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农半X的生活

出版社: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9864177950
作者:塩見直紀
页数:211页

内容概要

1965年出生於京都府綾部市。大學畢業後,曾在郵購公司上班。1995年從作家兼翻譯家星川淳的著作當中,受到了作者「半農半著」生活方式的啟發,產生了「半農半X」的理念,自此致力提倡「半農半X」的生活主義-以永續型的簡單生活為基礎,並從事發揮個人天賦的工作。
1999年,三十三歲時因緣際會辭去工作返鄉,開始實踐「半農半X」的生活。2000年起,加入「郊山聯絡網.綾部」,將綾部的潛能與二十一世紀的生存之道、生活風格,透過網誌「郊山的生活」傳播給市內外的人。
現在,在忙碌從事自給農工作之餘,也以「天職使者」的角色,發展自己的「X」,經營社會企業「後學園」。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人生實在不可思議
前言 為什麽要提「半農半X」呢?
第壹章 到農村去吧,那裏曾經是社會復興之地!
「半農半X」的精髓所在——人與人之間和樂相處
第二章 簡樸的生活 遠大的夢想——田園生活的樂趣
「半農」的意義——縮小物欲 獲得健康 重拾家族和樂
第三章 妳壹定找得到!那塊叫做「自我」的亮寶石
「半農」的目標——「喜歡的」與「有用的」協調
第四章 那是「想做的事」還是「該做的事」
創造以自己為主角的人生
第五章 「半農半X」是解決問題的生活方式!
跨越各種社會病態的智慧
作者專訪 巨大的改變正轉動著

作者简介

一定有一種生活
可以不再被時間或金錢逼迫,回歸人類本質
一定有一種人生
在做自己的同時,也能夠貢獻社會
所謂「半農半X」,就是一方面親手栽種稻米、蔬菜等農作物,以獲取安全的糧食(農);另一方面從事能夠發揮天賦特長的工作,換得固定的收入,並且建立個人和社會的連結(X)。目的是追求一種不再被金錢或時間逼迫,而回歸人類本質的平衡生活。
作者認為,現今社會面臨著環境(各種污染、溫室效應)、食物(安全性、食糧自給率)、心靈(人生意義的喪失、物質享樂主義)、教育(科學、感性、生存力)、醫療設施與社會福利(社會文明病、高齡社會的看護),以及社會不安定(經濟萎縮、失業)等種種問題,而半農半X的生活,是在這樣的時代中,最理想的生存方式。


 半农半X的生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目前来讲,人人完全归隐于自然,自给自足不现实,也不可能。然人乃自然之子,现在离开母体太久了,半农半X的生活方式,以及作者提倡的“在地学”(发现当地自然、地理、人文、民俗等价值)观念,无不失为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切实可行之路径。个人认为这很好的融合、修正了生态村之理念,使之在更大范围内普遍可行,和中国的乡村建设计划、网络上生态家园建设计划等有异曲同工之妙,可相互借鉴。
  •     看了这个书,认真想了一下,到哪里去过这样的生活呢,即使我完全具备这样的能力,也愿意过这样的生活。我小时候的农村的家吗,我小时候摸鱼的河,现在是炼油厂排污渠,散发着臭味,流过村子。晚上的炼油厂的烟囱,像将要落下的太阳一样,又红又大又亮的照着,我小时候看亮晶晶的星星的天空。我父母曾经耕种的土地,现在是堆放工业垃圾的地方。我偶尔回农村家,给孩子看个感冒,居然被给孩子打了抗生素针的乡村青年医生,称为神经病。我们能到哪里去呢,过我们理想的的生活。
  •     半农半X的生活如何在困难重重的时代生存下去从小规模的农业中获取自给自足的粮食,用简单的生活满足最基本的需要,同时也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理想,更积极地与社会保持联系。顺从天意的生活,指的是脱离大量的生产、输送、消费与废弃,觉知道循环式社会形态的重要性,而天赋则代表了每个人所拥有的特质、专长与才华。以符合生态的农村生活为基础,并从中探索天职和人生的意义,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层更深的社会意义。对老年人而言,最幸福的事就是找到一处需要自己的地方。只要有一处能叫他们乐在其中、展现天赋专长、参与具有社会正面意义的活动,他们就会更加活泼有朝气。在这个时代,创造生存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播新村”是个公园设计。但是我们想建设的不是一个新公园,而是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里,每个人都能感受和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田园里每个工作步骤的重要性,创造的喜悦与感动,以及令人舒服的空气。无论大人、小孩或老年人,城市或乡村,都可以散发出生命的光芒与活力,让居民、地方、教育以及居民的福祉紧密地联系到一起。自从接触到“半农半X”之后,我终于有了自信,第一次领悟到,只要做自己就可以了。“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喜爱的事物和专长,可以称之为专职或是人生的使命。运用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尽一己之力,就是对赋予我们生命的神秘力量,最佳的报恩方式吧。”蓼蓝可以染布!X代表自己与社会的合作共存。今后,当思及生活方式与生存之道时,永续的可能性应该成为主要的考虑因素吧,而探索永续生活方式与社会形态,农业绝对是不可避免的主题。这个X必须是可以激发生命的活力与干劲的,并非受人指使、命令,而是自发性的行动,就算废寝忘食也不足惜。简朴的生活 远大的梦想——田园生活的乐趣 半农的意义——缩小物欲、获得健康、重拾家族和乐半农半X是一个能够体验踏实生活的人生舞台。实践半农半X的人,全都以自然的生活、自我成长、造福他人为前提来身体力行。用减法过日子 半农的生活原则“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人们现在在追求的是小巧、精致,也就是舒缓、小就是美的生活。 当心灵有了真正的喜悦,物质上的辛苦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了。靠着自家制的、邻居分送的食物,或是以物易物,自然而然就能节约许多消费;不仅有效节省开销,对地球环境的损害也小。增加在家时间,直接照顾老人和孩子,体会三世同堂的天伦之乐。购物标准,这个东西是必需的吗?可以长期使用的吗?是可以用一辈子的物品吗?是会造成他人或环境负担的东西吗?换句话说,是从回收、再生、长期性、再利用价值和自然生态几个角度来评估。再考虑是真的适合自家的生活模式,还是模仿他人的品位?是真的需要吗?功能是否有改进的可能性等等。如此一来,便能抵挡节约的最大敌人——冲动的购买欲。若以长期性来考量,通常高价位的产品会比较理想,这样的结论真是让人开心,我出手时也毫不犹豫。我们实在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极力追求方便与舒适的结果,人们真的获得幸福了吗?”不可否认,各方面的便利,对人类的幸福生活有着无可计量的贡献,可是另一方面,堆积如山的难题也接踵而来:资源浪费、环保问题、食物的危险性、道德的沦丧等等,甚至裁员也是追求效率的结果。若放眼世界,贫富差距、教育问题,就某种程度而言,都是追求方便和效率等私欲制造出来的问题。这些难题使我们不禁要问:以为追求方便,真的好吗?例如环境问题,只要我们略过方便性的考量,就能清楚看出环境受到了怎样的污染。从这角度重新思考消费习惯,减法生活便成了不可漠视的原则,改变消费价值观更是刻不容缓的。减法的生活:慢食慢活,在地化,放弃“苦求没有的东西”,开始“发现既有的东西”。量力而行,不造成心理负担。除去多余的赘肉,致力于展现社区、家庭、个人等小单位的精简洗练风格,从规模优势转变为精巧魅力。作者:微波炉和冷气机是不需要的,手机保留意见,塑料瓶装饮料拒绝。居家设计家电布置要考虑家人共同活动的可能。注重用环境来营造或恢复家庭氛围。尽量买高品质高价商品,以求长久使用,节省资源及劳力。以珍惜生命为出发点的饮食生活。包饺子用高黍代替肉馅。全家齐聚一堂用餐,是可以使食物更加美味的方法。农田是鸟儿与昆虫的餐厅。“农”是人们教育的道场!每年,我们家都会举行一个小小的丰收祭。家庭的功能~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只要亲身体验到自己可以帮助某人,或协助完成某事,便会觉得满心欢喜。以前在农村,小孩子都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家人看重、需要,亲子之间的爱便由此滋长。不仅如此,父母也参与了孩子的成长,更在无形中传授了许多工作上的知识与技巧。从实际的经验出发,孩子们的智慧将获得启发。三代同堂齐心协力下田耕种,无形中学到了家庭是生命与物质再生的所在!家庭的爱与劳动,生产了自家的食粮,也联系了每个生命。换句话说,是一种站在生命源头的生活方式。这是家庭最大的功,也是最重要的教诲。可惜的是,在都会生活中却正逐渐消灭,但农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你一定找得到!那块叫做“自我”的善良宝石!半X的目标,“喜欢的”与“有用的”协调。从苦求没有的东西,到发现既有的东西对于老年人来说,觉得自己仍然对他人有用处,不仅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更可以引以为傲,激发源源不断的生命激情。福业!在地学:是在绝不依赖公共投资,企业进驻等外部力量的前提下,借由外地人(风)的观点,挖掘出在地居民(土)是做理所当然的地方资源、生活风俗、生活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活用于建设新社会的计划中。好地方:有好山好水或好的风格,有工作和学习的场所,令人居住愉快,有三五好友的地方。寻找既有的:资源、遗产、经验、记忆绘制精美的村庄地区地图,用于本地宣传展示。给老年人和学生投递勇气健康祝福明信片。野菜分布、采集、烹饪和故事。理想乡村三大力量: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习俗、今人思想与梦想的实践旅行~“他火” 即吸取别人的火种(火把),包括爱与慈悲、力量、勇气等。如今,以无限地球资源为基本认知的时代已宣告终结;面临环保问题等“二十一世纪问题群“的时代,当务之急就是认知地球资源有限,并且创造永训的社会环境(循环型社会、永续发展的社会、生态城市)。先人从自然风土中学习到的智慧,以及地方上代代相传的,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都急需保存与传承。旅行是为了归来。记录以乡村为舞台的人生故事,以后便会成为传说。保护自留种,世代相传的民间种。不被商业化只可播种一代的种子吞没。以前农夫种豆一定是一次三粒:一粒给空中的小鸟,一粒给地上的虫子,一粒给自己。人们总是怀着感恩的心采收农作物;带着祈求来年丰收的心,小心翼翼地采集生命的种子,也珍惜农作物的多样性。也许,将生命的种子流传给下一代,就是对未来世代最大的贡献。以各种方式支援保存和传播自留种的人,以生命支援使者的角色,将生命的种子撒播于大地,大家相互交换、品尝彼此费尽心血栽培的生命种子,再一起传给后代子孙。但愿多样的生命体各个都能实现自己真正的天命。“自制麻油半世纪” 回溯芝麻的生命轨迹,,应该可到达地球或是宇宙的起点吧。一粒芝麻见宇宙,是本多女士与芝麻带给我的最大感受。“请你当这芝麻的传承者吧。”“生命的传承”是件大事,是每个人,不,是每个生命体原本就承担的责任,只是被我们遗忘罢了。人类的行为,似乎把自己当成了末代子孙,在将种子F1化的同时,也误将自己的心F1化了,不是吗?种子的意义?!现代所缺乏的是付出与感动的文化额头贴纸找队友的游戏地方货币为人与人之间搭建起有情的桥梁地方货币的运作与用途?如和带动互助和义工活动、社团的新兴、活化地方经济。比起城市建设与成长,最切身的问题还是恢复在地居民心手相连的感情。那是“想做的事”还是“该做的事”?——创造以自己为主角的人生新思想新文化需要新语言新表达的承载。把幸福的量尺由金钱转变成自己的时间。新社会的可能:合作、分担、团结、安心的环境和温暖的人际关系。不丹的国家理念和下乡现象,都是我们在思考跳脱经济成长至上、摸索丰富的生活和人生时,很好的借鉴。特别是对于探索农村社会、人口稀少的社会、少子高龄社会的种种可能性,有很大的启发,这些理念跟我提倡的“半农半X”新生活,都有共通之处。北美原住民伊洛魁族:他们习惯缓缓地划着独木舟,因为前进太快,就会错过周遭的风景。他们的哲学——承担未来七个时代(210年)子孙的责任。巴厘岛的生活方式:人们一早便下田工作,到了炎热的中午就休息,晚上则变身为艺术家。村里的每个人既是农民,也是艺术家,更是亲近神的子民。换言之,每个人都活在实存的整体当中。恢复与万物的联系,才是“半农半X”的真正价值农业是直接与生命相连的工作。“农”也代表了自然与感受能力,了解培育生命的感觉,观察生命的循环,瞥见动植物和昆虫的枯萎、死亡所呈现的生死两界,感受事物带来的感动,将昙花一现的人生跟恒久的自然相比较。换句话说,受自然之美而感动,是人类最珍贵的感觉,也是感性的泉源。为了让小孩子与生俱来的惊奇之心永远保持活泼,我们必须陪同孩子一起发现周遭世界的喜悦与感动;孩子身边至少需要有一位能够分享这些感动的大人存在。今后,人民殷殷乞求的将是全人的生活。全人生活最重要的基础,便是拥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完成一件工作的力量(保护智慧是“农”,一件工作是“X”)。换言之,便是保守与创造能力的良好平衡。“晴耕雨读”——“晴耕雨创”想让每个人都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先恢复人与人、人与家族、人与生命体,还有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接着,从自然(农)当中获得的激发,将会源源不绝地刺激、开发创作或思想(X)。在“使命多样化”的时代应该做的事情虽然不是礼物,但是自己的内心深处,一定存在某种重要且必须传达给他人的暂存品。活在“当下、此地、此身”。替他人着想便是环保问题的原点重新回顾自己心灵成长的背景,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便能明白环保问题、“半农”的倾向,终究是我必然踏上的人生之路。男性若没有裁员或生病的顾虑,并不会想重新寻找自己或改变自己。相对地,女性在环境、教育、食物、看护及社会福祉等方面,都有许多创业成绩。这就是为什么丈夫退休之后,夫妻之间会产生文化距离的缘故。不要试图找到终极答案,因为这是毕生的功课。梦想自给率正在不断下降。所谓的工作,应该是由“希望做的事”、“能够做的事”和“必须做的事”组合而成。真正的大难题是,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来源:感兴趣的事,从前喜爱的事,吸引我的事,认为重要的事。时常自问要做什么和做过了什么。大城市里样样俱全,什么都不缺,也是造成遍寻不着“想做的事”的原因之一。换句话说,人们因此而无法拥有独立自主的思考。乡下是最佳的思考空间。乡村是生命循环、与万物对话、以及培养感性基础的空间。而感性则是一切思考能力的源泉。空腹是一切菜肴最好的佐料。艺术就是将内心活动反映到作品上的活动。部分部落的习俗,结婚前去看爱慕对象的菜园,可以直接触及对方的灵魂。选一位可以跟菜园、泥土、昆虫、空气和水心灵相同的人作为伴侣。小鸡孵化“啐啄同时”~教育:当小孩子渴望成长的心情,以及老师想付出的心情步调一致时,孩子的能力就会日渐茁壮了。千万不可用头脑来想,思考会助长情感、制造观念,观念又会区分各种东西、渴求变化。而渴求变化的结果,就是否定当下。依照自己的节奏,而不是别人期望的。父母的责任,就是提供一个能让孩子的才能如花绽放的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里的主角,也是支援他人人生的配角。拥悠闲时间——心灵丰富的生活方式扎根的地方和多样性的融合是当下极为重要的事情,跟社会有了联结,自己的使命才会开始浮现。实践“半农半X”生活方式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活用自己的才能、特质、天赋,造福社会的同时,也获得金钱收入。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即使是在竞争激烈的时代里,幸福也是指日可待。对许多人而言,第二人生(退休)让他们首都有了自行规划生涯的机会。日渐恶化的世代代沟是社会病态之一。人类的发展历史,来自于生活智慧的世代相传。而传统、文化、智慧的传承工作,绝对是非老年人莫属的“X”。社区事业与农业的融合“半农半看护”是高龄社会的生活典范使命感往往能带给人活力。越是感性,生存的可能性就越高。人只要隐居在山里一个星期,就能让动物性的直觉苏醒,训练自己的心去感知对大自然的感性、恐惧、敬畏与不可思议。农业提供了重获感性的绝佳机会。温和的农村复兴、城镇重划其实,每个农村、城镇都拥有自己的乡土能量,只要发掘出这股能量,便能将原本地方上的味道展现出来。真正的复兴,并非导入外来的事物,而是必须秉承去发掘被忽略潜在的东西,去寻找“X”。若是人工的农业复兴、城镇重划持续下去,我们将会失去原有的身份归属。栽育农村,栽育城镇长期深入思考并真正关心环境问题的人最后必然要回到自己靠什么谋生的问题上。可以触动消费者心中琴弦的工作,自然就会有“金钱”可赚,而我相信农业含有许多可以触动琴弦的感性因素。人们必须学会分辨份量、限度,并且懂得知足。到底需要多少土地:自己能够除草的范围,必然就是一家人吃得饱的份量了。梦想的“自给率”!如果五官没有充分感受的机会,那么头脑的思考也不可能灵活。(让孩子在自然的怀抱中成长)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已经有内地版了。一种人生组合,类似晴耕雨读,X的内容因人而异。但感觉比较泛,说得不够透。
  •     因为与工作相关读起了这本书,却更加向往这样的生活。给自己20年时间寻觅、发展自己的X,愿有一天真的可以开启真正自给自足的人生。
  •        看了这个书,认真想了一下,到哪里去过这样的生活呢,即使我完全具备这样的能力,也愿意过这样的生活。
       我小时候的农村的家吗,我小时候摸鱼的河,现在是炼油厂排污渠,散发着臭味,流过村子。晚上的炼油厂的烟囱,像将要落下的太阳一样,又红又大又亮的照着,我小时候看亮晶晶的星星的天空。
       我父母曾经耕种的土地,现在是堆放工业垃圾的地方。
       我偶尔回农村家,给孩子看个感冒,居然被给孩子打了抗生素针的乡村青年医生,称为神经病。
      
       我们能到哪里去呢,过我们理想的的生活。
  •     挺有启发的
  •     一定有一種人生, 在做自己的同時, 也能夠貢獻社會...
  •     同感!我们都是没有了故乡的人。楼主有兴趣可以看看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也是说了很多关于回不去的乡村的事。
  •     归根结底:1 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2 回归传统,寻找心灵归宿; 3 人与自然平衡发展法则
  •     我要的生活就是这样。
  •       薛翠老师推荐的读书会书目.
      
      *"自私"的观念,是资本主义及其运作方式中的核心.
       而30年来,我们的社会也培养了这种类似于"自私"的,只有"个人逻辑"的一代.
      *50年代以来那种透明、平均地,分配公有资源。即"大公无私"的逻辑却是建国以来最宝贵,最应该保持下去的优秀传统。
      
      *你愿不愿意做农民?愿不愿意嫁给/娶农民?
       默认和微笑的回答,都隐含着本身整个社会对于“三农”(农民、农村、农业)的判断——那是贫穷、落后、不文明的象征。
       但第一产业却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基础。是他们支撑着我们生存、生活受教育...我们却都是些吃现成饭,没有劳动经验,需要依赖他们而存活的,本应存在感最薄弱的人。
       农业,何时能成为最流行、受人尊敬的行业?
      
      *当地货币:让货币回归最原始的制作交换工具的那张纸。而非具有积累功能的为资本主义服务。
      
      *现在城市的消耗需要有由农村来承担。农村和城市二元对立的消解,只有通过两者同时的改革,才可能实现。
      
      *社会决定了金字塔的构成模式,但却人人争先,只能往“倒金字塔”的模式去走。其中出现了供求之间的巨大落差,由此追随潮流,是难以人人如愿的。
      你必须认清自己的位置。
      
      *选择你的伴侣,也就是选择你的生活方式。
      或许我会愿意嫁给农民~/笑~~
      
      *半X:
      高级知识分子,你的才能到底为谁服务?
      是资本家?
      还是你所生活的社区?需要你的地方?
      
      P.s.若下乡调研,或许歌舞才能(普世娱乐方式)跟容易拉近和当地人的距离。社团可以做的培训课程有很多。
      
  •     薛老师荐书.当一个小理想主义者遇到一个大理想主义者. 选择伴侣,选择生活方式.
  •     有意义的生活模式,值得学习和思考,对于城市生活的高速旋转,迷失是最大的落寞,半农半X的理念一定会深入人心
  •     简单的叙事风格,不华丽,不渲染。内容上可圈可点之处不多(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更多的是一些生活理念的借鉴(如极简主义的生活,对物品的态度,对环保的态度,对后时代的考虑),并不可能在现在做过半农自己自足,半工作赚钱的日子。
  •     another world is not just possible, it is already here
  •     读此书,想到陶潜、东坡
  •     半工半读可能就是我的生活吧。也希望能半行半读
  •     一种生活方式
  •     另一种生活方式
  •     一边脚踏土地,一边实践天赋;一边回归自然,一边发展个体;一边自给自足,一边贡献社会。这样的生活真的很值得过。
  •     无“家”可归的孩子
  •     相见恨晚
  •     作者认为的21世纪最为理想的生活方式:小规模的耕种(农业生活)+活用于社会的天赋(x)
  •       目前来讲,人人完全归隐于自然,自给自足不现实,也不可能。然人乃自然之子,现在离开母体太久了,半农半X的生活方式,以及作者提倡的“在地学”(发现当地自然、地理、人文、民俗等价值)观念,无不失为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切实可行之路径。
      个人认为这很好的融合、修正了生态村之理念,使之在更大范围内普遍可行,和中国的乡村建设计划、网络上生态家园建设计划等有异曲同工之妙,可相互借鉴。
  •     在这个困难重重的社会里,半农半X绝对是我最理想的出路。
  •     这本书,是钻在山里,一边读这本书,一边体验着书中所描述的生活,现在想起来,这本书,应该就是拿两个多月山居生活最大的收获了。那会儿这本书还没有在大陆出版,我读的是别人从台湾捎回来的繁体竖版,并且是几经转手,反复复印传看的,现在已可在亚马逊上容易买到。喜欢这本书,喜欢书里传达的理念:“一定有一种生活,可以不再被时间或金钱逼迫,回归人类本质,一定有一种人生,在做自己的同时,也能够贡献社会。”
  •     这本书适合当下的中国人看 帮助我们平心静气 但是这书除了思想有指导意义外 其他就是翻来覆去不停说。。。所以可以不读,一句话概括作者思想:号召大家回归田园,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同时找到每个人自己生命中的X——最爱的,最擅长的事,同时这件事可以把自己与社会联接起来而非孤立于人群之外,希望大家自给自足的同时也要为社会做出贡献。
  •     闲来做农夫。
  •     还阔以
  •     里面的故事很丰富,很想实地拜访一下,文字记录比较有限,绝知此事要躬行
  •     可实行中
  •     太啰嗦了。
  •     一般般啦,日本人就是什么题材都可以绕出一本书来。摆脱日常朝九晚五生活,回归农村,以务农的收成维持生活,除此之外,发掘自己对社会有益的其他特长,有极简主义的影子,顺便环保了!
  •     8.15 “喜欢的”与“有用的”相协调!
  •     正唯如此,生态村的建设、在地学的倡导才更为重要。新农村建设更应该大力借鉴这种模式。我认为重返农村也必定是今后一部分中国都市人之选择趋势,我很多朋友,为了健康的食品,开始重回农村。生态村也是我的梦想。
  •     减法哲学
  •     半农,让我们扎根大地,自耕自食,既独立自主又无时不感受着与自然万物的联系;半X,让我们认识和发展每个人独特的天赋、爱好,满足生活的其他所需,与社区、社会的公共福祉相连。这样的生活,方有人的自由和大地的从容。
  •     抽奖抽中的,很久以后心里还是甜滋滋的。
  •     异域观念,受益匪浅,但当下的环境,有几人能鼓足勇气尝试呢。
  •     :无
  •     把理想主义田园牧歌过成真正的生活。
  •     确定一件事,理想的工作(状态),不是找,而是创造出来的。
  •     理想生活。
  •     也许我还不懂生活,感应并不强烈!对我来说,还没有那个X!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