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安德烈

出版社: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7-11
ISBN:9789882117679
作者:龍應台,安德烈
页数:312页

内容概要

龍應台,近年來常駐三個地址:香港沙灣徑二十五號濱於海,台北仰德大道白雲山莊藏於山,金華街月涵堂隱於市。寫作教書兼成立基金會推動全球意識之餘,最流連愛做之事,就是懷著相機走山走水走大街小巷,上一個人的攝影課。
作者其它著作:《人在歐洲》(雜文)、《看世紀末向你走來》(散文)、《乾杯吧,托瑪斯曼》、《我的不安》、《人在歐洲》、《看世紀末向你走來》、《乾杯吧!托瑪斯曼》、《百年思索》、《面對大海的時候》、《孩子你慢慢來》、《野火集--20週年紀念版》、《請用文明來說服我》、《孩子你慢慢來》(大開本)。

作者简介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
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本书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親愛的安德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4条)

  •     刚刚买了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来看,才看到50页,就粗谈一点自己的感觉。最开始想要买这本书,是因为我也有一个儿子,虽然他还只有4岁多,可也知道儿子长大后也许会和我有隔阂、有陌生,等他叛逆的时候我该如何和他交流呢?所以我还是像龙应台学习一下如何了解我的儿子,虽然有点早,不过总还是相通的。比如龙应台说,他和儿子打电话,就只有那么几句话-----功课做了么?是否和弟弟闹矛盾?学校怎么样?身体好不好?然后彼此就无话了啊。因为出差比较多的关系,我和儿子打电话时好像也只有这样的几句话-------今天开心么?想妈妈了没有?你在干什么呀?嗯,就是这些,话比龙应台还少。我们该和孩子聊些什么?我们能聊些什么?我们怎么去应对逐渐长大的孩子,还有那一丝丝的陌生感?就如安德烈说,龙应台是一个焦虑的母亲。是啊,面对突然长大的孩子谁不焦虑呢? 才看了50页,看了俩人讨论18岁的价值观,还有关于个人身份认同的问题。如果作为母子间的对话,我觉得龙应台写信的内容还是过于复杂了,而安德烈才是真正的把写信当做彼此之间的了解,是轻松的是好玩的。并且还是一个有才的18岁的安德烈。看的虽少,不过有个感觉,那就是虽然血缘关系说,你是我的儿子,我是你的母亲,可从人的独立性来说,儿子和母亲都是独立的人,母亲也不拥有控制、专属儿子的权力,再有当你遇到重要的问题的时候,你会向你的父母请教么?还是你会找你的同伴?你和孩子聊什么?这才只是开始,让我们共同来探讨。
  •     读完这本书首先给我的感觉是震撼,十八岁的年纪对世界对自己有这么多的思考,想想自己十八岁时每天就是上课做题,偶尔会想想大学自由的学习和生活的空间,最多在心里的最私密处想想自己是不是暗恋隔壁班的某位女生!对世界和人性的其它根本就没有思考过,而我们那时的教育就是在告诉你,你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这就是你们该想的事情,原来我们教育的眼界是那么的狭隘,我们的目光是那么的狭窄;我们的教育只交给我们很浅显的知识,而没有引导我们去思考更加深层次的东西。我现在偶尔也会想想以后要是自己为人父了我该怎么去和我的小孩沟通,我会以何种方式去作为他的启蒙教育,我是一路接受传统教育的方式过来的,很多东西在我的脑海里已经根深蒂固了,很多的观念已经形成了。我会不会也在无意识中沿用了这样的教育方式,我很担心会这样子。
  •     2016读过的书《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安德烈文\九九爸比此刻我正坐在图书馆内,安静的在笔记本上摘抄着书中饶有意味的话语,这几乎成了读过每本书之后为其画上句点的某种仪式⋯⋯还记得去年某天的一个午后,还不会走路和说话的九九正在享受他的午睡时光,由于侧躺着的缘故,胖嘟嘟的小脸好似被人用手捏住一般,嘴巴半张着,不知道做了什么美梦,偶尔还会“咯咯”的笑出声来。因为要照看他睡觉,许久没有读书的我随手拿起一本仲小姐刚刚从网上购买的(至今她还没有读过)龙应台的《背影》读了起来,那时不知道散文为何物的我被龙应台对于日常生活场景那种真实而又行云流水的描写所吸引,心里感慨着原来一个一个单独枯燥的文字竟然可以被巧妙的组合并传达给他人,使他人在心底产生一丝触动⋯⋯但《背影》除了在文字修辞方面带给人一种舒心的阅读感受外,龙应台通过这种感受所真正表达的是内心作为女儿对于父母的爱以及本身作为母亲对于两个儿子的爱⋯⋯除了《背影》着重讲述了夹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下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心情外,龙应台著名的“人生三书”中另外的两本《孩子你慢慢来》以及《亲爱的安德烈》则更加侧重了父母对于孩子成长的心态变化。但是《背影》与《孩子你慢慢来》是以龙应台的眼光与心境来描述和记录时光,而《亲爱的安德烈》则打破了一本书以作者一人的意识为主导的常规,用龙应台与大儿子安德烈的往来书信展现了不仅仅是两代人,更是两个国度,两个文化的冲突与碰撞,书中写的虽然是龙应台与安德烈的故事,但却代表着两种声音,所以每个读者都可以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自己的困惑和不解,无论你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子女⋯⋯本书通过穿插龙应台与安德烈之间书信交流的方式,除了使读者可以体验站在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感受,羡慕一对母子竟然可以如此沟通以外,其中关于政治、历史、文艺、教育等等因素的探讨,更是让读者惊讶,一个二十岁出头的“男孩儿”居然对于事物有如此深刻的见解,这是中国式教育下的真正的“孩子们”所没有的,也是为什么中国式父母在跟孩子交流时往往超不过一分钟,孩子便不耐烦的尴尬所在⋯⋯孩子除了是父母的孩子以外,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存在,父母虽然赋予了其生命,但生活确是自己赋予自己的。父母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如何照顾孩子,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这种学习会慢慢的成为一种习惯,当某一天父母看着眼前长大成人的孩子,意识到该学习“放手”时,却发现常年积累下的习惯根本不是一朝一夕就会改变的,所以作为孩子,接受了父母无条件的照顾自己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相应的也要给予父母学习“放手”的时间,这是父母与孩子间共同的课程,因为孩子终究有一天会变成父母,会付出时间与精力去学习照顾自己的孩子,同样也面临着学习“放手”的那天⋯⋯安静的图书馆,每个人都在低头专心的看书和学习,笔尖在纸上疾驰而过的声音,电脑键盘被有节奏按压的声音,与咖啡馆内的气氛和调调不同,这里的每个人都在努力学着什么,而将来摆在我面前的,会是怎样一种学习呢⋯⋯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很羡慕这样的母子关系,要学会真正的理解孩子,把他们当成独立的个体,并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优雅地退出
  •     “人生像条大河,可能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关于爱情婚姻,关于工作学习,这些道理永远不算多。
  •     文化差异 年代差异
  •     两代人的家书道出了中德的文化差异,对政治文化的不同看法,关乎母子间的相处方式,母子间的心之所想,互相袒露心声是成长中难得的恩赐。
  •     对于大众而言,是一本亲子交流书 对于我来说,是一本思想启蒙书
  •     母亲放手让孩子去走自己的人生 没有意见和建议
  •     德国小伙子在经历着,在思考着什么;18岁的孩子,18岁孩子的母亲在经历着什么;大家的轨迹总惊人的相似~
  •     不愧为家书,里面的很多观点其实对我很有共鸣
  •     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自己,满满的温情,浓浓的母爱,成长是细细诉说,成长也有阵阵绞痛。
  •     龙应台的这个系列很好看啊
  •     感受着不同的感受,欣赏着两颗心灵的幸福与坦诚。我不曾羡慕同样的母子之情,我的爱也足够美好,常常让我温暖的想哭。但是这种氛围,人间少有,我不苛刻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只是想着,原来我们每个人努力认真的爱过了,就真的成了神-创世纪的爱。
  •     很棒 我的妈妈或许没有她那么能说会道 但从她的字里行间 我却读到了我的妈妈对我那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的爱意 真好
  •     你不用道歉,我明白我不是你最重要的一部分。那个阶段,早就过去了。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对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具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我猜想要等足足二十年以后,你才会回过头来,开始注视这没有声音的老屋,发现它已残败衰弱,逐渐逐渐地走向人生的“无”、宇宙的“灭”;那时候,你才会回过头来深深注视。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一家人在旅行路上 老爸开着车 老妈在副驾驶 我坐在后排 读了这一段 老妈哭了 她也想念她的父亲母亲吧
  •     我以为这只是母亲与儿子两代人情感间的交汇,但我很少看见细腻绵柔的互诉衷肠,更多的是一老一少正襟危坐地在探讨三观,文化和社会。德国小镇的成长,香港街头的怅惘,青春的急躁,母爱的烦恼和无措,他们在努力把代沟填平,在两个世界里建造起相通的门。
  •     大一的补M
  •     诚恳的两个时代,两种文化的平心静气的沟通
  •     慢慢喜欢上龙应台的文字,开始理解为什么有的人那么喜欢。她的笔触中充满真实的欢乐与温情,也有理解与思考。
  •     2017.03.11-2017.03.17
  •     父母与子女平静耐心的坐下来好好谈谈,努力了解对方的世界,学会表达自己的爱。不要用冷漠伤害最爱自己的人。虽然我们之间的价值观,成长环境,所追求的差异大,但是我们不变的是对彼此永远的爱。
  •     这本书关于亲情、关于沟通、关于两代人的价值观、关于民主的思考、关于对生活的选择……它的观点不一定最正确最好,但你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也是两代人沟通的一种方式,我不一定认同你,但我愿意试着了解你、包容你。也希望你也能试着理解并包容我。
  •     文化的差异母亲与孩子的平等交流
  •     读完了,收获和感触比预期多很多,决定买一套,过段时间再读。
  •     人生无常,每一次相聚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啊
  •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      “我怕你变成画长颈鹿的提摩,不是因为他没钱没名,而是因为他找不到意义。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     每次合上书就期待下一封信。是啊,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很快就想起了跟汤通信的那段日子,给祥老幺的信,还有给林杉给舒琪给依萍的信,我相信那些在餐桌上无法说出来的话,在信件中是真的可以表达的。比如矫情的哈哈。
  •     最喜欢龙应台这本书,真的是两代人,但是不影响接受彼此
  •     安德烈说,无法表达自己人,无论是由于贫穷,或是由于不自由,或者单单因为自己心灵的封闭,而无法表达自己的人,我最同情。
  •     每日睡前一小时,读来让心灵触动很大。很想推荐给父母看。只道一句,次书,值得反复看。也是唯一次给5分评价。待我看完人生之三,目送。写一个系列的书评
  •     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很重要 但相互理解更重要 如果没有相互理解也别提好好沟通了 作为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毕竟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养育之恩没齿难忘 但不能因为这样父母就对孩子拥有绝对领导权 毕竟孩子还有五分之四自己的人生
  •     特意买的台版
  •     很奇特的相处模式,soooo cool
  •     龙应台是个优秀的母亲,优秀不在于事无巨细照顾子女的饮食起居,在于能够带子女认识世界~我也要丰富我自己,做一个人生导师般的家乡
  •     读这本书的时候时间刚刚好。 也许在刚进入社会的时候读什么书都显得刚刚好,因为一瞬间很多以为离自己很遥远的东西突然袭来。唯有读书,思考,旅行,可以让人静下来。 一个人的生活会更期待有安全感亲密度的交流,分享,试图寻找到温暖的共鸣。 也有一些经历,这时候更希望安静下来,几乎就只能读书
  •     对比自己的父母 太严肃 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也很少 但想来 他们父母辈也是这般吧
  •     2017年读完的第一本书。可以说是相见恨晚。亲子关系是非常复杂且必然存在问题的。重要的是要有面对问题的意愿和勇气。 有时候觉得龙应台其实挺在乎「政治正确」的,我不太喜欢这样。 不管如何,此书给了我非常多的启发,至少让我写了两篇文章。
  •     读的时候好羡慕母子之间互相都有这样深厚的文化基础来进行这个层次的沟通。这本书给自己的启发是,22岁的自己,也要清晰的明白自己相信什么,维护什么,做的是什么选择。自勉。
  •     真是一本好书,有许多有趣的西式观点,对年轻一代的焦虑的指导,对家庭,对政府,对世界,对自己的讨论。还有我们最缺乏的独立人格
  •     代际间的沟通与和解
  •     十八岁的我在做什么?龙应台的文章总是很深刻 36封家书在感动他们母子情谊之余 也让我自愧不如…
  •     两代人之间通过书信的方式不断加深了解,认识。尽管成长背景迥异,但是作者为了加强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愿意去敞开心扉,突破所谓的长辈的禁锢,从新学习下一代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尽力去了解自己的儿子。另一方面,作为儿子的安德烈也很配合,虽然身上也有一些小叛逆,但是能够坚持使用书信对话这种方式与母亲沟通。安德烈是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人,同理心,对弱势群体的关注都体现了这一点。而且,书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真诚,敢于把很多私人事情与母亲沟通交流的行为是值得学习的。当你真正信任一个人,行为上也作出相同的事情时,你与父母的关系才是真正得到了提升。因为,背后有人作为后盾的感觉是很美好的,不管这个世界怎么变化,他们永远都站在你身后。或许,只有我们自己真正为人父母的一天才能体会到他们对我们的心情。
  •     一个母亲和孩子的故事。
  •     看了之后,很感动,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     "文化的冲突 智力的拔河"
  •     安德烈比他妈妈跟让我喜欢
  •     安德烈给了一个年轻的视角,透过文字,看到了世界更细致的一部分,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喜欢写实类的小说吧
  •     帮助不小
  •     果然年纪更相近就是会比较喜欢安德烈的文字 存在文化隔阂但同样也有共鸣 如安德烈所说 觉得同龄的欧洲小孩比亚洲小孩要成熟许多 书里安德烈很多讨论和见解确实是很深刻 也很喜欢菲利普hhh两代人能用这样的方式交流实在难得且幸运 情感上的共鸣并不太强 但感受得到真诚 能拓展知识面也挺好了
  •     撇去谈政治谈民主的部分,我还是很感动的,一面感动,一面难过。 看龙应台与他儿子的这些信,写他儿子越走越远,越来越独立,既高兴又酸楚。她讨厌儿子吸烟,却又尊重儿子的权利。听儿子觉得她kitsch。 欧卖糕的… 我觉得当妈的都可以看看… 学会尽早放手。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也真是真真复杂啊。 算了,还远着呢。 我们还可以陪儿子好几年。现在,最幸福的就是陪儿子睡觉啦。 《亲爱的安德烈》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     在国外的时候读的这本书 说的就像是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故事。推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