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表现艺术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
ISBN:9787500458869
作者:王志远
页数:271页

作者简介

《中国佛教表现艺术》主要内容包括:艺术分类的一般观点、宗教与艺术的一般关系和特殊关系、宗教艺术的两翼:宗教造型艺术和宗教表现艺术、宗教表现艺术与世俗的表现主义及行为艺术、佛教表现艺术的特征及构成、佛教表现艺术研究现状综述、对佛教仪轨与念诵的研究、对佛教音乐的整理与研究、对佛教戏剧戏曲的研究、《中国佛教表现艺术》对研究现状的评述及立论坦言等。


 中国佛教表现艺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区别于宗教造型艺术(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的宗教表现艺术,是以运动的形态出现的,对于受众具有主动的审美感召,涵盖了念诵、仪轨、经忏、对白、音乐、舞蹈、杂技、幻术、戏曲、戏剧等,用古典的概念表达,包括转读、唱导、俗讲等形式。
  •     梵音尘缘——峨眉山洪椿坪小游记对佛家诵经,一直抱有崇敬心情,欣赏态度,以为那为佛教音乐的一部分,当属无伴奏的唱颂。其实,也有伴奏,那是一些简朴的法器,木鱼、钹、磬而已,为了敲出节奏。今年深秋九月一天,受同学夫妇盛邀,登顶峨眉山,夜宿洪椿坪。民国二十八年七月,即1939年7月抗战时期,民国政府主席林森曾在此居住过百日,现今有林森故居牌铭。是夜,木楼、木门橐橐伊呀作响,清风明月倒映鱼池,数尾红鲤划破水中天。我们二三同学愉快聊天,从孔夫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山。”侃至民国风云,笑曰蒋委员长一生虽说寡诗不僧,却好为名山游,庐山、峨眉山、阳明山……而他的克星却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于山与水之间,两位伟人性情毕显,于山水之间,两个死活对手也为结缘啊。忽起一阵暮钟,同学笑着提醒道:这是熄灯的信号了,又告示明晨五时这里的僧众将诵经,若能早起可以观看。次日凌晨,果然被一阵急促的鼓点惊醒,我披衣蹑足屏息,侧立于经殿门旁。见一位年青僧人,正奋力击鼓,其状若临军阵,鼓点之中,袈纱呼呼,飞扬飘舞,僧人们陆续奔至。大约三百通鼓声终于停下,三十来位僧众齐到毕至。晨课诵经开始了,内有一僧起声,由低远而至,俄而众声合诵。合诵之声,愈来愈急切,忽然又银瓶乍裂,嘎然而止。稍许,那领诵之僧,另起了一经文,众僧犹如百鸟朝凤般的上下追随,左右环绕,或抑扬顿挫,或缓缓许许。尔后,那领诵者又带领众僧,围绕经殿,众僧敲击法器,渐行渐远,又渐行渐近……如此晨课,莫约逶迤了二个时辰,让人沐浴在天籁梵音之中。从前仅书本上,晓得佛教对音韵的贡献,如今亲自聆听,始信。前几日,向来陋闻的我,新读王志远专著《中国佛教表现艺术》,介绍了魏曹子建创制“鱼山梵呗”的事迹,始知佛教音乐创始人,为“七步诗”的苦命王子曹植。《高僧传》记载:“始有魏陈思王曹植,深受声律,属意经音。既通般遮之瑞响,又感鱼山之神制。”又有唐代道宣《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一记述:“陈思王曹植,字子健,魏武帝第四子也。初封东阿郡王,终谥为陈思王也。幼含珪璋,十岁能属文,下笔便成,初不改定,世间术艺无毕善。邯鄣淳见而骇服,称为天人。植每读佛经,辄流连嗟玩,以为至道之宗极也。遂制转读七声升降曲折之响,世之讽诵咸宪章焉。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扬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而侍御莫闻。植深感神理,弥悟法应,乃慕其声节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式。梵声光显,始于此焉。其所传呗凡六契,见梁释僧佑《法苑集》。”对于这段文献,对佛学有深研的王志远先生道:“这就是著名的“鱼山梵呗”的创作过程。其中“忽闻空中梵天之响”,为当代人所质疑,其实倒也不必在意,从事创作的音乐艺术家全身心投入状态进,耳边能够听到某种声音,并必难理解。依照现代解释,这恰好是艺术家自己内心创作激情的外化表现。”夕阳山外山,从王志远的评述,又让人联想到中国最后一位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也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曾谱有流传为经典的校园歌曲《送别》。如此,想到佛教传入中土后,古典佛教音乐的开始有曹植,结束于弘一法师,这当为怎样一种绵绵不已的佛缘啊?往后,一直会将峨眉山洪椿坪的聆听梵音视为一段尘世佛缘。又想起那天夜晚的明月清风,谈古论今,还叨念起那几尾红鲤,那可是我同学夫妇从乐山大佛脚下,远上峨眉山洪椿坪放生的。2008-10-31于成都文家场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6月20日捐赠 无名氏7月18日捐赠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