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的选择

出版日期:2016-6
ISBN:9787508661923
作者:陈忻

内容概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硕⼠士,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博⼠士,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和国际婴⼉儿研究协会成员。专业主攻婴幼⼉儿⼼心理的发展,尤其是婴幼⼉儿社会性和社会认知的发展。目前任教于玛丽维尔私⽴立⽂文理学院(maryville college)。有多篇专业⽂文章在《发展科学》(developmental science)、《婴⼉儿》(infancy)、《发展⼼心理学欧洲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等⼉儿童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发表。在国内著有教⼦子书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2004年⾦金城出版社出版、《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全新修订版)》201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书籍目录

第1章 我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吗?
安全感来自良好的亲子关系,跟亲子互动的模式息息相关。只要我们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关心和理解他们的感受,及时、恰当地回应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稳定的环境,通常我们就不需要时时刻刻担心孩子会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来自对妈妈的信任
心理学家发现了“安全依恋”的秘密
安全依恋建立的基础是拥抱,而非乳汁
母婴依恋的不同阶段,宝宝有不同的表现
不同成长阶段,培养“安全依恋”的可靠建议
不要担心“宠坏”一个小婴儿
解决“黏人”的方法是主动陪伴
用积极的情绪影响宝宝的情绪表达
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让孩子尽情探索
【“实战”TIPS】得到理解的宝宝才能逐步建立安全感
Tip1: 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比说教更有效
Tip2:了解未知事物越多,安全感越多
Tip3: 幼儿园的分离焦虑并不是缺乏安全感
第2章 早教有必要吗?什么是好的早教?
早教非常有必要,但早教不是越多越早就越好。生活即早教,父母和家庭才是早教的主力军,对孩子充满爱的照料,让孩子身体、智力、和社会化情感等方面均衡发展,从长远来看,这才是好的早教,只有意识到这点,我们才不会迷失。
大脑的可塑性决定了早教的必要性
脑科学发现婴幼儿的大脑极具可塑性
来自美国“启智计划”的启示
什么样的早教是好的早教?
各种感官均衡发展是儿童探索世界的基石
早教不是越早越多就越好
优秀而快乐的儿童大部分时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早教机构难以实现早教的重点:均衡发展
【“实战”TIPS】父母和家庭才是早教的主力军
Tip1: 充满爱的照料是宝宝良好发展的基础
Tip2: 鼓励宝宝通过感知和运动探索世界
Tip3: 玩具不是越贵越好,泥土花草都是宝宝最好的“玩具”
第3章 敏感期,是否真的无处不在?
流行的“敏感期”被大众泛化和夸大了,父母既不要被敏感期禁锢,也不要消极等待敏感期。给孩子有质量的互动,了解孩子的发展共性和个体差异,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给孩子适度、均衡的学习内容,才能因势利导,事半功倍。
什么是敏感期?
敏感期的源头是关键期
敏感期并没有关键期那么极端
警惕掉进“敏感期”的陷阱
爱画画不等于进入画画敏感期
不要消极等待“识字敏感期”
非正式识字体验越多,语言、读写能力发展越好
重要的是阅读兴趣的培养,而不是识字
大脑发育既有敏感期也有可塑性
【“实战”TIPS】打破敏感期的枷锁!
Tip1:了解宝宝发展的共性和差异,才能因势利导
Tip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被证实对大脑发育至关重要
第4章 电视节目是早教还是伤害?
研究表明两岁以下的宝宝不适合看电视,真人之间的互动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但在这个数字时代,也不必把电子产品视为洪水猛兽,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适当选择,适当使用多媒体,让孩子从多样化的渠道学习,才能平衡发展。
美国儿科协会指出: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不适合看电视
婴幼儿不能理解电视节目和现实世界的关系
过多、过早看电视易产生注意力障碍
把电视作为背景会损害孩子的社会认知和行为
教育性的电视节目并不能让孩子变聪明
真人互动远比互动型屏幕对孩子有益
【“实战”TIPS】谨慎有效地利用多媒体
TIP1:控制看电视时间
TIP2:选择合适的节目
TIP3:和孩子一起看节目
TIP4:把节目和阅读、生活联系起来
TIP5:多提供屏幕以外的活动机会
第5章 规则会破坏孩子的自由天性吗?
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中,父母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就不会压抑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感受出发、用爱、理解来赢得孩子的合作,符合儿童天性的规则养成,才能让孩子懂得自由的边界。
规则是“教养”而非“禁止”
规则让孩子养成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惯
规则让孩子懂得安全的边界
规则让孩子学习社会规则
规则让孩子建立学习习惯
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规则不会压抑天性
鼓励孩子思想自由
不制定做不到的规则
只制定具体的规则
规则越具体越好
用孩子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
【“实战”TIPS】执行规则,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Tip 1: 理解孩子,避免火药味
Tip 2: 坚持的是底线,灵活的是方式
Tip3:启发孩子思考,从内心认同规则
Tip 4:偶尔让步,让孩子感受爱与界限
Tip 5:避免不规律的生活和规则的随意性
第6章 我的孩子为什么脾气那么大?
儿童的情绪认知和表达都处于初级阶段,不知道如何恰当地表达和管理情绪。父母需要观察、理解孩子,找到情绪背后的原因,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逐步让孩子学会合适地表达情绪,不要把孩子的情绪表达和性格联系起来。
父母不要再误解孩子的负面情绪了
解决问题要先解决情绪
情绪引导也是有步骤的
第一步: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第二步:认同孩子的情绪
第三步:让孩子学习恰当地表达情绪
第四步:启发思考,通过解决问题来疏导孩子的情绪
【“实战”TIPS】情绪引导是系统工程,需要灵活运用方法
Tip1:认同情绪切忌盲目和简单粗暴
Tip2: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灵活运用方法
第7章 延迟满足能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吗?
延迟满足并不是简单地延迟满足孩子的需要,而是培养孩子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做想做的事,这是自控力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自控力的培养就在生活的点滴中,父母要从全局出发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不要纠结于“满不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个问题。
延迟满足并不仅仅是“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
自控力是比延迟满足更广的概念
跳出“延迟满足”的纠结,全面发展孩子的自控力
自控力对孩子的学习至关重要
自控力有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
如何培养自控力?
自控力的培养不要违背儿童的发展特点
自控力培养就藏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
在社交和游戏中学习自控力
让孩子认识“自控力”,学会自我控制
【“实战”TIPS】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是培养自控力的根本
Tip 1: 在合适的情境中,让宝宝等一等
Tip 2:合情合理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形成良性循环
第8章 为什么越称赞,孩子越说不得了?
称赞有方法,父母们不必过分担心和焦虑,给孩子更多的爱和真诚,让他明白成
败只是结果,过程的付出和收获是更美妙的事情。只要父母和孩子都具备成长型
思维模式,相信孩子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成长。
赏识教育对孩子未来的自我评价意义重大
应该如何称赞孩子?
具体而诚恳的称赞能激发孩子的内部动机
“你是努力的”而不是“你是聪明的”
称赞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建立全面的自信心
【“实战”TIPS】称赞是一项“技术活”
Tip 1: 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称赞孩子无须拘泥形式
Tip 2: 用心观察、真心欣赏孩子,给他适量适当的称赞
第9章 孩子会越挫越勇吗?
父母在孩子碰到困难的时候,给予他们情感上、认知上、思维方式上的
全方位支持,不让孩子去打毫无准备的仗。通过父母的支持、引导,形
成抗挫折能力,让父母的爱成为孩子坚强意志的后盾,这才是挫折教育
的核心。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制造挫折而是一同面对挫折
面对挫折,孩子为什么需要父母的全方位支持?
父母的支持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大脑发育水平决定了孩子不具备独立面对挫折的能力
面对挫折,父母应该怎样支持孩子?
给孩子情感上的支持:认同、疏导情绪
让孩子认识到失败和错误是人生的一部分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实战”TIPS】父母的爱是孩子坚强意志的后盾
Tip 1: 孩子,你不必那么完美
Tip 2: 鼓励孩子说出感受
Tip 3: 认同情绪,给孩子适当的建议和鼓励
第10章 要不要鼓励孩子争第一?
淡化不必要的竞争,正视不可避免的竞争,让孩子学会对过程的体悟,
而不是对输赢的关注。帮助孩子学会以解决问题的思维面对竞争的失
败,既不为失败自暴自弃,也不为成功沾沾自喜,并从中学会与他人
的合作,这些对其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人生不是比赛,无须时刻比较
正确的评价的力量:“对事不对人”
正视不可避免的竞争: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着眼未来:从竞争中学习合作
【“实战”TIPS】充满竞争的社会,无须屏蔽竞争
Tip 1:鼓励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较
Tip 2:让孩子学会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自己
Tip 3: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培养孩子综合能力
第11章 快乐成长就是让孩子时刻都快乐吗?
“快乐教育”的含义更确切的说应该称之为“获得快乐的教育”——它并不是让
孩子一直快乐,而是让孩子学会如何获得快乐,这才是“快乐教育”的应有之义。重要的是,父母在孩子不快乐的时候要抓住机会,帮助孩子获得成长的能力。
父母不要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
成长意味着变化,没有绝对的快乐
欢乐和泪水对一个人的成长同样重要
成长伴随着不同的情绪变化
适度的内疚能帮助孩子获得快乐
不快乐的时刻反而是珍贵的教育契机
【“实战”TIPS】让孩子快乐成长,应该着眼于未来
Tip 1: 父母不要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
Tip 2: 知道边界和规则的孩子更快乐
Tip 3: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快乐
第12章 要求孩子“听话”会抹杀独立性吗?
“听话”并不意味着无条件顺从,而应该是培养孩子的倾听的能力,这对孩子的学习
和社交能力至关重要。倾听和独立思考相结合, 即我们所说的“听话”和“个性”
不互相矛盾,更多的时候,二者相互结合,才能促使孩子成为一个有社会规范的
独立个体。
“倾听”对孩子的学习和人际交往很重要
听觉,帮助孩子获得信息
倾听能力和学习能力密切相关
倾听有助于孩子社交技能的发展
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懂得倾听的父母,才有懂得倾听的孩子
用简单明了、有趣的指令培养倾听能力
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
倾听和独立思考结合,“听话”和“独立性”就不对立
【“实战”TIPS】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Tip 1: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是培养独立思考的基石
Tip 2:培养孩子“独立性”需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
第13章 学习会破坏想象力和创造力吗?
认识并体验世界的规律即学习,是和想象力、创造力共同发展的,而不是对立的、
互相伤害的。想象力、创造力不是空中楼阁,它们有基础,有依据。孩子对世界的
持续学习和理解、好奇心和兴趣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源源不断的养料。
认知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
了解儿童的学习特点,放下不必要的焦虑
警惕: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警惕1:学习和体验的信息不符合儿童发展水平
警惕2:学习的过程不容许儿童试错和探索
警惕3:追求标准答案,不允许孩子自己有表达
【“实战”TIPS】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生活中的“合力”的结果
Tip 1:鼓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和自由表达
Tip 2: 用“合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养育的选择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如果要我推荐给你育儿书籍,我可以给你推荐好多本。但如果要我只给你推荐一本育儿书籍,那么我肯定会向你推荐这本由陈忻博士所写的《养育的选择》。 推荐的原因当然是该书有科学的教养观,有鲜活的例子,更有满满的干货——花36元(网购也就20来元)买这么一本好书,你就偷着乐吧!该书,能更新你的育儿理念要知道,大部分父母在成为父母之前,是并不知道如何去育儿的,他们获得育儿理念和方法的途径,也无非是听别人讲,上网查。遗憾的是,好多目前流传的育儿理念,其实是错误的。就连魏坤琳教授都在推荐序中写道:“初为人父时,我忐忑不安……却发现目前流传的各种育儿观念中,有不少都是错误的,比如对敏感期的过度解读,误以为只有在早教机构孩子才能接受好的早教,把‘快乐’奉为成长的唯一要素……”你看第二章《早教有必要吗?什么是好的早教?》,陈忻博士是这么澄清的:早教非常有必要,但早教不是越多越早就越好。生活即早教,父母和家庭才是早教的主力军。对孩子充满爱的照料,让孩子身体、智力和社会化情感等父母均衡发展,从长远来看,这才是好的早教。也就是说,早教不是只存在于早教机构,而不少早教机构其实难以实现早教的重点——均衡发展。单纯培养孩子一些才艺特长,过多占用了孩子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必然会影响他们的社会化和情绪发展。你看第三章《敏感期,是否真的无处不在?》,陈忻博士是这么强调的:父母既不要被敏感期禁锢,也不要消极等待敏感期。给孩子有质量的互动,了解孩子的发展共性和个体差异,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给孩子适度、均衡的学习内容,才能因势利导,事半功倍。其实啊,敏感期并不像关键期那样有严格的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边界定义,即使错过了,可能达不到最佳发展,也并不意味着“要么发展,要么无法弥补”。不要因为听说了点敏感期,就不让孩子上学前认字,上学后又催着逼着认字。只要你培养好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自然会厚积薄发。你看第七章《延迟满足能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吗?》,陈忻博士是这么解释的:延迟满足并不是简单地延迟满足孩子的需要,而是培养孩子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做想做的事,这是自控力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自控力的培养就在生活的点滴中,父母要从全局出发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不要纠结于“满不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个问题。你看第十一章《快乐成长就是让孩子时刻都快乐吗?》,陈忻博士是这么说明的:“快乐教育”更确切地说应该称为“获得快乐的教育”——它并不是让孩子一直快乐,而是让孩子学会如何获得快乐,这才是“快乐教育”的应有之义。重要的是,父母在孩子不快乐的时候要抓住机会,帮助孩子获得成长的能力。该书,能解答你很多育儿疑问如果你担心自己的孩子缺乏安全感,该书就告诉你,安全感来自良好的亲子关系,作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关心和理解他们的感受,及时、恰当地回应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稳定的环境。如果你担心看电视节目会给孩子造成伤害,该书就告诉你,两岁以下的孩子确实不适合看电视,真人之间的互动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如果你害怕规则会破坏孩子的自由天性,该书就告诉你,规则意味着给孩子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和习惯而不是“禁止”。如果父母制定的规则是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就不会压抑孩子的天性。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脾气大,该书就告诉你,先别误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儿童对情绪的认知、表达、疏导等都还在发展的初步阶段,他们不知道如何恰当地表达和管理情绪很正常。父母需要观察、理解孩子,找到情绪背后的原因,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逐步让孩子学会合适地表达情绪。如果你搞不懂孩子越称赞越说不得,该书就告诉你,称赞是有方法的,得教会孩子成长性思维模式,让他们明白成败只是结果,过程的付出和收获是更美妙的事情。如果你想知道如何让孩子越挫越勇,该书就告诉你,挫折教育的核心,是通过父母的支持、引导,让孩子形成抗挫折的能力,让父母的爱成为孩子坚强意志的后盾。……养育孩子,需要有科学指导,陈忻博士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作为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会员,作为研究婴幼儿心理的发展、专注于婴幼儿社会性和社会认知的发展的研究人员,是非常专业的。由她来为父母的实际操作提供参考,实在是再合适不过。
  •     武林高手的修为关键在于内功。育儿也一样!学习儿童的发展规律,能够有效提升育儿内功,抓住道,术方面就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发挥了~《养育的选择》就是这方面的秘籍!
  •     今天读完了陈忻老师的新书,感觉收获非常大。本书选取了13个育儿过程中被广泛讨论的典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这些容易引起父母焦虑和困惑的问题进行深度解读和剖析。非常喜欢陈老师在本书中的叙述方式:1.对于每个具体的问题,先提出几个有助于帮助家长理清相关核心概念的本质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然后提出处理相关问题的“常见误区”(这些“误区”的例子太能引起共鸣了,相信很多父母跟我一样,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经常能让我有类似“啊,原来在这点上是我自己太拧巴,太纠结了”,“嗯,我之前对此的理解太过片面”的相关感受)。2. 在这之后,通常会针对具体的问题,引用相关心理学上的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也是陈老师在全书中不断强调的:“家长要尊重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在这个大局的基础之上,根据各个孩子的个性和特点,用自己的感受与孩子建立感情链接,灵活地处理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到既有科学的指导,又不盲目死板”。3. 在帮助父母们理清问题的思路后,陈老师就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实用方法,这些方法都有相关的科学和理论基础,并且有她自己教育大宝小宝过程中的相关事例进行验证,让人觉得有理,有据,有节,而且丝毫没有体会到生硬的说教。4. 最后,每个问题讲解的透彻之后还有几个“实战tips",高度精炼的提炼出父母需要注意的地方,并且还会有些鲜活案例的例证。总体说来,读这本书的过程非常顺畅,是一种非常愉悦的体验。如果真要吹毛求疵,给这本书提点意见的话,也都是一些细节方面的,无伤大雅:1. 全书中,对于第一次出现的英文人名和不太常见的学术名词,都会附上英文对照。比如P4出现的埃里克森(Erikson),P5的安全依恋(secure attachment)。但是诸如P68 中第一次出现的皮亚杰,P137第一次出现的工作记忆却没有相应的英文对照。此外,我觉得人名最好能给出全名,方面那些有兴趣读者可以自行google更多相关内容,毕竟类似埃里克森还是个非常常见的名字。2. 陈老师书中提到的她们家大宝小宝的例子中,基本上全都是那种“一出马就立马搞定的例子”,别的父母读到可能会问,“如果这样不行你接下去会怎么办呢?”不知道陈老师育儿过程中是否也有过“速手无策”的时候,需要经历好几个回合才能解决问题,我相信如果有这样的例子会更加生动和深刻。在这13个问题当中,我个人更加关注的是:第一章 我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吗? 第五章 规则会破坏孩子的自由天性吗?第六章 我的孩子为什么脾气那么大?这几个问题是我个人育儿过程中觉得困惑比较多一些的。第一章 比较详细的介绍了“依恋理论”,说明了低龄段的宝宝不同时期对父母依恋的不同表现形式和特点,并且解释了孩子的安全感是如何建立的,父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有规律的及时满足孩子的需要,多去用心理解孩子的感受。我们家第一个宝宝不知不觉已经长到4岁多了,在他小时候我们没有掌握很多育儿科学,看过的育儿书只有几本,就没有了解过如何和孩子建立依恋关系。另外就是也不清楚孩子有自己的依恋物也是正常的,之前我们家孩子出门和睡觉都会要他的“黄被被”,我们还一直担心他得带着去幼儿园,所以幼儿园入学前一直给他做思想工作,过了好久和他商量,最终达成一致的是可以剪下一小块儿带去幼儿园,后来经过了过渡期,习惯之后就不用再带了。如果早些看了这本书,我们应该会更加坦然,从容一些。不过现在正在恶补,相关的育儿知识在马上迎来二宝的时候还可以用得上 :)第五章 关于规则的建立,这个话题一直是我们家庭内部分歧比较大的地方。孩子妈的观点是孩子会不断试探父母,所以在有些情况下就应该对孩子简单粗暴一下,通过这种方式让他知道爸爸妈妈的底限。而我呢,最早看了尹建莉的书,觉得应该像她说的那样:“在没有危险,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不加限制”。这个观点貌似也被广为接受,但接受观点是一回事,实际怎么执行可能又是一回事了。比如我一直崇尚“态度温和,立场坚决”,但是现在反思一下,我带孩子的场景经常是这章中提到的“温柔的僵持”,比如孩子在外面会闹着要买东西,我不同意,孩子就会大哭起来,这时我就会一直温和地给他讲道理,等他自己安静下来,可是效果并不好,有时甚至是等孩子自己哭累了才停下来,更加糟糕的是我有时还会在孩子冷静下来后又再去满足他之前提的要求。这其中我并没有从孩子的感受出发,有时也没有能守住“底线”,可能对孩子造成困惑,这些都无益于帮孩子建立规则。读完这一章,思路清晰了许多,特别是关于如何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之上,建立合适他们发展规律的,具体的规则,以及在规则执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第六章 关于孩子的情绪处理。这章开篇提到的几个父母误解孩子负面情绪的“几个误区”都很典型,特别是后两种“希望我的孩子幸福快乐,时时刻刻都快乐”和“父母过度保护孩子,千方百计取悦哈子”这类看似爱孩子的处理方式,和那些盲目或者粗暴的方式一样,其实也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家孩子小时候白天都是奶奶或者外婆带,还是老一辈的育儿观点,基本上都是“这不准,那不行”,而且老人也不知道应该“处理问题先处理情绪”,有时候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所以孩子这方面问题一直比较大,有时生气起来控制不住还会打人。我和孩子妈一般还是先和孩子共情,尽量引导他情绪的发泄,但目前看来,效果还是不太理想。这章内容中指出了一个关键点就是“孩子很多时候只是希望他的情绪得到大人的认可和理解”,从这个思路出发,加上陈老师总结的情绪引导的四个步骤,应该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情绪,表达情绪。现在我们会用这章里面提出的观点和事例积极地与家里老人的沟通,尽量说服他们。此外,也在开始实践陈老师总结的步骤和tips,我想,多给孩子一些时间,持续耐心的引导,这个问题肯定能慢慢改善的。

精彩短评 (总计37条)

  •     在书店里挑重点的速速读完,感觉没有期待值高啊~
  •     育儿书中的清流
  •     目前看过最有帮助的一本育儿书。讲的很清楚明白。
  •     9分 这本书观点基本完全认同,知其然,更添加理论补充。说的都很客观,理论简介,观点都很站得住脚。有些观点并非对立,比如听话是否一定就不好,阻碍了孩子的自我发展,比如规则的界定,给孩子自由的时候有规则,规则不是禁止,遵循发展规律的规则不会压抑天性,坚持的是底线,灵活的是方式。称赞到底好吗?会不会因为父母的期望而满足及发展,不是依靠自身的成长轨迹 -情绪:关注孩子的情绪,当孩子有不好情绪的时候让他体验,并说出理解,不要一味转移,或责怪父母自己,情绪没有好坏之分,表达情绪的方式才有 - 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不是让孩子高兴,而是让他更好的成长 - 面对挫折,不能只用你的感受去代替孩子的感受,不要过度保护取悦孩子,这样他就没有机会去正确处理各种情感了,习得性无助,给予爱的支持,帮助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阅读体验很不错的一本书。解答了育儿方面十分经典的十三个问题,给处在育儿焦虑中的父母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不极端,不夸张,态度专业,语气诚恳,虽然篇幅不大,却内容深刻厚重。推荐给首页家里有小宝宝的朋友们,耐心学习,会很有收获。另外,看完了这本书对发展心理学产生了兴趣,现在伯克毕生进行中。四百多页,不知道要读到啥时候。
  •     5星妥妥的,父母看了不焦虑。为人父人母,真不容易。
  •     科学育儿
  •     9th. A great book for parents and parents-to-be.
  •     难得科班出身,敢直面13个最纠结焦虑的育儿问题,语言流畅表达清晰而且都是一手干货!
  •     爱贝睿的风格:杂!特别像微信公众号推送。没有自身的体系,就是博客合集。
  •     好书,虽然没啥体系零零散散的,但很实用。
  •     这是一本思路清晰、三观很正的育儿书。当迷惘的时候值得再读。
  •     言过其实。
  •     讲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话题分成几个小部分,逻辑严谨,结构清晰。
  •     陈禾推荐的,作者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以及实战经验,给出的解决方案不是个例,是遵循幼儿发展规律的。让我对解决育儿问题有了思路。
  •     育儿路上,且行且学。
  •     过去一年我看过不下30本育儿书,这一本完全可以排在前五。有多深的儿童心理学理论呢?并没有,教育孩子其实特别简单,只需要坚持2件事:三观和常识。这本书都有。
  •     陈忻老师的育儿好书。科学养育,育儿育己:D
  •     书中写的都是家长关注的问题,亮点是非常有操作性。作者是专业人士,但没有讲枯燥不知如何具体执行的大道理,以自己养育孩子的经验,深入浅出教我们如何教育孩子。
  •     第一次当妈妈,总是各方面的焦虑和自责,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好。当一次看到这本书,便毫不犹豫的买回来。陈忻老师这本书极力推荐, 她从育儿的找出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入手,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整个看书的过程脑子总是闪现我和女儿的一些情景以及自己小时候经历的一些事情,在看的过程中也找到了那些事情的原因,也有时候为自己的方法与陈忻老师的不谋而合而感高兴。一本可以让你觉得很多身临其境的书,我相信一定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     作者用「认识本质—行动策略—实例技巧」的步骤回答了养育过程中的13个困惑。自己有些高兴通过以前的阅读知道了很多书中讲到的关于宝宝发展的科学研究,现在又得益于作者平和且逻辑清晰的写作,增添了快要开始的育儿旅程信心。阅读笔记见:http://miss.ieph.net/archives/2207
  •     热点问题的解决之道
  •     通俗易懂
  •     满分评价,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很多育儿难题。已安利给同事。
  •     不是泛泛而谈,又从普遍问题中给出本质的解答,很好
  •     这是一本很专业的发展心理学方面的书,其论证方法相当科学,举得例子又通俗易懂,具有可操作性。对于我嫂子拿着书和字教育我那个不到两周岁的小侄女的行为,我只想说她该多读读书,揠苗助长。
  •     心理学家妈妈写的育儿书,有专业有实践,是本很好的育儿指导书。作者的态度很温和,循循善诱,很有淡定妈咪的姿态。美中不足的是,是针对问题来组织这本书的,我在想是否可以用一种更加整体的思路来组织,让读者有一种总括性的印象。
  •     思路清爽
  •     理智平和的好书,逻辑性很强。发展心理学博士果然功底深厚。
  •     如今读养育类的书籍,我还比较害怕爆棚式的抒情,关于孩子成长的喜悦、焦虑以及母爱的抒发等。这本书情绪上的平和是我特别喜欢的地方,作者是母亲,也是心理工作者,在这两者之间穿梭织出来的文字,将养育的感性和理性的知识平衡得不错,因此阅读过程也挺愉悦。
  •     干货多多,各位家长快买。魏坤琳都推荐了
  •     看的七七八八,很多词语概念作者都混淆了来讲,颇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不喜欢。
  •     有几章给了我很多想法,解惑了。
  •     “照书养”并不是让你养一个流水线产品出来,而是让你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每个孩子在身心发育上的个体差异。最后,他们总会长大的!然而这期间你的处理方法、你对他的态度,都会让他变成你的一面镜子。
  •     靠谱,还挺容易读的
  •     还行
  •     心理学专业科班出身到底不一样,非常系统言之有物又贴近生活,强烈推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