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1: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 (1932-1941)

出版日期:2015-3
ISBN:9787508649958
作者:[美]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
页数:376页

内容概要

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
美国著名通俗历史作家、著名记者。肯尼迪总统密友,多次为其撰写讲稿。《光荣与梦想》使他一举成名。《光荣与梦想》引进中国后,影响深远,成为无数人必读的经典书之一。
曼彻斯特的主要著作还有《克虏伯的军火》、《总统之死》、《最后的雄狮》等,曼彻斯特的作品被翻译成17种文字和盲文。

书籍目录

序 曲 谷底 / 001
第一部分 应运而起(1932~1941 年)
第一章 世事维艰 / 039
剪影:“大萧条” / 093
第二章 罗斯福 / 094
美国人小像:埃莉诺 / 123
第三章 骚乱 / 127
剪影:20 世纪30 年代中期 / 170
第四章 罗斯福和民意所向 / 171
美国人小像:股票经纪人理查德· 惠特尼 / 201
第五章 保守派卷土重来 / 206
剪影:20 世纪30 年代晚期 / 239
第六章 笼罩在原始恐怖的阴云下 / 240
美国人小像:诺曼· 托马斯 / 288
第七章 黑暗中的曙光 / 294
剪影:战前美国 / 335
第八章 战争边缘的美国 / 336

作者简介

《光荣与梦想》作为经典传世图书,客观、精彩地记叙了美国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体现出历史发展的波澜起伏。此外,本书也着重体现了报纸、广播作为当时主要大众传播手段,对美国政治、生活所起的作用,所造成的影响。自出版以来,不仅仅在美国,对于中国读者,尤其是在知识分子、记者有深远的影响、崇高的地位。


 光荣与梦想1: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 (1932-1941)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作者的文字里有关观点的句子很少,更多地是叙述。但文章又处处是观点,细节的详略与情节的布置,作者的想法跃然纸上。作者利用新闻材料搜集写作素材,并用新闻特写的手法写出,很能让人读得进去,而读进去了,读起来还是很快的,也读得很有意思。最有意思的是关于核武器的最初研制阶段和大家对它的态度以及美国不得不卷入二战的过程,这让我这个世界史盲稍微懂了点二战的知识,前面罗斯福新政招阻拦因为我不是很懂经济学所以不懂,我觉得不是作者叙述不清楚的问题。读此书的启发主要分为点。一、一切不容易,包括罗斯福的上台、新政以及凯恩斯的遭重视,都是需要很长时间对努力的不放弃二、觉得这本书写的比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还要好,可能两者没法比,因为一个是纵向的大历史观,一个是横向的国际历史观,不过光从阅读乐趣来说,对于我这个对历史涉及不多而不那么理解因果关系的人来说可能《光》更加有趣,尤其是写一些文化商业事件或者它们中的名人成长过程。三、一切事出有因,一切都是一环扣一环。四、美国人很有趣,越是媒体政客抨击的,他们反而具有同情心,比如罗斯福。
  •     英国脱欧,多少有点回到以前“光辉孤立”时代的影子,认为对欧洲大陆袖手旁观、居中调停,才符合英国的利益。同是作为盎格鲁-撒克逊一脉的美国人,二战前也是把孤立主义奉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圭臬。二战前的美国,孤立主义尤为明显,比之英国有过之而无不及。英国奉行的是离岸平衡式的孤立策略,对于欧洲大陆的局势是要暗中动手脚的。而美国的态度就保守多了,坚决不愿意参与国际事务,尤其是战争事务——消极而又骄傲。其实美国的孤立主义从建国起就一直延续,华盛顿在其总统任满后发表的《告别词》中提出来的:“要将美国建成自由进步的伟大国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排除对某些个别国家抱永久且根深蒂固的反感,而对另一些国家则又有感情上的依附;不要与任何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美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美国能推行一条独特的外交路线,使好战国家不能从美国获得好处,也不敢轻易冒险向美国挑衅。”这是原汁原味的“光辉孤立”——你们搞事情我不管,我只有两个小小的要求,第一我不作,只想好好发展强大,这是光辉;第二有什么事你们都别叫我,反正我都不会参与,这叫孤立。要是美国一直这样,世界上也就没有“美帝”这个东西了,当然,估计也不会有“美帝,掌握核心科技”了。在现实中的故事是,随着美国的日益强大,对于“孤立”这个词的解释有点变味了。美国在1823年推出了拒绝欧洲列强干预美洲事务,从而将拉丁美洲划入自己势力范围的门罗主义,以及在1898年挑起美西战争,打败西班牙,占领波多黎各,吞并菲律宾。和我们相关的,就是提出了在中国的“利益均沾”,看似维护了我们中国的主权,其实只是他们策略的一部分而已,根本没有考虑过你的感受。有了实力,就要出去搞事情,但是我出去搞事情是我自己一个人搞,和你们欧洲列强没关系,所以,我这还是孤立政策。没办法,强大了,怎么说都是对的。二战前,由于经济的萧条,美国致力于解决国内问题,所以整个外交政策不再具有进取性和扩张性,所以在1932年到1941年与日本宣战前,趋于保守的孤立主义在美国大行其道,美国参议院两度否决美国参加国际法庭,美国国会还在1935年8月通过一项全面反映孤立主义原则的中立法,禁止美国武器运往交战国,并禁止用美国船只运送此种货物。甚至在经济政策上,美国政府也拒绝通过参与国际经济金融合作来解决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坚持推行以邻为壑的单边主义,决不承担稳定世界经济的义务。所以,由于经济大萧条,没有实力,二战前的美国光辉孤立,同样也是因为没有实力,今天我们熟知的美国梦,还在国内种种问题的喧嚣中艰难孕育。 这是一种怎样的喧嚣?书中有一段话这样写道:“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失业,大量的失业——据1932年9月的《财富》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此数接近人口总数的28%。而且这个研究报告一如其他报告,那正在另一种地狱里受难的1100万户农村人口是不包括在内的。流浪,无助的流浪——约有200万美国人在全国各地流浪,其中有25万以上是在16—21岁之间;这些被当时媒体称为大萧条时期的“漂泊无依的人”中,有两手空空的佃农;有因为大旱三年、离乡背井的农场主;有一大批刚从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青年,还有忽然失业的愁眉苦脸的中年汉子带着生病的婴儿——这些人天天奔波,居无定所。 苟且,麻木的苟且——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罗兰叶、野葱、勿忘我草、野莴苣以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因为蛆虫多,芝加哥市有一个寡妇在捡东西吃时总是先把眼镜摘掉,眼不见为净......美国还有这么惨的时候?确实有过,以上还只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让如何活下去变成了头等大事,所以掩盖住了恶劣的种族歧视、孤立无助的一战退伍老兵、崩溃的信念以及婚姻等等等等。就是在这样一种喧嚣的环境下,美国梦仍然没有失去希望,因为有一个人站了出来,给国民信心,带领他们前进。他就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从1933年入主白宫,到1945年去世,罗斯福连任四届总统,打破了美国总统不得连任三届的先例。在13年的总统生涯中,罗斯福推行“新政”,使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打击中恢复过来,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他与孤立主义作斗争,引导美国走上反法西斯战争的征程,为战胜轴心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他翻开了美国新的一页。而罗斯福靠的,正是无比的信心与坚定的信念。他的炉边谈话,用通俗平和的方式,传达给大家一种实现美好梦想的必胜决心,正如他所说:“实现明天理想的唯一障碍是今天的疑虑。”伟大的人引领伟大的时代,我想不过也就是这样了吧。最后,引用以为美国记者的评价结束本文,以表达我对罗斯福的钦佩:“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
  •     前两天刚写过笔记,表达了自己对西方民主精神的敬佩,以及自己年幼无知的惭愧。这一套四册的第一本,我觉得用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美国在30年代的时候,是如何如何的苦逼,如何如何的不行。甚至已经沦为世界三流。(其实在那之前也不一定是世界一流,那还没到属于它的时代。)等于从大萧条那样一个极低的起点,慢慢往上爬。最开始读的时候,我真的快看不下去了,真想好好的吐槽一下:完全是人物事例的罗列,啰嗦这么多,不就那句话么,美国太苦逼了。不过读完了,态度也转变过来了。于是就当是一本随笔来看吧!切身体会,不是书写得不好,确实是需要自己先做足功课,再来研习为最好!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震撼 情怀 战略
  •     就读了第一本…… 这本书的风格有点像清明上河图,细节全有,社会生活画面细腻而丰富。但是琐碎的地方太琐碎,缺乏重心。应该一开始是写给美国本土的人读的,很多人名对于国外的读者来说很陌生。 总体来说,有利于了解美国历史。
  •     拖得有点久了 开始第二本吧
  •     这样近距离细节的全方位看这么一小段时间的历史,这在我们历史观中是很少见的,习惯了浓缩概括精华的历史,总觉得有点离我们远,真实的历史也许真的只有看到那些细节才能真正体会到
  •     奥森威尔逊广播火星人那段,真是笑炸了。6个小时一口气看完。
  •     从大萧条,坎坷的罗斯福新政,再到二战开端,日本袭击珍珠港,美国最终参战。想做成事情,真的要有足够的毅力面对质疑和挑战啊。
  •     大学时代被安利多次的书,终于看完了第一册。
  •     从大萧条到崛起,再到珍珠港被偷袭进而加入二战,虽然主线上看比较杂乱,但是里面一些小小的细节却在其他的阅读中得到了呼应和记忆唤醒。
  •     2016-20.
  •     在读…
  •     总感觉美国的历史离我们好远,好多人物、地名都没有具体的概念。读起来还是很枯燥的。
  •     我喜欢的文风
  •     新闻笔法,事无巨细的罗列写法,好像不太匹配光荣和梦想这样宏大的题目。至于第一部中罗斯福对战争的态度,也并不单纯是为了拯救世界、拯救欧洲。更多是国内形势所迫。而恰恰日本的不宣而战给了他借口。而新政对于大萧条的作用,书中所看,也并不是绝对的。这可能就是新闻写法的好处。把事实客观的罗列出来,由读者自己理解。
  •     正如丘吉尔所说:在那段特殊时期,罗斯福能执掌美国是件幸运的事~
  •     不得不读的巨著
  •     有因必有果,因为海洋,让日德对美的想法,一开始避免争端,但是日本因为山本上台,关于双方的利益纠纷,开战 罗斯福新政,当时钢铁工会的强大,美国不重视军事发展,不断需求侧改革,减少失业,到了四十年代,失业九百万,好奇神马时候开始,美国中产真正富裕
  •     “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的领导工作是复杂的,说话也会前后不一致。他不是温斯顿·丘吉尔,在黑暗中孤独地呐喊。他必须留在战场上战斗,在那里展现他的才华。他很少让自己与群众的意见拉大。”
  •     信息量很大,罗斯福对德国的策略很高明!
  •     以新闻笔法写就的史诗,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抽时间要把后四卷都读了。
  •     光荣与梦想,你们的兵工厂
  •     刚读完第一部,第一次体会叙事史的奥妙!有些不适应。
  •     没期待中那么好~~虽然很多章节写出了宏大而又澎湃的历史感,但为了更全面地描写当时的社会状况,在书中有许多不同方面的叙述,读起来繁杂而又枯燥,影响了整本书的阅读体验....
  •     书写历史的意义在于找出真正值得记忆的内容。第一卷作为开端,在低谷的描述中为整部作品定下了基调。遗憾甚至是罪恶、悲剧总在历史里充盈,可光荣与梦想,又不可能,也不可以是虚无的自我安慰。
  •     003 1.7-10,好像几乎是我大概知道的历史
  •     大片跳出来的名字不告诉你是干什么的,熟悉米国历史的还好,不熟悉的就抓瞎了。反正我只是人唱歌的跟写小说的
  •     最后看的第一册 图书馆借书的缘故 但第一册反而是自己最少了解到的历史时间段 作为早期工人阶级领袖的刘易斯 虽然在后面和杜鲁门对抗失败 但这第一册中却是位英雄——人不到死 果然不能盖棺定论——对大萧条的深入细致描写让我知道了很多不仅仅历史教科书上的三言两语的刻板印象 特别觉得胡佛总统很卡通 而火星人广播 长岛大飓风 广播神父 严重威胁到罗斯福的《国王班底》的原型朗……太精彩了 当然最精彩描写得最多的是罗斯福
  •     光荣与梦想第一卷,从大萧条到珍珠港事变。那个年代的美国还不算发达,经过大萧条后,在罗斯福新政下满满恢复元气,国家正处于大建设时期。此时世界忙于大战,美国在这个间隙能安全地自我发展。这个时候的中国正处于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混战,而后受日本侵略,国内一片衰败,没有秩序之景况。
  •     叙述全面,展现30年代的美国各方面。
  •     校对啊校对。。
  •     虽然患有小儿麻痹症只能坐轮椅,但是罗斯福对美国历史的贡献永远是伟大的,精准的决策,广大人民的利益永远放在首位。胡弗和他一比真的是“屎”一样的存在!
  •     开篇比较精彩,引人入胜,但内容的有些过于庞杂,也过于表现细节,不免让人觉得琐碎,看了百分之七十,以后待有时间在读完吧
  •     此书于上世纪初在美国出版,中国于1979年翻译出版,在当时知识分子中影响深远。从经济,军事,人文等多角度描写了上世纪美国发展历程。本册讲述了1932~1941年,这期间美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国内矛盾尖锐,包括种失业,种族歧视,政党斗争,同时世界局势也日益严峻。也讲述了罗斯福如何带领美国走出困境,以及他所面对的重重阻碍。这段时间内的很多政策改革和事件都对后来乃至现在的美国有重大影响。读过后就觉得罗斯福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实至名归。-2016年10月16日于北京
  •     (10.19-11.19)不知道作者为什么选1932年作为本书的开始,以前在书上看到的“大萧条”,只有字面的概念,没想到是那么惨烈,也许那是美国近百年经济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我自己猜的,要看到后面才知道是不是),彻底绝望才有后来的光荣与梦想,否则居无定所食不果腹何谈梦想何谈信仰。最后以1941年底日本突袭珍珠港,轴心国与美国全面宣战结束。
  •     书倒是好书,正是我一直想找的国家历史类读物。第一册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开始,陆续介绍罗斯福入主白宫,实施新政拯救经济,工会运动的兴起,总统、国会以及最高法院的权利斗争,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美国置身事外的原因,一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总体的感觉:美国的历史虽然并非林达告诉我们的那么完美无暇,但是可怕的地方在于它的权利分配构架、有自愈和学习能力的制度、当然还有一些看似偶然的历史运气因素。特别喜欢看每个大章节之间,附带的一篇美国人物小像,诺曼.托马斯那篇看着感觉眼泪都掉下来了
  •     时而有趣,时而无趣,纠结的评分。不过确实颠覆一些对美国的看法,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看法都是从二道贩子中获取的
  •     开眼界了,不过如果对美国历史和意识形态发展不了解,会读得比较吃力。
  •     罗斯福三个任期的总统时期
  •     文字很流畅,但是确实内容很多读起来需要很长时间。第一册主要是从大萧条一直讲到珍珠港,也是美国社会动荡的时期,罗斯福真心牛逼,把美国重新带去正轨。但是,罗斯福死前陪伴他的是小三这件事也太……
  •     很多细节读起来很有趣,比如罗斯福他老婆,还有各种那个年代的小人物
  •     从1929年胡佛总统的大饥荒时代开始的美国,缓缓地展开一幅历史的长卷,每个国家都有艰辛、不堪、斗争的历史,读完应该对美国民族性的塑造有更深刻的认识。
  •     如此生动详实地描写历史,既有记录性的平实又有文学性的美感,上至总统下至平民,镜头在各行各业的百态中转移,又详略得当,读来完全被历史的发展所吸引,毫无枯燥之感。作为了解这一段的美国历史,边读边查wiki,实在是一种很棒的体验。
  •     翻译得比较生硬,建议英语好的看原版
  •     书五分,出版社三分。后面几本等找到商务印书馆的版本再读。这四本书是家藏必备啊。。。
  •     中信新版,重读一遍。发现第一部里非常有意思的一段是罗斯福和最高法院大法官之间的斗争,有一本书是专门讲这件事的,可惜好像没有中译本。
  •     叙事角度很新颖,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角度剖析美国历史,虽然外文图书难免因为翻译体有些晦涩,但是仍非常推荐
  •     改变了我的很多观念,很多美国社会片段的描写,社会每一步进步都要历经曲折的过程。
  •     汹涌澎湃
  •     我觉得,这就是把历史写成了故事书。伟大也罢,平庸也罢,各有评说。
  •     我觉得很写实吧,看到美国也不是一直强大的,有他的曲折的发展历程。选举制度固然好,三权分立固然好,那么就有效率低下的问题
  •     故事从本人-50岁生日当天的流血时间开始,通过大萧条和二战初期的事件讲述了那十年美国的光荣与梦想实际上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一个人的光荣与梦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