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去哪里

出版日期:2014-10-1
ISBN:9787533939107
作者:陈丹燕
页数:248页

作者简介

那些旅途中借宿的小床,那些窗前如霜的月光。
原以为一年年的旅行只是一次次的萍水相逢,殊不知却能一再重逢。
或许,这就是人世间相逢的意义。
时隔多年,当陈丹燕再次回到当初游历过的地方,等待她的是老朋友的离去和新生命的降临。相逢可以是异国友人为她提供的借宿小床,也可以是她给漂泊他乡的读者带来的慰藉与鼓励。当彼此共处同一个时空,一切都奇妙得像在做梦。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人在旅途,也是不难体会。
“陈丹燕·旅行绘”系列是一套国内目前行走范围最广、时间跨度最长、旅行种类最多、旅行文体最新的旅行文学书系。作者陈丹燕用她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感知带领我们踏上寻找自我和世界、探知过去和未来的旅程。《今晚去哪里》是该系列的第三本。


 今晚去哪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去自动图书馆借书,挑来挑去,没有中意的。《今晚去哪儿》竖在玻璃墙后面,给我打招呼:“嘿,今晚去哪儿?”“我还有事,哪儿也不去。”隔了一段时间,我去还书,它还在那儿,见我来了,理也不理。嗯,好吧,随便翻一翻也不会有啥损失!就把它借回来了。我对作者陈丹燕很陌生。去百度上搜搜,原来是中国作家里第一批走出国门的背包客。她初闯文坛时写作儿童文学,既而创作内容开始转向,不再以儿童作为潜在的读者。写作范围转向都市题材,上海三部曲写下来,成了都市男女的代言人。陈丹燕做编辑时,接触到辛格的《卢布林的魔术师》,这使她想到自己的童年生活,由此开始了青春文学的写作,但并没有继续下去。欧洲旅游的时候,偶然在地图上看到了卢布林,于是就去了。在《颓败但直接人心的美》这篇文章里,她记录了这段心路历程。从这儿,我知道,去一个地方旅游,看似漫无目的,实则和往日的生活有极大的关联。从20世纪90年代,陈丹燕开始了世界范围内的游走,写出了一系列的关于旅游的文章。这些文字逐渐受到各方好评。在这本书的封底上,就有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推荐语。当一个中国人来到陌生的世界,自然会带来别人的一些议论。她听到有人说她不会再回到中国去了;当别人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时,说中国那么远,你来这儿干什么。这些不愉快的事,一笔带过,她并没有絮叨。书里描写最多的,是旅途中醉人的风景、温馨的人事。在雪堡里停留时,别人来找她,向她打电话问路,她说:“乘三十七路车,在雪堡下车,就看到城堡了,在树林后面。能看到红色尖塔,外边有一个小湖,湖里有一对天鹅,走过小湖,就到了。”朋友的朋友在电话的那一头笑了:“怎么听上去像是一个童话。”除了这些,她还写到“慕尼黑的蓝天,蓝得可以像天堂一样。”这些异乡的风景,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怎么会有这么深的感触。如果有人告诉你,有一处风景像童话里一般。你搜索脑海里存留的印象,力图找到印证的内容,想了一圈,可能会付之阙如。你再想想听过的、看过的童话里的风景描写,会想:“也许就是那个样子吧?”可是,是什么样子呢?现在看了陈丹燕的文字,恍然大悟了:“噢,就是这个样子呀。”哪些人事呢?给自己指路的维也纳小伙子。误以为作者是日本籍的日本女孩,在惊叹之后又冷了下来。还有活络热情的西班牙黑姑娘(《他的脸一心想要恭维》)。尽力让自己吃得满意的吉瑟拉(《吉瑟拉家的早餐》)。还有克里斯蒂娜,出生在富有的医生家庭,青年思想激进,后来和恋人到意大利的乡下生活。恋人离开了,她没走,在村子里找了爱人。终其一生,她都会生活在那个村子里吧(《帕皮亚诺村》)?还有从东欧来的特权阶级,“来买很贵的衣服和钻石、香水、任何东西,带来的全是现钞,到瑞士去买手表。”(《很小的镜子》)这些风景和人物,是局限于一隅的人所不了解的。如果追寻旅游的意义,它们大概就隐藏在那些异域的风景里,以及和萍水相逢的人物交往的过程里吧?翻开这本书的人,借助作者的文字,看到了作者看到的想到的。通过别人的文字去旅行,和行走在异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因为陆游早就说过:“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因为看到了纸上的文字往往不足于指引人生的方向。一个人游历的过程就是和书本上的道理相互印证的过程,在游走的过程中,书本上的不足会慢慢地显露出来。游历过的人,会不再迷信于书本,而是着眼于实际的生活。经过实际生活加持的文字,不再浮于生活的表面,而是和生活水乳交融在一起。我想起那些可以称为旅游文学先声的文字:郦道元的《水经注》、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古人不以描写风景为著文的第一要务,这使他们的文字显得广博如汪洋;古人不以抒发感情为著文的依托,这使他们的文字显得超脱如星辰。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是我阅读到的另一种形式的旅行作品,没有冗长的历史事件、没有行程路线的详细攻略、也没有对博物馆的详细介绍,只有作者旅行中那些人那些事儿,走的地方多了,发现名胜古迹和博物馆都是相似的,只有旅行当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儿让我活生生地感受到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英国人的绅士礼貌、美国人的狂妄自信、意大利人的热情开朗、法国人的优雅自负、德国人的严谨守时、捷克人的友好纯朴,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旅行的路上通过当地当刻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儿透露让我了解到的,如果说博物馆是死的知识和历史,那么旅行途中遇到的人和事儿就是流动的历史和人文,这也是旅行的真正意义所在吧。 只是对于作品本身谈不上特别喜欢,不知为何作品透露出来的感觉是阴郁的、潮湿的、寒冷的,而非阳光的、热情的、温暖的,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我感觉一般的原因,虽然这
  •     和我的明天去哪里一样,这是个问题。我喜欢熟悉的酒店,每次都是同一家,住下就懒得挪窝,把它当成一个临时的家。但明天去哪儿,都是在临时的家里,熬到最后一秒钟才决定的。
  •     作者32岁进入法国的样子,美死了,是我心里的样子
  •     旅行的意义。
  •     这版的kindle电子书实在错别字太多
  •     羡慕远游的人
  •     从大学时期就喜欢陈丹燕的文字,一直到现在已经看了10年,每天晚上点一盏小灯,仔细品味人生......
  •     2016年3月21-22日读,2016-92,图70。
  •     一直喜欢陈丹燕的文字。
  •     诗意和旅行,最喜欢大段大段的比喻
  •     读书也是一种旅行,你读过的城市描述会让你在初次踏上这段旅程时有种故地重游的亲切感吧!
  •     陌生的城市啊 熟悉的角落里
  •     在路上一直在读,候机厅,飞机上,咖啡吧,茶餐厅,酒店里,异乡的地铁上…尽管觉得陈丹燕的文字像香料很足的甜点,很小布尔乔亚,但真的从第一次在儿子小学时陪他读学校推荐的书,第一次接触到陈丹燕后,就喜欢的无以复加,那些轻触内心,属于她的时代,她的地域,她独有的经历的细腻的描述…
  •     什么时候就再也读不了陈丹燕了
  •     小时候看《女中学生之死》,被那种描写方式和故事细节震撼了好一段时间,至今仍记得书中描写拖着鞋走路的那段文字,仿佛已经变成了一个镜头烙在脑子里。长大后,尝试着看了一下《我的妈妈是精灵》,突然感觉画风不对,就弃读了。之前看完严歌苓的《无出路咖啡馆》,想起了陈丹燕。
  •     文字太锁碎了。
  •     很孤单又丰富的感觉
  •     (20160304)丰富而敏感的孤独 行走其实就是离自己最近的倾听
  •     作为中国最早的背包客作家之一,陈丹燕二十多年来遍游欧洲大陆,这本《今晚去哪里》只是她旅欧随笔的其中一本,记录的多是她上世纪90年代旅行所到之地的文化与人情,通过细腻深透的笔触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异域世界和独自一人面对这世界的心情…
  •     #1#2017.1.1,在来到你的城市之前,感受别人笔下的城市之光。
  •     梦里垂星一样的欧洲。
  •     月光像白色的刀子一样划破夜色。热汤上的油一样的疏离而贴切。
  •     詩意與旅行
  •     长这么大第一次玩苹果充值,就是为了看陈丹燕啊,木已成舟还看不到……
  •     这本书的有趣之处,从和人的相处中开始凸显。就像是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个孤独无趣的时刻,难以复刻同时也难以引来更多共鸣的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心境。而更多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哪怕是寂静,又或是眼神交流都会带来共鸣。找到同类,对我们的生活来说也许没有那么重要,但幸福感的传递很重要。
  •     看纸质版的有点浪费,我已经对这种极文青的文字失去憧憬了。不过我很羡慕直到中年仍保持着一颗文艺心的人。
  •     内容见仁见智,文字还是很美的~
  •     14-12-11 一本因为再版而变得生机盎然与含情脉脉的书。无论是故地重游还是物是人非,都成了我们漫长生命岁月的注脚;那些在行走中获得的成长,原来如此孤独,但也如此诗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