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訪談錄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0195484038
作者:查建英
页数:505页

内容概要

查建英 筆名扎西多,一九五七年於北京出生,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一九八二年赴美,先後就讀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曾為《萬象》、《讀書》、《紐約客》、《紐約時報》等撰稿。

作者简介

由 查 建 英 編 著 的 《 八 十 年 代 》 訪 談 錄 簡 體 版 在 國 內 推 出 後 , 掀 起 了 一 片 談 論 八 十 年 代 的 風 潮 。 書 中 查 建 英 共 訪 問 了 十 二 位 八 十 年 代 的 精 英 , 阿 城 、 北 島 、 陳 丹 青 、 甘 陽 等 均 在 受 訪 之 列 。 《 八 十 年代 》 訪 談 錄 繁 體 版 , 現 由 牛 津 大 學 出 版 社 出 版 , 繁 體 版 收 錄 了 查 建 英 與 受 訪 者 的 對 話 , 不 經 刪 節 , 其 中 包 括 查 建 英 與 電 影 創 作 人 劉 奮 鬥 的 一 章 對 話 。
《 八 十 年 代 》 訪 談 錄 繁 體 版 是 一 本 關 於 「八 十 年 代 」 友 情 和 激 情 的 訪 談 錄 , 訪 談 者 均 為 中 國 文 化 界 各 領 風 騷 的 傑 出 人 物 : 阿 城 、 北 島 、 陳 丹 青 、 陳 平 原 、 崔 建 、 甘 陽 、 李 陀 、 栗 憲 庭 、 林 旭 東 、 劉 奮 鬥 、 劉 索 拉 、 田 壯 壯 。 儘 管 那 時 年 輕 氣盛 、 出 道 成 名 ; 儘 管 與 今 天 這 個 極 為 現 實 的 複 雜 的 時 代 相 比 , 那 個 前 消 費 時 代 單 純 而 浪 漫 ……


 八十年代訪談錄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再看再唏嘘
  •     我是八十年代生人 我也是八十年代的人
  •     阿城和陈丹青的值得一读 北岛躲躲闪闪的很多问题不愿意回答 没劲
  •     推荐 阿城 陈丹青 李陀 刘索拉章节,尤其书中摄影作品。
  •     读了快半年终于勉强读完了,前面阿城陈丹青北岛几个讲得还可以,后面几个简直是打了鸡血似的抨击别人怎么怎么傻逼自己又如何如何清醒,最讨厌这种背后论人是非的嘴脸了,尤其那个刘奋斗!还有就是明明说好的是聊八十年代,好多人明显超纲又从自己祖宗十八代的发迹史聊起,接着又聊现状,完全离题ing……还好当年没买实体书。
  •     @蔡洋 给我买的港版。喜欢80年代。那个骚动的年代
  •     小众的,无病呻吟的记叙。就让这些人继续沉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度过余生吧。李陀?不要说现在的年轻人没听说过,就连现在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里,又有几个知道李陀?更不用说甘阳,刘索拉等了。互相吹捧,忘记了文学艺术的根本目的。
  •     1)终于读完了,简体本好像是高中时候读的?黄色封面的一本,只记得里头崔健的访谈跟其他人都很不搭;2)牛津版的排版好诡异,读起来挺不舒服的;3)对照受访者的家庭背景,再去理解他们的言语,其实蛮有意思的;4)刘奋斗这个二逼⋯⋯
  •     鲁鱼亥豕之误略多。
  •     查建英還是太小家子氣
  •     :无
  •     觉得只有阿城的访谈最好,是对读者打开的
  •     最近老说老炮,这本书就该叫老炮访谈录: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     推荐此书的理由是:当他们掐灭了你对那个年代的虚妄幻想之后,你依然觉得很激动。
  •     就阿城的能看,后面老子都没看完。水分好多
  •     +《大江大海1949》,2015年共阅27本。
  •     每次读访谈录体都忍不住吐槽。。
  •     劫后招魂无处。
  •     阿城太出戲了。
  •     藏,First published 2006 This impression 5 7 9 10 8 6 4
  •     读了陈丹青一章,觉得很牛逼
  •     大学期间买的第一本港版书,看到全本还是有点儿激动
  •     无法做到以点带面,但依然值得深刻思考。
  •     单为阿城访谈打五星
  •     老早看的,非常非常好。访谈的是典型的艺术精英,思考得很好。
  •     阿城的那篇最精彩,甘阳的最龌龊。
  •     reserve区读了好些天,竖版读起来很是吃力。阿城和陈丹青是艺术家的淋漓酣畅,语言俏泼伶俐,最让人喜欢。学界艺界的人际相扣和机缘附会再一次说明,每时代的风骚之人,大抵在某个场合某个际遇就彼此相会,总是有趣的找有趣的。穷苦贫乏中的品质代表非常态时期的艰苦创造,在所谓资本市场消费大数据的全球化今天,没有了逃离反抗的张力,仍能找到安身立命的慰籍才是新青年应该努力做的。
  •     非常好看
  •     这几个人的访谈我觉得除了北岛的那一篇,其他的都很有意思
  •     随便看看了解一下即可。
  •     虚妄的年代,不甘心不甘心。
  •     还没读完,前后读了一年了。边读、边笔记、边讨论。总体是很深入的。名家们有些可爱,有些狂狷,有些灵动,有些耿直。倒都是真性情。我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追昔日,让我把今天看清楚些。
  •     公共知识分子和文化界只有在八十年代的大环境之中才能深刻参与社会变革和历史进程,离开了这个脉络,他们也可以过的很好,但是只会从主流到边缘。固然边缘没什么不好,但是理想主义过剩的时代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     透过别人的回忆去重新经历那段自己曾经经历却毫无记忆的历史,确实是件有趣的事情。章节间偶然跳动出来的对于生活细节的鲜活讲述,更给阅读增加了许多快感。当然,如果有人非要严肃认真地读,或许也能学到许多严肃认真的东西。
  •     喜欢某些访谈对象,不喜欢谈价值观的人。不过想到他们的名气,能谈到这些东西也属有勇气的人呐。
  •     因为全书是访谈聊天,比较散乱,每个谈话质量也良莠不齐。
  •     记得是一个雨后的晚上,在文史楼的一个教室里,我能这本书当消遣。读过几页之后发现,其价值并不是简单的几个人在讲自己的故事。读完,外面已经没有人走动,月明星稀。
  •     今天重读
  •     坦率的说,好多问题比较罗嗦。
  •     选着读的,北岛陈丹青崔健实在感觉太熟悉了。
  •     没读完。这本书都有。为什么《1949大江大海》却没有。豆瓣的容忍度太低了。DB只适合用来做阅读记录工具。
  •     台版比三联版价格高很多,但却有很多基本编排错误,书名号前“《”后“]”,竖排版一列逗号后没到底就换行⋯⋯ 基本工作没做好,不够尊重作者,不够尊重读者,不喜欢这种不严谨。
  •     阿城、陈丹青、甘阳、李陀,这四篇应该是认同感比较强烈的。关注失去的友情、悠闲,随之而来的焦虑。跟之前期待的还是有落差吧,特别是传说中特别带鸡血的刘奋斗~
  •     三十多萬字的訪談錄,讀了差不多一個月哎。愧疚得很。
  •     好好好。“那时我们真是一本正经地谈小说。”总想起在纽约旧街区的街头穿着脏脏厚厚的外套拿着一叠小说的手稿。
  •     看了一小部分,感觉就是作者找个八十年代的名人一起吹牛,好多内容是谈话者在访谈时的观点、而不是关于八十年代的回忆。
  •     一撮八十年代有独立思想的文艺青年
  •     知识分子访谈录
  •     有关那个黄金年代的一本常识性的书。戳穿很多假想的美好,也建构很多实在的希望。
  •     断断续续读了十个月 终于啃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