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评传

出版社:陈鼓应、白奚、 匡亚明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4出版)
出版日期:2011-4
ISBN:9787305060168
页数:38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士阶层一登上历史舞台,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活力和作用,成为社会上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非但“轻去其乡”,没有家族的观念,而且“国”的观念也较淡漠,唯一具有的就是学识才智和德行,只能出卖智力,以“仕”为职业。“学而优则仕”,谁优礼士,士就为谁所用,谁给士高官厚禄,士就为谁效力,哪里有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机会,士就奔向哪里,“行不合,言不用,则去之楚越。”他们往来于诸侯之间,奔走于卿相之门,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列国政治舞台的风云变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日:“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这些材料表明,士阶层在春秋时代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士阶层的出现,对整个中国古代的历史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隐士是士阶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虽同其他的士人一样拥有道德知识智能才干,但却不以干禄求仕为职事,而是隐居起来,不与统治者合作。

内容概要

陈鼓应,福建长汀人,1935年生,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为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黄帝四经今注今译》等。白奚,山西太谷人,1953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任首都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稷下学研究》,另有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方面的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第一章 引论一、老子其人其书论争之检讨二、老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第二章 老子学说的思想文化渊源一、老子思想与“古之道术”二、老子的怀古情结三、老子思想与原始宗教文化第三章 老子思想的历史文化背景一、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二、隐士群体的社会批判意识三、孔老相会及其历史意义第四章 老子的自然主义一、“自然”与“无为”二、“道法自然三、“自然”、“圣人”与社会秩序第五章 老子的“道”论一、老子“道”论的思想来源二、“道”的形而上之意义三、“道”与天地万物四、规律性的“道五、“道”的无神论之意义第六章 老子的认识论一、“为学”与“为道”二、“智”与“愚”三、“涤除”与“玄鉴”第七章 老子的辩证思维一、思维方式二、“反者道之动”三、“弱者道之用”四、误解的澄清第八章 老子的社会政治学说一、“大道废,有仁义”二、“治大国若烹小鲜”三、“小国寡民”第九章 老子的人生哲学一、养生之道二、修身之道三、处世之道第十章 老子思想与道家学说的历史演进一、庄子之学二、黄老之学三、魏晋新道家四、后期道家五、道家思想在现当代的复兴第十一章 老子思想与道教一、从神仙方术到“太上老君”二、老子思想与道教的教理教义第十二章 老子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一、老子实现了中国“哲学的突破二、老子与孔子——中国文化的两种路向三、儒道互补——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附录主要参考著作索引人名索引词语索引文献索引后记

编辑推荐

《老子评传》是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老子评传》以全球文化的眼光和现代学术的方法,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讨论,力图展现一个原原本本的老子思想。作者着重阐发了老子在价值观念、道论、辩证思维、政治智慧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哲学所做出的无与伦比的贡献,强调了以老子为主要代表的道家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和老子实现了中国“哲学的突破”的重要观点。对郭店楚简等新出土文献的充分利用、努力澄清古往今来对老子思想的种种误解、充分揭示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并对老子思想进行重新定位,是《老子评传》的三个主要特点。老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也是惟一可与孔子并驾齐驱的思想家,古往今来,人们对老子的争论最多,误解也最深。


 老子评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子即李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汉族,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苦县亦因老子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留下许多与老子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老子疑云,因《庄子》《礼记》《孔子家语》《吕氏春秋》《史记》等古籍记载漫歧无端,故讨论辩难自古有之。 至近现代,由梁任公先生《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再掀波澜。诸家纷纭,其纠结之核心在于“受孔子问礼之老子与《老子》著者老子是否为同一人”。 我的观点很明确,其实为两人,前贤证之极明。前者受孔子问礼之老子为老莱子,而老莱子即孔子南游所值之荷筿丈人,钱穆先生《先秦诸子系年》考证极精审,已不需费言;后者《老子》著者应为太史儋,《老子》成书当在孔、墨后,孟、庄前。罗根泽先生承任公先生说,作相关诸文从各个方面考辨完备,似亦为的论。太史儋即老聃,与李耳实为同一人,亦即著《老子》之老子本人,自不必赘述。 又有一派,认为孔子确曾向老子问礼,《老子》便是此老子所作或是关尹(环渊)所记老聃语录,如胡适、高亨、叶青、郭沫若、唐兰、黄方刚等先生力持此论。 另有折衷派,认为《老子》为藏室秘书,老子著之竹帛;老子行事,可征者鲜,而其书甚可信,或认为“老子”本泛称,非专名,仅以称年老学者,犹今人称“老先生”,如吕思勉、蒋伯潜等先生之论。 折衷派尚可商榷,但胡适、郭沫若一派观点实有牵强,确难苟同,至今陈鼓应等人愈发无足观。陈鼓应、白奚所著《老子评传》对《史记》记载作了误读,并以此误读作为其立论的铁据。他们说: 孔子曾问礼于老子不仅为道...家所乐道,而且也被儒家学派视为史实而世代相传,以致儒家即便在获得独尊的地位后对此仍无法否认。所有这些古代典籍的记载都证明,孔老相会,孔子曾学于老子,这是一个不容怀疑的历史事实。……孔老相会,在时间上可能不止一次,在地点上也可能不止一处。……至于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内容,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所问也有所不同。……年轻时的孔子向老子问礼的内容,主要是狭义的礼……而中年以后的孔子向老子请教的内容,就不限于上述方面的“礼”了。 这些“推断”无视史实,诚失水准,甚至直可作为笑柄来看。另外,《老子评传》仍旧引了《论语》中的话作为“孔子思想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此为老调重谈。胡适先生所谓“两面割”的理论,早已被驳斥了,复提何益? 更具迷惑性的是,《老子评传》抬出了所谓“考古新发现的实物证据”,即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发掘出的大批战国楚墓竹简以及其中的三种《老子》节抄本,并且“权威”地说: 据考古学者们的判定,郭店楚墓的下葬年代约在战国中期偏晚,而竹简《老子》的抄写年代当然还要早于墓葬年代,至少它的成书年代,自然还要更早。竹简本《老子》的年代,比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还要早一个世纪,是当今世界上最早的古本《老子》,它的出土,证明至迟在战国中期,就已经有《老子》一书在流传。这就使得流传于学界的《老子》晚出说不攻自破,也以无可辩驳的实物证据有力地支持了我们对老子其人其书的一贯判断。 出土竹简使“《老子》晚出说不攻自破”这种说法有很大问题。其一,“《老子》晚出说”是指什么?很显然,“《老子》晚出说”是指认为《老子》其书成于战国末期的观点(指梁任公、钱穆、顾颉刚等先生的观点),仅此而已,不能包括认为《老子》出自战国时代的观点,亦必不能包括认为《老子》成书在孔、墨后,孟、庄前的观点。其二,“《老子》晚出说”似乎有意误导读者。因为如果是不熟悉情况的读者,似乎很容易认为除了一个模棱两可的“《老子》晚出说”便是陈鼓应等的“正确”观点了。另外,“以无可辩驳的实物证据有力地支持了我们对老子其人其书的一贯判断”这一颇为“美好动人”的结论隐藏着很大问题。只要稍加思考便会发现,既然已经使“《老子》晚出说不攻自破”,那非“《老子》晚出”的观点则自然都在支持之列,而不仅仅是包含对陈、白等人所谓“老子会晤孔子”“老子至函谷关为关令尹所留著《老子》”等谬论的支持,然著者只自私地提及自己观点,而忽略其它,如果不是太不够雅量,便是有意想造成似乎关于老子其人其书的研究只有“《老子》晚出说”与自己所支持的那些观点的假象了。 更有甚者,著者除了想当然地推出老子与孔子有会晤之外,还对这种“会晤”极尽赞美之能事: 这些历史性的会晤,老子以阅历丰富的长者的姿态出现,孔子则对老子充满了敬仰之情。……老子与孔子的会晤,是历史上儒道两家的第一次对话。老子与孔子的分歧,是儒道两家所分别代表的两种文化观念的分歧,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两种价值取向和处世态度的分歧。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两大学派的创始人,他们的思想分别代表了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两种不同的路向…… 感觉像是在写武侠小说。即使武侠小说,也得讲究点起承转合罢。 那末,陈、白二先生为什么要如此“论著”呢?如果不是出于水平问题,答案便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应和自己特“崇尚”老学的情感与喜好,不惜歪曲史实,强作诡论,更有误导大众之嫌。章学诚《文史通义》指出:“阴阳伏沴之患,乘于血气而入于心知,其中默运潜移,似公而实逞于私,似天而实蔽于人,发为文辞,至于害义而违道,其人犹不自知也。故曰心术不可不慎也。”任公先生《中国历史研究法》亦曾指出:“我以为史家第一件道德,莫过于忠实。如何才算忠实?即‘对于所叙述的史迹纯采客观的态度,不丝毫参以自己意见’便是。例如画一个人,要绝对像那个人。假使把灶下婢画成美人,画虽然美,可惜不是本人的面目。……”二公谆谆教诲语重心长,亦可为《老子评传》等此类大作弊病之针砭。 阅读更多 ›
  •     是堆砌文字的典范
  •     未到书,能否寄一本?
  •     不是陈鼓应先生执笔,所以有些观点与之前陈先生的有所不同,但整体而言没有特别之处;对于某些具体问题的考证,还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     文笔优美,分析到位,喜欢道家思想的人必读
  •     道家入门可读。
  •     入门读物。
  •     基本可以不用看。
  •     比较玄
  •     易懂 而且适合初学者学习 受益匪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