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经学的历术背景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2-1
ISBN:9787301220566
作者:郜積意
页数:236页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论三卷本《京氏易传》,兼及京房的六日七分说
一、飞爻、伏爻、世爻及二十八宿入卦
二、建候积算之例
三、五行人卦中的分象问题
四、吉凶判断的其他因素
五、京房的六日七分说
六、小结
第二章 “五际”说的“殷历”背景——兼释《汉书,翼奉传》中的六情占
一、论迮鹤寿《齐诗翼氏学》
二、纬书的历术背景
三、翼奉的历术背景
四、试以“殷历”说“五际”,兼释《翼奉傅》中的六情占
五、小结
第三章 《世经》三统术与刘歆《春秋》学
一、《三统历》与《太初历》关系简述
二、刘歆确定商、周年数的可能性还原
三、刘歆征引文献的问题
四、《世经》引《左传》疏解
五、析《五行志》中的刘歆日食、分野说
六、服虔三统术与刘歆的比较
七、小结
第四章 郑玄《周书》、《豳风》注的年代学背景——兼论郑宗《周礼》及今、古说的归类问题
一、从蔡邕《月令章句》用“四分历”说起
二、郑玄《月令注》及以历释经的特点
三、以“殷历”为基础的周初年代学”
四、《金滕》三家释:今、古说的归类及其问题
五、引申讨论:郑宗《周礼》的具体表征
六、禘袷年限:郑氏《周礼注》中的非古文说
七、小结
第五章 杜预《长历》与经传历日考证
一、《长历》的频大月设置
二、《长历》的置闰特点,兼及日食之释
三、杜氏“参校历日”考释
四、诸家论说辨析
五、历日考证中的“从赴”说
六、小结
结语
引用书目
后记

作者简介

《两汉经学的历术背景》讨论三卷本《京氏易传》之例。今三卷本《京氏易传》的卦序是八官卦,其内容包括二十八宿人卦、月日人卦、五行人卦等,是前汉《易》学史的重要著作。民国徐昂《京氏易传笺》及今人卢央《京房评传》等对《两汉经学的历术背景》有专门讨论,但仍有不少问题尚待修正。如在月日入卦上,《京传》以建候积算为表征。建始之例,据问而成,故《京傅》原文“建起戊寅至癸未”当误,坎卦应“建起癸未至戊子”。徐昂、卢央等皆未指出,甚至依此起例,立论有误。又因《汉书·京房传》所载京房上封事,其说合乎六日七分说,而六日七分的卦序与八官卦序不同,故进而讨论二者之间的可能联系。在历术上,提及六日七分与《太初历》的日法八十一分不同。


 两汉经学的历术背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看到这书里面的目录,想读这书很久了,因为以前读京氏易的时候有些问题搞不明白特别想在这书里得到答案。当当活动,下决心买一本,迫不及待先读了第一章京房的部分。当然可以看出郜先生下了很大的功夫,而且学到了一些东西。同时,作者所指示出的“经学与历数”兼通的治汉代经学的方向也很有意义。当然也有些需要补充的地方。1.京房之学,首先要对他之前的易学史和特色有详细的了解。首先,他们的易学重视的是方位、次序、时间这样一个系统性的大结构,有几种结构是孟喜以后易学的前提:八卦卦气(后来所谓的后天八卦)说,源自《说卦》,因为其方位关系,又和十二支、十二月、节气配比起来(如魏相);其次是从卦爻画上看很有规律性运动的次序——十二消息卦,因为它们是纯的所以又称作辟卦(辟者君)。又,对于京房来说,他的易术并非凭空而创,而是对孟喜、焦赣的发展。如此则卦气七十二候说的顺序等早就是孟喜们定下来的。2.作者在讲二十八宿入卦的时候,问缘何乾卦自参宿起?其实如果对“乾在西北”这个汉易学家常有的观念有了解,自不必疑问。3.京房的建候,文字里有脱误,坎卦的自戊寅,当作“癸未”。作者举出四证,的确翔实。顺便指出说徐昂、卢央都没指出来(p18-19)。其实郭彧先生在《京氏易传导读》的导读部分已经指出,而且对于建侯规则的探讨更加精湛、详细。此书在回顾研究时,指指出了卢央长于天文不擅经学,徐昂、朱伯崑、高怀民、通经学而不懂天文历数。然而却忽视了很重要的易学界如林忠军、刘玉建、郭彧的研究。4.我最关心的,是卦气七十二候图中的六十四卦卦序有什么理由。不过作者亦没有说出来。但作者不甘心,所以要指出其与京房八宫卦的关系。因为《稽览图》除了列过六日七分的卦序,还列过今本六十四卦的卦序,且配了京房的世建。可惜《稽览图》本身的这几种卦序就不同,我们要结决的是A问题,若只说明B和z有关系,能得出A与z有关系吗?而且八宫卦是京房的发明,六日七分则是延续(当然在分配天数和四正卦入不入的问题上有变更)孟喜的传统,岂可攀比?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学习到了新东西,有启发。
  •     !
  •     反正一涉及这种就读不懂,完全不知道说什么。
  •     看上去高端洋气上档次啊!图书馆还木有。。。
  •     趁回家的時候大概翻了一遍,不是很懂,還需要找時間細讀一遍。郜先生大概是現在治經學最爲出色的學者之一了,不是如大多數人那樣作經學史,而是真正進入了經學的細部。此書也是一樣,將曆術引入經學研究,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漢晉經學研究中的曆學背景。曆學對於古人的意義遠比我們現在討論得要大得多,重新恢復曆學的經學意義,有助於我們對經典的理解。不過像郜先生所言,治曆學者不熟於經學,治經學者不動曆學,這也就造成了這麼多年來兩者之間的隔閡,而二者的共通之處也就被掩蓋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