意的描述和追忆。幸福路的山药店与凌云旅社,杨柳河的吊脚楼和赵卖面,井福街的担水人和井福餐厅,南街的豆花和清真寺,瑞莲街的莲花和发电厂,五桂桥街的三分半和冷串串,北街的考棚和书声,顺城街的皂角树和寿客亭、西街的城墙和老房子……每条街的历史渊源、街名由来、特色餐饮、住街名人和如烟往事都能在本书中找到,难怪有一个老灌县人很激动:“这本书,比当年在华光寺茶馆里说评书‘贺瞎子’还掸得伸抖。”
同时,该书编者耗费大量时间,寻找到了关于灌县古城的大量老照片,摄影者包括1898年来灌的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1905年来灌的日本学者山川早水、1909年来灌的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1910年来灌的德国建筑学家恩斯特·柏石曼、1911年来灌的美国教授路得·那爱德、1917年来灌的美国学者费贾德、甘博, 1934年来灌的摄影家庄学本、薛子江及本地摄影家何一西、江明义等提供的大量老照片更让本书的生命增加了巨大魅力。
本书由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尼玛泽仁先生题写书名,著名巴蜀文化专家袁庭栋先生撰写序言。
翻开《古城遗韵》,你就打开了一座灌县古城的城门。


 古城遗韵——灌县古城的如烟往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灌县古城入画来《古城遗韵——灌县古城的如烟往事》序一刘俊林   此时,捧在你手里这册《古城遗韵》是关于一座曾经叫做灌县的城市的记忆,关于一段往事的回眸,关于一条河流的溯源。   早在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沿着岷江河谷,逐水而居,繁衍生息,在都江堰地区这片生长激情和梦想的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位于青城山镇的芒城遗址至今仍是古蜀文明的地标之一。“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古蜀五王,皆率领蜀人长期在都江堰地区活动,连最为辉煌的鱼凫最后都“田于湔山”,蚕丛古柏、柏灌台等众多古迹至今仍在述说那段沧桑历史。   爰及公元前256年,蜀郡守李冰率众修建了举世无双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旱涝无常的成都平原遂成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从此,一座叫做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开始灌溉着广袤的川西大地。因为都江堰需要每年修缮,于是在工程建成不久,即在称为灌口的渠首设置“湔氐道”兼管水利工程,体制与县相当,现在的古城区即是当时湔氐羌民族县——湔氐道的治所。灌县古城作为县治的历史由此开始,两千多年的历史风雨和沧桑变迁在这里发生。   世纪更迭,岁月往复。唐宋以远,灌县无城,缘山傍水,巨木为栅。宋植杨柳,以为界线。明弘治中,知县胡光砌石成墙,高一丈六尺,周八里,计一千四百四十丈,设宣化、导江、宣威、镇江四门,奠定县城格局……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目送秦水,夕照汉关,春沐唐风,秋浴宋雨,暮迎明月,朝送清风,度过了无数个幸福、安逸、富足、闲适的日子。   直至1949年灌县解放,灌县古城格局依然,勤劳智慧的古堰儿女在这里迎来了崭新时代。六十年来,都江堰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灌县古城重新焕发新颜。不期2008年5月12日,蜀中巨震;天崩地裂,山河色变。不幸万幸,伟哉古堰;重创之下,秦水长流。大爱无疆,感动古堰;大难砺志,坚强古堰;大勇无前,奋发古堰;大美无言,崭新古堰。伟大祖国,多难兴邦;千年古堰,愈挫愈强。劫波度过山河壮,大爱换来天地春。尤其悠悠古城,历史足音;鸠工缮葺,焕然一新,成灾后重建之激越华章,古城重建工作任重而道远,循原址,沿旧制,三泊洞、水利府、红塔子、西街、文庙、幸福路、杨柳河、大观街、文庙、南桥、奎光塔、书院街、顺城街……昔日诸景,一一重现;春风扑面,古意盎然,山河依然美如画,古城风光逐日新!   今天的古城区已经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传统与时尚同歌、历史与现代共舞、古典与先锋合璧的川西古城画卷。   当你漫步灌县古城时,你能你会从那些悠悠转动的水车,墙壁上挂着的簸箕、墙脚残缺的石柱、屋顶随风飘摇的蛛网、古道上的蹄印,小径上的青苔、房檐下的燕巢,斑驳的古墙壁、漆黑的屋梁、潺潺流动的水景、啁啾的鸟鸣、溢着芬芳的茶盏,坐在夕阳下抽着叶子烟的老人眼神中抚摸到一座古城的心跳,感受到一座古城的脉动,聆听到一座古城渐行渐远的足音。   是为序
  •     满目排挞送青来《古城遗韵——灌县古城的如烟往事》序二袁庭栋      第一次来到灌县古城是1959年,是随川大文工团来灌县演出。虽然是在玉垒山下老灌中的教室中睡地铺,但是体验了无蚊子叮咬的奇迹,走过了都江堰古意盎然的竹索桥,品尝了垂涎已久的天师洞的老白果炖鸡和道家泡菜。对于为什么没有蚊子这一问题,我们争论了很久而无答案;细竹签刺破了女同学的手心而让竹索染红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至于那四季常脆不酸而清香的资格正宗的道家泡菜,则是此生再也未曾享受过第二次。   此后,我多次来过这里。由于双亲晚年时从老家迁居到这里我妹妹家中,我更是经常来此为二老尽孝、问病,直至入殓、下葬,以后又每年到青城后山扫墓(我的岳父岳母也葬在这里)。所以,我成年之后来灌县古城的次数要大大高于我的出生之地绵竹,我一直把这里看作我的第二故乡。   千百年来,描绘吟韵灌县古城与今天都江堰市的诗文可谓车载斗量,佳作无数。愚意以为,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赞誉自然风光之水秀山清、美景如画;二是惊叹水利工程之巧夺天工、造福百代;三是夸奖父老乡亲之民风淳厚、古道热肠。这三个方面,其实是三个层次:第一是观其外形,仅在自然之表;第二是考其创造,重视奉献之功;第三是察其人心,进至精神世界。   近年来,都江堰市的乡土作家与学者出于爱家乡更爱中华的片片深情,撰写或编纂了一部又一部描述和考订都江堰与都江堰市历史文化的优秀作品,眼前的这一部《古城遗韵》是其最新的一种。它不仅内涵丰富,包涵了上述的三种层次,更重要的是“新”。这种“新”又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新完成的作品,即时间之新;二是指新的编写手法,即创意之新;三是指新的资料(不仅是文字,我还特别重视其中的一些图片),即资料之新。   关于此书编写手法的创意之新,我想多说几句。   大凡是描述一个城镇的历史文化,一般都是两种写法:一是按年代进行从古到今的线条式的叙述,二是按景点进行从东到西的平面式的介绍。此书却是别开新面,是在一个总的概述之下,按灌县古城的一条条重要街道、一个个重要的古建筑来进行描绘。这种编写手法的优点是将灌县古城的众多历史事件与人物都放在了它的原生地,即先放在真实的历史舞台上“落地生根”,再让它们在这个舞台上“开花结果”。因为一个古城中所出生的所有的历史人物、所发生的所有的历史事件,必然是要在出生或发生在一条条街巷或一处处历史建筑之中。这样的描述,就会让读者更加有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与鲜活感,特别是对于本地出生的青少年来说,就更加具有贴近自己的亲近感。这样的书,既能够成为对本地青少年进行乡土教育的好教材,同时也是对外地旅游者介绍乡土文化的好读物。再加之,本书文图并茂、古今交融,设计疏朗,印制精美,我相信,它必将在都江堰市的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展读此书的样稿时,不禁想起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名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中对一条条街道和一处处历史建筑的描述就有如排列着的观察灌县古城的一个个窗户,而当我们兴趣盎然地打开这一个个窗户之时,就会有一股股既古朴又清新的满目青翠迎面扑来。所以,我盼望着都江堰市的朋友们能有更多更好地类似的作品问世,给我们送来更多更好的满目青翠。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很多都没了 或被改造坏了 何来的保护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