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故事丛书(套装共2册)

出版社:吴纪盛 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1-12出版)
出版日期:2011-12
ISBN:9787203075448
作者:吴纪盛 编
页数:64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转眼到了1958年,工人俱乐部有了自己的剧场。当年春节,就邀请上海铁路文工团前来演出。京剧队瞄准这个难得的机会,主动同上海铁路局文工团挂钩,共享剧场和服装,白天由松江业余京剧队演出,晚上由铁路文工团演出,《打渔杀家》《四郎探母》等一些名段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剧场内六百个位子座无虚席。 由于有了自己的演出场地,业余京剧队的演出开始多了起来。当时也卖两毛钱一张票,主要贴补一些开支。在这期间,京剧队部分同志还参加了上海铁路局工务段的文艺小分队,为铁路职工慰问演出,当时文艺队有沪剧、越剧、说唱以及京剧等剧种,松江戏迷演出的《女起解》和后半本的《追韩信》,均受到职工、家属的热烈欢迎,巡演结束后,又在铁路文化宫做了一次汇报演出,得到了很好的评价。 上海消防器材厂搬迁松江不久,厂里也有一部分爱好京剧的同志被吸收了进来,由此,松江县业余京剧队从阵容和行当上都比较齐全了,这也可以说是京剧队的鼎盛时期。 遭受“文革”影响,依然艰难维持 “文革”期间,鼎盛时期的京剧队也遭受了不小的打击,老旧剧全部砍倒,出现了一些现代戏唱段,由于曲调、唱腔都是新的,不得不三天两头地努力学,人员和规模都小了很多,但是京剧队的活动一直没有中断过。 “四人帮”被打倒后不久,工会就恢复了,俱乐部也有人管了。由于原先的一些文武场也在“文革”中洗劫一空,所以仅留下几个真正的积极分子,把自己家里的胡琴带了来,搞些小聚会,重温《红灯记》钞家浜》等唱段,自娱自乐。期间除了协助过松江三中演出《红灯记》唱段和协助上海消防器材厂排练演出《沙家浜》“智斗”一场外,基本就没有什么正式的活动了。由于是小范围活动,大家高兴来就来,不高兴来就不来,有时能来六七个人也算是不错了。 改革开放让国之瑰宝重获新生,数年之后,大概在1985年,京剧队的活动开始正常了,大家重新购置了一些乐器,人员也从七八人到十多人了,拉拉唱唱,算是过了一些瘾。 对外进行交流,沙龙影响益广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松江业余京剧队的活动主要局限于松江本地,没有对外交流,也没有邀请过其他单位来活动。1987年,俱乐部要翻建新楼了,为此京剧队迁到了县文化宫,每周借一间房进行活动。这年7月1日,为纪念党的生日,松江业余京剧队同金山枫泾镇文化站举行一场清唱联谊会,京剧队一行二十多人,走出松江,迈出了对外交流的第一步。 因为枫泾爱好京剧的人很多,所以演出可谓是盛况空前。这天整个礼堂座无虚席,听众热情高涨,掌声连连,叫好声不断,令第一次外出交流的松江戏迷票友十分感动。 松江业余京剧队在县文化馆大概活动了不到两年。因为地方不大,活动的场地也时常搬东搬两的,加之地方比较远,所以后来四五年里又在快活林酒店活动了一阵子。在快活林酒店的一问会议室里,松江业余京剧队接待了第一次到松江进行交流活动的外地京剧票友。这时,松江业余京剧队也总算有了京胡、月琴、三弦这文场三大件。在快活林酒店活动了两年后,京剧队又几经搬迁,辗转过杏花楼七楼、总工会大会议室等处。 这一阶段,松江业余京剧队的对外交流开始活跃起来,不仅同上海市区的田林、长桥地区有几次交流,还与江苏昆山、太仓、常熟等地的京剧爰好者定期联系,大家约定每年开展两次交流联谊活动。香港回归、庆松江解放五十周年等一些重大活动,都有京剧队登台演出,大家在尽享国粹魅力的同时,也与邻近地区的戏迷建立了友情。 京剧队的影响日益扩大,1993年12月,上海电视台14频道播出了《古城新颜》电视片,松江业余京剧队在全市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很多久未碰面的老友纷纷打来电话,还有更多的戏迷票友慕名而来,使得京剧队的阵容进一步壮大。 吸引新生力量,迈入新的征程 松江新的俱乐部造好了,京剧队又搬回到了二楼退休干部活动室,期间也参加过多次清唱会和晚会。

前言

有人类就有故事。    人生懂事故事始。懵懵懂懂的三四岁娃娃,便会缠住外婆讲故事,于是懂得了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无穷无尽的天下事。请千万莫把讲故事视为“小儿科”,大文豪鲁迅先生尚且写过《故事新编》,作品闪烁着思想光芒,洋溢着战斗精神。可以说,人生就是由大大小小的故事串联起来的;故事内容越丰赡,故事情节越跌宕起伏,人生的意义就越大。    新闻作品的视野——不,更准确地说是新闻作品的目的性,历来就有“为大我”与“为小我”之区分。“为大我”者,通常聚焦时代的沧桑巨变,关注社会的波澜起伏,以登高望远之大胸襟,纵横捭阖、酣畅淋漓地展现时空变幻,给受众带来灵魂上的震撼。而“为小我”者,总是先着眼于个人的悲欢离合,紧盯着部分人的爱恨情仇,以其窥斑见豹、落叶知秋的阐发叙述,给读者带来情感上的共鸣。二者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视野阔窄不同,着墨轻重有别。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但需要鸿篇巨制的《红楼梦》,也需要浅吟低唱的宋词元曲。    大众的生活情趣、业余爱好,往往折射出一个时代的走向。我们难以目光如炬地洞察历史的全景,那就不妨观照一下岁月中的一个片段、社会中的一隅,通过阳光投射的斑斑点点,拼起一幅发展的全景图,从模糊的轮廓中获得一点历史的真相。有鉴于此,作者本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精神,为百姓立传,替市民写真,用普通人的生活与命运来揭示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反映松江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佰姓故事》,以《松江报》自2008年3月起使用至今的专栏名冠名,朴素中蕴涵着大气。本书描述的不是概念的演变,并非哲学的交锋,而是与人类生活、文化、精神须臾不可分离的实实在在的故事。阅读故事——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真实的场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的世界,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别人的心灵,从而获得人生的启迪。    本书遴选的五十九篇新闻作品,均显示出作者独特的眼光,叙述力求精练,以少胜多,耐人寻味;状人务求逼肖,取材唯求妥帖,给人余味隽永的感受。而编辑巧做嫁衣裳,裁剪得体,文字读来浅显易懂,犹如“江上清风,山问明月”,虽无黄钟大吕震撼人心的力量,却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内涵。

书籍目录

“花痴”刘泉兴 中山东路上的那家瓜子店 为了圆心中的那个梦——“松江旅游第一人”钱泽宇的故事 传承京剧国粹半个多世纪——松江京剧沙龙纪事 夕阳中舞出多彩生活 “驴”行天下——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故事 白发老人“扯”出斑斓人生 “华亭老舟”周洪声 舞动到沸点 华阳桥老蛇医李粉根 一生痴迷化工研究 会写诗的农民工 不想在“老外圈”的“老外” 他在海地维和 苦心学厨艺,巧手烹佳肴——松江的“中华小当家”王中清 IT总经理改行当农民——“蔬菜女王”周月雅的大胆选择 “喀嚓”六十年,痴心映云间——摄影家吴四一的故事 梦想于十三岁,起步于十八岁——记大学生老板伍琳强 一个群众演员的喜怒哀乐 离婚了,我依然是你的靠山——一位弱女子面对瘫痪丈夫的承诺 黑暗中探索光明的女孩 乡下胡琴拉出凤凰声——文艺田园中的耕耘者沈勤贤 万千风景咫尺间——记微型建筑模型爱好者彭逸民 “玩”时髦的“闲人” 少林功夫传松江——武术教练吴希勇茸城“打天下” 散尽万贯捡“破烂”,慧眼千年识宝人——记老家具收藏家屠梅春、严惠仙夫妇 悦人的“咸菜汤”——民间艺人汤炳生的艺术人生 生活在微笑中 “博士老爹”蔡笑晚 一家父子四个全是兵 为育“天鹅”舞不停 一生的财富二十万枚邮票——“集邮王”陈子康的故事 大二女生为话剧而“狂” 你侬我侬同奏生命之曲——记国内医学史上捐肾最高年龄的孙增林、沈建华夫妇 松江方言“寻根”人——记松江一中语文教师盛济民 享誉美国的“世博之父”是伲松江人 捏出来的世博传奇——面塑大师马金城和他的面塑“马家军” 创造国礼的艺术大师——记国瓷大师、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李游宇 从白铁工到总经理——茸城出租掌门人倪稚鑫的故事 用创意影像献礼世博——记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师、青年编导陆涵 童年时的爱好,是他经营一生的事业——陆钟毅的七十二年航模人生 她为中日民间交流搭建桥梁——记定居新桥镇的日本归侨陈聪丽 两位“资深美女”三十七天自驾游藏疆 从乡间田头走来的农民画家——松江农民丝网版画艺人的成长经历 江南一枝梅——著名画家吴玉梅印象 从焊接专家到健康顾问 从事最“甜蜜”事业的人——养蜂人王时明的故事 从轮椅青年到网络红人——残疾青年谢青和他的家庭故事 漫画是他一生的“知心爱人”——漫画家李明新的故事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故事

编辑推荐

《松江故事丛书(套装共2册)》描述的不是概念的演变,并非哲学的交锋,而是与人类生活、文化、精神须臾不可分离的实实在在的故事。阅读故事——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真实的场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的世界,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别人的心灵,从而获得人生的启迪。

作者简介

《松江故事丛书(套装共2册)》遴选的五十九篇新闻作品,均显示出作者独特的眼光,叙述力求精练,以少胜多,耐人寻味;状人务求逼肖,取材唯求妥帖,给人余味隽永的感受。书中裁剪得体,文字读来浅显易懂,犹如“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虽无黄钟大吕震撼人心的力量,却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内涵。


 松江故事丛书(套装共2册)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